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2 MB
  • 2021-09-10 发布

山东省聊城市2019-2020学年5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地理试题(二) Word版含解析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聊城市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地理试题(二)‎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免耕是一种不翻动表土,并全年在土壤表面留下足以保护土壤的作物残茬的耕作方式。土壤表面覆盖越多,被侵蚀的程度就越低(下图)。免耕的同时实现了秸秆还田。秸秆还田后台的方式包括;秸杆根茬还田、秸杆粉碎翻压还田、秸杆覆盖还田等等。‎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免耕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土壤肥力 B. 降低大气污染 C. 增加农民收入 D. 防止土壤侵蚀 ‎2. 我国东北地区若采用秸杆粉碎翻压的方式实现秸秆还田,其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①病虫害增加②土壤有机质增加③土质过于紧实④出苗率降低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1. D 2. C ‎【解析】‎ - 15 -‎ ‎【1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免耕是一种不翻动表土,并全年在土壤表面留下足以保护土壤的作物残茬的耕作方式,土壤表面覆盖越多,被侵蚀的程度就越低。免耕不翻动表土,并全年在土壤表面留下足以保护土壤的作物残茬,可以降低土壤表面被侵蚀的程度,因此免耕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土壤侵蚀,D符合题意;免耕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肥力,但不是免耕的主要目的,排除A;免耕对降低大气污染、增加农民收入作用不大,排除B、C。故选D。‎ ‎【2题详解】‎ 秸秆中的虫卵、带菌体等一些病虫害,在秸秆直接粉碎过程中无法杀死,还田后留在土壤里,病虫害直接发生或者越冬来年发生,从而使得病虫害增加,①符合题意;采用秸杆粉碎翻压的方式实现秸秆还田,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增加,但不是不利影响,②不符合题意;采用秸杆粉碎翻压的方式实现秸秆还田,会使土壤变得疏松,不会过于紧实,③不符合题意;秸秆翻压还田后,使土壤变得过松,孔隙大小比例不均、大孔隙过多,使土壤与种子不易接触紧密,从而影响正常发芽,导致出苗率降低,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秸秆还田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5%~10%,但若方法不当,也会导致土壤病菌增加,作物病害加重及缺苗(僵苗)等不良现象。‎ 今年春季,我国某地返较的高三毕业班学生,于北京时间12;00,在教室里观测到自己立在书桌面上的钢笔的影子并不朝向正北,而是与南北方向的书桌边线有4°夹角(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同学所在的省份是 A. 山东 B. 新疆 C. 湖北 D. 云南 - 15 -‎ ‎4. 若在一周后的同时刻再进行观察,则与上次比较 A. 影长变长 B. 夹角增大 C. 影长不变 D. 夹角不变 ‎5. 观察钢笔影子时,该同学朝向大致是 A. 面向正东 B. 面向正南 C. 面向正西 D. 面向正北 ‎【答案】3. A 4. D 5. A ‎【解析】‎ ‎【3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北京时间12:00立在书桌面上的钢笔的影子并不朝向正北,读图可知,钢笔影子朝向西北方向,则太阳此时位于东南方向,即当地地方时应在上午,比北京时间晚,即位于120°E以西。图文信息表明,北京时间12时,钢笔影子与南北方向的书桌边线有4°的夹角,影子转动的速度大致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当,因此该地应位于120°E以西4°左右,即116°E。山东省大致位于115°E~123°E之间,因此该同学所在的省份可能是山东省,A符合题意;新疆最东边经度在95°E附近,因此该同学所在的省份不可能是新疆,排除B;湖北省位于116°E以西,该同学所在的省份不可能是湖北,排除C;云南省最东边的经度在106°E左右,该同学所在的省份不可能是云南,排除D。故选A。‎ ‎【4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观察时间在春季,直射点向北运动,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应增加,则在一周后的同时刻再进行观察,影子长度应变短,A错误、C错误;由于使用的时间系统没有变化,当地的经度不可能发生改变,因此钢笔影子与南北方向的书桌边线的夹角也会相对稳定,B错误、D正确。故选D。