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2.50 KB
- 2021-09-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地理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栏内填写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场、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将考试科目、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2.II卷内容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相应空格或区域内。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8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80.0分)
读表,完成下题
1. 2010年中国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是()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2. 1982年以来,影响中国农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的主要因素是()
A. 经济因素 B. 社会文化因素
C. 政治因素 D. 自然环境因素
3. “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B. 家庭负担持续加重
C. 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 D. 有利于扩大内需
【答案】1. B 2. A 3. D
【解析】
【分析】
主要考查我国人口特征。
【1题详解】
2010年我国自然增长率低于1%,为现代型,主要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正确。
【2题详解】
1982年以来,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城乡差距增大,中国农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主要是为了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A正确。
【3题详解】
“全面二胎”政策实施,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而不是解决,A错误。“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家庭负担可能会加重,但不一定持续加重,B错误。“全面二胎”政策实施不会促使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C错误。“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后,会导致人口增加,有利于扩大内需,D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空巢家庭是指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目前我国城乡家庭空巢率超过5成。2016年1月我国全面放开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完成下列各题。
4. 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
A. 城乡差距 B. 家庭原因 C. 计划生育 D. 个人原因
5. 全面放开二孩的人口政策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不正确的是
A. 缓解空巢家庭不断增加趋势 B. 导致人口增长率持续上升
C. 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 D. 有利于扩大内需
6. 下列哪种人口增长模式常出现人口老龄化
A. 原始型 B. 传统型 C. 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 D. 现代型
7. 几千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缓慢→加快→迅速”的过程,证明了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A. 医疗卫生条件 B. 妇女就业状况
C. 生活风俗习惯 D. 生产力发展水平
【答案】4. A 5. B 6. D 7. D
【解析】
【4题详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城市中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较高收入,因此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在农村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因此我国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城乡差距,A正确。老年人口需要照顾,目前我国城乡家庭空巢率超过5成,因此个人原因与家庭原因并不是形成空巢的根本原因。故B项、D项均错误。计划生育是造成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主要原因。C项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全面放开二孩的人口政策,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小孩,夫妻独居现象会减少,可以缓解空巢家庭不断增加趋势。故A正确。全面放开二孩的人口政策会使短期的人口增加,不会导致人口增长率持续上升。故B错误。全面放开二孩的人口政策,会使出生率增加,可以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故C正确。全面放开二孩的人口政策,生育二孩会增加家庭消费,有利于扩大内需。故D正确。根据题意要求选择不正确的选项,因此符合要求的应是B。故选B。
【6题详解】
现代型老年人口占比大,人口老龄化程度高,D项正确。原始型死亡率高,人均寿命短,人口老龄化程度低。A项错误。传统型死亡率降低,但出生率高,人口老龄化程度低。B项错误。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死亡率降低,自然增长率较大,老龄人口基数小,人口老龄化程度低。C项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世界人口增长缓慢;到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世界人口增长加快;到工商业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世界人口增长也十分迅速,所以,几千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缓慢→加快→迅速”的过程,证明了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D正确。医疗卫生条件会影响人口的增长,但是,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是受生产力水平的影响,所以,医疗卫生条件不是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A错误。妇女就业状况、生活风俗习惯对人口增长快慢影响不大,BC错误。故选D。
