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9 MB
- 2021-09-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
知识梳理
】
一、内力作用
1.
能量来源
: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
_____
。
热能
2.
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壳
运动
水平运动
形成绵长断裂带和
_____________
垂直运动
引起地势起伏变化和
_________
岩浆活动
只有喷出地表时才会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变质作用
间接影响地表形态
巨大褶皱山脉
海陆变迁
3.
结果
:
使地表变得
_________
。
二、外力作用
1.
能量来源
:
主要是
___________
。
高低不平
太阳辐射能
2.
主要表现形式
:
表 现
作 用
风化作用
使岩石经常遭到破坏
;
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侵蚀作用
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
;
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
,
并在原地形成
_____
地貌
侵蚀
表 现
作 用
搬运作用
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
;
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堆积作用
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
3.
结果
:
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
_____
。
平缓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
回答下列问题。
1.
主要岩石类型
:
A:_______
岩浆岩
;B:_______
岩浆岩
;C:_______;
D:_______
。
2.
主要地质作用
:
(1)
形成岩浆岩的作用为
_________
。
(2)
形成沉积岩的作用为
_________
。
(3)
形成变质岩的作用为
_________
。
(4)
形成岩浆的作用为
_____________
。
侵入型
喷出型
沉积岩
变质岩
冷却凝固
固结成岩
变质作用
重熔再生作用
【
盲区扫描
】
1.
地势的高低起伏变化并非都是地壳垂直运动的结果。
地壳的水平运动也会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高大的褶皱山脉
,
表现出地势的高低起伏变化。
2.
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不同的。
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而风力作用是指由风而引起的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的一系列外力作用。
考点一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
地壳运动
——
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岩层
运动
方向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
,
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
,
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运动
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对地
形的
影响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
相互
关系
①它们相伴发生
;
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
,
两者常有主次之分
;②
就全球而言
,
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
垂直运动为辅
2.
其他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
内力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变质
作用
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内力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岩浆
活动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喷出地表经冷凝形成火山、熔岩高原等
地震
地表下岩层的断
裂、错动
,
引起震动
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
,
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
【
拓展提升
】
内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
1.
水平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
:
(1)
喜马拉雅山
:
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水平挤压作用
,
使岩层弯曲变形形成的褶皱山脉。
(2)
东非大裂谷
:
是由地壳强大的水平张裂运动
,
使岩层发生断裂而形成的。
2.
垂直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
——
台湾海峡
:
在远古时代
,
台湾是与中国大陆相连的
,
约在几百万年前
,
由于地壳运动
,
部分陆地下沉
,
海水进入
,
形成台湾海峡
,
将台湾岛与大陆隔开。
【
典题研析
】
(2015·
天津高考
)
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
,
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
,
回答
(1)
、
(2)
题。
(1)
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
,
依次应为
(
)
A.
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
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C.
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D.
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2)
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
,
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
比
(
)
A.
变陡了
B.
变缓了
C.
无变化
D.
无法判断
【
思维导引
】
第
(1)
题
,
思路分析如下
:
第
(2)
题
,
图示纵坐标单位为米
,
横坐标的单位为千米
,
两者比例尺差距较大
,
所以绘制火山剖面图坡度比实际坡度要大。
【
尝试作答
】
(1)
C
,(2)
A
。
【
通关题组
】
下图为某半岛地形图。读图
,
完成
1
、
2
题。
1.
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
,
是因为受到
(
)
A.
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B.
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C.
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D.
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2.
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
(
)
A.
地热能
B.
风能
C.
水能
D.
太阳能
【
解析
】
1
选
D,2
选
A
。第
1
题
,
结合经纬度可以得出该半岛
(
堪察加半岛
)
位于俄罗斯的东部。由于受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
,
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第
2
题
,
半岛上火山众多且活动频繁
,
说明地壳运动活跃
,
所以地热能丰富
,
因而成为稳定的用电来源。
3.(2017·
河南联考
)
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图
,
图中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甲和丙
D.
乙和丁
【
解析
】
选
C
。甲地貌为火山
,
火山喷发为地下岩浆喷出地表的现象
,
属于内力作用
;
丙地貌为褶皱
,
褶皱是地壳的水平运动使岩层弯曲变形而形成的
,
也属于内力作用。
【
加固训练
】
读下面四种地貌景观图
,
完成
1
、
2
题。
1.
四种地貌景观中
,
其形成与岩浆活动有关的
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
四种地貌景观中
,
其形成与地壳运动有关的
是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解析
】
1
选
B,2
选
D
。图①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沙丘地貌
,
图②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地貌
,
图③是地壳水平挤压形成的褶皱山脉
,
图④是岩层断裂形成的断层地貌
;
图②地貌与岩浆活动有关
,
图③和图④地貌与地壳运动有关。
3.
读下面景观图片
,
判断该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
了
(
)
A.
地壳的水平运动
B.
地壳的垂直运动
C.
强烈的侵蚀作用
D.
剧烈的火山活动
【
解析
】
选
B
。图示景观是高大的陡崖
,
反映了岩块的上升
,
说明了地壳的垂直运动。
考点二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
主要的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
2.
主要的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
在搬运过程中
,
当外力作用减弱或遇到障碍物时
,
被搬运的物质就会堆积下来
,
形成堆积地貌。具体表现如下
:
3.