‎ ‎【5题详解】‎ 材料和图像信息表明,书桌横边呈南北走向,根据图中影子朝向判断,面对书桌左侧为北,右侧为南,由此判断,观察钢笔影子时,该同学朝向正东,后面为正西,因此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方位规律: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北升西北落,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南升西南落;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基于需求层次、产业结构等,乡村转型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四个阶段的具体发展措施、特征和简称如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15 -‎ ‎6. 关于乡村转型各个阶段主要目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第I阶段----增加粮食产量,实现温饱需求 B. 第Ⅱ阶段----调整农业结构,扩大种粮面积 C. 第Ⅲ阶段----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生活质量 D. 第IV阶段----发展公共服务 ,提升乡镇功能 ‎7. 发展“非农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 粮食种植比重太高 B. 耕地零星分散 C. 农业收益相对较低 D. 城市人口比重较大 ‎【答案】6. B 7. C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表格信息表明,第I阶段,当地开展土地整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粮食产量,实现温饱需求,A正确;表格信息表明,第Ⅱ阶段的特征是种植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动力,由于粮食生产附加值低,因此增强发展动力不是为了扩大种粮面积,B不正确;表格信息表明,第Ⅲ阶段的发展措施是发展农产品加工、农资生产、休闲观光以及制造业,导致非农产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说明第Ⅲ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生活质量,C正确;表格信息表明,第IV阶段的发展措施是提高市场设施、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因此第IV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公共服务 ,提升乡镇功能,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选项,故选B。‎ ‎【7题详解】‎ - 15 -‎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指根据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结构变化改变农产品的生产结构,从而使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相协调的过程。发展“非农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农业收益相对较低,经济效益较差,为了提高农村发展动力,大力发展非农产业,C符合题意;粮食种植比重太高,可以发展经济作物,不一定要发展非农产业,排除A;表格信息表明,当地第阶段曾经开展土地整治,做到了耕地平整集中,排除B;城市人口比重较大,人口和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因此这不是乡村发展非农产业的原因,排除D。故选C。‎ ‎【点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指根据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改变农产品的生产结构,从而使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相协调的过程。一般说,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依靠科技进步;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用经济手段调控和引导。‎ 白鹤是世界极危物种,全球仅存4000只左右,白鹤对浅水湿地的依恋性很强,泥下5厘来左右的苦草冬芽是白鹤种群的主要越冬食物。候鸟迁徒路线有时会受天气变化的影响,遇到云雾、强风天气,即便偏离路线,最终也能到达理想的越冬地。下图是2018年两只白鹤南迁的部分路线示意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两只白鹤迁徙至骆马湖后未直线到达鄱阳湖,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 大风干扰 B. 避免捕杀 C. 觅食需求 D. 重度雾霾 ‎9. 白鹤“枪生”到达鄱阳湖的时间可能是 - 15 -‎ A. 8月 B. 12月 C. 2月 D. 10月 ‎【答案】8. D 9. B ‎【解析】‎ ‎【8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候鸟迁徒路钱有时会受天气变化的影响,遇到云雾、强风天气,即便偏离路线,最终也能到达理想的越冬地,因此两只白鹤迁徙至骆马湖后未直线到达鄱阳湖,最有可能的原因受到天气的干扰,与避免捕杀、觅食需求关系不大,排除B、C。