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2.00 KB
  • 2021-09-10 发布

2020高中地理 第1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2节 人口迁移学案 鲁教版必修2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二节 人口迁移 ‎1.举例说明不同形式的人口迁移。‎ ‎2.分析图表,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重点)‎ ‎3.结合实例分析,理解人口迁移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重难点)‎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教材整理1 人口的迁移与流动 阅读教材P8至P11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人口迁移 ‎(1)概念: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并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2)分类 ‎(3)主要影响因素 ‎①人类社会早期:自然条件是最主要因素。‎ ‎②古代农业社会:土地开垦、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因素。‎ ‎③近现代社会: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 ‎(4)国际人口迁移的重要时期 ‎①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特点 人口多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永久性移民比例减少;迁移形式更加多样化 表现 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 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很大变化 新兴城市发展、新兴产业发展引发人口迁移 ‎2.人口流动 ‎(1)含义: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其强度取决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 11 -‎ ‎(2)主要形式:民工流、外籍劳工。‎ ‎(3)民工流的影响:‎ 积极影响 增强社会活力 消极影响 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经济秩序等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教材整理2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阅读教材P12至P13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 ‎2.影响人口迁移的其他因素: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 ‎3.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教材整理3 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阅读教材P13至P15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对环境的影响 地区 迁出地 迁入地 影响 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 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影响 ‎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 ‎(2)促进了经济发展。‎ ‎(3)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还促进了人种基因的交流。‎ 正误判断:‎ ‎(1)北京的王先生一家去海南三亚旅游度假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  )‎ ‎(2)经济因素是导致三峡库区许多居民迁移的主要原因。 (  )‎ ‎(3)近年来,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促进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房屋租赁价格一路上涨。 (  )‎ ‎【提示】 (1)× 外出旅游并没有使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因此不属于人口迁移。‎ ‎(2)× 三峡水库的修建导致了大量的库区土地的淹没,库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此产生了许多移民。‎ - 11 -‎ ‎(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大量迁入大中城市,住房供应紧张形势明显,导致了房屋租赁价格的一路上涨。‎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 ‎  人口的迁移与流动 (教师用书独具)‎ ‎2018年3月15日‎,为期40天的2018年春运圆满结束,全国旅客发送量超过29.7亿人次,与去年基本持平。历年的春运大潮中,学生流、民工流及探亲流是主要的春运客流。‎ 探讨:庞大的春运客流属于人口迁移现象吗?为什么?‎ ‎【提示】 不属于人口迁移现象。因为春运客流主要是学生流、民工流及探亲流,其居住地不会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 探讨:春运客流反映出我国目前的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提示】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的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1.“三看”法判断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一般有三个判断标准,即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1)一看空间位移——判断人口是否出现了空间移动现象,这是人口迁移的前提。‎ ‎(2)二看居住地变更——判断是否跨越了行政区域界线。只有跨越行政区域界线才算人口迁移,这是人口迁移的必要条件。‎ 如下图,A、B、C是三个不同地区,人口从B1到A1、从A1到B2、从B2到C1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而从B1到B2、C1到C2是在区内移动,常被认为是人口流动。‎ ‎(3)三看时间限度——判断人口移动是否具有永久性或长期性,这是人口迁移的构成要素。短期的人口移动不属于人口迁移。‎ ‎2.比较法区分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是人口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其差别如下表所示:‎ 类型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概念 人口变更定居地的空间移动 住所不变更的空间移动 区别 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居住地改变 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而不变更户籍的外出活动 主要 原因 自然环境变迁、灾荒、战乱、宗教迫害、政策、政治、经济差别等 短期的工作与学习、商务活动、旅游、探亲等 - 11 -‎ 举例 ‎“闯关东”“下南洋”,北宋末年人口南迁,定居海外获取“绿卡”‎ 外出探亲、出国考察、长假出游、“民工流”‎ ‎3.正确认识我国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 民工流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出现的特殊的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产生了很大影响。‎ ‎(1)我国“民工流”的特点、类型及成因 项目 内容 迁移规模 人口迁移日趋活跃,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并有逐年上升趋势 方向 总特点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的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主要迁出地 四川、湖南、安徽等省区 主要迁入地 广东、上海、北京等 类型 主要方式 自发流动为主 主要目的 务工和经商 主要原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国家推出了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 ‎(2)我国“民工流”的影响 ‎① ‎② ‎1.历史上,我国就出现了“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的人口大迁徙,到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以“孔雀东南飞”为标志的人口迁移潮。下图为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导学号:37560012】‎ ‎(1)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11 -‎ A.“闯关东”“孔雀东南飞”为国内人口迁移 B.“下南洋”“孔雀东南飞”为国际人口迁移 C.“走西口”“下南洋”为国内人口迁移 D.“闯关东”“走西口”为国际人口迁移 ‎(2)影响“孔雀东南飞”人口迁移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 D.政治因素 ‎(3)“孔雀东南飞”增加了对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压力。目前,为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快速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B.大量开发矿产及土地资源 C.实行产业转移及升级战略 D.扩大传统产业生产的规模 ‎【解析】 第(1)题,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中的“下南洋”是指我国人口向东南亚的迁移,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第(2)题,“孔雀东南飞”的人口迁移现象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后,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东南沿海因率先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第(3)题,大量人口的迁入加大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压力,因此该区域必须加快产业转移,促进本地产业升级,从而缓解人口压力。‎ ‎【答案】 (1)A (2)B (3)C ‎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对地理环 境的影响 (教师用书独具)‎ ‎2016年3月17日‎,国际移民组织、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联合发布《世界移民报告2015》。