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6 MB
- 2021-09-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分类
迅速激烈的内力作用和极其缓慢的内力作用。
3.表现形式及影响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基本形式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岩层的
运动方向
平行于地表 垂直于地表
岩层变化 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对地表
的影响
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
山脉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2)变质作用: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温馨提示]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是紧密相关的,这两种运动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运动
结果也往往相互渗透、叠加在一起。
二、外力作用
1.概念
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
2.能量来源
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3.表现形式
(1)风化作用:是指在温度、水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的
崩解和破碎。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
(2)侵蚀作用:是指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
用。
(3)搬运作用:是指风化或侵蚀的产物被风、流水、冰川等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
(4)堆积作用:是指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在外力的搬运途中,由于外力减弱或遇到
障碍物,导致物质逐渐沉积的作用。
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易错提醒]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
叫做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
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概念
地壳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
这一变化过程就是岩石圈物质循环运动过程,其实质就是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
2.三大类岩石
(1)岩浆岩:由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
(2)沉积岩: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固结成岩作用而成。
(3)变质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经变质作用而成。
3.物质循环过程
(1)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物质:A 岩浆、 B 喷出型岩浆岩、C 沉积岩。
(2)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循环环节:a 外力作用、b 变质作用、c 重熔再生、d 冷却凝固。
[思考启迪]
三大类岩石彼此之间能否直接相互转化?
提示:不能。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沉积岩和变质岩不能直接转化成岩浆岩。
[教材 P70 活动]
1.从公元 79 年~15 世纪,那不勒斯海湾处于下沉运动中,判断的依据是三根大理石
柱建成时底部的横纹雕刻看不见了。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
2.从公元 15~18 世纪,那不勒斯海湾处于上升运动中,判断的依据是三根大理石柱上
有被海水长期浸泡和海生动物钻孔的痕迹(图中石柱上的斑点)。
3.那不勒斯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说明地壳运动具有循环往复的特点。
[教材 P72 活动]
(1)照片中的地貌景观从左向右,分别是流水侵蚀、风力侵蚀、冰川侵蚀的结果。
(2)这些地貌景观分别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西北沙漠地区、西北昆仑山和祁连山
等地。
知识点 一 内力作用
——————— 情景导入先思考 ———————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
一道巨大的伤疤。这条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口,向北穿
过埃塞俄比亚高原入红海,再由红海向西北方向延伸抵约旦谷地,全长
近 6 000 km。这里的裂谷带宽度较大,谷底大多比较平坦,裂谷两侧是
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高差从几百米到 2 000 m 不等。东非裂
谷带两侧的高原上分布有众多的火山,如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尼拉贡戈火山等。
(1)这一巨大的裂谷带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是裂谷两侧的地壳发生相向的水平运动形成的。
(2)材料中众多的火山是何种内力作用形成的?
提示:岩浆活动。
——————— 核心要点掌握好 ———————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壳运动又叫构造运动,按照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具体表现如下:
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概念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
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
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运动方向 水平挤压 水平张裂 地壳抬升、地壳下沉
对地表的影响 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形成裂谷或海洋 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
变迁
运动形态
举例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
斯山等
东非大裂谷、大西
洋、红海等
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三
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
相互关系
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水
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 应用体验不可少 ———————
据科学家考察:喜马拉雅山脉原来是一片海洋,按照其上升的速度计算,目前的高度应
是 20 000 多米,但中国国家测绘局公布的珠穆朗玛峰高度测量的结果是 8 844.43 m。据此
回答 1~2 题。
1.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为“世界屋脊”的作用是( )
A.外力作用 B.内力作用
C.变质作用 D.流水作用
2.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发展演变说明了( )
A.内力作用均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察觉
B.内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则相反
C.内力作用先形成高山,然后外力作用再把高山削低
D.外力作用起的作用比较小,对山脉的形成不起主要作用
解析:1.B 2.B 第 1 题,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抬升
而形成。第 2 题,在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过程中,内外力同时起作用,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
