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5.00 KB
- 2021-09-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理)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下图所示。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B.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C.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①行政区 ②政治文化区 ③热量带 ④干湿区 ⑤三江平原 ⑥山东省和青岛市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3.下图示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A.河流、明确的 B.湖泊、模糊的
C.交通线、模糊的 D.山脉、明确的
4.下列传统民居各对应的分布地域不正确的是
A.蒙古包—呼伦贝尔草原 B.架空支撑的房屋—青藏高原
C.平顶屋—塔里木盆地 D.白色墙壁的房屋—撒哈拉沙漠
5.某地房屋墙壁很厚,门窗多达二至三层,该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6.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位于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③粮食商品率高 ④雨热同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2015年入冬以来,京津冀地区雾霾严重。为了检测雾霾影响范围,可直接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数字地球
C.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理信息系统
植保无人机,是用于农林植物保护作业的无人驾驶飞机。新型电动植保无人机可实现自动飞控,进行厘米级喷洒作业,避免重喷.漏喷的现象,喷洒效率是传统人工的30倍以上。最高可节约50%的农药使用量和90%的用水量。回答8~9题。
8.电动植保无人机能实现精准喷洒.自动控制,其主要依靠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9.以下对于植保无人机的优势说法正确是
A.载药量小,利于调整更换
B.导致农药等大量滞留,难以带动产业发展
C.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D.抗风性能强,受自然环境影响小
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安徽省土地总面积中,各类土地比重约为:平原49.6%.山地15.3%,丘陵27.0%.水面8.1%。完成10~11题。
10.调查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快捷.高效的手段是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11.下表中①②③④项符合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下列有关“数字地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数字地球”就是把部分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B.“数字地球”就是地理信息技术
C.“数字地球”就是用数字化手段处理一切地球问题
D.“数字地球”是RS.GIS.GPS等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
13.土地荒漠化包括
①土地沙漠化 ②石质荒漠化 ③次生盐渍化 ④土地污染 ⑤干旱 ⑥沙尘暴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
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北方荒漠化土地面积达149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15.5%,日趋严重的土地沙化正影响着西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回答下列各题。
14.我国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人们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 B.降水减少,蒸发加剧所致
C.人们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所致 D.气候干旱所致
15.防治荒漠化行之有效的方法应是
A.恢复自然植被 B.普及防治荒漠化知识
C.集资防治 D.设置大沙坝固沙
16.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位置偏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千米,全线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下图)。该铁路沿线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完成17~19题。
17.采用麦草方格沙障来防沙.治沙,是因为
A.增加土层肥力,有利于植物生长 B.降低风速,减少风沙的吹蚀
C.增加降水量,提高植物成活率 D.麦草这一类原料丰富,成本低廉
18.图中绿洲在发展种植业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农业生态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酸化 D.地面沉降
19.为促进图中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A.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B.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C.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
D.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发展旅游业
读亚马孙开发计划示意图,回答20~21题。
20.热带雨林对水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调节全球气候 B.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调节全球水平衡 D.形成各种流水侵蚀地
21.亚马孙雨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人类活动不包括
A.过度的迁移农业 B.开辟大型农牧场
C.商业性伐木 D.城市化进程加快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22~24题。
22.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是
①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 ②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③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 ④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3.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A.生物残体分解快 B.植物生长速度快
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24.热带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 B.发达国家需要大量木材
C.历史遗留的迁移农业 D.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
亚马逊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森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遭到严重破坏,读图,完成下题。
25.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D.雨林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二、填空题(20分)
26.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们开凿自然的能力低下, 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使人们开垦困难。
27.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总称,主要包括遥感. 、 等。
28.荒漠化就是指发生在 、 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 现象。
29.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加上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出现了一种荒漠化现象—— 。
30. 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它被人们成为“ ”。
第Ⅱ卷
三、综合题(30分)
31.下面图甲是我国荒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分布图,图乙是图甲中A区域的局部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从图甲可以看出,我国荒漠化较严重的地区,该地区荒漠化较快的人为原因有哪些?(写三点)
(2)图甲中箭头表示荒漠化区的扩展方向主要是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华北地区出现______________(天气现象)的频率增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扩展趋势?(写二点)
(3)从总趋势看,图乙所示南部地区河流自________向________流,该地区河流多流程短小的原因是沿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A地区的绿洲地带应采取怎样的具体治理措施?
3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将下列地理现象的数字代号填入图甲相应的空白处。(9分)
①水土流失 ②鸟类.兽类减少 ③生态失调 ④生物多样性增加 ⑤风速减小.湿度加大 ⑥气候恶化 ⑦干旱灾害减少 ⑧土地沙化 ⑨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2)图甲为森林的________效益。森林植被对地理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分布于赤道附近区域的______________具有全球性的环境效应。
(3)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热带雨林中的土壤很贫瘠 B.热带雨林比较脆弱
C.热带雨林危害性极大 D.热带雨林中的生物循环极其旺盛
(4)亚马孙热带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D 4、B 5、B 6、D 7、A 8、B 9、C 10、A 11、B 12、D
13、A 14、C 15、A 16、C 17、B 18、A 19、D 20、C 21、D 22、D 23、C
24、A 25、B
二、填空题
26、稠密的水系 黏重的土壤
27、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28、干旱 半干旱 退化
29、次生盐渍化
30、亚马逊热带雨林 地球的肺
三、综合题
31.(1)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向东.向南 沙尘暴 该地区西部.北部是沙漠集中分布区;西北风强劲。
(3)南 北
(4)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合理利用水资源;退耕还草;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禁止滥砍乱伐,保护植被
32.(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第一行②⑦;第二行⑧⑥③④⑨;第三行①⑤
(2)生态环境 热带雨林
(3)C
(4)①过度的迁移农业,以获得更多的粮食;②采矿.修路.城镇建设为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移民提供土地和就业机会;③商业性伐木,木材出口换取外汇,以偿还债务;④开辟大型农牧场,以转让土地,出口肉牛和热带经济作物获取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