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8 MB
- 2021-09-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地理-地球的运动
+地理试题+地理(全国卷新课标 1 卷)解析版+测试题大全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汇编(1)、地球运动(附参考答案)
(6~7 )6 月上旬某地约 5 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 1~2 题。
1.该地可能位于
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 B.地中海沿岸 C.北冰洋沿岸 D.澳大利亚
【答案】B
【解析】 :考查地球公转运动造成北南半球昼夜长短(日出早晚)的差异。6 题 6 月上旬地
方时 5 时日出,证明该地一定在北半球,排除 A、D。C 项北冰洋沿岸不可能,这个日期北冰洋
沿岸离极昼区都不远,14 个小时的昼长太短,而地中海沿岸则刚好合适。选 B.
2.6 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
A.正东、正西 B.东南、西南 C.东北、西北 D.东南、西北
【答案】C
【解析】 :考查地球运动(太阳视运动)造成日出、日落方位的时空变化。直射点此时在北
半球,故全球除极昼区和极夜区之外,都应该是东北起、西北落!选 C.
(30~31)图 11 为我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晴天 8:00 前后,东操场
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完成 3~4 题。
3. 为充分利用树荫遮阳,6 月某日 16:00-16:45 该校某班同学上体育课的最佳场地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考察太阳方位问题。如图:6 月当地地方时 12 点到 18
点之前,北半球除极昼区之外,太阳方位都应该如图所示。题干
中给出的时刻是 16:00 到 16:45 分,所以太阳位于西南方向,
树荫应该朝向东北方向,所以应该选择①区域是最佳的!
4. 下列日期中,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的是
A. 5 月 1 日 B. 6 月 1 日 C. 7 月 1 日 D. 8 月 1 日
【答案】C
【解析】该题考查的地球运动规律是:一天之内地物的影子在地面转过的角度反映了昼长状
况。转过的角度越大昼长越长,转过的角度越小昼长越短;也就是说,昼长越长转过的角度
越大,昼长越短转过的角度越小。据此,第 31 题就应选昼长最长(即离夏至最近)的 7 月 1
日,C 为正确选项。
(1~) 2012 年 7 月 27 日~8 月 12 日,第 30 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读图 1,回
答第 5 题。
5.在 7、8 月份,伦敦比北京
A.气温高,日较差大 B.风小雾大,降水多
C.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D.日出晚,昼短夜长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气候类型的判断和
气候特征、中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过程。伦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7、
8 月份(夏季)伦敦比北京的气温低,日较差小,7、8 月份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控制华北地区,
北京降水较多,伦敦降水比北京少;伦敦比北京的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比北京小;夏季北
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伦敦比北京的纬度高,昼长较北京长。
(10~12)图 5 中 N 为北极点,A、M、B 位于地球表面,NP 为经线,MN 的球面最短距离为
2553 千米。
6.若 AM 为昏线,则此时节
A.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遍地 B.日本富士山樱花烂漫
C.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草枯黄 D.北京颐和园雪飞冰封
【答案】D
【解析】 :考查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N 点为北极点,表明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若 AM 为昏线,说明北极附近为极夜,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是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
季。根据当地的物候现象容易判断正确答案为 D。
7.若观测到 M 地日影最短的时刻是北京时间 12 时 40 分,则 M 地大致位于
A.66ºN,110ºE B.67ºN,110ºE C.66ºN,130ºE D.67ºN,130ºE
【答案】B
【解析】 :考查地球运动及其地方时意义。 日影最短的时刻为当地 12 时,结合北京时间是
12 时 40 分,可计算出当地经度为 110ºE。MN 的球面最短距离为 2553 千米,球面最短距离 111
千米对应的弧度为 10,可计算出 MN 的纬度差为 230,N 为北极点,M 的纬度为 67ºN。
8.若在 M 地垂直立竿,则图 6 中 MM´所示日照竿影朝向正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解析】 :考查地球运动及其日影问题。 图中 MN 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所以 MN 为 12 时,
太阳位于正南方,日影朝向正北方向。
(1、 6)9. 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
A.人口迁移加快 B. 风力电厂增产 C. 生活耗能降低 D.卫星导航失效
【答案】A
【解析】该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剧烈的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干扰地
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受到影响,从而使得卫星导航失效,而对地球上的风
力,生活耗能,人口迁移没有影响。
10.2012 年春分日,我国甲、乙、丙、丁四地的日出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 5:20、6:
20、7:20、8:20。则四地的经度最接近 105°E 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C
【解析】该题考查地球运动、日出和地方时换算。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各
地地方时为 6 点日出,根据四地日出北京时间(120°E 地方时)可以推出四地经度分别是 130°
E、100°E、85°E,则四地经度最接近 105°E 的是丙地。
(海南卷地理 19~20)图 7 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甲地经度为 15°E,假定西五区区时为 6
日 0 时 20 分。据此完成 11~12 题。
11. 图中甲地时间为
A.5 日 5 时 20 分 B. 6 日 6 时 20 分 C. 6 日 5 时 20 分 D. 5 日 6 时 20 分
【答案】B
【解析】考查区时、地方时换算问题。甲地为 15°E,即东一区,此时西五区为 6 日 0 时 20
分,东一区要比西五区早 6 个小时,即 6 日 6 时 20 分。选 B.