【点睛】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下图为我国某省近三十年来四个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 ( )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③②①④ D. ④①②③
9. 年份④的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是
A. 人口年龄结构合理促进经济发展 B. 人口增长过快制约经济发展
C. 劳动力不足制约经济发展 D. 老年人口太多制约经济发展
【答案】8. D 9. B
【解析】
该题考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8题详解】
采用人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读取各点代表的4个年份不同年龄段人口的比重,然后比较同一年龄段在不同年份的比重大小,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时间推移我国6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人口比重越来越大(或0~14岁人口的比重逐渐减少),据此可判断先后顺序为④①②③。故选D。
【9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年份④0~14岁人口占36%左右,60岁及以上人口占4%左右,15~59岁人口约占60%,说明该年份少年儿童比重较大,人口增长较快,制约经济发展,B正确,A错误。15~59岁人口占比大,劳动力充足,C错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小,老年人口少,D错误。故选B。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⑥
11. 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 ① B. ② C. ④ D. ⑥
【答案】10. C 11. A
【解析】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收入较高,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收入。美国东北部纬度较高,气候冷湿。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的主要原因是气候。
【10题详解】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收入较高,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③,C对。①是气候,②是资源,⑥是婚姻家庭,不是民工大量迁入的主要原因,A、B、D错。
【11题详解】
美国东北部纬度较高,气候冷湿。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的主要原因是气候①,A对。②是资源,④是政策,⑥是婚姻家庭,不是老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B、C、D错。
甘肃省的永泰曾是宜居古城,近几十年来,由于水资源匮乏、土地沙化和盐渍化、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城中的居民不得不外迁。据此完成下题。
12. 导致永泰城中居民外迁的主要因素是
A. 经济因素 B. 政治因素 C. 社会文化因素 D. 生态环境因素
13. 永泰城中居民外迁,说明当地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 人口的精神生活需求 B. 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
C. 资源状况 D. 人口的智力及技术条件
14. 关于北京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北京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已超过人口合理容量
②北京的人口合理容量大于环境承载力
③北京人口合理容量与大众消费水平无关
④北京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依赖于地区开放程度的提高
A. ③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12. D 13. C 14. B
【解析】
【12题详解】
据题干材料“近几十年来,由于水资源匮乏、土地沙化和盐渍化、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城中的居民不得不外迁。”可知,导致永泰城中居民外迁的主要因素是生态环境因素,D正确。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均不是导致永泰城中居民外迁的主要因素,AB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材料显示由于水资源匮乏、环境恶化导致人口外迁,A错误。当地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较低,B错误。水资源匮乏、环境恶化导致人口外迁,说明制约当地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资源状况,C正确。人口的智力及技术条件不属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北京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环境人口合理容量,①正确。北京的人口合理容量不可能大于环境承载力,②错误。北京人口合理容量与大众消费水平有关,③错误。北京的地区开放程度提高,使北京的环境承载力的提高,④正确。B①④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首要因素)、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广大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导致了农村“人口空心化”, 也使农村耕地低效益趋势越来越突出。为提高农业收益,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鼓励耕地流转。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上述材料对农村“人口空心化”最科学的表述是( )
A. 男性比例降低 B. 女性比例降低
C. 青壮年比例降低 D. 村中心人口减少
16. “人口空心化”引起的耕地低效益趋势主要表现在( )
①播种面积减小
②机械化水平下降
③农药用量增加
④耕地资源严重浪费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7. 推测耕地流转将会带来的变化是( )
A. 农产品种类更加丰富 B. 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
C. 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大 D. 人口大量向农村回流
【答案】15. C 16. D 17. B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流动对农村的影响、农村人口迁移对农村产生的影响和耕地流转产生的影响。
【15题详解】
由题意知,农村“人口空心化”是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务工,故最科学的表述是指农村青壮年比例降低,而不是男性比例降低、女性比例降低、村中心人口减少,C对,ABD错。故选C。
