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8 MB
- 2021-09-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近期热映的《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土星轨道,借助土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题。
1. 如果地球搬家的第一步成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被严重影响的是( )
A. 安全的宇宙环境
B. 适宜温度范围
C. 适中的日地距离
D. 稳定的太阳光照
2. 地球抵达新家园,所处的天体系统是(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河外星系 D. 银河系
【答案】1. B 2. D
【解析】
【分析】
考察地球的宇宙环境等相关知识点。
【1题详解】
如果地球停止自转会受影响的是地球本身,正是因为地球自转,才使得地球上有了昼夜交替现象,有了白天接受光照温度相对较高黑夜温度较低的变化,不自转仍然有昼夜交替现象,但是昼夜交替周期很长,面对太阳一侧温度较高,背对一侧则比较低,昼夜温度变化范围变大。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停止自转无关,宇宙环境不会发生变化,月地距离也不会发生变化太阳光照依然较稳定。因此正确答案选B, A C D错误。
【2题详解】
地球虽然弹射出太阳系。然后又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依然位于银河系之内,但是在太阳系之外。正确答案选D。
【点睛】难度较小,基础知识考查。
3.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的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10多秒的时间,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 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B.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特点,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详解】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故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A正确。故选A。
【点睛】地震被按传播方式分为两种类型:纵波、横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
五大连池风景区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是由火山喷后熔岩阻塞白河河道所形成的五个相互连接的湖泊。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
完成下面小题。
4. 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 ①圈层 B. ②圈层 C. ③圈层 D. ④圈层
5. 五大连池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6. 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比较小 B. ③圈层物质可能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C. 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D. ①圈层厚度海洋大于陆地
【答案】4. B 5. C 6. B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地幔上部。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地壳、地幔、外核、内核,因此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②层,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
【5题详解】
五大连池景观中,岩石景观属岩石圈,天池湖水属于水圈、图中植被属于生物圈,水圈、岩石圈之上有大气圈,因此五大连池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4个,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6题详解】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地壳、地幔、外核、内核。④圈层(地核内核)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A错误。③圈层(外核)地震横波不能穿过,因此物质可能呈液态或熔融状态,B正确。②圈层(地幔)物质为固态,横波能够通过,C错误。①圈层(地壳)的厚度不均,陆地大于海洋,D错误。
7.2019年7月10日发生了“土星冲日”的天象。“土星冲日”是指土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两侧,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此时土星与地球距离最近,亮度也最高,是观测的最佳时机。据此完成问题。
此次土星冲日天象发生之日,在我国
A. 可观测到土星穿过小行星
B. 将发生土星全食的天象
C. 可观测到土星掠过日面景象
D. 晴天的夜晚可见此天象
【答案】D
【解析】
【详解】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而土星轨道位于木星轨道之外,因此不可能观测到土星穿过小行星,A错误。由于地球离土星太远,地球的影子不可能遮挡住土星,因此不会发生土星全食的天象,B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土星冲日”时,土星位于日地连线的延长线上,不可能观测到土星掠过日面景象,C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土星冲日”时土星与地球距离最近,亮度也最高,是观测的最佳时机,晴天能见度高,夜晚不受太阳光的干扰,因此晴天的夜晚可见此天象,D正确。
【点睛】冲日是由地球上观察天体与太阳的位置相差180度,即天体与太阳各在地球的两侧的天文现象,相对于冲日的现象为合日。所谓行星冲日,是指地外行星运行到与太阳、地球形成一条直线的状态。一般来讲,冲日时,行星最亮,也最适宜观测。
摩尔曼斯克是北极圈内唯一的不冻港。在冬夜的摩尔曼斯克,有时也可以看到极光。下图示意摩尔曼斯克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8. 与极光相关的太阳活动是
A. 黑子 B. 耀斑 C. 日珥 D. 太阳风
9. 摩尔曼斯克成为不冻港,是因为
A. 太阳辐射强 B. 保温作用好
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暖流影响
【答案】8. D 9. D
【解析】
【8题详解】
如果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太阳风)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美丽的极光,与极光相关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风,D正确。
【9题详解】
摩尔曼斯克位于北极圈内,成为不冻港,是因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D正确。
【点睛】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 ,使地球突然出现“磁暴”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如果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美丽的极光;近几十年的研究还表明,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下图中甲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乙为宁波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0. 甲图中( )
A. ①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 B. ②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
C. ③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 D. ④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
11. 照片拍摄季节,宁波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大棚。推测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分别是( )
A. 6—7月,增加④以降低白天土壤的温度
B. 7—8月,削弱③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C. 11—12月,增强②以防止近地面夜间气温过低
D. 12—次年1月,减少①以提高大气的温度
