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4 MB
- 2021-09-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二章 行星地球
第
1
讲 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
3
-
-
4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考点一
地球的宇宙
环境
1
.
宇宙的两大特征
(1)
物质性
:
宇宙是由
、星云、
、卫星、流星体、彗星等天体组成的。
(2)
运动性
:
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
,
它们相互
、相互
,
形成天体系统。
恒星
行星
吸引
绕
转
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
5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
.
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
地球的普通性。
①
八大行星
:
类地行星
(A
星、
B
星、
C
、
D
星
)
、巨行星
(E
星、
F
星
)
、远日行星
(G
星、
H
星
)
。
②
运动特征
:
性、
性、
性。
③
结构特征
:
与其他
行星
(
水星、金星和火星
)
有许多相似之处。
水
金
地球
火
木
土
天王
海
王
同
向
近
圆
共面
类
地
-
6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
地球的特殊性
——
存在生命。
①
外部条件
:
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
。
②
自身条件
:
适宜的
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
条件、
的存在。
太阳
光照
温度
大气
液态
水
(2016
黑龙江、吉林六校联考
)
如右图所示
,
科学家预测
,
未来人类可能从地球迁移到相邻的
“
第二行星家园
”
。
“
第二行星家园
”
的
“
自转轴
”
与其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约为
66
°
01',
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
,
自转方向与地球相同
,
质量约为地球的十分之一
,
有大气层。据此完成第
1~2
题。
1
.
和地球相比
,“
第二行星家园
”(
)
A.
表面均温更高
B.
属于远日行星
C.
昼夜温差更大
D.
大气层厚度更大
2
.
在
“
第二行星家园
”
上
(
)
①
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大于地球
②
存在大气
“
热力环流
”
③
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小于地球
④
可见太阳从西方升起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7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C
A
-
8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解析
第
1
题
,“
第二行星家园
”
的质量约为地球的十分之一
,
其引力要比地球小
,
受引力影响形成的大气层厚度比地球小
,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都比地球弱
,
因而昼夜温差更大。第
2
题
,“
第二行星家园
”
的
“
自转轴
”
与其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约为
66
°
01',
因而
“
赤道平面
”
与其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为
23
°
59',
大于地球的
23
°
26',
导致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大于地球。平行的太阳光线照射到
“
第二行星家园
”
这一球形行星上
,
必然出现太阳高度的
“
纬度
”
差异
,
行星表面受热不均
,
导致大气
“
热力环流
”
。
“
第二行星家园
”
自转方向与地球一致
,
因此太阳从东方升起。
-
9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
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的水、气、热等条件
,
从地球的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两方面综合分析
,
具体如下图所示。
-
10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拓展延伸
航天发射基地、回收场地的区位分析
(1)
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
①
气象条件
:
晴天多
,
风速小
,
湿度低
,
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②
纬度因素
:
纬度低
,
自转线速度大
,
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③
地形因素
:
地形平坦开阔
,
有利于跟踪观测。
④
海陆位置
:
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
,
隐蔽性强
,
人烟稀少
,
安全性强
;
海上人类活动少
,
安全性强。
⑤
交通条件
:
内外交通便利
,
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
⑥
安全因素
:
出于国防安全考虑
,
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
,
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
-
11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
发射时间、方向和回收场地选择。
①
发射时间
:
在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
,
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我国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冬季
,
一是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的监控、管理、回收
;
二是我国有多艘
“
远望号
”
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域
,
选择北半球冬季发射主要是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
②
发射方向
:
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
,
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线速度的作用
,
节约能源。
③
回收场地选择
:
我国航天回收场地主要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该地区地势平坦
,
视野开阔
,
便于搜救
;
人烟稀少
,
有利于疏散人群
;
气候干旱
,
多晴朗天气
;
地质条件好。
-
12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16
上海卷
,1~2)
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
,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
……
据此完成第
1~2
题。
1
.
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
,
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
(
)
A.
平均温度过低
B.
平均温度过高
C.
温度变化无常
D.
昼夜温差过大
2
.2018
年我国将发射嫦娥
4
号飞行器
,
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
,
其中人类难以预估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
(
)
A.
空气太稀薄
B.
宇宙辐射太强
C.
陨石撞击太多
D.
月球引力太小
D
C
-
13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解析
第
1
题
,
月球没有大气层
,
表面由岩石组成
,
热容量小
,
昼夜温差大
,
热胀冷缩作用强
,
物理风化作用强
,
破坏月球表面岩石
,
形成月壤。第
2
题
,
月球表面是真空状态
,
没有大气的保护
,
表面陨石撞击太多
,
对人类威胁大。
-
14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
.
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量
(1)
太阳能量来源
:
太阳内部的
反应。
(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①
直接提供光、热资源
,
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提供
。
②
地球上
、
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2
.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
太阳大气层结构及太阳活动。
核聚变
能源
水
大气
-
15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
主要影响。
①
扰动地球上空的
,
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②
扰乱地球磁场
,
产生
“
”
现象。
③
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
,
产生
“
”
现象。
④
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
如地震、
灾害等。
易错辨析
太阳辐射强的地方
,
热量不一定丰富。如青藏高原
,
由于海拔高
,
空气稀薄
,
水汽、尘埃少
,
晴天多
,
太阳辐射强
,
光照充足
;
但由于空气稀薄
,
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很少
,
大气的保温作用弱
,
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电离层
磁暴
极光
水旱
-
16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读下图
,
完成第
1~2
题
。
1
.