12. 当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A. 悉尼 B. 上海 C. 雅加达 D. 莫斯科
【答案】D
【解析】考查地球公转运动昼夜长短问题。由晨昏线分布看出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甲地昼
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选 D.
(3~4)北京时间 2011 年 11 月 3 日 1 时 36 分 6 秒,“天宫一号冶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
冶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 图 2 是“神舟八号冶与“天宫一号冶首次对接空间位置示意
图。读图回答 13~14 题。
13. 首次成功对接时,地球表面的晨线是
A. ①线 B. ②线 C. ③线 D. ④线
【答案】A
【解析】 :晨线和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6 点,北京时间(东经 120 度)为 1 时 36
分 6 秒则 6 时,当天 6 时所在经线位于 180 度附近,所以 A 选项最合理。
14. 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
A. 云雾 B. 流星 C. 太阳活动 D. 太阳辐射
【答案】C
【解析】 :航天器和地面指挥系统联系主要靠无线短波进行,会受到太阳活动的干扰导致通
讯衰减或中断。
(40~42)某同学对我国某地(地处 120°E)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
记录,绘成图 9。完成 15~17 题。
15. 该同学的观测与记录持续了
A. 3 个月 B. 6 个月 C. 9 个月 D. 12 个月
【答案】D
【解析】由曲线发现在春分到来年春分间,刚好一年即 12 个月,选 D.
16. 图 9 中 a 点对应的节目可能是
A. 端午节 B. 劳动节 C. 国庆节 D. 元宵节
【答案】B
【解析】由曲线发现在北半球、比较接近赤道(过春分日不久),选 B
17. 在图 9 中 b 点对应的日期,世界各地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是
A. 日本春光明媚 B. 北极出现极夜
C. 南非华人欢度春节 D. 澳大利亚冬雪纷飞
【答案】B
【解析】b 在南半球、过秋分不久的秋季,选 B.
(4~6)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 4 月 21 日返回到 P 地。图 3 为 P 地所在区
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读图回答 18 题。
18.科考队出发日 P 地昼长为 11 小时,返回到 P 地时,P 地当日的昼长约为
A.10 小时 B.11 小时 C.13 小时 D.14 小时
【答案】C
【解析】本体组综合考查等值线(等压线)判断、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球运动地理意义
中昼夜长度变化。历时两个月考察,4 月 21 日返回,即可推知 2 月 21 日出发,2 月 21 日和
4 月 21 日正好关于春风日(3 月 21 日)对称,2 月 21 日昼长和 4 月 21 日的夜长相等,为 11
小时,所以 4 月 21 日得长为 13 小时
(上海卷地理(三)5、6) 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明显影响。下图显示北
半球部分高纬度地区太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
19.分布范围主要在
A. 亚洲 B. 亚洲和欧洲 C. 亚洲和北美洲 D. 欧洲和北美洲
【答案】D
【解析】 考查大洲经纬度定位。选 D。
20. 观测显示,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
A. 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大
B. 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小
C. 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D. 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无关
【答案】C
【解析】考查提取信息能力、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
(10~11)图 4 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此刻,曲线 MN 上各点太阳高度为 0°,MN 与
EP 相交于 N 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读图回答 21~22 题。
21. 由图文信息可知
A. M 位于 N 的西北方向 B. 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
C. 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 D.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
【答案】C
【解析】 题干和图中信息可知道,MN 为晨昏线,大陆等温线向南凸,说明是 1 月左右,南半
球为夏季,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所以是南极考擦的最佳时期选 C.
22. 图示时刻
A. 东经 10°各地处于夜 B. 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
C. 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 D. 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
【答案】B
【解析】本题东经 10°有昼有夜,C.昼半球和夜半球是相等的,D.1 月是近日点附近,B.N
点地方时为 0 点,澳大利亚在新一天,巴西在晚一天,所以选 B.
