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 MB
  • 2021-09-10 发布

2019届二轮复习: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环流与气候作业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二节 大气环流与气候 考点1‎ 大气环流与降水 ‎【地方卷】‎ ‎  (2018年北京卷,7)下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1.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 ‎                     A.冬至 B.小满 ‎ C.夏至 D.立秋 ‎  【解析】据图可知,90° E附近形成高压中心,即亚洲高压强盛,北太平洋面为低压中心,即阿留申低压,可判断为北半球冬季,故该日最接近冬至。‎ ‎  【答案】A ‎ ‎2.[2018年江苏卷,27(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Ⅰ为“陕西省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 ‎  材料二 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图Ⅱ为“陕西省沿109° E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  材料三 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海拔3767米,其南北坡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图Ⅲ为“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逐月变化图”。‎ ‎(1)比较冬、夏季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 ‎(2)七月,在关中地区出现高温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24 ℃等温线沿晋陕边界向北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  【解析】本题以陕西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为载体,考查地理图表判读、气温的影响因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第(1)题,结合图Ⅲ可以很容易判断,夏季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南坡,冬季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北坡。第(2)题,关中地区北侧是黄土高原,南侧为秦岭山脉,关中平原地势较低;夏季盛行东南风,关中地区处于夏季风背风坡,焚风效应明显,所以气温较高。晋陕边界为黄河,黄河河谷地区由于海拔较低,散热慢,气温较高,所以24 ℃等温线向北凸出,其影响因素为地形。‎ ‎  【答案】(1)夏季,北坡大于南坡;冬季,南坡大于北坡。‎ ‎(2)海拔较低;处于夏季风背风坡,有焚风效应 地形 ‎3.(2017年海南卷,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下图示意惠灵顿的位置。‎ ‎  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 ‎  【答案】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偏西风,两岛之间为海峡,风速加快;依山面海,迎风。‎ ‎  (2015年海南卷,1)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 ℃,内陆则高达49 ℃。读图,完成第4题。‎ ‎4.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 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 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定位及大气环流知识。通过图中的信息可判断该半岛为阿拉伯半岛。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进而影响该半岛。因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故该半岛夏季干热。‎ ‎【答案】D ‎5.(2015年重庆卷,10)下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大气降水是该国的淡水来源之一。下图所示区域降水类型多为(  )。‎ A.台风雨 B.地形雨 C.对流雨 D.锋面雨 ‎【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大气垂直运动强烈,因此多对流雨。‎ ‎【答案】C 考点2‎ 气候 ‎【全国卷】‎ ‎1.[2015年全国Ⅱ卷,36(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  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 ‎  【解析】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其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湿热的气候有利于蚊虫繁殖,毒虫肆虐,病菌滋生,且该地区野生动植物数量多,体型较大,因而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了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中暑、晒伤、受潮、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等,同时还应注意预防建设地区的自然灾害,如暴雨洪涝,山区还要预防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所带来的伤害。‎ ‎  【答案】气候特点:(纬度低,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  需要防范的问题: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等。‎ ‎【地方卷】‎ ‎2.[2014年天津卷,13(2)]读图,回答问题。‎ ‎  据图Ⅱ分析,与Q城相比,B城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解析】气候特点主要从气温(包括冬夏季气温高低、气温年较差大小)、降水(包括年降水量的多少、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和大气环流方面分析。与Q城相比,B城夏季气温低,冬季气温高,因而气温年较差小;B城的年降水量较多且季节变化较小(B城降水不如Q城集中)。由B城的地理坐标可知,B城位于亚欧大陆西岸的西风带内,常年受西风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而Q城位于亚欧大陆东岸,受冬夏季风的交替控制,形成温带季风气候。可见,形成B、Q两城市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 ‎【答案】气温年较差比Q城小(冬季比Q城温和,夏季比Q城凉爽);降水季节变化比Q城小(年降水量比Q城多)。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3.(2015年海南卷,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  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而位于44° N附近的俄罗斯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下图示意索契的位置。‎ ‎  分析索契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的成因。‎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而“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说明索契的气候和地形等特征符合茶树的生长习性。从图中可以看出,索契纬度较高,从地带性规律看,该地应该为温带地区,其夏季气温高,适宜茶树生长;从图中等高线分布规律可以看出,索契北部为山地,冬季能有效阻挡来自北方(亚欧大陆北部)的寒冷空气的侵袭,加上黑海海水的调节作用,使得该地气温具有亚热带的特征。该地西临黑海,东为山地,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较为充足。因此形成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 ‎【答案】背山面海,位于西风带(盛行西南风),黑海蒸发的水汽随盛行风遇山地抬升,云多雨丰(多地形雨)。纬度约44° N,夏季气温高。冬季山脉阻挡北面冷空气侵袭,且黑海海面水温较高(对气温调节作用较强),气温较高。‎ ‎4.[2016年天津卷,13(2)]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  据图Ⅰ、图Ⅱ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解析】读图可知,巴西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巴西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多;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量较少。