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地域的形成 教案2 5页

  • 32.50 KB
  • 2021-09-10 发布

工业地域的形成 教案2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是对前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内容的深化,同时也为第三节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学习做铺垫,在教材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教材分成两大块: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工业分散与工业联系 在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这部分第一、二自然段讲授了工业联系的类型,这是后面学习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基础,所以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工业集聚的优势和工业集聚的类型,并用惠州音响产业的发展来说明什么是专业化的工业集聚;五六自然段介绍了工业地域按照成因分类和按照发育程度分类,在这里需要学生理解自发形成与有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以及发育程度高低不同的工业地域与工业联系之间的关系所以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在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工业分散的类型和原因,其次介绍了工业分散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工业联系、工业分散 ‎ 2.教学难点:联系实际,让学生能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 ‎3.解决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结合乡土地理,进行案例分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对工业本身并不是十分了解,就更不了解工业之间的联系了,所以也就对由此产生的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都理解不。‎ ‎2、本节课内容专业性和理论性都很强,教材处理过于简单、抽象,很多名词晦涩难懂, 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读不懂,也没有兴趣读,对本节内容缺乏感性认识。‎ ‎3、采取的措施: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举他们身边的例子:鞍钢集团和大连开发区,化繁为简,深入浅出。通过分析、对比得出相关的概念和结论。‎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工业联系的形成和原因,初步学会分析工业集聚和分散的利与弊。‎ ‎(2)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尝试对某一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核心工业部门以及各工业部门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 ‎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工业地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一个工业区的发展规模、主要发展方向形成的内在原因,提高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由工业地域的形成认识我国大力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大意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加强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设计思路 ‎《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让 5‎ ‎ ‎ 课程走向生活,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充满创新的活力;要把教学过程当作师生交流、交往的过程,当作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 为了贯彻这一理念,同时解决学情问题,本节内容的教学形式设计为任务型教学,采用案例分析法,由教师给出4段材料:鞍钢集团、大连开发区、福特汽车、硅谷的基本资料,(分析、对比这4则材料间贯穿课程始终,),指定任务,创设情境,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分析材料,对比材料,自己理解出相关基础概念,分析出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之间的关系,同时达到关注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五、过程和流程设计 ‎【导入】‎ 给出鞍钢集团(材料1)和大连开发区(材料2)的相关材料。‎ 上述两个工业区它们都是集中分布于某一个地区内,它们谁的占地面积大,谁的工业更复杂、工业规模更大,它们的成因相同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一下今天的课程。‎ ‎【讲授新课】‎ 师: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上述两个工业区,无论是哪一个,能在一地区内集中这么多工厂、企业,说明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我们把这种联系称为工业联系。‎ ‎(提问):那么鞍钢和大连开发区是一种联系吗?‎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鞍钢,他的子公司当中有很多工厂,比如:采矿场、洗矿厂、炼铁厂、炼钢厂、轧钢厂等等。(提示每个工厂之间有什么关系?前一个工厂和后一个工厂之间有什么关系?)(生):略 ‎【课堂讨论】:存在此种联系的工厂还有那些?‎ ‎【过渡】那么在大连开发区的5000多家企业也都存在这样的联系吗? 生:略 师:那么他们为什么还会聚集在一起呢? 生:略 ‎【教师小结】‎ 工业联系 ‎1、生产上的联系 ‎①有直接“投入-产出”生产联系(如服装)②没有直接“投入-产出”生产联系(如汽车)‎ ‎2、空间上的联系(如经济开发区)‎ ‎①共同利用基础设施②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 ‎【设计意图】‎ 通过对鞍钢集团和大连市开发区的资料对比,得出工业集聚的两种分类。