低不平,外力作用则把高山削低,凹地填平。
知识点 二 外力作用
——————— 情景导入先思考 ———————
在台湾东北部海岸的野柳地质公园,已有约 4 000 年历史的
“女王头”,其“脖子”越来越细,可能在 10 年后自然崩塌。如
果发生地震,则随时都有崩塌的危险。有关方面已决定不再用人
为方法对其进行加固,何时崩塌完全由大自然决定。
“女王头”是怎样形成的?“女王头”的“脖子”又为什么
会越来越细?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5
提示: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是“女王头”形成也是其脖子越来越细的主要原因。
——————— 核心要点掌握好 ———————
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通过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因素
对地表形态造成影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具体如下表所示:
1.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地区
风力侵蚀
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
菇等地表形态
干旱地区
流水侵蚀
侵
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
“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
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
溶
蚀
形成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石柱
等
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
石地区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地貌 滨海地带
2.搬运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地区
风力搬运 “飞沙走石”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海滨区作用强烈
流水搬运 “泥沙俱下” 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作用明显
冰川搬运 物质迁移 冰川活动地区
海浪搬运 物质迁移 滨海地带
3.堆积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地区
冰川堆积
堆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
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地
区和高纬地区
流水堆积
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
平原
堆积物颗粒大
的先堆积,颗
粒 小 的 后 堆
积,具有分选
性
山口和河流的中下
游
风力堆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
沙丘)和黄土堆积
干燥内陆及邻近地
区
海浪堆积 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 滨海地带
——————— 方法技巧很重要 ———————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6
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及相应地貌类型的分析方法
(1)根据不同地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分析: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根据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的地貌不同分析:
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
下游为冰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③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
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 应用体验不可少 ———————
读下面的两幅自然景观照片,完成 1~2 题。
1.形成甲图所示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2.乙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该景观( )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解析:1.C 2.A 第 1 题,甲图所示景观是典型的风蚀蘑菇,在我国多见于西北内陆,
是由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第 2 题,由乙图可以看出其位于海岸地带且表面磨圆度很好,可
知该景观受海水影响较大,是海水长期侵蚀形成的。该景观是海岸风光,但不属于热带自然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7
景观。海南风光在夏季观赏效果更好。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地貌名称: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
(2)甲、乙、丙地貌都是由地质作用中的________力作用形成的。
(3)甲地貌一般分布在____________,乙地貌多分布在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乙、丙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是流水堆积地貌,丙是风力侵蚀地貌
B.乙地貌多分布在干旱地区,丙地貌多分布在湿润地区
C.丙地所在气候区,乡村聚落多为散居、流动性村落
D.乙地貌所在气候区,主要生态问题是荒漠化
解析:由图可知,甲为分布在山区的峡谷;乙为形成于河口地区的三角洲;丙为沙丘,
其所在的地区多为散居、流动性的村落。三种地貌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答案:(1)峡谷 三角洲 沙丘 (2)外
(3)山区 河口地区 (4)C
知识点 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 情景导入先思考 ———————
腾讯新闻 2015 年 6 月 9 日消息:陕西省清涧县无定河沿岸发现
古植物化石,据初步推断为距今 2.5 亿年的芦木化石。芦木是一种古
植物,属木贼纲,出现于石炭二叠纪,现已绝灭。芦木与鳞木封印木
共同组成北半球热带沼泽森林。
(1)你能推断形成芦木化石的岩层属于哪类岩石吗?
提示:沉积岩。
(2)该类岩石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逐渐崩解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
被外力搬运后沉积下来,在沉积过程中,一些芦木被掩埋在下面,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
沉积岩。
——————— 核心要点掌握好 ———————
一、三类岩石的形成及特点
类型 形成 特点 常见岩石
岩浆岩 侵入岩 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侵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花岗岩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8
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形成
岩石
喷出岩
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沿
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
而形成岩石
矿 物 结 晶 颗 粒 细
小,有的有流纹和
气孔
玄武岩、流纹岩、
安山岩
沉积岩
(石灰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
破坏,形成碎屑物质,被搬运
到低处沉积、固结而形成岩石
层理构造、含有
化石
砾石、
砂石、
石灰岩、
页岩
变质岩
(大理岩)
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
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
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
变而形成新岩石
片理构造
片麻岩、大理岩、
板岩、