‎ ‎【答案】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高频考点 命题特点 备考启示 三圈环流 以区域为载体或者以新颖的热点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关注重大气候异常现象、气候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提升考生对陌生情景材料的分析能力 季风环流 气候 考点1‎ 大气环流与降水 ‎  一、气压带、风带分布 地球由于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三抓”:‎ ‎1.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  【高效速记】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特点 地球表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分布特点如下:‎ 高压低压相间插,形成风带向低压;‎ 热力动力齐上阵,热量水分大搬家。‎ ‎2.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  (1)①低纬环流(0°~30°)‎ ‎(2)②中纬环流(30°~60°)‎ ‎(3)③高纬环流(60°~90°)‎ ‎(4)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  3.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如下图所示:‎ 二、季风环流的成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1.1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所示):‎ ‎  此时东亚、南亚的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形成的。‎ ‎2.7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所示):‎ ‎  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三、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 ‎(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 业生 产的 影响 有利 雨热同期 不利 旱涝、寒潮等灾害 旱涝灾害 ‎  读全球降水量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②处降水偏少的原因是(  )。‎ ‎                     A.多上升气流 B.多下沉气流 C.多气旋控制 D.寒流影响 ‎2.图中③处的盛行风向是(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  【解析】第1题,②处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区域,因气流下沉难以成云致雨而形成少雨带。第2题,③处是南半球西(北)风带。‎ ‎【答案】1.B 2.A ‎3.下图为1月与7月北半球世界主要气压场分布叠加图,则图示气压场的分布规律是(  )。‎ A.1月份,甲、丁、戊三个高气压场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其在北半球只存在于海洋上 B.7月份,丁、戊两个高气压场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其在北半球只存在于海洋上 C.7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乙气压场切断 D.甲、戊两个气压场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出现 ‎【解析】图中甲为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丙为北太平洋低压,这两个气压中心出现在1月,是副极地低气压带被甲气压场切断形成的。乙为印度低压,丁为北大西洋高压,戊为北太平洋高压,这三个气压场出现在7月,是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乙气压场切断形成的。‎ ‎【答案】C 考点2‎ 气候 ‎  一、气候的形成因素 ‎1.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 气候带 最冷(最热)月均温 热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 15 ℃以上 亚热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 温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亚寒带 最热月平均气温略高于10 ℃‎ 寒带 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0 ℃以下 ‎  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 该种气候具有终年气温和降水特点相对单一、季节变化小的特点。‎ 气候类型 气压带、风带 气候特点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均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均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均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  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气压带、风带 气候特点 地中海 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 原气候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干湿两季 热带季 风气候 冬季时受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的控制,夏季时受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旱雨两季 ‎  3.海陆位置 ‎(1)大陆东岸—风向和洋流—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主要有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2)大陆西岸—风向和洋流—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主要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3)内陆和沿海—大陆性和海洋性—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4.地形地势 ‎(1)山地因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形成了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的分布特点;盆地因地势中间低、周围高,形成了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的分布特点;高大的山地受海拔的影响,引起水热的垂直分异,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2)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3)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南北更替的变化特点。‎ ‎5.洋流 ‎(1)暖流:增温增湿,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 ‎(2)寒流:降温减湿,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 ‎【方法技巧】 气候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1)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①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造成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 ‎②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造成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如果某地冬季温度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季温度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  ③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岸的两地,则造成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④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2)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①首先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 ‎②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背风坡)的影响。