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3 MB
- 2021-09-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三明一中 2020 年高考地理模拟预测卷(一)
第 I 卷 选择题(共 44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1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沿岸流始于渤海湾西部,自北向南有辽南沿岸流(图中①)、鲁北沿岸流(②)、苏
北沿岸流(③)、浙闽沿岸流(④)等。下图为冬夏季我国沿岸流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与图示同纬度日本暖流流经海域相比,我国沿岸流流经海域盐度较低是由于
A. 降水量少 B. 河流汇入多
C. 蒸发量小 D. 海域较封闭
2. 苏北沿岸流
A. 导致海水等温线向北凸出 B. 冬季较弱,夏季较强
C. 受长江入海径流影响显著 D. 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3. 浙闽沿岸流方向随季节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 日本暖流流向随季节变化 B. 海水温度随季节变化
C. 季风风向发生季节变化 D. 海水盐度随季节变化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 2 -
本题考查洋流的成因和流向,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河流、洋流等因素,我沿岸流流经海域由于处于大
江大河的入海口,陆地淡水河流带来大量的水量,对沿岸地区海水具有稀释作用,使得盐度
较低,B 正确;我国沿岸流流经海域与日本暖流流经海区处于同一纬度带上,蒸发量差异不大
两者在降水量上差异不明显,全国沿岸流地区海域与外海接壤,据此判断 ACD 错误,故选 B。
【2 题详解】
结合图中洋流的流向,苏北沿岸流由北流向南部,有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为寒
流,对沿岸地区具有降温减湿作用,沿岸地区海水等温线应向南凸出,A 错误、D 错误;该沿
岸流海域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西北季风与洋流的流向一直,对洋流具有加强作用,夏季
东南季风与洋流的流向相反,对洋流具有阻碍作用,因此该洋流冬季较强,夏季较弱,B 错误;
该洋流流经长江入海口处流向偏离海岸线,可能是受到长江如海径流量的影响,沿岸洋流流
向发生偏转,C 正确,故选 C。
【3 题详解】
浙闽沿岸流流经台湾海峡,冬季和夏季风向发生改变,导致洋流流向发生改变;日本暖流流
向固定,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季节变化不会改变洋流流向。据此判断,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明城墙是南京的瑰宝,对于南京人来说,瞄一眼就是事情,风一吹都是话题。下图为明城墙
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 图中城墙局部植被(黑色部分)较好,影响的因素主要是
A. 光照 B. 热量
C. 水分 D. 土壤
5. 人们担心植被会破坏城墙,是因为植被的
A. 光合作用 B. 风化作用
- 3 -
C. 呼吸作用 D. 侵蚀作用
【答案】4. C 5. B
【解析】
图中城墙是砖石结构,局部植被较好,影响的因素主要是水分,水分条件较好的部分,植被
较好。植被生长使城墙的风化速度加快。
【4 题详解】
根据图片,图中城墙是砖石结构,局部植被较好,影响的因素主要是水分,水分条件较好的
部分,植被较好,C 对。同一面墙的光照、热量、土壤状况相同,不是植被分布差异的主要原
因,A、B、D 错。
【5 题详解】
人们担心植被会破坏城墙,是因为植被的风化作用,植被生长使城墙的风化速度加快,B 对。
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对城墙没有破坏作用,A、C 错。植被生长不是侵蚀作用,D 错。
地闪指云内荷电中心与大地和地物之间的放电过程,如果是云中的正电荷对地放电称为
正地闪,如果是云中的负电荷对地放电,称为负地闪。下图为上海地闪活动日变化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 上海地闪最高值出现在 13~16 时,主要原因是此时( )
A. 大气层结稳定 B. 下垫面加热强烈
C. 西太平洋副高减弱 D. 太阳活动强烈
