• 1007.00 KB
  • 2021-09-09 发布

2020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填一填)‎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直接热源: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 ‎4.受热过程:‎ ‎5.增温方式:辐射热交换。‎ ‎6.意义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强烈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 (2)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部分,白天和晚上是始终存在的,并且白天辐射更强。‎ 二、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 ‎(1)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2)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3)意义 ‎2.热力环流 ‎(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形成过程:‎ ‎①A地受热多,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D处空气聚集,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②B、F地受热少,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C、E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③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1)垂直方向的气压值总是近地面大于高空,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值是高压大于低压。‎ (2)气流的垂直运动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而水平运动是由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引起的。‎ ‎(做一做)‎ ‎1.判断题 ‎(1)大气逆辐射只发生在晚上。( × )‎ ‎(2)地面冷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直接原因。( √ )‎ ‎(3)近地面低压处等压面下凹,高压处等压面上凸,高空相反。( × )‎ ‎(4)高空气压高说明气温低。( × )‎ ‎2.选择题 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 A )‎ A.太阳辐射能 B.地面辐射能 C.矿物能 D.地热能 解析: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面辐射能是太阳辐射能的转化,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3.填图题 图中近地面受热的是A,高空气压高的是C,写出水平运动的气流方向:C→D、B→A。‎ 主题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 ℃;月球上的夜晚,温度可降低到-183 ℃。当月球被地球遮住时,温度会更低。在月食时,地球的阴影投射在月球上,这时月球的温度可以在瞬间下降300 ℃。月球阳面的温度比沸水高2 ℃,其阴面温度低到-243 ℃。‎ 月球上的温度变化为什么会如此剧烈呢?‎ 提示:月球上没有大气层。‎ ‎1.大气的受热过程 由上图可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可归纳为下表:‎ ‎2.大气受热过程在实践中的应用 现象 原因 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晴天时,太阳光中的蓝、紫色光易被散射 阴沉天空呈灰白色 阴天时,云层厚,大部分太阳光被反射 日出前、日落后天空明亮 大气的散射作用改变了太阳光的方向 白天多云时气温比白天晴天时的低 多云时,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夜晚多云时气温比夜晚晴天时的高 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 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热量散失多,地面气温低,易出现霜冻、大雾等现象 青藏高原光照强但气温低 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小,但保温作用也弱 利用烟雾防霜冻 烟雾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 读下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B )‎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②—③—④ D.③—④—②‎ 解析:近地面大气增温的过程是太阳辐射①穿过大气层后,大部分太阳辐射④到达地面,地面增温后又以地面辐射②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增温。‎ ‎2.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其影响因素是箭头( B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近地面大气的直接、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②。‎ ‎3.以下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C )‎ 解析:白天晴朗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微弱,气温较高;夜晚晴朗时,大气的保温效应差,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气温较低,故昼夜皆晴时温差最大。‎ 主题二 热力环流 电视剧《三国演义》第76集“火熄上方谷”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在上方谷设伏兵,安排大将魏延诱敌深入。当司马懿等人追进上方谷时,山上士兵即投下石块堵塞谷口,同时引燃谷内干柴。刹那间,上方谷硝烟弥漫,火海一片。正当司马懿父子以为必死无疑时,天空竟然乌云密布,接着就下起大雨,司马懿感谢苍天保佑,趁机逃脱。该战十分惨烈,打扫战场时士兵们发现四周山顶都覆盖着未烧尽的衣服和草木灰。诸葛亮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1)有人说:“这场大雨是诸葛亮自己造成的。”为什么?‎ 提示:谷内干柴被引燃后,空气强烈受热上升,导致空气中水汽凝结成雨。‎ ‎(2)为什么打扫战场时发现四周山顶覆盖着未烧尽的衣服和草木灰?‎ 提示:谷内气流上升时,将未烧尽的衣服和草木灰带至空中,然后随热力环流在气温较低的四周山顶落下。‎ ‎1.