(6~7)第 30 届奥运会将于 2012 年 7 月 27 日 19 点 12 分(零时区区时)在伦敦开幕,结
合图文材料,回答 23~24 题。
23. 各国学生若计算在本地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现场直播的日期、时刻,可依据图 4 中的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图的判读和日期分界线。A、B 两图为日期分布图,根据 7 月 27
日 19 点 12 分(零时区区时),可计算出,此时地方时 0 时所在的经线是 72°E 经线,故此时
将全球分为两个日期的界线是 72°E 和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A 选项正确。C、D 两
图为光照图,7 月 27 日,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因此 D 选项错误;C 图所示的伦敦此时为
午夜过后,与题干 19 点 12 分不符。
24.伦教奥运会开幕当天,下列国家中白昼最长的是
A.菲律宾 B.巴西 C.新西兰 D.英国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7 月 27 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南半球昼短夜长。
(2012 11)25.地表点 Q 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之间的纬度差为α,其正午太阳高度为 H。
若 H 等于α,则 Q 点的纬度变化范围是
A. 21.5°至 68.5 ° B. 11.5°至 68.5°
C. 21.5°至 78.5 ° D. 11.5°至 45°
【答案】A
【解析 1】利用公式推导法: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Φ-δ∣ 其中 Φ为当
地地理纬度,δ在当地冬半年取“-”,当地夏半年取“+”。
依据题意可知(1)、地表点 Q 的地理纬度为Φ;(2)、∣Φ-δ∣=a;(3)、H= a →a=90°- a →
a=45° =∣Φ-δ∣ δ€〔0°,23.5°〕 Φ€〔0°,90°〕 ∣Φ-δ∣=45° 去掉绝对
值符号 Φ-δ=±45°
①Φ-δ=-45° ∵δ€〔0°,23.5°〕Φ€〔0°,90°〕 ∴Φ=δ-45°<0°舍去
②Φ-δ=45° Φ =45°+δ
Ⅰ、夏半年时 Φ =45°+δ ∵δ€〔0°,23.5°〕 ∴Φ1€〔45°,68.5°〕
Ⅱ、冬半年时 Φ =45°-δ ∵δ€〔0°,23.5°〕 ∴Φ2€〔21.5°,45°〕
综上:Φ€Φ1∪Φ2 即Φ€〔21.5°,68.5°〕选 A.
【解析 2】画图求解法:
(上海卷地理(十七)42、43)阅读“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轨迹示意图”,回答问题。
(9 分)
下图中长虚线表示北回归线,点线表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 面
的螺旋型移动轨迹。太阳直射点从某一经线位置出发,再次 通
过同一经线的时间间隔表示一个太阳日。
26. 6 月 22 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 A 点时,北京(116°E)的 地
方时是_________,北京的日期是________,与北京日期相同 的
时区范围是从_________区到东 12 区。(3 分〉
27. 太阳直射点从 A 点沿移动轨迹向________方向移动,到 达 B
点时,用时________小时。期间,地球公转的日地距离逐渐
________,角速度逐渐_______,地球上出现极夜的区域范围 逐
日_______,B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____________。(6 分)
【答案】26. 6:24;6 月 23 日;东 2
27. 西略偏南;48;增大;减小;缩小;增大
【解析】综合考查太阳知识点移动、地方时、公转速度快慢、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地球运动
的地理意义。做此题关键是判断 A、B 两点分别在夏至、北回归线(最北)和冬至、南回归线
(最南)、地图切换时关键。
·N
160°W
A
B·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
表面移动轨迹示意图
高考备考 地理试题(附参考答案)
44.(10 分)【环境保护】
纸币诞生于中国,与造纸术和印刷术密切相关。2016 年 1 月 1 日起,山东省在青岛、日照等 5 个试点
城市启动实施“1 元券硬币化工程”,停止向商业银行投放 1 元券纸币,转由硬币替代,1 元纸币会转为残
损币进行销毁,逐步退出流通市场。今后,“1 元券硬币化工程”将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
(1)与纸币相比,硬币有哪些优势?(6 分)
(2)实施“1 元券硬币化工程”,可产生哪些生态环境效益?(4 分)
答案 (1)耐磨损,流通寿命远高于纸币; 硬币可以通过多种措施进行清洗和消毒;铸币金属可以
回收重铸,可重复利用,原有价值损失小;有利于自动售货机、自动售票机等的推广应用,方便群众生活。
(任意三点,给 6 分)
(2)有利于净化现金流通环境,减少病菌传播; 有利于节约自然资源,减少了制造纸钞对木材、棉花和
淡水等资源的消耗。(两点,给 4 分)
44.(10 分)【环境保护】
据统计,我国城市数量 2014 年达到 658 个, 城 镇 化 率
达到 54.77%。城市化的同时,城市也面临环境污 染加重、生
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在城区道路、广场等建设中大 量 采 用 花
岗岩、釉面砖、水泥、柏油铺设地面,河岸、湖岸、 海 岸 普 遍
硬化。全国 62%的城市发生过水涝,许多城市涝灾 和 水 资 源
短缺并存。
试分析城市地面包括河岸、湖岸、海岸,普遍 硬 化 带 来
的水环境问题。
答案
答案
37.(24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更些河是联系加拿大南、北部地区的重要航路,下图 a 所示河段水流湍急,平均水深约 15 米。1984
年为了开采河床下方的诺曼韦尔斯油田,在河上修建了六个人工岛(如下图 b),作为采油作业的平台。
人工岛都是周围石砌,芯部填沙结构(如下图 c)。冬季时,在河冰上,通过每天漫水使冰层加厚成冰工
作台,并在冰工作台上破冰填石成环形石堤,夏季挖河沙填芯,修筑护坡。护坡是为了抵御水流、防止冰
块爬升到采油平台,影响采油作业。为了减少砂石的使用量,除东南侧护坡外,其他三个护坡坡度都比较
大。
(1)简述人工岛建设前图示河段不利于石油开采的水文条件。(6 分)
(2)说明人工岛的钻井采油平台高出河流平均水位 13 米的原因,并分析东南侧护坡坡度较小的原因。
(8 分)
(3)分析人工岛石筑环形堤冬季施工的有利条件。(6 分)
(4)分析人工岛对该河段航运的不利影响。(4 分)
答案 (1)流速快;结冰期长;多流凌。水深大(每点 2 分,答 3 点得 6 分)
(2)马更些河的补给水源主要是积雪融水;春季水量大,且易发生凌汛使水位快速上涨,远高于平均水
位;东南侧水流速度较快,冰块爬升较强;东南侧护坡缓长,能更有效地削弱冰块的爬升。(每点 2
分,答 4 点得 8 分)
(3)地处高纬,冬季寒冷漫长,河流封冻,冰层厚,;冬季水位较低、流速慢;有利于冰路运输建筑材料;
冰工作台的修建。(每点 2 分,答 3 点得 6 分)
(4)人工岛使河面变窄,阻碍大型船只通行;使水流变得更湍急,影响航行安全。(每点 2 分,答 2 点得
4 分)
TOD 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 400~ 800 米(5~