‎ ‎③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  读我国某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4~5题。‎ ‎4.影响该地1月和7月气温、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季风环流 B.纬度 ‎ C.地形 D.洋流 ‎5.当地5月份的光照条件优于7月份,其主要原因是5月份(  )。‎ A.太阳高度较大 B.雨季未到,晴天多 C.白昼较长且昼变长 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晴天多 ‎  【解析】第4题,读图,该地1月份气温低,降水少,7月份气温高,降水多,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故影响该地1月和7月气温、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季风环流。第5题,我国季风区受锋面雨带影响,当地5月份的光照条件优于7月份,主要原因是5月份雨季未到,晴天多。‎ ‎  【答案】4.A 5.B 方法 气候类型判读 ‎  1.根据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 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二是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气候分布模式图确定气候类型。‎ ‎2.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 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判读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具体如下表所示:‎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以形 定位 气温 变化 ‎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 北半球 ‎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线)‎ 南半球 以温 定带 最冷(热)‎ 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15 ℃‎ 热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 ℃~15 ℃之间 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15 ℃~0 ℃之间 温带气候 最热月均温<15 ℃‎ 寒带气候 以水 定型 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类型)‎ 年雨型(季节分配均匀)‎ 年降水量>2000 mm 热带雨林气候 年降水量700~1000 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年降水量1500~2000 mm 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750~1000 mm 热带草原气候 年降水量800~1500 mm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500~600 mm 温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旱)‎ 年降水量300~1000 mm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终年少雨)‎ 年降水量<250 mm 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 ‎  3.依据景观图及文字描述判断气候类型 不同的气候区有不同的生物和土壤类型,因此在掌握气候的形成和分布时,还应该掌握该地的自然景观特征,仔细分析文字描述或景观图特征,进而判断气候类型。如下图为热带草原景观的典型植被和动物。‎ ‎4.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判断 ‎①四处(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 ‎②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③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和新西兰)。‎ ‎⑤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呈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特征,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⑥受寒流影响,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赤道附近。如南美洲秘鲁寒流沿岸。‎ ‎⑦北半球同一种气候,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响的结果;而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较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的结果。‎ ‎  读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洋流 D.人类活动 ‎  【解析】第1题,甲地1月气温最低且低于0 ℃,属于温带气候;全年降水量小于400 mm,可判断其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地1月气温也低于0 ℃,7、8两个月降水量都大于150 mm,年降水量大于400 mm,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第2题,甲、乙两地气温差异不大,但降水差异明显,主要是受大气环流影响,其中乙地受季风环流影响而夏季多雨,甲地受大陆气团控制而少雨。‎ ‎【答案】1.D 2.B ‎  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甲、乙所在的平面为地面。据此回答1~2题。‎ ‎1.若上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低于乙地,则(  )。‎ ‎                     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 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 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西风带 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信风带 ‎2.若图中甲、乙分别为北半球的大陆和大洋,则此季节(  )。‎ A.北半球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气温 B.印度低压处于强盛时期 C.我国东北地区河流冰封雪冻 D.我国长江中游易发生洪灾 ‎  【解析】第1题,据图及题干要求可确定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甲、乙之间近地面为西风带;该环流是中纬环流。第2题,此时陆地气流下沉,海洋气流上升,故此季节为冬季,北半球陆地气温低于同纬度海洋气温;印度低压处于较弱时期;冬季,我国东北地区河流冰封雪冻;我国长江中游易发生洪灾的季节是夏季。‎ ‎  【答案】1.C 2.C ‎  读极锋(图中虚线)形成示意图(箭头为大气运动路线),回答3~5题。‎ ‎3.下列说法与图中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①是西南风 B.②是暖性气流 C.①是西北风 D.②是冷性气流 ‎4.在地球上,图示气压带、风带的数量共有(  )。‎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 ‎5.受①气流影响明显的地区,不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高山气候 ‎【解析】第3题,①是暖性气流,来自纬度较低的地区,为西风带,可能是北半球的西南风,也可能是南半球的西北风;②为来自高纬地区的东风,是冷性气流。第4题,①为西风带,②为东风带,①②之间为副极地低气压带,西风带、东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在南北半球皆有分布。第5题,①气流为盛行西风,终年在其影响下的地区可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半年受其影响(夏半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一些高山如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脉等,虽然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明显(尤其是迎风坡),但因海拔高形成了高山气候。‎ ‎【答案】3.D 4.D 5.B ‎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风带为(  )。‎ A.东南信风带 B.中纬西风带 ‎ C.东北信风带 D.极地东风带 ‎7.图中所示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  【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30° N~40° N的大陆西岸,盛行西南风,图中风带为中纬西风带。