白鹤向南迁徙时应为秋末,此时天气晴朗,冬季风风力不大,且冬季风多西北风,而白鹤“枪生”飞行路线向西偏移,因此大风干扰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排除A;我国长江以北地区秋季以晴朗天气为主,大气稳定,骆马湖至鄱阳湖一带经济发达,工业、交通、农业(燃烧秸秆)等排放的颗粒物较多,容易出现重度雾霾,从而干扰白鹤迁徙路线,D符合题意。故选D。‎ ‎【9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白鹤向南迁徙至鄱阳湖,主要是为了越冬,秋末较高纬度湿地逐渐封冻,白鹤无法获得食物,白鹤开始南迁,由于白鹤“枪生”迁徙线路有所偏离,到达鄱阳湖的时间有所推迟,因此可能在冬初到达,大约12月左右,B符合题意;8月和10月之前北半球较高纬度湿地还没有封冻,白鹤到达鄱阳湖的可能性不大,排除A、D;2月初已经进行冬末,白鹤“枪生”到达鄱阳湖的可能性不大,排除C。故选B。‎ ‎【点睛】影响鸟类迁徙的因素很多,其中即有外在的气候、日照时间、温度、食物等,也有鸟类内在的生理因素。食物状况是影响鸟类迁徙一个重要因素,有学者认为,由于鸟类是恒温动物,本身对环境温度的变化较不敏感,因而温度因素对鸟类迁徙的影响主要就是通过食物来实现的,温度降低不仅食物本身的活动停止,而且鸟类的觅食活动也受到很大限制,正是这一因素迫使鸟类开始迁徙。有相当一部分候鸟,每年开始迁徙时间非常稳定,据室内实验的验证,这与日照时间有关,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以上或以下之后,会触发鸟类体内的某种反应机制,诱发其迁徙行为。‎ 一个地区可以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重大国土开发和保护战略。主体功能区规划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下列区域的主体功能不合理的是 A. 北部湾沿海红树林区----生态保护 B. 长三角经济开发区----工业生产 - 15 -‎ C. 东北平原地区----农业生产 D.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文化旅游 ‎11. 中国实行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的原因是 ‎①后备土地资源充足②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③自然资源丰富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10. D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沿海红树林生态功能强大,破坏它不利于当地生态可持续发展,因此北部湾沿海红树林区以生态保护为主,A不符合题意;长三角经济开发区工业基础雄厚,工业生产能力强大,工业区位优势明显,因此应发挥优势,主体功能应工业生产为主,B不符合题意;东北平原地区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农业生产条件良好,因此应农业生产为主体功能,C不符合题意;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人烟稀少,开发历史晚,文化景观少,因此不适合以文化旅游为主体功能,D符合题意。故选D。‎ ‎【11题详解】‎ 我国人多地少,可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少,因此后备土地资源不充足,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重大国土开发和保护战略,而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这是我国实行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的主要原因,②符合题意;我国人口众多,经济规模大,许多自然资源比较缺乏,如果自然资源丰富,中国实行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的紧迫性不强,③不符合题意;各个地区因为主体功能的不同,相互分工协作,共同富裕、共同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协作发展,缓解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这是中国实行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的主要原因,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主体功能区即各地区所具有的、代表该地区的核心功能。各个地区因为核心(主体)功能的不同,相互分工协作,共同富裕、共同发展。核心(主体)功能是自身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也是更高层级的区域所赋予的。主体功能不同,区域类型就会有差异。大致可分为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城市化地区,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农业地区,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生态地区等。