10 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商业、工作、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区域中心。左图为“TOD 开发模
式示意图”,据此完成 9—10 题。
9.图中 A、B、C 三类城市功能区分别为
A.居住区、办公区 、核心商业区
B.居住区、核心商业区、办公区
C.核心商业区、居住区、办公区
D.办公区、核心商业区、居住区
10.TOD 开发模式可以
A.完全用步行替代公共交通
B.降低土地利用密度
C.减少人口“钟摆式”流动导致的交通 拥堵
D.降低区域人口密度
答案 BC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 I)(附参考答案)
文科综合地理(湖南等省份)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
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
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 1-3 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径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 P,则
A.春、秋分日 P=0 B. 夏至日 P>0 C. 全年日 P<1 D. 冬至日 P>1
20 世纪 50 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
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 4-6 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6、50 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 沙漠分布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
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
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 2009 年为基数,2010-2013 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
量时间为每年 9 月 30 日)。据此完成 7-9 题。
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 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下图,完成 10-11 题。
10.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 年 B.1930-1950 年 C. 1950-1970 年 D. 1970-1990 年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36 题-第 4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 42 题
-第 4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
36.(24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下所示区域海拔在 4500 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 8 级)日数 157 天,
且多集中在 10 月至次年 4 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
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 20-30 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 分)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5 分)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 分)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6 分)
37.(22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于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 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
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初期开采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2013 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了磷酸
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为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8分)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8分)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
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6分)
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题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
时用2B 铅笔子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2.(10分)旅游地理
今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
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有3位旅游者结伴拟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下图所示区域(湖
面高程3196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
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43,(10 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 年 4 月 20 日,这里发生了 7.0 级强烈地震,
2013 年 4 月 21 日夜至 24 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
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44,(10分)环境保护
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止措施。
历史复习必修二第三章单元检测 2(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读我国柑橘的栽培区分布图,回答以下 2 题。
1.图中柑橘的分布充分反映了农业生产布局的特征是
A.整体性 B.地域性
C.季节性 D.周期性
2.图中 A 地区成为柑橘最适宜栽培区,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地形的影响 B.降水的影响
C.光照的影响 D.土壤的影响