数据显示,2015年全世界有2.44亿国际移民和7.4亿国内移民;约占一半的国际移民居住在10个高度城市化、高收入的国家,例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以及一些欧洲国家(法国、德国、西班牙和英国),此外还包括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新经济中心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移民;全球每周约有三百万人口移居到城市,新形式移民给城市带来巨大改变。‎ 探讨:目前,影响国际移民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 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探讨:大量人口迁移进入城市主要追求什么?‎ ‎【提示】 主要追求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良好的生活环境。‎ 探讨:大量人口的迁入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是什么?‎ ‎【提示】 提供了充足劳动力,促进了资源的开发,推动了经济发展等。‎ ‎1.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 - 11 -‎ 表现为“两个变化”“四个因素”,即:‎ ‎ ‎ ‎2.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原则 ‎ ‎(1)由主要因素到次要因素: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要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发生在不同地区之间、不同时间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3.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 ‎(1)分析思路 ‎①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②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③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 ‎④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2)具体影响 - 11 -‎ ‎2.下表是我国某次人口普查时广东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1)~(2)题。‎ 年龄段(岁)‎ ‎0~14‎ ‎15~2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人)‎ ‎5.04‎ ‎25.14‎ ‎14.68‎ ‎4.94‎ ‎1.76‎ 女性人口(万人)‎ ‎3.84‎ ‎37.0‎ ‎11.63‎ ‎4.01‎ ‎1.78‎ ‎(1)该市迁入的人口特征有 (  )‎ ‎①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②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 ‎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④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A.①② B.②③   ‎ C.①④ D.②④‎ ‎(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 ‎①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 ②制约了该市经济发展 ③增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 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B.②③   ‎ C.③④ D.②④‎ ‎【解析】 第(1)题,该市迁入人口中女性人口多于男性人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所以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且该市原有人口中青壮年劳动力比重比迁入人口要小很多。第(2)题,人口的迁入会加重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促进该市的经济发展,但会增加被抚养人口数量,增加了对基础设施的压力。‎ ‎【答案】 (1)B (2)C ‎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人口迁移 - 11 -‎ 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迁入地区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大洲?这些地区有何共同点?‎ ‎【提示】 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多为经济发达地区。‎ 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上的地区差异。‎ 探讨:欧洲、拉丁美洲及北美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人口迁移方向有什么变化?‎ ‎【提示】 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变为人口迁出地;北美洲一直为迁入地区。‎ ‎(1)阅读图名,明确图示主题。‎ 由图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人口迁移”可知,本图展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人口迁移的分布状况。‎ ‎(2)提取信息,明确图示关键。‎ ‎①从图中图例看,图中箭头的表现形式不同,且每种箭头的含义不同。‎ ‎②从图中信息看,图中显示了世界的海陆分布状况,以及不同类型的箭头所指明的人口迁出地和迁入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出地区与迁入地区。‎ ‎(3)分析应用,挖掘图示核心。‎ ‎①结合世界区域分布总结世界人口迁出地区的共同点、迁入地区的共同点。‎ ‎②联系世界社会经济的发展实际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新特点。‎ ‎3.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1)~(2)题。‎ - 11 -‎ 注:线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 ‎(1)根据图中各移民流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 B.由贫穷区域流入富裕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 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 D.人口移动主要是由经济原因所致 ‎(2)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  )‎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亚洲 ‎【解析】 第(1)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主要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第(2)题,从图中箭头粗细上可知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亚洲。‎ ‎【答案】 (1)C (2)D ‎[课堂·小结]‎ ‎[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 对点训练1 人口的迁移与流动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据此回答1~2题。‎ ‎【导学号:37560014】‎ - 11 -‎ ‎1.若此图表示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北美 C.从亚洲迁往非洲 D.从欧洲迁往亚洲 ‎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北京流往河北 C.从广东流往新疆 D.从湖北流往贵州 ‎【解析】 第1题,目前世界人口迁移总体上是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第2题,近年来我国民工流主要由经济欠发达的省(区)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区)。‎ ‎【答案】 1.B 2.A 对点训练2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下列人口迁移属于生态移民的是(  )‎ A.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 B.三峡工程库区居民外迁 C.农村人口进城务工 D.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解析】 三江源地区为了保护该地的生态环境,将该区内的人口外迁,属于生态移民。‎ ‎【答案】 A 人口构成包括人口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等方面。下图为1998~2000年我国迁移人口和未迁移人口的性别比(人口性别比是指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读图,回答4~5题。‎ ‎4.关于迁移人口和未迁移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未迁移人口中性别比差距大 B.35~40岁女性人口迁移最多 C.儿童不迁移 D.30~52岁迁移人口中男性约是女性的1.4~2倍 ‎5.江苏南部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北部,近年来江苏北部向南部人口迁移的数量减少,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需大量劳动力的工业由南部迁往北部 B.南部自然环境日益恶化 C.南水北调使南部水资源减少 D.南部与北部工资水平差距扩大 ‎【解析】‎ - 11 -‎ ‎ 第4题,性别比是指族群中男性对女性的比率。第5题,南部经济发达,因发展需要一些相对落后、需大量劳动力的工业由南部迁到北部地区。‎ ‎【答案】 4.D 5.A 对点训练3 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 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6~7题。‎ ‎【导学号:37560015】‎ ‎6.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 ‎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7.该现象会(  )‎ A.加快我国的人口增长 B.促进我国的城市发展 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解析】 第6题,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我国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大大增加,反映了人口由内地向沿海流动规模扩大的现象,从而使东部人口密度更大。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是由于人口迁入所致,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第7题,受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内地向沿海、工矿区、农村向城市。人口流动利于我国城市的发展。‎ ‎【答案】 6.A 7.B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