一方面,由乡土地理素材引出工业联系,为学生提供身边的地理事物进行分析研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由身边的事例归纳总结工业联系的几种情况,通俗易懂的例子辅助理解。‎ ‎【过渡】从材料分析中我们发现,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地集聚起来,形成工业集聚现象。(提问)工业集聚会带来什么好处呢?‎ ‎(学生阅读自学)‎ ‎(归纳)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这样的工业集聚叫做专业化的工业集聚。‎ 5‎ ‎ ‎ 另外,工业集聚还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讨论】刚才我们学习过的两种工业联系分别对应哪一种工业集聚?‎ 生:略 学生自行阅读案例2珠三角的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并分组讨论完成活动题,加深对专业化工业集聚的理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改变传统依赖教师的学习习惯。‎ ‎【过渡】当一个地区的工业集聚的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形成工业地域。工业地域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按照形成原因分类可以分成:自发形成和有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按照工业地域发育成的不同可以分成:发育程度高的和发育程度低的两种。‎ ‎【讨论】通过对鞍钢集团和大连开发区资料的对比,分析他们按照成因分,分别属于哪一种工业地域?按照发育程度高低属于哪一种?‎ ‎【教师小结】‎ 工序上的联系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发育程度高 空间利用上的联系 有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 发育程度低 ‎ 开发区的形成原理 ‎(提问):通过对鞍钢与大连开发区的工业企业的数量、规模、企业联系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工业地域发育程度的高、低各自的特点是什么?代表工业是什么?哪一类更容易发育成工业城市?‎ 工业部门 发展条件 区域特点 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区域 面粉厂、制糖厂、糕点厂、糖果厂 经济较落后,受资金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只有依赖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初步的加工工业 面积较小,发育程度较低,工业发展势力较小 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区域 钢铁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机械制造工业 工业的生产过程复杂,协作工厂多,工厂设备大,管线长,占地多 面积广,发育程度高,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众多,往往形成工业城。‎ ‎【过渡】‎ 教师给出福特汽车(材料3)和硅谷的材料(材料4)‎ ‎(提问)分析上述两段材料,他们的工厂或企业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生:工厂分布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生产协作呈现全球化的特点。‎ 师: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工业分散。‎ ‎(提问)那么“硅谷”这类的工业进行分散和福特汽车这类工业分散的原因是相同的吗?‎ 生:福特汽车是因为零部件太多,不可能在一地生产出全部的零件; “硅谷”‎ 5‎ ‎ ‎ 是因为他们并不需要进行工业的集聚,而且由于价格昂贵,运输费用所占比重小,所以可以进行分散。‎ ‎【教师小结】‎ 工业分散的原因:‎ ‎1、工厂之间不需要工业集聚,代表:轻、薄、短、小但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商和组装工厂之间。‎ ‎2、生产企业需要的零件不能在一地生产,代表:汽车等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工业。这类工业往往会发展成为大型的跨国公司 ‎(这里要讲清楚硅谷后期的分散原因是因为用地紧张,为降低成本选择在地租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东南亚)‎ ‎【过渡】‎ ‎(提问)分散分布的企业是否有地域上的联系?什么手段可以促进其地域上的联系?‎ ‎(回答)有。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为工业的地域联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而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更使工业的地域联系如虎添翼。‎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为下一章节人类活动地域联系作铺垫。‎ ‎【课堂小结】本节我们主要学习了两大块内容:工业联系形成工业集聚,近而形成工业地域;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的联系。了解到工业地域的形成有极其复杂的因素,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还会出现考虑环境因素和追求高质量的工业分散情况。‎ ‎【板书】‎ ‎ 工业集聚 ‎ 工序上的 自发形成 发育程度高 工业城市 ‎ 联系 的工业地域 工业 工业 联系 地域 ‎ 发育程度低 空间利用 有规划形成 上的联系 的工业地域 ‎ 工业集聚 ‎ 轻薄短小电子元器件 工业分散 ‎ 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繁多 ‎【设计意图】加强本节知识联系。‎ 5‎ ‎ ‎ ‎【课后作业】‎ 构思设计一处工业地域,并画出示意图。要求:①至少包括三个在生产过程上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②要有若干个围绕同一基础条件(如劳动力、交通等)集聚的工厂;③尽可能体现出一定的工业科技含量;④布局有序、合理,并能体现出对环境保护的考虑。‎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