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以下 3 题。
3.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4.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农作物是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青稞
5.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A.灌溉条件较差
B.光照时间太长
C.气温较低,热量不足
D.±壤盐碱化严重
l0 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圈。读图回答 3 一 4 题。
6.①、②、③、④、⑤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
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
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
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
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
7.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小农经营 B.集约化程度低 C.商品率高 D.科技水平低
2010 年 11 月 10 日,农业部发展计划局组织召开了新农特生示范行动专察咨询组第一次全体会议.这
标志着农业部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专察考查组在大量前期工作基组上正式全面展开基地都根据备自
的特点积超发展新农村,如山东省阳信县水蓐坡乡农民从倪化产业结构入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眼
睛盯着城里人的餐桌找市场,变“咱种啥他吃啥”为“他让种啥咱种啥”,既丰富了城里人的莱篮子,
又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结合材料完成以下 3 题。
8.该地农民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依据是
A.国家政策和措施
B.城市发展和工业建设
C.市场需求
D.气候、地形、土壤的特殊性
9.按照投入多少分类此地农业属于
A.密集型农业 B.粗放型农业
C.商品农业 D.种植业
10.当地农民为了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 ②使用绿肥等有机肥 ③使用高效化肥
④使用农药防治虫害 ⑤采用生物防治害虫
A.①③ B.②⑤ C.②④ D.③⑤
读我国柑橘的栽培区分布图,回答以下 2 题。
11.图中柑橘的分布充分反映了农业生产布局的特征是
A.整体性 B.地域性
C.季节性 D.周期性
12.图中 A 地区成为柑橘最适宜栽培区,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地形的影响 B.降水的影响
C.光照的影响 D.土壤的影响
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以下 2
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以下 2 题。
13.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
A.耐湿 B.耐旱 C.耐盐 D.抗倒伏
14.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
A.化肥 B.农家肥 C.农药 D.淡水
高档圣诞树由鲜活的树装饰而成。低档圣诞树是由仿真材料制成的,价格低,销量大。改革开放后,
我国深圳成为世界低档圣诞树的重要生产基地。2l 世纪初,由于生产成本提高,深圳圣诞树产业受到
很大冲击,有的企业将圣诞树生产转移到江西赣州,但是出口效益没有明显提高。据此完成以下 3 题。
15.从世界范围看,影响高档圣诞树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距离 B.热量条件
C.劳动力价格 D.种植技术
16.低档圣诞树生产由发达国家至我国深圳再向赣州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圣诞树销量快速增长并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B.世界圣诞树市场由欧美向东亚地区转移
C.发达国家原材料枯竭而我国原材料丰富
D.企业追求较低的劳动力成本
17.企业将圣诞树生产由深圳转移到赣州后,提高了出口圣诞树的
A.运输成本 B.用地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劳动力成本
图 5 中 4 条曲线分别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湖泊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与光照、营养物质含量、气温的年变
化。据此完成以下 2 题。
18.表示光照、营养物质含量、气温年变化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19.若营养物质供应充足,则该湖泊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大约会持续
A.1 个月 B.3 个月
C.6 个月 D.12 个月
下图阴影部分为我国某种水果优势产区,回答以下 2 题。
20.该产区种植的优势水果可能是
A.柑橘 B.香蕉
C.苹果 D.葡萄
21.该产区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地处暖温带,光热条件好
C.气候湿润,灌溉水源充足
D.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22.“都市农业”是一种隶属子都市、服务于都市的全功能性大农业,它在给都市提供物质食品
的同时,又提供观光、娱乐、休闲等“精神食品”。根据“都市农业”的特点,在都市农业模式
图的 3 个农业圈中,布局最合理的一组是
A.①农业文化园②休闲农庄③禽蛋蔬菜基地
B.①禽蛋蔬菜基地②农业文化园③休闲农庄
C.①休闲农庄②城市绿化带③农业文化园
D.①农业文化园②禽蛋蔬菜基地③休闲农庄
2010 年 11 月 10 日,农业部发展计划局组织召开了新农特生示范行动专察咨询组第一次全体会议.这
标志着农业部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专察考查组在大量前期工作基组上正式全面展开基地都根据备自
的特点积超发展新农村,如山东省阳信县水蓐坡乡农民从倪化产业结构入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眼
睛盯着城里人的餐桌找市场,变“咱种啥他吃啥”为“他让种啥咱种啥”,既丰富了城里人的莱篮子,
又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结合材料完成以下 3 题。
23.该地农民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依据是
A.国家政策和措施
B.城市发展和工业建设
C.市场需求
D.气候、地形、土壤的特殊性
24.按照投入多少分类此地农业属于
A.密集型农业 B.粗放型农业
C.商品农业 D.种植业
25.当地农民为了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 ②使用绿肥等有机肥 ③使用高效化肥
④使用农药防治虫害 ⑤采用生物防治害虫
A.①③ B.②⑤ C.②④ D.③⑤
