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7.00 KB
- 2021-09-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规范练 9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时规范练第 18 页
高考题组
1.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答案 D
解析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喷出大量的火山灰和火山气体,会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减弱,导致地面吸收的
太阳辐射量减少,从而使地表温度下降。故选 D 项。
2.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 14 日 6 时的气压形势,L 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 200 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图
中甲地 14 日 6—9 时的风向为(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答案 B
解析由低压中心的位置和移动速度可知,14 日 6—9 时低压中心位于甲地以西,根据近地面风的受力情况可知
风向为偏南风,如下图所示。
模拟题组
3.(2019 黑龙江鹤岗模拟)下图中所示容易出现严重雾霾的天气状况及其原因是( )
A.①——湿度大,降水多
B.②——气压高,气温低
C.③——逆温层,风力小
D.④——风力小,湿度大
答案 C
解析读图可知,①图是降雨天气,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较少,不易出现雾霾天气,A 错。②图显示某地不同气压
状况的天数,不是某一天的天气状况,B 错。③图中气温变化表示垂直方向上有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扩
散,可能出现雾霾天气,C 对。④图表示这一天的风速较大,雾霾形成是在静风天气,D 错。
(2018 山东济南历城二中模拟)下图为某湖泊(阴影部分)示意图。读图,完成 4~5 题。
4.下列各图示意湖泊与周边陆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剖面,与实际情况最相符的是( )
A.甲、乙 B.丙、丁 C.甲、丙 D.乙、丁
5.度假村建在湖泊岸边对游人的吸引力强,主要原因是( )
A.湖区晴天多,光照充足 B.湖区昼夜风小
C.湖区温差大 D.湖区湿度大,空气清新
答案 4.B 5.D
解析第 4 题,受湖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湖泊(阴影部分)白天气温低,气流下沉;夜晚气温比陆地高,气流上
升。湖泊与周边陆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剖面,与实际情况最相符的是丙、丁,B 对。四周陆地的气温条件相
同,ac 之间,ed 之间环流不属于湖泊陆地间的环流,甲、乙错,A、C、D 错。第 5 题,度假村建在湖泊岸边对游
人的吸引力强,主要原因是湖区湿度大,空气清新,D 对。湖区水汽多,可能阴天多,A 错。湖区昼夜风大,B 错。
湖区受湖泊调节作用,温差小,C 错。
“闹海风”是一种大风并伴有吹雪、雪暴等的灾害性天气,其形成与亚洲高压的移动、风的“狭管效应”、水汽
含量、大气对流运动密切相关。新疆吉木乃县冬季“闹海风”频发。下图示意吉木乃县位置。据此完成 6~7
题。
6.图示地区最容易发生“闹海风”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强烈的对流运动会引起大风、暴雪等天气。一天中“闹海风”最易发生在( )
A.清晨 B.上午 C.午后 D.子夜
答案 6.A 7.C
解析第 6 题,从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位于两山脉之间,冬季受亚洲高压影响,来自亚洲高压的风经峡谷挤压(狭管
效应),风力骤然增强,加上沿途夹带的沙雪,形成了闹海风,A 对;乙、丙、丁均不位于两山之间的峡谷,B、C、
D 错误。第 7 题,根据题目可知强烈的对流运动会引起大风、暴雪等天气。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 14 时,此
时对流运动强烈,所以一天中“闹海风”最易发生在午后,C 正确。
(2019 江西赣州高三联考)露点温度指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露珠时的温度,封闭式集装箱湿度高的空气温度低
于露点温度时,当湿空气与集装箱箱壁或装在箱内货物的表面接触,就会形成“箱汗”和“货汗”。箱、货汗水会
腐蚀箱体或引起货物霉变。下图为远洋集装箱船上左舷甲板上集装箱上测定的温度状况。据此,完成 8~9
题。
8.集装箱内部的空气“发汗”的时段是( )
A.6—8 时 B.8—11 时
C.12—17 时 D.17—22 时
9.集装箱堆仓形成天井,白天形成高温有利于( )
A.热压通风 B.风压通风
C.采光通风 D.淋雨通风
答案 8.B 9.A
解析第 8 题,集装箱湿度高的空气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当湿空气与集装箱箱壁或装在箱内货物的表面接触,
就会形成“箱汗”和“货汗”。根据图示曲线,货物表面温度、侧壁温度低于露点温度的时间段是 8—11 时,B
对。第 9 题,集装箱堆仓形成天井,白天形成高温,气温高于仓内温度,气流上升,有利于热压通风,A 对。是气温
差异形成的通风条件,不是风力、采光、淋雨因素形成的通风条件,B、C、D 错。
10.(2018 广东广州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单位为摄氏度。兰州市区位于黄河河谷之中,周围
群山环抱。其城市建设速度和扩展速度迅猛,1978 年城市化水平为 45.6%,2010 年时已经达到 62.7%,热岛效
应逐渐增强。下图是兰州市某日热岛强度变化统计图。
(1)描述兰州该日热岛效应的变化规律。
(2)说明兰州该日正午前后热岛效应特点的成因。
(3)推测兰州热岛效应季节变化的规律,并说明理由。
(4)分析兰州城市化引起下垫面性质改变与热岛效应的关系。
答案(1)夜间强,白昼弱;子夜前后最强,正午前后最弱。
(2)正午前后,太阳辐射最强烈,城市中心地表和建筑物大量吸收太阳热量,大气对流、湍流作用增强,利于
散热;城市与郊区热力环流加强,城区和郊区大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混合作用增强,城郊温差减少;城市上
空盛行上升气流利于散热;而郊区盛行下沉气流增温且不利于散热。因而引起城区气温低于郊区气温的“冷
岛”效应。
(3)规律:冬季最强,夏季最弱,春秋居中。
理由:冬季受冷气团控制,天气稳定,有利于热岛的形成与发展;受山谷地形影响,冬季逆温层加厚,不利于
城市散热;冬季正值供暖期,排放热量多;冬季取暖燃煤污染物排放量大,使得城区大气逆辐射增强,收入热量
多。
(4)兰州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力属性,人工建筑物吸热快而热容量小;城市地面和建筑物对太
阳辐射反射率较低,吸收率加大;城区密集的建筑群、纵横的道路桥梁,构成较为粗糙的城市下垫面、因而对
风的阻力增大,风速降低,热量不易散失;城市化发展使城市绿地和水体减少,地表含水量少,热量更多地以显热
形式进入空气中,导致空气升温,使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增强。
解析兰州该日正午前后热岛效应特点是市区气温低于郊区气温的“冷岛”效应。主要从气流运动特点分
析。兰州热岛效应季节变化的规律是冬季最强,夏季最弱,春、秋居中。从气流运动、人为余热、大气保温
等方面分析。
相关文档
- 2020届鲁教版一轮复习地理新优选大2021-09-106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9-10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9-1043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9-104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9-1011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9-104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9-1034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件2021-09-1011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9-104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9-1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