影响图示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A.
海陆位置
B.
纬度与地形
C.
纬度与洋流
D.
地形与洋流
B
-
17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
.
图中
①②③④
四地
,
最可能形成盐场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C
-
18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19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20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14
全国
Ⅰ
卷
,1~2)
太阳能光热电站
(
下图
)
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
,
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
,
产生蒸汽
,
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第
1~2
题。
1
.
我国下列地区中
,
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
A.
柴达木盆地
B.
黄土高原
C
.
山东半岛
D.
东南丘陵
2
.
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
)
A.
提升地表温度
B.
干扰飞机电子
导航
C
.
误伤途经飞鸟
D.
提高作物产量
A
C
-
21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解析
第
1
题
,
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地区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
,
地势高
,
大气稀薄
,
且远离海洋
,
全年降水少
,
光照时间长
,
太阳能资源最丰富
;
黄土高原、山东半岛和东南丘陵位于东部季风区
,
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
,
阴雨天较多
,
太阳能资源比柴达木盆地少。第
2
题
,
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反光板聚焦太阳能发电
,
使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
会降低地表温度
,
故
A
项错
;
太阳活动会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
太阳能光热电站不会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
故
B
项错
;
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光
,
途经高塔锅炉附近的飞鸟有可能被灼伤
,
故
C
项正确
;
太阳能光热电站与农作物产量无相关性
,
故
D
项错。
-
22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3
.(2009
海南卷
,22)
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题。
下图示意某地区
1
月份日照时数分布。日照时数等值线单位为小时
,
相邻等值线的差值为
20
小时。
按图示方法在图中标注出另外三条日照时数等值线的数值
,
并说明理由。
-
23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答案
从左到右依次为
200
、
180
、
140
。理由
:
该地区
(
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
)1
月份盛行东北风。图示地区山峰以南、以西为背风坡。迎风坡多阴雨天气
,
日照时数低。背风坡少雨
,
多晴暖天气
,
日照时数高。
解析
相邻两条等值线的数值相同或相差一个等差值。判读图中各等值线的递变规律是该题的关键
;
注意提取有效信息
:
经纬度、
1
月份、冬季风、山峰、迎风坡、背风坡、降水与阴雨状况等。
-
24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常考图形之
2
]
太阳辐射
等值线图
-
25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判读方法
]
1
.
看分布
(1)
宏观分布
:
从总体上看
,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多
;
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
,
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2)
局部示例
: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
120×4.2×10
3
J/cm
2
等值线东段大致呈东西走向
(
受纬度位置影响
),
西段大致呈南北走向
(
受地形地势影响
)
。
2
.
析成因
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可从日照强度、日照时数两条线索切入
,
抓住纬度
(
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
、地势、天气等因素进行准确的判断分析。如台湾岛年太阳辐射总量由西南地区向东北地区递减的成因
:
①
西南地区纬度低
,
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
,
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
②
西南地区位于夏季风背风坡
,
降水少
,
晴天多
,
日照时间长
;
③
东北地区多阴雨天气
,
日照时间短。
-
26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3
.
研案例
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是落实基础、把握规律的前提。我国某些特殊地区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和特点
,
可以结合下表分析。
-
27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
.
地球的内部圈层
结构
(1)
划分依据
: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
其中
A
表示
波
,
B
表示
波。
(2)
不连续面。
①
C
界面
:
两类地震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②
D
界面
:A
波完全消失
,B
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横
纵
莫
霍
古登
堡
-
28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3)
内部圈层
:C
以上为
,C
、
D
之间为
,D
以内为地核
(
由
E
和
F
组成
)
。
(4)
岩石圈
: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
包括
和
顶部
(
软流层以上
)
。
2
.
地球的外部圈层
结构
(1)A
大气圈
: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
,
它的主要成分是
和
。
(2)B
圈
:
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
但不规则的圈层。
(3)C
圈
: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
占有
圈的底部、
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地壳
地幔
外核
内核
地壳
上地幔
氮
氧
水
连续
生物
大气
水
-
29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特别提醒
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与
联系
-
30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16
北京夏季会考
)
读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
完成第
1~2
题。
1
.
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
A.
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B
.
生物圈位于水圈与岩石圈之间
C.
大气圈温度随高度增加而
降低
D
.
岩石圈由厚度相同的岩石组成
2
.
联系图中四大圈层
,
并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是
(
)
A.
太阳辐射
B.
大气环流
C.
水循环
D.
海陆变迁
A
C
-
31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解析
第
1
题
,
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
故
A
项正确
;
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
故
B
项错误
;
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
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
故
C
项错误
;
岩石圈的厚度在不同的地形区不同
,
故
D
项错误。第
2
题
,
联系图中四大圈层
,
并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是水循环
,
故
C
项正确。
-
32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及特征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
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
33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34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10
江苏卷
,2)2010
年
3
月以来
,
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
,
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
A.
大气圈
→
水圈、生物圈
→
岩石圈
B.
岩石圈
→
大气圈
→
水圈、生物圈
C.
水圈、生物圈
→
大气圈
→
岩石圈
D.
水圈、生物圈
→
岩石圈
→
大气圈
A
-
35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解析
火山灰
喷出地表在大气中冷凝后经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
,
故迁移的起始圈层是大气圈
,
终结圈层是岩石圈。
相关文档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42021-09-1036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9-1045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9-1045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9-1046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9-1033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9-105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22021-09-1058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五2021-09-1019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9-104页
- 2019届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地理:选修2021-09-10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