【16题详解】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打工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作物播种面积减小,①对;机械化水平会提高,②错;农药用量增加与耕地低效益无关,③错;农业技术进步会比较缓慢,④对。综上,ABC错,D对。故选D。
【17题详解】
耕地流转将会带来某种农作物种植规模的扩大,专业生产程度会提高,B对;农产品的种类不一定丰富,A错;市场预测会更准确,农产品价格波动减小,C错;农村劳动力会得到更大程度的解放,人口依然会流向城市,D错。故选B。
读“木桶效应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8. 根据“木桶效应”,如果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上图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
A. 森林资源 B. 矿产资源 C. 土地资源 D. 水资源
19. 下列能增加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措施有。
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②发展新能源
③控制人口的死亡率 ④实行计划生育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 科技发展水平 B. 资源 C. 对外开放程度 D. 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答案】18. A 19. A 20. B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环境人口容量简单的说,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是区域资源数量最少的资源,读图可知,图中木桶中最短的木板是森林资源,所以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就是森林资源。故选A。
【19题详解】
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数量、科学技术水平、地区开放程度成正相关;与居民的消费水平成负相关。所以增加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措施有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新能源,①②对;控制人口的死亡率不好把控,实行计划生育是减少人口数量,两者均不能增加人口合理容量,③④错,A对,BCD错。故选A。
【20题详解】
制约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状况、科技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状况是首要影响因素,故B正确。
【点睛】在环境人口容量的基础上,考虑人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即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时所容纳的人口数量。
美国佛罗里达州号称“阳光之州”,旅游和农业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下图为该州土地利用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1. 每年冬季,美国退休老年人纷纷从北方迁移到此越冬,其主要原因是
A. 地形平坦 B. 气候温暖 C. 森林茂密 D. 就业率高
22. 上图农业区中,该州下列经济作物产量占美国比重最大的是
A. 甘蔗 B. 棉花 C. 大豆 D. 甜菜
23. 该州城市多沿海分布,与该分布特点形成无关的是
A. 内陆多沼泽分布 B. 临海交通便利 C. 临海开发较早 D. 临海地形平坦
【答案】21. B 22. A 23. A
【解析】
【21题详解】
美国东北部气候冷湿,佛罗里达州位于美国南方。每年冬季,美国退休老年人纷纷从北方迁移到此越冬,其主要原因是南方地区气候温暖,B对;地形平坦、森林茂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C错;就业率对退休老年人无影响,D错,所以该题选B。
【22题详解】
美国墨西哥湾沿岸是热带气候类型,适宜甘蔗种植。故选A。
【23题详解】
该州城市多沿海分布,主要是临海交通便利,B相关;内陆以森林、农业区为主,沼泽主要分布在南端,与城市分布无关,A无关;临海地区开发较早,地形平坦,有利于城市形成发展,C、D相关,故该题选B。
【点睛】美国东北部气候冷湿,老年人怕冷,佛罗里达州位于美国南方,气候温暖,适宜老年人过冬。美国墨西哥湾沿岸是热带气候类型,适宜甘蔗种植。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地形平坦,开发早,有利于城市形成发展。
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今,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古代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之地,是因为
①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
②雨热同期,气候优越
③近河,有利于农耕、畜牧、渔猎
④便于搬迁和居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5. 世界上最早城市诞生在
A. 气候干旱区 B. 热带雨林区
C. 中低纬度地带的沿海区 D. 灌溉农业发达的大河中下游平原区
【答案】24. C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之地,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①正确;且靠近河流,有利于农耕、畜牧、渔猎,③正确;但不可推断其气候条件优越,雨热同期,②错误;利于居住,但不是为了方便搬迁,④错误。故选C。
【25题详解】
世界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在河流中下游平原上,其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使农耕业在这些地区大大发展,故D正确,ABC错误。
下图我国广东省某古镇周边环境图示及该古镇内街道走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说法正确的是( )
①河流在ac段形成曲流主因是地转偏向力
②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因是水源和地势
③河岸d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
④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b和d
⑤河岸d在洪水期相对于a、b和c最不易决堤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27. 古人对该镇巷道走向的设计最有可能是为了( )
A. 沿等高线布局,节省成本 B. 街区的挡风防寒
C. 街区的通风散热 D. 和河流走向保持一致,交通便利
28. 为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又要保护古镇原有风貌与区域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决定在古镇附近另建新城,你认为最适合新城建设的区位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26. B 27. C 28. B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了河流的特征及河流对聚落影响、新城建设的区位选择及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26题详解】