第7题,该地位于30° N~40° N的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 ‎  【答案】6.B 7.C ‎ ‎  读世界某大洲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和降水量(mm)统计表,回答8~9题。‎ 城市 位置 海拔(m)‎ 月份 ‎1月 ‎4月 ‎7月 ‎10月 ‎12月 年平均 甲城 ‎37°47' N ‎16‎ 气温 ‎10.4‎ ‎13.2‎ ‎14.9‎ ‎16.3‎ ‎11.4‎ ‎13.8‎ ‎122°25'W 降水量 ‎116‎ ‎114‎ ‎0‎ ‎23‎ ‎108‎ ‎529‎ 乙城 ‎33°39' N ‎308‎ 气温 ‎7.1‎ ‎16.1‎ ‎26.0‎ ‎17.1‎ ‎6.7‎ ‎16.4‎ ‎84°25' W 降水量 ‎113‎ ‎114‎ ‎120‎ ‎62‎ ‎111‎ ‎1197‎ ‎8.下列关于甲城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季凉爽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B.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湿润 C.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D.夏季高温少雨,冬季低温多雨 ‎9.甲、乙两城市气候特征明显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地势 B.大气环流 C.洋流 D.纬度位置 ‎【解析】第8题,表中甲城降水数据显示冬季多雨、夏季干燥,而气温呈现冬不冷、夏不热的特点。结合位置可判断该地为地中海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过渡地带,即受副热带高压与西风带影响,夏季凉爽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第9题,表中数据显示乙城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即受季风影响所致;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两地气候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不同。‎ ‎【答案】8.A 9.B ‎  读沿25°纬线某大陆1月和7月不同地点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回答1~2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大陆为(  )。‎ A.澳大利亚大陆 B.北美大陆 ‎ C.非洲大陆 D.欧洲大陆 ‎2.影响P、Q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大气环流 ②海陆因素 ③地形 ④纬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 C.①③④ D.②③④‎ ‎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该大陆1月气温高,7月气温低,位于南半球,大陆东岸降水多,与内陆差异大,是因其受地形抬升影响,位于山地迎风坡,与澳大利亚地形相符。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示为澳大利亚,影响P、Q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大气环流(P地位于东南信风带内,Q地受夏季风影响)、海陆因素(P地位于内陆,Q位于沿海)、地形(P地位于背风坡,Q位于迎风坡)。两地纬度相同,④错。‎ ‎  【答案】1.A 2.A ‎  地球上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盛行西风环流。读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风速分布图,回答3~4题。‎ ‎3.图中中纬度地区西风(  )。‎ A.风速北半球比南半球大 B.风速差异北半球比南半球小 C.最大风速冬夏变率北半球比南半球小 D.纬度范围北半球比南半球广 ‎4.造成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强弱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半球海面狭窄,地转偏向力强 B.南半球海面宽广,海面温度偏高 C.北半球海面狭窄,季节性高低气压系统缺少 D.南半球海面宽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  【解析】第3题,图中中纬度地区西风带范围为纵坐标所示的30°~60°,两图显示在此范围对应的风速数值南半球比北半球大;由图显示虚线代表的北半球风速差异较小,南半球较大;两图中北半球的最大风速夏季对应横坐标数值为2 m/s,冬季为4 m/s,而南半球的最大风速均为8 m/s,则变率比北半球小;左图中西风带纬度范围北半球为39°~67°,范围为28°,南半球为 ‎35°~65°,范围为30°,则南半球较广;右图中西风带纬度范围北半球为34°~68°,范围为34°,南半球为28°~70°,范围为42°,则南半球较广。第4题,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南半球海面宽广,水面热力性质均一,且该区域受寒流影响,海水温度偏低;北半球海面在夏冬季节有明显的高低压系统,季节性的高低气压系统并不缺少;南半球西风带分布的海面较广,摩擦力较小,风力较大,由于气压带在冬夏季节未被切断,基本上呈带状分布,横贯整个中纬度,风力更强。‎ ‎  【答案】3.B 4.D ‎ ‎  下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位于同一大陆西岸的沿海低地。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四地,位置最南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下列地区的组合中,气候特征大致相同的是(  )。‎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③和④‎ ‎【解析】①③都为热带沙漠气候,②④都为地中海气候,且④位于南半球。同种气候,气候特征大致相同。‎ ‎【答案】5.D 6.A ‎7.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和澳大利亚大陆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单位:h)等值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描述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并简述甲地每日日照时数较长的原因。‎ ‎(2)比较A、B两地降水季节变化,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请评价C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D处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我国典型,试从其表现和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 ‎  【解析】第(1)题,依据图中每日日照时数等值线的数值及变化方向总结分布规律。对于甲地,因其位于大分水岭地区,主要从天气、气候的角度分析原因。第(2)题,图中A、B两地的降水季节都分配不均,但受大气环流形势不同的影响,两地的降水季节不同,其中A地的降水集中于夏季,主要受西北季风的影响,而B地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与西风带控制有关。第(3)题,C地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影响农业生产。第(4)题,主要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角度进行分析。‎ ‎  【答案】(1)分布规律:南部和东部日照时数较短,向中部和西部逐渐增加。‎ 原因:甲地主要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晴天多,每日日照时数长。‎ ‎(2)相同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不同点:A地夏半年多雨,B地冬半年多雨。原因:A地夏半年受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冬半年受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南季风控制,干燥少雨(或夏半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雨;冬半年受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B地夏半年受强盛的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干燥少雨;‎ 冬半年有时能受到北移的盛行西风影响,带来一定降水。‎ ‎(3)气温: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降水:雨热不同期或夏季降水少,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4)表现:D处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原因: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相对较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