主要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方法
:
(1)
依据地貌形态判断。
高山上的破碎岩石显示为风化作用
;
山谷中的碎石堆积指示为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
;
坡面的沟壑纵横指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
峰林和溶洞等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
沙丘指示为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
;
海边的嶙峋沿岸指示为海浪的侵蚀作用等。
(2)
依据区域环境判断。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
,
多风力侵蚀、搬运和沉积地貌
;
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最为显著
,
多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地貌
;
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
;
沿海地区多海浪侵蚀、沉积作用等。
【
典题研析
】
(2015·
全国卷
Ⅰ)
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
,
不同年份水深
2
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
,
完成
(1)
、
(2)
题。
(1)1975
~
2004
年
,
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
A.
持续淤积
B.
先侵蚀、后淤积
C.
持续侵蚀
D.
先淤积、后侵蚀
(2)
推测
1992
~
1997
年期间
(
)
A.
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
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
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
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
思维导引
】
【
尝试作答
】
(1)
D
,(2)
B
。
【
通关题组
】
1.(2016·
江苏高考
)
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
,
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下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
)
A.
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B.
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C.
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D.
生物作用、流水作用
【
解析
】
选
C
。画③是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黄土高原的成因是风力沉积作用
,
沟壑地貌的成因是流水侵蚀作用。
2.
右图是新疆“魔鬼城”
——
神奇的乌尔禾风城景
观图
,
景观形成的主要外
力作用是
(
)
A.
风力沉积
B.
流水侵蚀
C.
流水沉积
D.
风力侵蚀
【
解析
】
选
D
。新疆地处内陆
,
风力作用强盛
,
在风力侵蚀的作用下
,
形成了
“
魔鬼城
”
。
(2017·
北京海淀区模拟
)
冰楔作用是指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
,
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的作用。读图回答
3
、
4
题。
3.
冰楔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
(
)
A.
风化作用
B.
流水搬运作用
C.
冰川侵蚀作用
D.
流水侵蚀作用
4.
图示现象在下列哪一地区表现最显著
(
)
A.
三峡谷地
B.
淮北平原
C.
青藏高原
D.
皖南丘陵
【
解析
】
3
选
A,4
选
C
。第
3
题
,
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
,
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
,
叫风化作用。冰楔作用属于水对岩石的物理破坏作用
,
应为风化作用。第
4
题
,
该现象是由冻融交替出现而形成的
,
冻融交替现象表现最显著的地区是青藏高原。
【
加固训练
】
1.
黄山飞来石是黄山著名的旅游景点
,
它是一块高约
12
米、重约
360
吨的巨石
,
底部和山峰豁然分开
,
似天外飞来
,
故得名。飞来石形成的原因最有可能为
(
)
A.
风力搬运
B.
流水搬运
C.
流水沉积
D.
风化侵蚀
【
解析
】
选
D
。黄山飞来石重量很大
,
风力无法搬运
;
飞来石所处位置很高
,
也不可能为流水搬运或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
其形成原因最有可能是经风化侵蚀将其四周岩块逐渐剥离脱落。
2.
造成下图岩石层层剥离、不断破碎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
A.
风化作用
B.
侵蚀作用
C.
搬运作用
D.
沉积作用
【
解析
】
选
A
。图中岩石层层剥离、不断破碎后仍堆积在原地
,
因而属于风化作用。
图表解读
10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是展示岩石圈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过程的图形
,
常见图示有两种
:
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的循环示意图和以关联图为背景的示意图。
【
跟踪演练
】
下图中甲为江西三清山的标志性景观“巨蟒出山”风景
,
它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
;
乙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
其中①②③④代表岩浆和三大类岩石。读图回答
1
、
2
题。
1.
图甲中“巨蟒出山”景观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
是
(
)
A.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B.
岩浆喷出→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C.
地壳抬升→岩浆侵入→风化、侵蚀
D.
地壳抬升→岩浆喷出→风化、侵蚀
2.
图乙各数字中
,
能代表“巨蟒出山”景观岩石类型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
解析
】
1
选
A,2
选
D
。第
1
题
,
形成“巨蟒出山
”
的岩石是花岗岩
,
其形成过程应是岩浆侵入地表以下冷凝形成
,
地壳抬升出露地表
,
然后经外力风化侵蚀而成。第
2
题
,
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岩
,
从图乙中可以看出有三个箭头指
向③
,
而由③指出的只有一个箭头
,
说明③为岩浆
;
由③形成的④为岩浆岩。
阅读甘肃景泰砂砾岩石林景观及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
回答
3
、
4
题。
3.
形成图示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
冰川侵蚀
B.
风力侵蚀
C.
海浪侵蚀
D.
流水侵蚀
4.
该景观图中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与图中相一致的
是
(
)
A.b B.d C.e D.f
【
解析
】
3
选
B,4
选
B
。第
3
题
,
该地景观的形成
,
是外力长期作用的结果
,
由于在低海拔地区
,
不可能有冰川作用。另外
,
由于甘肃位于内陆地区
,
不可能是海浪和流水作用。第
4
题
,
该地岩石为砂砾岩石
,
为沉积岩
,
由沉积物经过长期的固结成岩作用形成。
相关文档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9-0934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9-094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9-095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9-0926页
- 【鲁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9-0959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9-0940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9-095页
- 2020届鲁教版一轮复习地理新优选大2021-09-09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9-095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42021-09-09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