7. 上海老城区地闪活动明显多于新城区,与其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
①城市污染 ②海陆环境
- 4 -
③热岛效应 ④基础设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8. 水体附近的闪电活动明显较陆地强,主要原因是水体附近( )
A. 比热容大 B. 夜晚冷却快 C. 白天升温快 D. 水汽供应
较少
【答案】6. B 7. C 8. A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地闪的出现是因为对流活动增强产生的,所以大气层结构稳定不利于地闪产生,所以 A 错误,
13~ 16 时下垫面增温明显,使得与大气间差异增加,所以容易产生地闪。B 正确。西太平洋
副高减弱会使得对流活动减弱,减少地闪产生,所以 C 错误,太阳活动在一天内的变化并不
会太大,所以 D 错误。故选 B。
【7 题详解】
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污染引起的云内凝结核的增加可能是造成闪电增多的关键因素,故①③
正确。海陆环境与基础设施对地闪影响小,②④错误。故选 C。
【8 题详解】
水体的比热容大于陆地,夜间水域温度比陆地高,水体有加热作用,同时水汽供应又较为充
足,更易于闪电活动。A 正确,夜晚水体冷却慢,B 错误。水体白天升温慢,C 错误。水体水
汽卫供应多,D 错误。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地闪的成因。地闪的成因与空气的对流活动强弱、空气水汽的多少密切相
关。
江心洲是由河流中泥沙因河水流速变缓沉积而成,下图为我国某大河下游段江心洲的分
布示意图,A、B、C 是科研人员为研究泥沙沉积状况的钻孔采样点。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 5 -
9. 下列关于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 B. 河道变窄
C. 河流泥沙含量大 D. 中游流经平原地区,河道开阔,水流
缓慢
10. 形成采样点 A、B、C 三处沉积物颗粒差异的原因是( )
A. A 点河道宽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 B. B 点位于凹岸,流速快,沉积颗粒物
粗
C. C 点因河道变宽和分流影响,沉积物颗粒细 D. C 点沉积物颗粒细主因是地处,凸岸
11. 下列江心洲形成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江心洲的雏形是水下淤积的浅滩
B. 浅滩逐渐稳定和堆高,就有可能在枯水期不被淹没,出露为心滩
C. 心滩形成后水的流速减慢,利于心滩堆高
D. 洪水以后,心滩滩面被堆高到超过水面
【答案】9. B 10. C 11. C
【解析】
【9 题详解】
江心洲是由于泥沙堆积作用形成的,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泥沙沉积作用显著,易形成
江心洲,故 A 正确,河道变窄,河水流速变快,不利于泥沙堆积,故 B 错,河流泥沙含量大,
易沉积,形成江心洲,故 C 正确,中游流经平原地区,河道开阔,水流缓慢,泥沙沉积作用
显著,故 D 正确,本题选不正确答案,故选 B。
【10 题详解】
河流流速与所携带泥沙颗粒大小呈正相关,流速快的河段,河中沉积物的颗粒粗,反之,则
沉积物的颗粒细,A 点河道宽流速缓,沉积物颗粒大,受下游八卦洲阻挡,流速更缓,因此沉
- 6 -
积物颗粒细,故 A 错,B 点位于龙门口附近,受两股汇入水流的影响,流速快,泥沙沉积颗粒
粗,故 B 错,C 点受河道变宽和分流渠的影响流速缓慢,沉积颗粒细,故 C 正确。C 点沉积颗
粒细的主因是河道变宽和分流渠的影响,故 D 错。故选 C。
【11 题详解】
江心洲形成的第一阶段,河床底部的泥沙逐渐淤积形成浅滩,它在枯水期也不出露水面,也
很不稳定,因此江心洲的雏形是水下淤积的浅滩,故 A 正确,第二阶段,浅滩堆积物得到加
强,滩体不断扩大淤高,最后在枯水期出露水面,形成心滩,故 B 正确,心滩形成后,心滩
处因河流分叉而导致流速减慢,但心滩前端水流流速大,易受冲刷,滩尾有一低速区有利于
泥沙沉积,因此往往是滩头崩退,滩尾淤积,心滩不断下移,故 C 错,第三阶段,在心滩的
基础上,经历无数次洪水期悬移质的堆积,心滩滩面超过水面,生长植物,进一步稳定,就
成为江心洲,故 D 正确,本题让选说法不正确选项,故选 C。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56 分)
二、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36 题、第 37 题为必考题,第 43 题、第 44 题为选
