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7.55 KB
- 2021-09-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本试卷分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共52题,共100分,共6页。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1~2题。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A.水文、地貌、植被 B.地貌、水文、植被
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
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地区
A. 风俗习惯改变 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 人口迁徙频繁 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莱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图2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据此完成3~5题。
3.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图2)。打沟主要是为了
A.灌溉 B.排水 C.防虫害 D.通风
4.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产量 B.减少水土流失 C.降低生产成本 D.减少蒸发
5.近年来,该地
A.种植结构复杂化 B.复种指数提高
C.田间管理精细化 D.种田大户增多
天山北坡精河县的枸杞、焉耆盆地的辣椒、环塔里木盆地的大枣等支撑起新疆的红色特色产业。新疆红色特色产业的产品因质优价廉而享誉中外。该产业成为新疆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据此完成6~8题。
6.新疆红色特色产业产品质优的主要原因是 ( )
A.机械化水平高
B.土壤肥力高
C.人均耕地面积大
D.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7.新疆红色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气候
C.地形 D.交通运输
8.制约新疆红色特色产业产品生产规模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地形 B.水源
C.市场 D.交通运输
下图为农业分类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关于甲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B.精耕细作,劳动力投入多
C.机械化程度高,单产较高
D.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
10.乙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乳畜业
“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江碧水自中流”的四川省夹江县,两山夹江,翠竹葱葱。夹江竹纸制作技艺是首批申报成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料手工造纸”始于唐代,兴于明,盛于清。夹江享 有“蜀纸之乡”的美誉。据此完成 11~12题。
11.影响夹江“竹料手工造纸”业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
A.劳动力 B.原料
C.技术 D.交通
12.从保护环境角度考虑,夹江现代造纸业( )
A.分布在河流的下游处
B.分布在远离城区的地区
C.分布在与季风垂直的郊外
D.分布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地带
某系列飞机天津总装线是 K 公司在欧洲以外的第一条总装线,回答 13~14题。
13.K 公司选择在我国建设欧洲之外的第一条总装线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国( )
A.科技实力雄厚 B.消费市场广阔
C.土地价格低廉 D.劳动力资源丰富
14.K 公司落户在天津滨海新区的主要原因为该地区 ( )
①制造业基础好 ②便捷的水陆交通 ③科技发达,人才众多 ④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是曹妃甸最明显的自然地理特征。曹妃甸形成了
以现代港口物流、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四大产业为主导,电力、海水淡化、建材、环保
等关联产业循环配套,信息、金融、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结合曹
妃甸工业区位置示意图,回答 15~17题。
15.曹妃甸工业区内的工业部门间存在的工业联系类型 ( )
A.只有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B.只有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C.有生产工序上和空间利用上的两种工业联系
D.只有信息共享上的工业联系
16.曹妃甸工业区( )
①自发形成 ②规划建设形成 ③发育程度高 ④发育程度低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7.铁矿石运输船一靠岸,运输带就直接将铁矿石运往钢铁加工车间,经过若干道工序后,铁矿石变成钢材,又在码头装船销往世界各地。这种紧凑的“前港后厂”生产经营模式取得了巨大 的效益,效益的取得在于( )
①减少了流通环节 ②节省了运输成本 ③缩短了流通时间 ④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⑤加
快了资金周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③⑤
2017 年 12 月 28 日,中国和马来西亚关丹产业园年产 350 万吨联合钢铁厂试产成功。
该厂是我国海外投资建设的第一个现代化全流程综合性钢铁厂。下图为马来西亚关丹
港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 18~19题。
18.关丹产业园布局联合钢铁厂的优势条件是 ( )
A.原料能源充足 B.科学技术先进
C.消费市场广阔 D.水陆交通便利
19.为了发挥联合钢铁厂的优势,关丹产业园最可能引进( )
A.汽车工业 B.电子工业
C.森林工业 D.炼铜工业
2014 年 12 月 26 日,兰州铁路局开通兰州至乌鲁木齐首趟动车,这标志着世界一次性建设里程最 长的高速铁路将全线开通运营。兰新高速铁路又称兰新客运专线、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读图, 完成 20~21题。
20.兰新高速铁路建设的重大意义有 ( )
①增加出疆通道,运能大大提高 ②使兰新线货运能力进一步提升 ③降低亚欧大陆桥通行能力 ④ 使新疆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选择西宁市弃(不经过)武威市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势平坦 B.水源充足
C.海拔低 D.发挥铁路辐射作用
重金属污染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下图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会产生重金属污染的生产活动有( )
①种植水稻 ②煤炭燃烧 ③铜矿冶炼 ④饲养家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3.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 )
①呼吸 ②饮泉 ③食菜 ④吃鸡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完成24~25题。
24.发展低碳经济最主要是为了应对( )
A.臭氧层变薄
B.全球变暖
C.酸雨扩散
D.地震频发
25.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 )
①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开发清洁能源 ③禁止CO2的排放 ④追求绿色GDP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下图为我国某平原生态农业种养结合模式图。读图回答26~27题。
26.该地传统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乳畜业 D.种植园农业
27.从环境效益考虑,该农业生产模式的最大好处是( )
A.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经济效益
B.减少了水土流失发生的频率
C.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D.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减少了污染
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28~29题。
28.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
A.沿经线方向发育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