热力环流的形成 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 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 ‎(1)同一水平面上,高气压比低气压值高,如上图中B地近地面气压值高于A地近地面气压值。‎ ‎(2)在不同高度上,同一地点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如上图中A地近地面气压值高于高空气压值。‎ ‎2.常见的热力环流 ‎(1)海陆风。‎ ‎(2)山谷风。‎ ‎(3)城市风。‎ ‎(4)沙漠和林地之间 ‎①白天,沙漠增温快,温度高,形成低压;森林增温慢,温度低,形成高压;白天在近地面大气由森林吹向沙漠(如图a)。‎ ‎②夜晚,沙漠降温快,温度低,形成高压;森林降温慢,温度高,形成低压;夜晚大气由沙漠吹向森林(如图b)。‎ 热力环流中“三个关系”的判读方法 ‎(1)气温与气压的关系: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温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2)风与气压的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①②③④所示)。‎ ‎(3)等压面的凸凹与气压高低的关系:等压面凸向高空的为高压,凹向近地面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如下图所示)。‎ ‎1.在无风的地方点燃蚊香,只见烟雾总是先上升,但只能上升到一定高度。这是因为( C )‎ A.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因重力作用下沉 B.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因重力作用下沉 C.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四周分散流动 D.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四周分散流动 解析: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引起同一水平面上大气密度差异,从而使气压产生差异,空气向四周分散流动。‎ 读北半球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等压面变化状况示意图,完成2~3题。‎ ‎2.图中气压最低的点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①③④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等;②位于等压面上方,气压低。‎ ‎3.下面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与甲乙间大气运动状态相符的是( B )‎ 解析:‎ 近地面甲地气压高于乙地,故水平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且近地面与高空构成环流,B正确。‎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高处不胜寒”说明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 )‎ A.a辐射 B.b辐射 C.c辐射 D.d辐射 解析:低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2.“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与诗句中“秋阴不散”导致“霜飞晚”密切相关的是( C )‎ A.a辐射 B.b辐射 C.c辐射 D.d辐射 解析:“秋阴不散”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强,因此“霜飞晚”。‎ ‎3.如图,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D )‎ 解析:海洋与陆地相比,海洋吸热和放热都比陆地慢,因此海洋降温、升温都慢,气温日较差小;阴天和晴天相比,多云的情况下,白天削弱太阳辐射起到降低温度的作用,夜晚起到保温作用,导致降温幅度小,因此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小。‎ ‎4.在热力环流图中,四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D )‎ A.④>③>②>① B.③>②>①>④‎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解析:④处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①处气流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因此四处气压④>①>②>③。‎ ‎5.下列四幅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画法正确的是( D )‎ 解析:白天,陆地升温快,受热多,气流上升,海洋相反,气流下沉,夜间和白天相反,因此A、C错误;城市车辆、工厂等较多,排放温室气体多,气温高于乡村地区,城市中气流上升,B错误,D正确。‎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乙>甲>丁>丙。‎ ‎(2)用箭头在图上标出环流模式。‎ 答案:略(按照“甲→丁→丙→乙→甲”的方向画出箭头即可)‎ ‎(3)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甲。‎ ‎(4)一般情况下,甲、乙两地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甲地阴雨,乙地晴朗,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乙。‎ ‎(5)假设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乙地。假若图示环流为白天的海陆间热力环流,则表示陆地的是甲地。‎ 解析:第(1)题,丙点位于高空等压面上方,其气压低于该等压面上的气压,丁点位于等压面下方,其气压高于等压面上的气压,因此,丁点气压高于丙点气压;由气压的产生原因可知,近地面的甲、乙两点气压高于高空丙、丁两点气压;在热力环流图中,近地面气压中心和高空气压中心相反,可知,近地面乙点气压高于甲点。因此,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丁、丙。第(2)题,近地面甲地气压低,说明该处受热多、气流上升,同理,乙地气流下降;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压向低压运动,因此,高空中气流由丁到丙,近地面气流由乙到甲。第(3)题,甲处气压低于乙处,说明甲处受热多,乙处受热少。第(4)题,甲地气流上升,大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易形成阴雨天气;乙处气流下降,水汽不易凝结,多晴朗天气。下垫面相同时,晴朗天气昼夜温差更大。第(5)题,在城市热岛环流中,城市气流上升,郊区气流下降,因此,图中乙是郊区,甲是城市。在海陆间热力环流中,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流上升,因此甲是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