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7.50 KB
  • 2021-09-10 发布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时冲关1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作业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时冲关十五 ‎(时间:45分钟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广东清远一模)下图为纳木错位置示意图。近年纳木错面积不断扩张,2001~2009年湖面扩张超过50平方千米。读图,完成1~2题。‎ ‎1.纳木错面积不断扩张,其根本原因是(  )‎ A.降水增多       B.生产、生活用水减少 C.全球气候变暖 D.湖泊下陷 ‎2.自然界中某种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各个要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 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 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降低 A.①④   B.②③  ‎ C.③④   D.①②‎ 解析:1.C 2.D [第1题,近几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增强,导致青藏高原冰雪融化,大量冰雪融水汇入纳木错,使湖泊面积变大,故C项正确。第2题,积雪面积减小,使岩体裸露,而岩体的比热容远小于积雪,因而导致地表夏季温度升高,冬季温度降低,致使年温差增大,年温差的增大又加剧了岩石的风化作用,使岩崩现象加剧。羊八井地热来自于地球内部,温度变化不大。气温升高,山地针叶林带海拔将升高。]‎ ‎(2019·广东韶关模拟)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CO2,而森林土壤是CO2产生的重要来源,土壤CO2主要来自于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某科研小组对武夷山同一海拔、同一坡向、同一优势树种(米槠林)的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3~5题。‎ 森林土壤CO2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的枯枝落叶量的关系示意图 ‎3.武夷山森林土壤CO2排放量最高值出现在(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4.同海拔、同树种的武夷山东坡比西坡的土壤CO2排放量大,其主要原因是(  )‎ A.降水较多 B.蒸发较大 C.气温较高 D.枯枝落叶较多 ‎5.研究表明,天然米槠林土壤比人工米槠林土壤CO2排放量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土壤温度较高 B.土壤湿度较大 C.土壤含水量较高 D.枯枝落叶量较多 解析:3.C 4.A 5.D [第3题,图示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含水量、枯枝落叶量呈正相关,而武夷山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则夏季排放量最大。第4题,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西坡为背风坡,则土壤含水量东坡大于西坡,使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量东坡大于西坡。第5题,天然林一般要比人工林更稠密,则土壤光照较少而温度可能较低,土壤含水量一般相关不大;但因稠密而枯枝落叶量更多,故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 ‎(2019·宁夏银川市质检)植被覆盖度指某一地域植物(包括叶、茎、枝)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植被的生长状态和生长趋势。下图示意我国某平原植被生长期内乔木林地和粮食作物耕地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据此完成6~7题。‎ ‎6.该平原林地地带性植被可能是(  )‎ A.常绿硬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7.该地耕地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出现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不同作物的主要生长期不同 B.同一作物有两个生长旺盛期 C.耕地生态区的田间管理不同 D.同一作物不同时期叶片大小不同 解析:6.C 7.A [第6题,结合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我国某平原,而我国平原没有地中海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因此植被不可能为常绿硬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A、D错;常绿阔叶林四季常青,植被覆盖度变化应该不大,B项错;结合图示可以看出,该平原乔木植被覆盖度大小有季节性变化,春、秋季节植被覆盖度较小,夏季较大,落叶阔叶林的可能性较大,该地可能位于我国华北平原。第7题,分析可知,该耕地生态区位于华北地区,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4~5月正值冬小麦生长后期,植被覆盖度达到峰值。6月是冬小麦的收获期,作物收获后,地表植被覆盖度下降。小麦收获后,播种玉米等作物,8月份玉米、高粱等达到生长旺盛期,植被覆盖度又出现峰值。所以该地耕地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出现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不同作物的主要生长期不同。]‎ 限制植物生存与数量的外界条件主要是胁迫(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干扰(不稳定的自然环境)。下图显示二者与植物竞争程度的关系。读图,完成8~9题。 ‎ ‎ 8.高竞争型植物的生境特点表现为(  )‎ A.低胁迫、低干扰 B.