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
29.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 )
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
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
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
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
澳大利亚(图1)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 ℃,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2)。据此完成30~32题。
30.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1所示的( )
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31.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
A.收集雨水 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
32.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下图所示甲地区为某国主要农业区,政府大力修建水利工程,将乙地区的水资源调到甲地区。读图完成33~34题。
33.图示地区最可能位于( )
A.美国东南部 B.澳大利亚东南部
C.巴西北部 D.秘鲁西部
34.目前,甲农业区( )
A.农业发展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热量
B.适合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C.容易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退化
D.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是退耕还林
下图示意某区域1月份0 ℃气温等温线分布。读图,完成35~36题。
35.导致图中0 ℃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降水
C.沿岸洋流 D.曲折海岸
36.图示地区( )
A.河流短小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B.南北温差大,降水量东多西少
C.峭耸悬崖多分布在陆地东南岸
D.荒漠草原广布,森林面积较小
读“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完成37~39题。
37.关于甲、乙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两地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D.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38.关于两三角洲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多洪涝灾害
B.甲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C.乙地为季风气候
D.乙地居民多为黑色人种
39.如果城市A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是( )
A.棉纺织工业 B.麻纺织工业
C.水产品加工业 D.电子工业
下图为某半岛地形图。读图,完成40~42题。
40.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 )
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41.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 )
A.地热能 B.风能
C.水能 D.太阳能
42.7月份该半岛可能出现( )
A.冰川与岩浆相映 B.极昼
C.成群的企鹅 D.台风
读下图,回答43~44题。
43.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区域风力较强劲
B.该区域水旱灾害频繁,沿海地区多飓风灾害
C.农业类型以水稻种植业和热带种植园农业为主
D.图中①南面的安达曼群岛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
44.若全球气候持续加速变暖,则下列情况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
A.图中②岛屿的山地毛竹分布的海拔降低
B.图中③岛屿面积不断扩大
C.我国辽东半岛适宜种植甜菜的面积扩大
D.我国三江平原水稻种植面积扩大
下图示意某湖泊位置。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流域大规模开垦。据此完成45~47题。
45.据右图信息判断,该湖泊( )
A.湖面少风浪
B.北部湖水较南部浅
C.冬季不结冰
D.湖水多被用于灌溉
46.在该湖泊①②③④四湖区中,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湖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7.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水位下降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B.流域年蒸发量增大
C.入湖河水量减少 D.出湖河水量增大
古印加文明分布区域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印加人修筑的水渠和梯田非常坚固。读古印加文明分布区域示意图(图甲)和古印加梯田景观图(图乙),完成48~50题。
甲 乙
48.古印加梯田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 )
A.水源 B.光照 C.土壤 D.地形
49.印加人修建水平梯田的生态效益主要是( )
A.蓄水保土增肥力 B.调节当地气候
C.增加粮食产量 D.减少地震灾害的发生
50.古印加梯田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
A.大气降水 B.高山冰雪融水
C.山下河流 D.地下水
Ⅱ卷 主观题
5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当地时间2017年5月31日,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与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的蒙内铁路举行通车仪式。蒙内铁路是东非铁路网的起始段,穿越东非裂谷带和多个野生动物保护区,沿线火山灰土分布广泛,土地疏松,湿季土壤遇水易软化。东非铁路建设的远期规划是连接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和南苏丹等东非6国。下图为东非局部地区简图。
(1)说出蒙内铁路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主要自然障碍。(6分)
(2)简述蒙内铁路的通车对东非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6分)
52.读“世界局部地区图”(图a)和“瓦伦西亚、华沙两城市气候统计图”(图b),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图b所示甲图和乙图中,表示华沙的是________图。分析瓦伦西亚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3分)
(2)图a中A海峡表层洋流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_.
(3)图a中河流③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原因。(8分)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 ADBCD 6-10 DABBC 11-15 BADAC 16-20 CADAC 21-25 DBDBD
26-30BDCBB 31-35DBBCC 36-40ADAAD 41-45AAADB 46-50DCDAB
二、 综合题
51.(1)断裂发育,地质条件复杂;土壤疏松,遇水软化,地基不稳;干季淡水缺乏;经过野生动物保护区,有生态保护需求;高温炎热,疫病威胁大。
(2)蒙内铁路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东非地区的铁路网;增加东非国家的运输能力;促进该地区资源的开发;促进东非各国经济发展;推进东非地区的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建设。
52. (1)乙 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终年温和湿润。
(2)自西向东流(或自大西洋流向地中海)
(3)河流径流量丰富,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较大;河流没有明显的汛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含沙量小,地形平坦落差小植被覆盖率高;没结冰期,冬季气温高于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