下图是 30°N 地区几种朝向的窗户每天可能受到太阳直接照射的时间曲线图。读图,回答以下 2 题。
26.该地区住宅窗户的下列朝阳能使室内冬暖夏凉的是
A.南 B.东南 C.北 D.东北
27.如果该地区住宅窗户朝向西北,室内受到太阳直接照射时间最短的季节,游客可在
A.新疆摘葡萄 B.浙江采梅子 C.江西观桃花 D.重庆赏腊梅
读图 3。完成以下 2 题。
28.图示城市周围区域发展种植业的制约因素是
A.土壤肥力 B.热量
C.水 D.光照
29.与同纬度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图示城市附近地区
①年太阳辐射总量高 ②多大风
③水能丰富 ④森林分布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填空题
30.下图中甲省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基地之一。根据图和表 3 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并指出在此气候条件下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
征。
(2)简述 A 地发展中药材加工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3)根据表 3,提出促进该省中药材生产的措施。
表 3 2007 年甲省和全国的几项社会经济指标
地区 ≥6 岁人口
中,受教育
程度在高中
及以上的人
口比周(%)
有效灌溉面
积占耕地面
积比重(%)
中药材播种
面积(万公
顷)
加工而成的
中成药产量
(万吨)
甲省 10.92 24.98 3.68 1.37
全国 19.97 46.43 96.07 112.89
31.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东北部地区农业结构的共同之处是——,两个地区从农业地域
类型看,都属于 ,不同之处是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因素有
(4)美国东北部乳畜带形成的原因是
(5)下表为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B
2.A
3.C
4.A
5.C
6.D
7.C
8.C
9.A
10.B
11.B
12.A
13.C
14.D
15.A
16.D
17.A
18.B
19.C
20.C
21.B
22.C
23.C
24.A
25.B
26.A
27.D
28.C
29.A
二、填空题
30.(1)主要气候特征:纬度位置较低,地跨热带、亚热带,热量丰富;地处我国西南部,夏季风影响大,
降水丰沛,干湿季分明,雨热同期;东部高原地形,光热充足,气温年较差小;西部地势高差悬殊,
气候垂直分异明显,气候类型多样。
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征:种类繁多。
(2)原材料丰富;土地、劳动力成本低;民族传统方药丰富;靠近国际国内市场;优惠的政策。
(3)发展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中药材播种
面积;大力发展中药材加工业,扩大对中药材的需求。
31.(1)都有大面积的小麦和玉米种植商品谷物农业美国东北部除有小麦和玉米生产外,
还有大面积的乳畜业分布,我国东北地区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
(2)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均为黑土分布区;夏季温暖多雨;水源充足
(3)热量不足,水源不足
(4)工业发达,城市众多,市场需求量大
(5)自然条件:美国玉米带纬度位置比我国玉米带稍低,热量条件优于我国东北地区;美国土壤
有机质含量高于我国东北地区,无霜期长,降水略多。社会经济条件:美国农业科技水平高于我国。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 5 课时 地球的圈层结构(附参考答案)
题
组一:地震
波特点
(原创
题)地球内部的结构,人类无法直接观察,到目前为止,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据此回答 1~2 题。
1.在地下 2 900 千米处,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可推测地球内部圈层当中为液体的是
( D )
A.软流层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外核
2.地震发生时,附近轮船上的人的感觉是 ( B )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解析 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横波能使人左右摇晃,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而纵波能使人
上下颠簸,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结合题目条件可得出结论。
题组二:地壳的厚度特点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 3~4 题。
3.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 C )
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
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
解析 由图中等值线的数值可直接读出。
4.图中 M 和 N 所对应的地形区分别是 ( D )
A.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
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汾河谷地
D.四川盆地、大别山区
解析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定位可确定 M、N 的位置。
题组三:地球圈层结构与特点
5.(2010·安徽马鞍山诊断)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一个世人永远铭记的时刻,四
川汶川发生了 8.0 级特大地震。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
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瞬间袭来,山崩地裂、江河寸断,
数万人被夺去生命,几百万同胞失去家园。2009 年 5 月 12 日 14 点 20
分,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活动在映秀镇举行。
材料二 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右图)
(1)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2)结合材料二判断两个不连续面 A 为莫霍界面,B 为古登堡界面,地震波通过 B 界面时,
波速变化有何特征?
答案 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3)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 地壳,D+E 地幔,F+G 地核。
(4)自己设计图例,并在图中画出岩石圈的范围。
答案 岩石圈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画图略。
(5)如何推断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是固态还是液态?