高胁迫、低干扰 C.低胁迫、高干扰 D.高胁迫、高干扰 ‎9.极地一高山植物能适应高胁迫的生长环境,其在生长中面临的最大胁迫来自(  )‎ A.强光   B.低压  ‎ C.低温   D.大风 解析:8.A 9.C [第8题,结合三角坐标系的判断方法知,高竞争型植物的生境特点是胁迫程度和干扰程度都较低。第9题,低温寒冷是极地地区的基本气候特征,所以极地地区植物的主要胁迫即其主要面临的恶劣的自然环境是低温。]‎ ‎①②③④四图是某大陆从地质历史时期至今沿45°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箭头指地形演变趋向)。读图,完成10~11题。‎ ‎10.推测图④中大陆东岸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常绿硬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温带荒漠 ‎11.导致图①和图④大陆东岸植被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海陆分布 C.洋流性质 D.大气环流 解析:10.D 11.A [第10题,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纬度都达不到45°,在45°附近东西距离只有500千米的,只有南美大陆。南美大陆东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温带荒漠,故选D。第11题,从图中看是地壳的隆起使气流的影响发生变化,水分条件随之变化,最终影响到植被的变化,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2.(2019·山东滨州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钦查群岛主要由三个干旱的花岗岩岛屿组成,岛上寸草不生,唯一“居民”是海鸟,附近流传有“水肥必有鱼,鱼多鸟便众,鸟众水更肥”的说法。海鸟在群岛上定居了数百万年,留下厚达50米的粪便层,散发的恶臭让人难以接近。在发明化肥之前,19世纪40年代,欧洲人用这里的鸟粪做肥料,农作物的产出提高了至少3倍,缓解了因人口激增而出现的粮食危机。从那时起,秘鲁雇佣契约华工和黑人奴隶挖鸟粪,在40年的时间里,出口了1 300 万吨鸟粪,那是秘鲁经济快速增长的“鸟粪时代”,但到19世纪后期,鸟粪出口出现衰败现象,政府随后开始限量控制鸟粪的开采。下面为钦查群岛位置示意图。‎ ‎(1)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水肥必有鱼,鱼多鸟便众,鸟众水更肥”的道理。(8分)‎ ‎(2)说明秘鲁钦查群岛鸟粪积累较厚的原因。(8分)‎ ‎(3)分析19世纪40年代以来,促使秘鲁大量出口鸟粪的条件。(4分)‎ ‎(4)推测19世纪后期秘鲁鸟粪出口衰败的原因。(4分)‎ 解析:第(1)题,秘鲁附近海域受上升补偿流影响,海水上升将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成为鱼类食物;按照物质循环分析鱼类—海鸟—海水营养盐—浮游生物之间的关系。第(2)题,首先可以从自然和社会因素分析鸟类多的原因,再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对鸟粪分解的影响。第(3)题,主要从鸟粪的市场和运输条件进行分析,欧洲对鸟粪需求量大,再加上海运的便利条件,大量的鸟粪被运往欧洲。第(4)题,从市场条件分析需求量减少,从当地资源条件来看鸟粪资源日趋枯竭的原因。‎ 答案:(1)群岛附近海域受上升补偿流影响,营养盐上泛,浮游生物繁盛,饵料丰富使得鱼类密集;鱼类为海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吸引众多海鸟;海鸟的鸟粪落入海水(岛上鸟粪滑入海水),海水营养盐增多,又为浮游生物提供营养物,间接为鱼类提供了饵料。‎ ‎(2)钦查群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使得鸟粪不易分解;干旱少雨,不易被雨水冲刷;积累的时间长;岛上早期人类活动较少,受到外界的干扰少。‎ ‎(3)当时没有化肥,鸟粪是优质的天然肥料;欧洲人口增多,农业发展对鸟粪的需求量大;政府政策的支持;海运交通便利;雇佣的国外劳动力价格低廉。‎ ‎(4)化肥等肥料的出现,替代了鸟粪;长期开采,鸟粪资源日趋枯竭。‎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马达加斯加岛(下图),距离非洲大陆最近为386千米,南北长达1 700千米,东西宽约600千米,为世界第四大岛屿。2 000多年前,人类首次从亚洲和非洲移居于此,目前该岛人口已超过2 000万,年增长率为3%;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80%为特有物种。如珍稀动物狐猴,已完成长达5 500万年的进化历程。狐猴以树叶、花、果实以及昆虫等为食,近年数量剧减,处于濒危状态。‎ ‎(1)指出狐猴集中分布区自然景观的类型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8分)‎ ‎(2)分析马达加斯加岛生物物种丰富且极为独特的原因。(8分)‎ ‎(3)推测马达加斯加岛狐猴数量剧减的原因。(6分)‎ 解析:第(1)题,图示狐猴分布区为热带雨林区,该处热带雨林成因是“地形+迎风坡+暖流”。第(2)题,注意两个问题:丰富和独特。丰富可从环境多样角度分析,独特可从地域孤立而进化慢、人为干扰少角度分析。第(3)题,可从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角度分析。‎ 答案:(1)热带雨林;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再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从而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景观。‎ ‎(2)岛屿长期与大陆远离,地域相对孤立,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受人类影响时间短,干扰少;岛屿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区域差异显著,生存环境多样。‎ ‎(3)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狐猴生存空间(栖息地)、食物减少;(生产、生活造成)环境污染,狐猴生存环境受到破坏;非法捕杀狐猴获利;全球气候变化,狐猴生存环境改变;(狐猴为特有物种)生存进化能力较弱。(答出其中3个要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