读图分析,河流在ac段形成曲流,这主要是受弯道环流的影响;①错;古镇位于河流凸岸处,取水方便,且位于河流上游地区,地势稍高,可避免洪水威胁,②正确;由图示经纬度可知,该流域位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多,河流流量较大,携带的泥沙较多,因此,河岸d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③正确;由于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故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b和d,④正确;河岸d位于下游地区,在洪水期相对于河岸a和c更易决堤,⑤错误。结合选项,故选B。
【27题详解】
读图可以看到古镇的街道是西北—东南走向,与我国的冬夏季风风向一致,与河流的走向不一致。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距北回归线近,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不用防寒且地形平坦,所以最有可能是为了街区的通风散热。ABD错误,C正确。故选C。
【28题详解】
由图可知,c、d两处靠近湖泊,建设新城可能会破坏湖泊的生态环境;在a处建设新城,可能会对古镇造成破坏,不利于保护古镇原有风貌;b处是凹岸,水流较深,又远离湖泊,可以发展港口运输,有利于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建在b处最适宜。故选B。
下图为某城市用地及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9. 若该城市规划合理,则甲、乙功能区和城市主导风向分别是( )
A. 工业区、住宅区、西南风 B. 住宅区、工业区、东北风
C. 工业区、住宅区、西北风 D. 住宅区、工业区、东南风
30. 下列城市规划的理由,正确的是( )
A. ①处建钢铁厂——交通便利 B. ②处建大型仓库——水源充足
C. ③处建信息产业园——科技水平高 D. ④处建食品加工厂——城市地价低
【答案】29. D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图中甲功能区是城市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主要分布在中心商业区的周围,可判断是住宅区;乙功能区沿铁路线分布,交通便利,远离中心城市和居民区,可判断是工业区;且乙功能区是西北-东南向延伸,说明城市盛行东南风或西北风。选D正确。
【30题详解】
①处靠近居民区,不宜建钢铁厂; ②处靠近河流,建大型仓库易污染水源;③处靠近大学城市,建信息产业园——科技水平高;④处在居民区,建食品加工厂——劳动力丰富,且接近消费市场。选C正确。
近日,继共享单车、共享睡眠舱、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之后,“共享健身房”出现在北京。在四、五平方米的空间内,有空调、空气净化器、跑步机、电视等设备,扫码支付后可进入健身,5分钟一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 “共享健身房”最适合布局在( )
A. 休闲广场 B. 居民小区 C. 城市公园 D. 大型商场
32. “共享事物”面临的共同问题主要是( )
A. 使用安全问题 B. 卫生保证问题 C. 管理规范问题 D. 信息网络问题
【答案】31. B 32. C
【解析】
【31题详解】
根据材料,“共享健身房”是室内活动,主要是方便人们健身锻炼,应靠近人们的休息、生活区域,最适合布局在居民小区,B对。休闲广场、城市公园适宜户外休闲活动,A、C错。大型商场地价太高,不适宜休闲健身活动,D错。所以选B。
【32题详解】
这些共享事物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比如共享单车停放违章、共享雨伞借出不还、共享睡眠舱的卫生等,需要有适当的管理制度,因此“共享事物”面临的共同问题主要是管理规范问题,C对。使用安全问题、卫生保证问题属于管理规范问题,A、B错。与信息网络问题关系不大,D错。所以选C。
图为江苏省和贵州省1990、2000和2010年城市化水平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3. 与江苏省相比,贵州省城市化发展( )
A. 速度慢,目前水平低 B. 速度快,目前水平高
C. 速度慢,目前水平高 D. 速度快,目前水平低
34. 影响两省城市化进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自然资源 B. 人口数量
C. 环境质量 D. 经济发展水平
【答案】33. A 34. 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33题详解】
根据图例和坐标分析可知,贵州省2010年的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江苏,而1990年两省的城市化水平相当,故贵州省城市化速度比江苏慢。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34题详解】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故影响两省城市化进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点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35.下图为“某城市25年间的发展变化示意图”,从图中可直接观察到的城镇化发展现象是 ( )
A. 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B.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增加
C. 城镇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D. 城镇工业生产和商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城镇化的表现。城镇人口的增长、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加、城镇用地规模扩大都是城镇化的表现,但图中能直接表现的是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变化即城镇用地规模不断扩大。故选C。
2015年4月开始,“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16个城市开始试点。“海绵城市”通过一系列的“绿色”措施滞水、蓄水、净水和排水,将有望缓解一系列城市问题。下图为“海绵城市简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6. 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A. 增加下渗量 B. 减少蒸发量
C. 增加地表径流 D. 减少地下径流
37. 海绵城市建设将有利于缓解城市
①淡水不足 ②雨季内涝
③用地紧张 ④热岛效应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36. A 37. B
【解析】
【36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增加蒸发量,因此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7题详解】