考题。
(一)必考题:共 46 分。
1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贝壳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喜温热湿润气候,是中性喜光树种,幼树较耐荫,
根深,长成参天大树需要两百多年。大屏障岛(如下图)历史上曾是贝壳杉的天堂,原是无
人荒岛,后来毛利人登陆大屏障岛,毛利人对贝壳杉怀有特殊的敬意。当欧洲殖民者踏上大
屏障岛之后,大肆砍伐贝壳杉,将贝壳杉通过漂流的方式从森林运到沿海港口,用贝壳杉建
造房屋、修造船舶并将大量原木出口海外。殖民者还用贝壳杉木修筑了一座贝壳杉大坝。贝
壳杉天然林遭到严重破坏。上世纪后半期,当地政府重视贝壳杉林的生态恢复。
- 7 -
(l)简述历史上大屏障岛与新西兰大部分地区相比,成为贝壳杉的天堂的条件。
(2)推测殖民者修筑贝壳杉大坝的原因。
(3)分析大量砍伐贝壳杉给当地生态带来的威胁。
(4)在贝壳杉林恢复工程中,有人认为可以混交引入其他树种,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答案】(l)纬度较低,气候温和,冬季气温高于 0℃;受西风带控制时间较短,影响较弱,
夏季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光照条件较好;开发历史较晚,且毛利人对贝壳杉的敬意使
得历史上贝壳杉受人为干扰较小。
(2)大屏障岛面积较小,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部分河段有险滩、急流,原木难以漂浮
通过;修筑大坝便于控制水位、稳定流速,有利于将原木顺利漂流到沿海地区。贝壳杉林茂
密,就地取材。
(3)贝壳杉生长缓慢,一经破坏难以恢复,造成森林资源枯竭;缺少林冠拦截和枯枝落叶涵
蓄,地表径流加强,诱发水土流失;柄息地和食物来源减少,导致野生动物锐减,生物多样
性减少。
(4)同意:混合林抵御病虫害能力更强,有利于增强群落的稳定性;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
小气候,减轻水土流失;为野生动物营造多样化生境,提高生物多样性。
不同意:引入其他树种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驱逐贝壳杉的生长空间;其他树种在种间竞
争中也可能处于劣势,成活率低,长势差;人工干预消耗人力物力,增加经济成本。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大屏障岛成为贝壳杉的天堂的条件,通过阅读观察图文材料可知贝壳杉喜温热
湿润气候,是中性喜光树种而图中看出该岛纬度低,受海洋影响强,气候温暖湿润,符合贝
壳杉生长的条件;欧洲殖民,大肆砍伐贝壳杉,将贝壳杉通过漂流的方式从森林运到沿海港
口,修筑大坝便于控制水位、稳定流速,有利于将原木顺利漂流到沿海地区。贝壳杉生长缓
慢,一经破坏难以恢复,容易诱发水土流失,森林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详解】(1)读材料可知,壳杉喜温热湿润气候,是中性喜光树种,观察大屏障岛图发现其
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受海洋影响,冬季温高于 0°C;冬季全球气压带整体南移,受副热带
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光照充足;且材料中提到大屏障岛原是无人荒
岛,后来毛利人登陆大屏障鸟,利人对贝壳杉怀有特殊的敬意,说明开发历史短,受人类影
响小。
(2)由材料可知,当欧洲殖民者踏上大屏障岛之后,大肆砍伐贝壳杉,将贝壳杉通过漂流的
- 8 -
方式从森林运到沿海港口,用贝壳杉建造房屋、修造船舶并将大量原木出口海外。读图可知
大屏障岛面积较小,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部分河段有险滩、急流,原木难以漂浮通过;
修筑大坝蓄水便于控制水位、稳定流速,有利于将原木顺利漂流到沿海地区。
(3)材料中提到,贝壳杉长成参天大树需要两百多年,说明贝壳杉生长缓慢,一经破坏难以
恢复,大量砍伐会造成森林资源枯竭;植被覆盖率降低森林保持水土能力下降,容易诱发水
土流失;森林植被减少,野生动物柄息地和食物来源减少,导致野生动物锐减,生物多样性
减少。
(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同意,可不同意,言之有理即可。
1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山地丘陵区修筑高速公路过程中,由于开挖山体造成大量路堑边坡,导致边坡原生态
植被不同程度破坏,如.何使其恢复是公路生态恢复中的难点。边坡坡向差异会造成不同受光