答案 由于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三态传播,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因此
可以判断:地壳和地幔属于固态,地核可能为液态。
一、选择题
(每小题 4
分,共 64 分)
(2010·潍坊质检)下图表示全球处在同一日期时,曲线 ABC 上的太阳高度为 0°。读图完成
1~2 题。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
A.(10°N,0°) B.(20°N,0°)
C.(20°N,180°) D.(10°N,180°)
2.B 点正北 333 千米处的某点,该日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幅度是 ( )
A.3°~37° B.3°~30° C.16°~37° D.16°~42°
解析 第 1 题,曲线 ABC 上的太阳高度为 0°,说明 ABC 曲线为晨昏线,由图中所示纬度
判断极点为北极点;从图中分析可知,70°N 以北地区有极昼现象,可以判断太阳直射
20°N;由全球处在同一日期可知,180°经线为 0 时经线,说明太阳直射 0°经线,故太
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0°N,0°)。第 2 题,B 点纬度为 70°N,B 点正北 333 千米处的某
点纬度为 73°N(由纬度相差 1°,距离相差约 111 千米得出),那么该日一天中太阳高度
最大为 37°,排除 BD 项。由 70°N 以北地区有极昼现象可知,B 点最小太阳高度为 0°,则
其正北 333 千米处的某点的最小太阳高度为 3°。
答案 1.B 2.A
下图为 2010 年 1 月~2 月期间,某条经线上 16 时的昼夜分布状况(粗线部分为夜,细线部
分为昼)。A、B、C 为经线上的三点,B、C 两点的纬度相同。读图完成 3~4 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S 段全天为昼 B.NA 段全天为夜
C.BC 段都是昼长夜短 D.CS 段有部分全天为昼
4.若图中 A 点此刻恰好就是某纬线与晨昏线的切点,B 点的纬度为α,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β,则 C 点的
正午太阳高度为 ( )
A.90°-α-β B.α+β-90°
C.α+90°-β D.β+90°-α
解析 第 3 题,AS 段上的赤道,有 12 小时白天,12 小时黑夜,故 A 错;NA 段 A 点 16 时正值日落,
可以计算出日出为 8 时,故 B 错;BC 段一部分在北半球,一部分在南半球, 1 月~2 月,北半
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故 C 错。第 4 题,已知 B、C 两点纬度相同, 则 C 点的纬度为
α,A 点此刻恰好就是某纬线与晨昏线的切点,说明α>β,所以 C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H=90°
-(α-β),因此 C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β+90°-α。
答案 3.D 4.D
(2010·江苏样题)图 1 为“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 2009 年 1 月 27 日建成,
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图 2 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 5~7 题。
5.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
A.昆仑站 B.中山站 C.长城站 D.南极点
6.我国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 2 中的 ( )
A.① B.② C.③ D.④
7.近百年来,南极地区冰川消融速度有加快趋势,其原因主要是 ( )
A.气候变暖 B.酸雨危害 C.风速加大 D.降水变化
答案 5.C 6.D 7.A
(2010·南京模拟)右图为“A 地地平面观察到的一天的太阳视运动过程图” (图中虚
线圈为太阳视运动轨迹,C 为太阳视运动某一位置),读图回答 8~9 题。
8.当太阳位于 C 位置时,∠BAC=43°08′,北京时间为 16:00,则 A 地的经 纬 度 位
置为( )
A.66°34′N,60°E B.46°52′N,90°E
C.43°08′N,150°E D.90°N,60°E
9.从此时起 3 个月后,太阳直射点可能位于 ( )
A.北回归线附近 B.赤道附近
C.南回归线附近 D.15°S 附近
解析 第 8 题,此题可用排除法解析,因为该地区有极昼现象,可排除 B、C 选项;由于
该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为 46°52′,可排除北极点,因为北极点的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
23°26′。第 9 题,根据题意可知, 此时太阳直射 23°26′N,所以从此时起 3 个月后,
太阳直射点可能位于赤道附近。
答案 8.A 9.B
(2009·江苏南通)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 10 ~ 12
题。
10.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是(双选) ( )
A.①为大气平流层
B.②为岩石圈
C.③为软流层
D.④为下地幔
11.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双选) ( )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物质由铁镁硅酸盐类组成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12.下列有关各圈层对人类影响的表现,判断正确的是(双选) ( )
A.①层适于高空飞行
B.人类开发矿产资源主要集中于②层
C.③层是地下水主要贮存区
D.人类开发铁矿主要在④层
解析 图中①为大气平流层,②为地壳,③为软流层,④为外核,⑤为内核。平流层(①
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外核(④层)的主要成分虽以铁、镍为主,但却是液态。平流层
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适于高空飞行;地壳是目前人类开发矿产资源的主要圈层。