本题考查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结合上题分析,海绵城市建设能够增加下渗,储存水分,增加城市淡水资源,缓解雨季内涝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但会增加城市用地,加剧用地紧张,①②④正确,故选B。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富含有毒、有害物质,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读“北京市某日PM2.5浓度变化图”。
完成下列各题。
38. 图中PM2.5浓度高峰出现时段()
A. 汽车尾气激增 B. 雷雨交加 C. 工地扬尘增多 D. 风力强劲
39. PM2.5污染导致()
①呼吸系统疾病增加 ②臭氧层破坏 ③大气能见度降低 ④沙尘暴频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0. 可以有效减少北京市雾霾天气发生的主要措施是()
A. 人工降雨,加快污染物的沉降 B. 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戴口罩
C. 发展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 D. 加强空气污染监测,及时预报
【答案】38. A 39. B 40.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污染,读图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要掌握PM2.5污染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
【38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PM2.5浓度高峰出现时段是18-20时,处于在下班时间,车辆多,汽车尾气激增导致浓度增加,A正确;雷雨交加PM2.5浓度应该减小,B错误;从时间上看与工地扬尘增多关系不符,C错误;风力强劲有利于污染物扩散,PM2.5浓度应该减小,D错误。
【39题详解】
PM2.5污染物进入呼吸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增加,①对;臭氧层破坏主要是氯氟烃造成的,与PM2.5关系不大,②错误;PM2.5污染物颗粒较大,影响大气能见度,③对;PM2.5不会导致沙尘暴,沙尘暴频发会加剧PM2.5污染,④错误。
【40题详解】
可以有效减少北京市雾霾天气发生的主要措施是
人工降雨,对污染物的沉降影响小,不是减少北北京市雾霾天气发生的主要措施,A错误;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戴口罩不会减少北京市雾霾天气发生,B错误;发展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可以有效减少北京市雾霾天气发生,C对;加强空气污染监测,及时预报,不能有效减少北京市雾霾天气发生,D错误。
第Ⅱ卷(综合题,2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41.读北部湾城市群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城镇等级越高,城镇数量越_______,服务范围越_______。
(2)甲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聚落空间分布相对_______(填“集中”或“分散”)。图示地区易受台风影响,按自然灾害成因与发生过程划分,台风属于_______灾害,台风天气系统从气压的角度属于_______。
(3)北部湾城市群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中的南方,其西北部山地丘陵坡度_______,土层浅薄,南部肥沃的耕作土壤为_______。
(4)从地形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角度,说明北部湾沿海地区大城市较多的原因。
【答案】(1)少 大
(2)分散 气象 低压
(3)陡(大) 水稻土
(4)地形平坦,利于城市建设;交通便利;利于农业发展;海岸线长,利于港口城市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心地理论、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和自然灾害的分类,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城市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
【详解】(1)根据中心地理论,城镇等级越高,城镇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大。
(2)看图可知,甲地地形主要为山地丘岭,因此聚落的分布受地形的限制,不利于聚落布局,且人口相对较少,所以聚落空间分布比较分散。按照自然灾害成因与发生过程,可将自然灾害划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海洋灾害,台风属于气象灾害。台风天气系统从气压的角度属于低压。
(3
)我国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部湾城市群位于南方地区。其西北部山地丘陵坡度大。南方的自然土壤为较贫瘠的红壤,经人类活动改造成肥沃的水稻土。
(4)北部湾沿海地区为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沿海平原地区,水陆交通便利;平原地形利于农业生产,城市发展的农业基础好;北部湾海岸线曲折漫长,有优良港湾,利于港口城市发展。
【点睛】城市的等级不同,城市的职能、服务范围、数目也不同,具体如图所示:
42.读“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分析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的__________过程,该过程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过程中使图中城市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包括:__________污染、__________污染、__________污染、__________污染等。
(3)该过程中城市对郊区农业资源与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 (1). 城市化 (2).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4).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5). 大气 (6). 水 (7). 噪声 (8). 固体废弃物 (9). 占用耕地良田 (10). 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过程及其影响
【详解】(1)读图可知,从1986年至2016
年,该区域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反映的是该地区的城市化过程。城市化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城市规模的扩大;2、城市人口增加,劳动力不断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3、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城市化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有四大污染,分别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
(3)读图可知,该区域稻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减少;同时城市化的过程中,工业污染不断向农村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