面气候生态因子的不同,进而对坡面土壤产生较大影响,形成两种不同的生态环境,最终影
响坡面恢复植物的生长效果。某地理科考团队选定京沪高速公路济南至莱芜段部分边坡作为
实验研究区,通过分析不同受光坡面生态环境及植被生长状况差异性,为边坡生态植被恢复
工程的实施提供指导性意见。下图为实验研究路段结构及边坡土壤硬度、水分含量统计。
- 9 -
(1)判断因受光面不同导致环境差异显著的干湿地区并说明原因。
(2)描述甲、乙边坡土壤硬度、水分分布异同点。
(3)推测该路段甲、乙坡面自然植被生长状态。
(4)列举甲、乙边坡在实施植被恢复中应注意采取的措施。
【答案】(1)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半干旱区水分匮乏,阴阳坡造成的影响更显著。
(2)同:甲乙坡面土壤硬度均为冬季较高、夏季偏低;垂直高度越高、水分含量越少。异:甲
坡土壤硬度低于乙坡;甲坡土壤水分含量高于乙坡。
(3)甲坡植被覆盖率高于乙坡;甲坡覆盖植被类型比乙坡更丰富;垂直方向上甲乙坡越高植被
覆盖率越低、类型越单一。
- 10 -
(4)乙坡为阳坡,土壤水分少硬度高,需加强保水增湿;甲坡为阴坡,光照少热量条件差,
可通过覆盖等提高地温。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高速公路边坡环境差异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环境
整体性特征、坡向对水热状况的影响、生态恢复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
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读左图可知,甲为北坡,为阴坡,乙为南坡,为阳坡,读右图可知,甲坡(阴
坡)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乙坡(阳坡),这说明阳坡获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蒸发强,阴坡
获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蒸发弱。图中数据来自半湿润地区(济南至莱芜段),即水分条件
较差的地区。如果在湿润地区,阳坡尽管蒸发较强,但土壤中含水量充足,阴、阳坡含水量
差异不显著,如果是水分条件更差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水分匮乏,阴坡和阳坡的蒸发
差异会使得两者土壤含水量差异更显著。所以,因受光面不同导致环境差异显著的干湿地区
应为干旱、半干旱地区。
(2)甲、乙边坡土壤硬度、水分分布异同点应根据中图和右图信息进行归纳描述。从相同点
来看,中图显示,甲、乙两坡面土壤硬度的季节变化趋势是相似的,均为冬季较高、夏季偏
低;右图显示,甲坡和乙坡土壤含水量均随坡面垂直高度升高而降低。从不同点来看,中图
显示,全年每月甲坡土壤硬度都低于乙坡;右图显示,在不同坡面垂直高度上,甲坡土壤水
分含量均高于乙坡。
(3)该路段甲、乙坡面自然植被生长状态应结合水分条件差异从覆盖率、种类等方面进行推
测。从中图和右图可以看出,甲坡比乙坡土壤硬度小,甲坡土壤含水量比乙坡大,因此甲坡
植被生长条件更好,因此甲坡植被覆盖率高于乙坡;甲坡覆盖植被类型比乙坡更丰富。从右
图可以看出,甲坡和乙坡土壤含水量均随坡面垂直高度升高而降低,因此在垂直方向上甲、
乙坡海拔越高植被覆盖率越低、类型越单一。
(4)甲、乙边坡在实施植被恢复中应注意采取的措施应从甲、乙两坡植被生长的限制性条件
进行会对性提出。图中显示,乙坡为阳坡,土壤含水量低,土壤硬度高,不利于植被恢复,
因此需采取措施加强保水增湿;图中显示,甲坡为阴坡,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光照弱,
热量条件不足,不利于植被恢复,因此可以通过覆盖等方式来提高地温,促进植被恢复。
(二)选考题(共 10 分。请考生在第 43、44 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
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 11 -
14. 【旅游地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窨子”是我国东北游猎民族的传统民居。下图为游客在我国东北长白山拍摄的当地
游猎民族的传统民居“地窨子”。游客发现该山区森林覆盖率高,地下有厚约 1 米的季节性
冻土分布。“地窨子”一般建在离水源较近的山坡上,在选好的坡地上开挖 2—3 米深的长方
形凹地,房屋大半部分在地下。下图为“地窨子”景观。
(1)推测游猎民族修建“地窨子”的季节,并结合材料分析原因。
(2)依托“地窨子”和当地自然资源,该地可以开展哪些游客体验项目?