答案 10.AC 11.BC 12.AB
(2010·山东师大附中期中考试)读右图,图中虚线表示晨昏线, 每 两 条 经
线之间的经度差相等,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回答 13~14 题。
13.若图中的日期为 6 日与 7 日,则北京时间是 ( )
A.6 日 23 时 B.7 日 23 时
C.6 日 11 时 D.7 日 11 时
14.该季节 ( )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北半球昼短夜长
C.天山的雪线上升 D.地球自转速度最快
解析 由题干及图示信息可知,北极圈以内有极夜,从而确定 0 时所在经线和 180°经线,
并计算出 180°经线为 3 点钟,由此可以知道 120°E 为 23 点,结合日期变更规律可以知道
北京时间是 6 日 23 时。由于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
答案 13.A 14.B
(2009·山东青岛模拟)读“大气年平均臭氧总量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分布示意图”,回答
15~16 题。
15.大气中的臭氧主要集中分布在 (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层 D.大气上界
解析 大气中的臭氧主要集中分布在平流层,这是常识。
答案 B
16.由图中信息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赤道上空大气层平均臭氧总量比中纬度地区低
B.南半球上空大气臭氧总量春季小于秋季
C.北极上空臭氧含量最高值出现在春季
D.北半球大气臭氧量极大值高于南半球
解析 读图可知,南半球大部分地区 9~11 月臭氧含量最高,此时是南半球的春季。
答案 B
二、综合题(共 36 分)
17.(2010·杭州质检)下面四幅 图,是同一时刻从不同位置上空观察到
的昼夜情况(阴影代表黑 夜,其他部分代表白昼),此时杭州
(30°N,120°E)正值正午时 刻。回答下列问题。(17 分)
(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A 图是从(0°,120°E)上空观测到的
B.B 图是从(23°26′N,120°E)上空观测到的
C.C 图是从(23°26′N,30°E)上空观测到的
D.D 图是从(0°,120°E)上空观测到的
(2)若甲、乙、丙、丁的纬度分别是:56°N、0°、45°N、5°S,比较图中甲、乙、丙、丁四
点这一天的昼长________(用“>,<,=”表示);比较图中甲、乙、丙、丁四点这一天的正
午太阳高度________(用“>,<,=”表示)。
(3)有一架飞机此刻要从 A 图中的甲点沿最近距离飞到 C 图中的丙
点,飞机的飞行方向是 。
(4)把此刻的昼夜分布情况画到图上。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读图获取信息、调运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绘
图能力。第(1)题,当从某点上空观测地球时,该点应该位于图示
的中心位置,结合杭州正值正午的条件可分别计算 A~D 四图中心点位置而得出结果。第
(2)题,由图示知,该日为北半球夏至日,然后结合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分布
规律可推论出结论。第(3)题,在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为过两点大圆的劣弧,然后结合
两点相对位置确定飞行方向。第(4)题,画图时必须满足杭州为正午时刻,南极圈内全部
为极夜且赤道上昼夜平分等条件。
答案 (1)C
(2)甲>丙>乙>丁 丙>乙>丁>甲
(3)先东北,后东南
(4)见下图。(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弧线经过图中 ABC 三点;上半部着色)
18.(2009·成都期考)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9 分)
(1)在图上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等圈层名称。
(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 ,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 ,其范围
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 。
(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 和 ;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
的 之中;生物圈占有 圈的底部、 圈的全部和 圈上部。
这些圈层之间相互 、相互 ,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4)请据图分析地壳厚度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是什么?
(5)如果 A 地发生地震,试比较 B、C 两地所测得的纵波波速的大小,并说明在全球范围内接收不到横波
的区域。
解析 此图明显地表示莫霍界面之上的地壳及大气圈、水圈;结合对各圈层的了解,可填
出它们的特点,其中的地壳厚度不均,从图中也可看出,这是由于大陆地壳往往由硅铝层
和硅镁层组成,而大洋地壳常只有硅镁层所造成的结果。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横波
主要在地壳、地幔中传播,不能在地核中传播。
答案 (1)略 (2)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3)氮 氧 循环运动 大气 水 岩石 联系 制约 (4)
全球的地壳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较厚,平均达 33 千米,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地壳更厚,可达 60~
70 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只有几千米,各大洋的平均厚度也不相同。 (5)C 点测得的纵波速度大
于 B 地测得的纵波速度。过 A 点做地核切线并延长与地面相交的点所组成的圆周内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