石英岩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
形成,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
号码 原物质 地质作用 生成物质
① 岩浆 冷却凝固作用 岩浆岩
② 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
堆积)
沉积岩
③ 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 变质作用(温度、压力) 变质岩
④ 各类岩石 重熔再生作用 岩浆
——————— 应用体验不可少 ———————
读图,完成 1~2 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地表 B.地壳上部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9
C.地壳下部 D.地幔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解析:1.D 2.C 第 1 题,此图为火山喷发现象,其喷发的岩浆直接来自于上地幔顶部
的软流层。第 2 题,该山体的岩石为岩浆岩,在地球表层的条件下,可直接转化为沉积岩。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经典母图]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判读技巧]
判读此图,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1)岩浆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物质来源。来自上地幔软流层的岩浆是“岩石之本”,是
岩石圈物质循环中各类岩石的起点和归宿点,因此找准岩浆是判断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
(2)把握三类岩石之间的转化关系。各类岩石都可以形成沉积岩和变质岩,但都不能直
接形成岩浆岩,三类岩石都可以直接形成岩浆。
(3)读准图中箭头的指向。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①岩浆:三进一出。
②岩浆岩:一进三出。
③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4)把握图中每个箭头代表的地质含义,判断出箭头含义。
①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
②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③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④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0
[常见变式图]
以关联图为背景的示意图
[演练冲关]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 1~2 题。
1.图中与煤炭资源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
A.①② B.④⑤⑧
C.②④ D.③⑥⑦⑨
2.图示各相关地质作用中,能表示大理岩形成的是( )
A.② B.③
C.⑦ D.⑨
解析:1.A 2.B 第 1 题,煤炭是地质史上有机质被掩埋在地壳中并经过长期石化过程
而形成的,与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无关。第 2 题,大理岩是石灰岩(沉积岩)受热(与岩浆接
触)变质而成的。
3.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分别代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符合沉积岩两个突出特征的是(双选)( )
A.具有层理构造
B.具有气孔构造
C.常含有化石
D.坚实致密
(3)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________,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1
(4)石材已是许多家庭房屋装潢的必需品,请列举家庭装潢中常用的甲、乙类岩石各一
种。
解析:根据该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甲为岩浆岩、乙为变质岩,①表示冷凝作用、
②表示外力作用、③表示变质作用、④表示重熔再生作用。沉积岩是已形成的岩石经风化、
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作用形成的,一般具有层理构造,且常含有化石。家庭装潢
用的花岗岩属岩浆岩中的侵入岩,大理岩属变质岩。
答案:(1)岩浆岩 变质岩 (2)AC (3)③ ②
(4)甲:花岗岩。乙:大理岩。
北京时间 2015 年 10 月 26 日 17 时 09 分,阿富汗发生里氏 7.8 级地震,震源深度 213 km。
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尔均有震感。据此回答 1~2 题。
1.有关该次地震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火山活动引起 B.地壳运动引起
C.山崩和滑坡引起 D.人类活动诱发而成
2.从地质作用方面分析,下列地质现象的成因与该次地震相似的是( )
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B.崇明岛的形成
C.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 D.约旦地沟的形成
解析:1.B 2.D 第 1 题,地震的发生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属于内力作用,虽然火山
活动也能引起地震,但阿富汗地震发生时并没有火山喷发。第 2 题,云南路南石林是流水
侵蚀、溶蚀形成的地貌,属于外力作用;崇明岛是流水携带泥沙沉积而成;澳大利亚大堡礁
是生活在热带地区的珊瑚虫遗体堆积而成;约旦地沟处于大陆板块内部的断裂下陷处,由内
力作用形成。
读图,完成 3~4 题。
3.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A.甲图景观 B.乙图景观
C.丙图景观 D.丁图景观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2
4.对乙图雄伟壮丽景观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B.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
C.由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D.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解析:3.C 4.B 第 3 题,读景观图可知,甲为长江三峡,乙为珠穆朗玛峰,丙为桂林
山水,丁为壶口瀑布。其中桂林山水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主要由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第
4 题,珠穆朗玛峰应为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隆起而成,其雄伟壮丽的景观由内力和外
力共同作用而成。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 5~6 题。
5.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e 为变质岩 B.a 为沉积岩
C.d 为岩浆岩 D.c 为岩浆
6.图中各序号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⑤是外力作用 B.⑥是变质作用
C.③是重熔再生作用 D.①是冷却凝固作用
解析:5.A 6.D 读图可知,沉积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可以
相互转化。岩浆岩可以转化为变质岩。岩浆冷却凝固只能形成岩浆岩。第 5 题,读图分析可
知,d 为沉积岩,e 为变质岩,a 为岩浆,b、c 为岩浆岩。第 6 题,①为冷却凝固作用,③
为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⑤为变质作用(内力作用),⑥为重熔再生作用。
下图中 1~5 表示不同的沉积岩地层。读图,完成 7~8 题。
7.据图推测,该地经历的内力作用一定有( )
A.变质作用 B.地壳运动
C.岩浆活动 D.沉积作用
8.甲处缺失 3、4 地层,主要原因是( )
A.形成 3、4 地层时期,甲地地势太低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3
B.形成 3、4 地层时期,甲地地势较高
C.形成 3、4 地层后,甲地地壳抬升,被外力侵蚀
D.形成 3、4 地层时期,甲地缺乏沉积物来源
解析:7.B 8.C 第 7 题,图中地层发生了弯曲变形,即有褶皱分布,且有明显的断层
存在,这些都是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第 8 题,首先在地势低洼处,由于沉积作用,先后形