【答案】(1)夏季(或夏秋);夏秋气温较高,地下冻土大部消融,利于开挖且工程量较小。
(2)开展游客参与住宿地窨子活动;参与东北先民捕鱼、采野菜等活动;参与冬季冰雪活动;
参与“手工伐木”项目等。(任答 2 点)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当地的地下有厚约 1 米的季节性冻土分布,修建“地窨子”要
挖 2—3 米深的长方形凹地,因此,必然要穿透季节性冻土层,夏秋气温较高,地下冻土大部
消融,便于开挖且工程量较小,因此在夏季(或夏秋)修建“地窨子”。
(2)“地窨子”是一种独特的传统民居,可以开展游客参与住宿地窨子活动;依托当地森林
茂密,水域众多,冬季冰雪广布等自然景观资源,可以开展一些返古与现代项目,如参与捕
鱼、采野菜、“手工伐木”等活动;参与冬季冰雪活动等。
【点睛】仔细审读材料,注意材料中的“该山区森林覆盖率高,地下有厚约 1 米的季节性冻
土分布。“地窨子”一般建在离水源较近的山坡上,在选好的坡地上开挖 2—3 米深的长方形
凹地,房屋大半部分在地下。”据此可以推知修建民居的时节,并结合当地的资源特色开发
- 12 -
相应的旅游项目。
15. 【环境保护】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靠近中蒙边境的地带,人迹罕至,生活着大量当地俗称“戈
壁红驼”的红骆驼。戈壁红驼属于双峰驼,体型高大,性情温和,习惯远距离游走,食性广
而杂,尤其爱啃食荒漠中的梭梭林、骆驼刺等沙生植物的枝叶。梭梭林是抗逆性极强的旱生
植物,繁殖速度快,需要不定期的进行平茬。作为骆驼的主要食物来源,两者相互依存,但
有“草原之灾”之称的老鼠最喜欢在梭梭林下打洞做沙窝,严重威胁了梭梭林根系的生长。
(1)根据戈壁红驼的生存环境推测其生理习性。
(2)根据材料说明戈壁红驼和梭梭林相互依存的原因。
【答案】(1)耐饥渴;耐高温和严寒;汗液少等。(任答 2 点)
(2)梭梭为红驼提供了食物来源;红驼啃食梭梭为其平茬,促进其生长;红驼粪便为梭梭提
供肥料;红驼体型高大,可踩踏老鼠的沙窝,利于减轻鼠害。(任答 3 点)
【解析】
【详解】(1)红驼生活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靠近中蒙边境的戈壁地带,说明红驼
耐饥渴;这些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热冬寒,红驼适应那里的环境,说明红驼耐高温
和严寒;生存环境干旱缺水,为保存身体内的水分,减少水分的蒸发,红驼汗液少等。
(2)读材料分析可知,红驼食性广而杂,红驼游走吃草,这里一口那里一口,吃一顿要走几
十公里,游走的进食方式有利于保护植被;遍地丛生的梭梭草是它们的美食。梭梭草是一种
杂性恶草,繁殖速度快,啃食沙生植物嫩枝,防止恶性杂草过渡繁殖,抑制梭梭草泛滥;它
的粪便能改善土壤,促进沙生植物梭梭草生长;红驼走过之地,鼠害都随之减少,能减少草
原“鼠灾”;红驼耐旱、喜食盐碱植被,能平衡戈壁荒漠的生态系统。据此分析可知,梭梭
为红驼提供了食物来源;红驼啃食梭梭为其平茬,促进其生长;红驼粪便为梭梭提供肥料。
于是,戈壁出现了红驼和梭梭林相互依存的现象。
【点睛】根据材料分析可知:①红驼食性广而杂,游走的进食方式有利于保护植被,给植被
留出再生的充分时间;②啃食沙生植物嫩枝,防止恶性杂草过度繁殖,抑制梭梭草泛滥;③
它的粪便散落在荒漠中,能改善土壤(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沙生植物生长;④红驼进食的同
时大范围踩塌老鼠的沙窝,能减少草原“鼠灾”;⑤红驼耐旱、喜食盐碱植被,能平衡戈壁
荒漠的生态系统。
- 13 -
相关文档
- 河北省唐山市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地2021-09-099页
- 江西省九江市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地2021-09-0912页
- 江苏省徐州市古邳中学2020届高三模2021-09-0928页
- 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五)常州地2021-09-0918页
- 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模2021-09-0911页
- 四川省九市联考-内江市2020届高三2021-09-097页
- 河北省保定市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52021-09-0912页
- 河南省濮阳市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文2021-09-086页
- 广东省普宁新世界中英文学校2020届2021-09-085页
-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第一中学2020届高2021-09-07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