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2.00 KB
  • 2021-09-10 发布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32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必修2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32 讲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考试内容 必考要求 考查点拨 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1)环境问题的概念和成因 (2)环境问题的分类 b a 本讲内容是考试热点内容,常见的试 题设计是以漫画材料、模拟实验为题 目背景考查环境问题的类型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b 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1)概念 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 响和破坏的问题。 (2)类型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问题 原因 表现 后果 部分资源趋于枯竭, 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人类长期大规模地开 采和破坏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数量锐减和质量 下降 资源不能满足 人类需求 生态破坏,生物多样 性受损 人类长期砍伐森林和 开垦草原 生态系统被破坏,加剧水土 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生态恶 化,生物多样性受损 生态恶化 环境污染,人类生存 人类生产、生活过程 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 人类生存环境 环境质量下降 中排放有害物质 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 污染、辐射污染等 质量下降 (2015·浙江 10 月选考)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遥感与地面监测表明,过去 20 年间,青藏高原 内陆湖面积由 2.56×104 平方千米增至 3.23×104 平方千米。完成 1~2 题。 1.内陆湖面积增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地壳抬升 B.气候变暖 C.下渗减弱 D.河道淤积 2.内陆湖面积增大会带来( ) A.生物多样性增加 B.蓄洪功能减弱 C.湖水盐分浓度增加 D.通航能力减弱 答案 1.B 2.A (2016·浙江10月选考)下图为“北半球和全球平均气温距平(相对于1971~2000年平均值) 变化图”。完成 3~4 题。 3.北半球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 ) A.1900~1910 年 B.1910~1940 年 C.1940~1975 年 D.1975~2010 年 4.北半球气温变化显著大于全球,主要是因为北半球( ) A.纬度较高 B.海拔较低 C.陆地面积比例较大 D.森林覆盖面积较大 答案 3.D 4.C 解析 第 3 题,直接读图就可以得出,1900~1910 年,气温总体是下降的;1910~1940 年 上升了 0.6 ℃,1940~1975 年基本上没有升降,只是波动性变化了一些。1975~2010 年上 升了 0.8 ℃左右,上升幅度最大。第 4 题,北半球陆地面积广大,由于陆地比热容比海洋 的比热容小,接受同样太阳辐射就会比海洋的气温变化剧烈。 课时训练 (2016·浙江名校协作体测试)读“某种植被类型在我国各省区分布面积比重图”,结合所学 知识,完成 1~2 题。 1.该植被类型是( ) A.针叶林 B.草原 C.常绿阔叶林 D.常绿硬叶林 2.该类植被分布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 A.水体富营养化 B.酸雨 C.土地荒漠化 D.赤潮 答案 1.B 2.C 3.(2015·浙江学业水平测试)近几十年来,北极圈附近的格陵兰冰原面积在不断缩小,其合 理的解释是( ) A.地壳运动加剧 B.太阳辐射减弱 C.附近寒流加强 D.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 D 4.南方低山丘陵区是我国仅次于黄土高原的第二大水土流失区。下图方框中Ⅰ、Ⅱ、Ⅲ、Ⅳ 相应内容排序正确的是( ) ①耕地紧张 ②乱砍滥伐 ③植被破坏 ④地形起伏大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 答案 D 解析 该地水土流失的最重要原因是人口密度大,耕地不足,能源缺乏,这样就使人们一方 面毁林开荒,盲目的扩大耕地面积,另一方面乱砍滥伐,获取燃料,这两者使植被遭到严重 破坏,进而诱发了水土流失。另外,从自然地理背景看,这里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 量较大,多河流发育;地貌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侵蚀,岩石裸露, 难以恢复。即降水变率大、地形起伏大也是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 读下图,完成 5~6 题。 5.图中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全球变暖 B.臭氧层空洞 C.水体污染 D.水资源短缺 6.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造成全球( ) A.高山雪线上升 B.各地降水增多 C.酸雨危害加剧 D.陆地面积增大 答案 5.A 6.A (2014·浙江学业水平测试)读“北美洲大型哺乳动物和鸟类物种数量变化示意图”,完成 7~8 题。 7.人类到达后该地物种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栖息地破坏 C.气候变化 D.小行星撞击 8.按性质分,物种锐减属于( ) A.生态破坏问题 B.环境污染问题 C.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D.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答案 7.B 8.A “绿色 GDP”正成为当前人们热门的话题。所谓“绿色 GDP”,是指现行 GDP 总量扣除环境 资源成本和对环境的保护服务费用后剩下的部分,即“绿色 GDP”=GDP 总量-(环境资源成 本+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据此完成 9~10 题。 9.从根本上说,要实现 GDP 的绿色增长,就必须( ) A.降低经济增长速度 B.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C.提高劳动生产率 D.提高环境资源成本 10.目前,一些国家通过设置绿色壁垒、技术壁垒限制我国产品出口,对此,我们应该( ) ①在产品环保、技术标准上与国际接轨 ②开发绿色产品,提高产品质量 ③积极实施“走 出去”战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④采取必要的措施,适当提高关税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答案 9.B 10.A 解析 第 9 题,从根本上说,要实现 GDP 的绿色增长,就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第 10 题, 我们应该在产品环保、技术标准上与国际接轨,开发绿色产品,提高产品质量,从而破除绿 色壁垒和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11.下列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最有可能是由于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引起的是( ) A.淮河流域水质变坏 B.土壤的盐碱化 C.全球变暖 D.酸雨 答案 B 解析 淮河流域水质变坏,主要是工业生产排污造成。土壤的盐碱化可能是由于人类的农业 生产活动引起的。全球变暖、酸雨主要是工业生产中的废气排放造成的。 12.对于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 请列举三种森林的环境效益。 (2) 亚马孙雨林约占全球雨林的一半,每年释放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 1/3,被人们称为 “ __________”,同时,热带雨林还具有促进全球__________、调节全球________的作用, 雨林又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又被誉为世界____________宝库。 (3) 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请列举三种在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人类活 动。 答案 (1)调节气候、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等。 (2)地球之肺 水循环 水平衡 生物基因 (3)雨林边缘城市建设及修路等工程对雨林的破坏;国际商业性伐木对雨林的破坏;开辟大 型肉牛养殖场对雨林的破坏;巴西迁都至巴西利亚,以及向雨林移民等加剧雨林的破坏。 13.读“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外圆代表____________,内圆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箭头 A 表示人类通过____________活动从环境中输入____________,箭头 B 表示人 类通过__________活动向环境中输出____________,箭头 C 表示人类的____________,箭头 D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可用图中箭头____________表示;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可用箭头 ____________表示;酸雨可用图中箭头 ____________表示;植树种草可用图中箭头 ____________表示。 答案 (1)环境 人类社会 (2)生产 物质和能量 消费 废弃物 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 对环境的作用 环境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反作用(或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 (3)A B D C 解析 第(1)题,周围事物环境的范围比中心事物人类社会的范围要大,故得出外圆为环境, 内圆为人类社会。第(2)题,A 箭头是从环境指向人类社会,即表示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 和能量的过程;B 箭头是从人类社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过程;C、D 箭头是反向的,则 C 表示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而 D 则表示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第(3)题,从人类和环 境两个方面的关系去理解每项人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