‎ - 15 -‎ 天山的主体部分在我国新疆境内,其他部分在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各国天山雪峰数量不同(下图)。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天山山区,能欣赏雪山、冰川、雪岭云杉和整体呈现金字塔状的蓬松山峰等壮美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关于天山雪峰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中国各海拔级别的雪峰数量都最多 B. 各海拔级别的边界雪峰数量,中吉界最多 C. 海拔‎4000米级雪峰数量,中国超过了吉尔吉斯斯坦 D. 海拔‎5000米级和‎6000米级雪峰数量,吉尔吉斯斯坦超过了中国 ‎13. 蓬松山峰表层岩层或土层疏松,其主要作用力是 ‎①流水侵蚀②冰川作用③地壳拾升④风化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12. B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读取图中信息可知,‎4000米级雪峰吉尔吉斯斯坦最多,‎‎7000米 - 15 -‎ 级中吉界最多,其他海拔级别中国最多,A错误,C错误;各海拔级别的边界雪峰数量,中吉界最多,B正确;海拔‎5000米级和‎6000米级雪峰数量,中国最多,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蓬松山峰海拔高,冰川广布,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冰川作用和外力风化作用强烈,导致表层岩层破碎,土层疏松,②④正确;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会使表层的疏松岩层和土层受侵蚀减少,①③错误。故选C。‎ ‎“飞地扶贫”是通过异地借力。打破行政区划“飞”到他乡,让弱村变强的一种“精准扶贫”方式。截止2019年8月,共有28个贫困村的103个扶贫项目落户到鲁西“小寿光”----耿店。‎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最适合在耿店实施的“飞地扶贫”产业是 A. 石油农业 B. 奶牛养殖中心 C. 光伏发电 D. 有机农业 ‎15. 适合采用“飞地扶贫"方式进行脱贫的地区,一般具有的区位条件是 A. 当地发展基础差,政策环境好 B. 森林覆盖率较高,土壤条件好 C 地形地势起伏大,旅游资源多 D. 农业科技力量强,加工企业多 ‎【答案】14. D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石油农业对环境污染大,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模式,A错误。奶牛养殖中心应该靠近大城市,或者分布在草原牧区,B错误。鲁西能源资源丰富,光伏发电市场竞争力弱,而且光伏发电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少,不适合,C错误。发展有机农业能充分利用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劳动力、资金、技术成本低,提供就业岗位多,有机农业市场广阔,经济效益好,所以,有机农业是最适合在耿店实施的“飞地扶贫”产业。D正确。故选D。‎ ‎【15题详解】‎ 当地发展基础差,居民难以通过自主发展生产而脱贫致富,而政策环境较好的地区适合采用“飞地扶贫"方式进行脱贫,A正确。森林覆盖率较高,土壤条件好;旅游资源多,均可以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而达到脱贫致富,不适合采用“飞地扶贫"方式,B、C错误。农业科技力量强,加工企业多,经济发达,不需要采用“飞地扶贫"方式,D错误。故选A。‎ ‎【点睛】“飞地扶贫”是通过异地借力。打破行政区划“飞”到他乡,让弱村变强的一种“精准扶贫”方式。理解“飞地扶贫”方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15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葡萄喜光,适宜种植范围广,但更适宜降水量小、有灌溉条件、土层深厚的地区栽种。格鲁吉亚为葡萄酒酿造的发源地,全境约2/3为山地,降水西多东少。陶罐酿酒是格鲁古亚一种古老的葡萄酒酿造方式。酿制葡萄酒时,将陶罐埋入土中,只将罐口露出地面,葡萄置于陶罐里,埋入土中的陶罐可使葡萄在14‎-15℃‎恒温下发酵,并且用土封存陶罐可储存葡萄酒50年。格鲁吉亚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2020年1月18日,中国在格鲁吉亚建设的最大能源项目----格达巴尼电站竣工,该电站每年将产生的 13亿千瓦时的电力,能够满足首都第比利斯70%的平均月电量消耗,增强了格鲁吉亚电力系统的可持续性和国家能源安全。‎ ‎(1)分析格鲁吉亚东南部葡萄品种齐全、品质优良的区位条件。‎ ‎(2)指出格鲁吉亚地下陶罐服酒方式的优点。