成 1、2、3、4 沉积岩地层,后因地壳运动,地层弯曲变形,甲地地层向上隆起,为背斜构
造,甲地位于断层上升一侧,地壳抬升,又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外力侵蚀,
所以缺失 3、4 地层。
读物质大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回答 9~10 题。
9.图示各种地质作用中,相同的是( )
A.①③⑤ B.④⑥⑧
C.①②⑤⑥ D.⑤⑥⑦⑧
10.从物质大循环的完整性看,图中缺失的过程包括( )
A.沉积物到变质岩的过程
B.变质岩到火成岩的过程
C.沉积岩到岩浆的过程
D.火成岩到沉积岩的过程
解析:9.A 10.C 第 9 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分析清楚各个序号所代表的含义。分
析图示可知,⑦为冷却凝固,⑥⑧为重熔再生,④为变质作用,②为压紧固结,①③⑤为风
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故 A 正确。第 10 题,图中②④为沉积物到变质岩的过程,故
A 错误;变质岩只有转化为岩浆以后才能形成火成岩,图中⑥和⑦可表现出其转化的过程,
故 B 错误;火成岩到沉积岩的过程必须经过沉积物这一环节,图中的③和②可表示,故 D
错误;任何岩石都可经过重熔再生作用形成岩浆,而图中缺失沉积岩直接指向岩浆这一过程,
故 C 正确。
一、选择题
冰楔作用是指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的
作用。读图回答 1~2 题。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4
1.冰楔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 )
A.风化作用 B.流水搬运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2.图示现象在下列哪一地区表现最显著( )
A.三峡谷地 B.淮北平原
C.青藏高原 D.皖南丘陵
解析:1.A 2.C 第 1 题,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
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冰楔作用属于水对岩石的物理破坏作用,应为
风化作用。第 2 题,该现象是由冻融交替出现而形成的,冻融交替现象表现最显著的地区是
青藏高原。
天山大峡谷高大山体由红色砂岩和粗砂砾石组成,峡谷细长陡
峭,崖壁下部有大小不一的洞穴分布。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
图。读图完成 3~4 题。
3.崖壁下部洞穴的成因最有可能是( )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海水侵蚀
4.峡谷中的主要岩石类型属于上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3.C 4.A 第 3 题,由天山大峡谷细长陡峭可知其为流水侵蚀形成的;冰川侵蚀
的河谷地貌呈“U”型,坡度平缓;风力侵蚀的典型地貌为风蚀城堡、风蚀蘑菇;该地没有
海水侵蚀。第 4 题,红色砂岩和粗砂砾石为沉积岩。图中甲为沉积岩,乙为岩浆岩,丙为变
质岩,丁为岩浆,A 正确。
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
已有上亿年,周围有 4~5 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下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 5~
6 题。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5
5.形成“蜂巢”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
6.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解析:5.B 6.A 第 5 题,河西走廊位于西北干旱区,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作用。形成
“蜂巢”的地质作用是风力侵蚀,B 对。降水少,流水、冰川作用不是主要因素,A、C、D
错。第 6 题,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先有沉积岩层形成,后有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形成花岗
岩。后地壳抬升,松软岩层被外力侵蚀,形成蜂巢式地貌,A 对。
读某地质剖面图,其中③表示石灰岩,完成 7~8 题。
7.下列有关图中岩石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②属于沉积岩 B.③属于变质岩
C.④属于变质岩 D.⑤属于沉积岩
8.图中岩石按照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⑤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⑤ D.③⑤①②④
解析:7.C 8.C 第 7 题,②⑤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③属于沉积岩,④属于侵入岩
附近的沉积岩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变质岩。第 8 题,岩层的形成顺序一般是先沉积,
后侵入,再变质。
二、综合题
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貌是______地貌,在我国往往形成于________地区。
(2)图中 A 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岩石中的________岩,简述判断理由。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6
(3)如果用 C、D 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请将字母填入图中的适当位置。花岗岩和玄
武岩的形成有何不同?
(4)A、B 接触地带可能形成________岩。
(5)A、C、D 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________,简述其理由。
(6)地层 A、B 的形成次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图示地表为沙丘,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
地区。由图可知,A 为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花岗岩为侵入岩,应标注在 B 的两侧
突出部分,玄武岩为喷出岩,应标在地表。A 与 B 接触,会因高温高压而变质形成变质岩。
沉积岩中可能找到化石,C、D 为岩浆岩,没有化石。B 处岩浆沿着原有岩层的薄弱地带上升
侵入,所以 A 形成早,B 形成晚。
答案:(1)沙丘 西北
(2)沉积 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
(3)标注略(C 标注在 B 的两侧突出部分,D 标注在岩浆出露地表处)。玄武岩属岩浆岩中
的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的;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
壳裂隙冷却凝固而成的。
(4)变质
(5)A A 是沉积岩,C、D 均是岩浆岩,只有在沉积岩中才可能存在化石。
(6)A 形成年代早,B 形成年代晚
相关文档
-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2021-09-104页
-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2021-09-1014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图2021-09-108页
-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2021-09-105页
- 2021年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2021-09-103页
- 高中地理最易错考点系列考点3湿地2021-09-106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图2021-09-108页
- 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九地域联系中2021-09-106页
-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2021-09-106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图2021-09-1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