‎ ‎(3)简述格达巴尼电站项目建成后对当地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 ‎【答案】(1)晴天多,光照强,合成的有机质较多;昼夜温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积累;山地起伏,气候条件垂直差异大;山谷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恒温发酵;可长期保存;成本低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基础设施,带动相关产业;缓解能源紧张,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强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葡萄品种齐全、品质优良的区位条件、葡萄地下陶罐服酒方式的优点及格达巴尼电站项目建成后对当地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等知识点。‎ ‎【详解】‎ - 15 -‎ ‎(1)格鲁吉亚全境约2/3为山地,山地起伏大,气候条件垂直差异大;降水西多东少,东南部晴天多,光照强,合成的有机质较多;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积累;图中山谷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 ‎(2)“埋入土中的陶罐可使葡萄在14‎-15℃‎恒温下发酵”,优点是恒温发酵;“用土封存陶罐可储存葡萄酒50年”,可长期保存;陶罐成本低廉,工艺成本不高。‎ ‎(3)格达巴尼电站项目建成可以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电站项目建成可以改善基础设施,带动相关产业;“该电站每年将产生的 13亿千瓦时的电力,能够满足首都第比利斯70%的平均月电量消耗,增强了格鲁吉亚电力系统的可持续性和国家能源安全”,说明缓解能源紧张,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强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组成。理想土壤按容积计,矿物质的45%,有机质约5%,水分和空气各25%左右。垄作历史悠久,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通过起垄可以改变土壤构成比例。不同地区的农民结合当地区位条件,选择垄台或垄沟种植作物,以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2015年宁夏海原县在旱作区推广全膜垄作技术(下图为“垄台种植”),全膜垄作技术是甘肃农技部门经过多年研究推广的一项新型抗旱耕作技术。‎ ‎(1)根据材料信息和图例,在答题卡相应图中绘制理想土壤的构成图。‎ ‎(2)与平作相比,简述垄台种植的优点。‎ ‎(3)解释宁夏海原县采用全膜垄作技术的理由。‎ ‎【答案】(1)下图 - 15 -‎ ‎(2)垄台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土壤空隙较大,垄台能增加地表面积,增大受光范围,提高昼夜温差;垄沟利于排水和灌溉,且便于管理;垄台使植物根部土壤不易板结,植株基部培土较高,可防倒伏。(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当地降水较少,垄沟能增强集雨效果,利于抗旱保墒;薄膜覆盖能有效抑制水分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薄膜覆盖,保护土壤,减少风力侵蚀。(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土壤的结构组成及农业区位因素改造等知识点。‎ ‎【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理想土壤按容积计,矿物质的45%,有机质约5%,水分和空气各25%左右,按此比例画图即可。参见下图 ‎(2)通过起垄可以改变土壤构成比例,垄台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土壤空隙较大;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垄台能增加地表面积,增大受光范围,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可提高昼夜温差;低凹的垄沟利于排水和灌溉,且便于管理;垄台土质疏松,使植物根部土壤不易板结,植株基部培土较高,可防倒伏。‎ ‎(3)宁夏海原县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当地降水较少,垄沟能增强集雨效果,增加下渗,利于抗旱保墒;薄膜覆盖能有效抑制水分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保证土壤湿度;该地气候干燥,风沙侵蚀严重,薄膜覆盖,保护土壤,减少风力侵蚀。‎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亚每年都有3~4个月的山火季,各地此起彼伏地烧,7万年来都是如此。大火后不久,植被就开始恢复,植物的生命力总是超乎人类的想象。2019~2020 年澳洲山火季来得特别早、影响范围特别大,过火面积10.7万平方千米,占整个国土(761.8万平方千米)的1.4%.大火的热量使得地表的空气和燃烧产生的烟雾,扶摇直上,在高空形成火积云,持续的火势使得火积云继续“成长发育”成为“火积雨云”。形成降雨并件有雷电,这种局部火灾小气候(左下图)促进了林火蔓延。网上自媒体中出现了一张图片(右下图),整个澳洲被烧成了“红色”,以示火灾之严重。‎ - 15 -‎ ‎(1)简述森林大火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 ‎(2)分析由火积云形成的局部小气候对森林火灾的不利影响。‎ ‎(3)从地理角度辨别网络自媒体“红色澳洲”图片的真伪,并说明理由。‎ ‎【答案】(1)产生有机肥,增加土壤肥力;杀灭害虫,减少森林虫害;利于耐火植物繁殖,促进优势树种生长更新生物,开启新的生态系统。(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火积云带来大风,使得火势更加猛烈;火积雨云形成雷电,击中林木,产生更多起火点(二期着火点)。‎ ‎(3)图中着火面积太大(着火面积只占国土的1. 4%);着火分布区错误,澳洲大陆中西部沙漠区,缺乏着火物质,所以图片为假。‎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森林大火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和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等相关知识。‎ ‎【详解】(1)森林大火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从土壤、虫害和物种等方面分析。土壤:森林大火之后会产生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肥力。害虫:森林大火温度极高,能够杀灭害虫,减少森林虫害。物种:森林大火之后,耐火性差的植物难以生长,利于耐火植物繁殖,促进优势树种生长更新生物,从而开启新的生态系统。‎ ‎(2)由火积云形成的局部小气候对森林火灾的不利影响主要从火积云带来大风和雷电起火方面分析。大火的热量使得地表的空气和燃烧产生的烟雾,扶摇直上,带来大风,使得火势更加猛烈;火积雨云形成雷电,击中林木,会产生更多的起火点,会导致火灾范围进一步扩大。‎ ‎(3)从地理角度来看这张来自网络自媒体的“红色澳洲”的图片是假的。理由有两个:第一,“过火面积10.7万平方千米,占整个国土(761.8万平方千米)的1.4%。”而图中的着火面积太大。第二,澳洲大陆的中西部为沙漠区,缺乏着火物质,不可能是着火分布区。所以,从地理角度来看这张来自网络自媒体的“红色澳洲”的图片是假的。‎ - 15 -‎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泾渭分明"是一句比喻界线清晰的成语,指黄土高原地区的泾河、渭河交汇处河水清浊界线明显。河水含沙量是影响河流清浊的首要因素,一旦处于含沙量“饱和”状态,河水甚至发红,清水汇于浊水,分界线自然明显。久居江城的老武汉人对于两江交汇的“泾渭分明”也是同空见惯(右下图),且其清浊对比度,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不同月份也不尽相同。‎ ‎(1)景观图中清澈的是哪条河流,并分析原因。‎ ‎(2)河流汛期是河水含沙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而影响“泾渭分明”程度。解释正常年份每年夏初两江“经渭分明”界线会更清晰的原因。‎ ‎(3)1998年7月下旬至9月中旬初,长江全流域长时间受到梅雨控制,长江上游干流洪峰和中游支流洪峰多次叠加,长江发生全流城型的特大洪水。推测当时两江经渭分明的界线与一般年份相比有什么变化,并说明理由。‎ ‎【答案】(1)汉江;汉江流域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保持效果好;汉江河道蜿蜓曲折,河水流速缓慢,泥沙沉积量大;两江交汇处,汉江河水受到长江的顶托作用,泥沙更易沉积。(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夏初时长江干流进入汛期,水量大,流速快,含沙量大;而此时汉江汛期还未到达,水量小,流速慢,含沙量低,江水清澈,两江交汇处的界线会更加清晰。或雨带由南向北推移,长江干流先进入汛期,汉江后进入汛期。‎ ‎(3)减弱长江全流域同时进入雨季,长江与汉江含沙量(和水位的)差值降低,两江汇合处的“泾渭分明”现象减弱或消失。‎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 - 15 -‎ ‎【详解】(1)读景观图可以看出,图中河水清澈的是汉江。其原因可以从植被覆盖率、河道弯曲度和长江顶托作用等方面来分析。从植被覆盖率来看,由材料可知,汉江流城植被覆盖率较高(56%),水土保持效果好。从河道弯曲度来看,汉江河道蜿蜓曲折,河水流速缓慢,泥沙沉积量大。再加上两江交汇处,汉江河水受到长江的顶托作用,进一步加剧了泥沙的沉积。因此,汉江的河水更加清澈。‎ ‎(2)正常年份每年夏初,两江“经渭分明”界线更清晰的原因主要从进入汛期的迟早来分析。读图可知,与长江相比,汉江所处的纬度位置较高,而我国的雨带由南向北推移,夏初时长江干流已经进人汛期,水量大,流速快,含沙量大;而此时位置偏北的汉江汛期还未到达,所以,流量小,流速慢,含沙量小。因此,正常年份,每年夏初,两江交汇处的界线会更加清晰。‎ ‎(3)由材料“长江全流域长时间受到梅雨控制,长江上游干流洪峰和中游支流洪峰多次叠加,长江发生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可知:长江全流城同时进入雨季,所以,长江与汉江的含沙量的差值降低,长江与汉江水位的差值降低,因此,两江汇合处的“泾渭分明”现象减弱或消失。‎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