【答案】10. A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据图可知,③表示太阳辐射,大气通过吸收、反射、散射对其进行削弱,其中太阳辐射的一小部分被吸收,故C项错误;④是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才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故D项错误;②表示大气逆辐射,弥补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白天晚上都存在,故B项错误;①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少量大气辐射,因其温度较低所以属于长波辐射,A项正确。故答案选A。
【11题详解】
7—8月,正值宁波伏旱天气,气温高,降水少,蒸发旺盛。覆盖黑色尼龙网,可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的蒸腾,故B项正确;白色塑料膜或者玻璃大棚有较强的保温功能,但却弃而不用,说明覆盖黑色尼龙网不是为了达到保温、防低温冻害的目的,CD错误;覆盖黑色尼龙网,会减少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也会相应减少,A错误。故选B。
下图中左图为某位驴友在云南拍摄的“孤峰残丘油菜花”,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丁为各类岩石和岩浆,①~⑥为地质作用。完成下列各题。
12. 图中“孤峰残丘”形成的地质作用先后次序是( )
A. 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冰川侵蚀 B. 外力沉积、流水侵蚀、风力侵蚀
C. 地壳下沉、冰川沉积、岩浆侵入 D. 外力沉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13. 该地的岩石类型及其地质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 甲 ① B. 乙 ② C. 丙 ③ D. 丁 ④
【答案】12. D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地质循环规律可知,三类岩石均能形成岩浆,故丙为岩浆;风化物会形成沉积岩,乙为沉积岩;岩浆形成岩浆岩,丁为岩浆岩,甲为变质岩。图中“孤峰残丘”出现在云南,云贵一带多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地貌,为流水化学溶蚀作用形成。其中石灰岩为外力沉积形成,酷似造型为外力侵蚀而成。据此结合选项选D。
【13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该地岩石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对应乙,其形成的地质作用应为指向沉积岩的外力作用,对应②,据此选B。
【点睛】地质循环:
读宁夏平原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4. 下列能正确表示宁夏平原形成过程的是( )
A. 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侵蚀 B. 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侵蚀
C. 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沉积 D. 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沉积
15. 与宁夏平原地质构造相同的地区是( )
A. 渭河平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三角洲 D. 台湾海峡
【答案】14. C 15. A
【解析】
试题分析:
【14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宁夏平原两侧地壳抬升,中间地壳下降,形成低地;在黄河及其支流影响下,泥沙沉积形成平原。故选C。
【15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宁夏平原地质构造为断层中的地堑,和其地质构造相同的地区是渭河平原。故选A。
考点:地质构造
2019年6月5日,我国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黄海海上发射平台,将“捕风一号”等7颗卫星成功送入离地600千米的预定轨道。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与陆地比,海上发射运载火箭的优势有
①发射点选择更灵活②发射平台更稳固③火箭航落区更安全④物资补给更充分⑤设备运输条件更优
A. ①③⑤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④⑤
17. “捕风一号”运行轨道位于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 D. 行星际空间
【答案】16. A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海上发射平台可以移动,因此发射点选择更灵活,①符合题意。海上发射平台漂浮在海洋上,与陆地比,发射平台不太稳固,②不符合题意。海上发射,火箭残骸会落在海洋中,海上无居民,因此火箭航落区更安全,③符合题意。海上发射的物资补给不与陆地方便,④不符合题意。轮船运输量大,可以整体运输,因此设备运输条件更优,⑤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
【17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将“捕风一号”等7颗卫星成功送入离地600千米的预定轨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大气层的对流层平均高度仅12千米、平流层顶平均高度约55千米,因此“捕风一号”运行轨道不可能位于对流层和平流层,排除A、B。地球大气上界高度在2000~3000千米(物理上界约1200千米),因此“捕风一号”运行轨道不可能位于行星际空间,排除D。高层大气位于离地表55千米至大气上界,因此“捕风一号”运行轨道位于高层大气,选项C符合题意。
下图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中所示气压带风带表述正确的是
A. 甲赤道低气压带 B. 乙为东北信风带
C. 丙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气压带风带南移
19. 受甲乙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热带草原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18. C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图中显示,甲位于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A错误。乙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以北,为盛行西风带,B错误。丙位于西风带北侧,为副极地低气压带,C正确。图中显示,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N以北,说明气压带、风带北移,D错误。
【19题详解】
根据上题判断,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西风带,受甲、乙交替控制,会形成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A符合题意。温带海洋性气候是终年受西风带影响形成,排除B。热带草原气候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排除C。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而形成,排除D。
某实验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 ℃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下图为所测得的岩石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岩浆 ( )
A. 高温变质
B. 侵入冷凝
C 高压成岩
D. 喷出冷却
21. 该实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 ( )
A. 风蚀作用
B. 水蚀作用
C. 溶蚀作用
D. 风化作用
【答案】20. B 21. D
【解析】
本题组考查岩石的形成。(1)花岗岩是侵入岩,是岩浆在接近地表的位置冷凝形成的。(2)岩石的温差变化,导致岩石的分崩离析,属于物理风化。
【20题详解】
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是岩浆侵入未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选B。
【21题详解】
该实验通过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通过观察可知,岩石内温度变化从55℃-47℃,较慢;而岩石表面温度从56℃-37℃左右,显然,岩石表层温度变化大,岩石表层温差大导致岩石分崩离析,故本实验模拟的是物理风化作用,选D。
2010年8月“中国丹霞”(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丹霞地貌以“顶平、身陡、麓缓”为特征,构成重要的旅游区。
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构成丹霞地貌的岩石主要是
A. 花岗岩 B. 流纹岩 C. 石灰岩 D. 红色砂岩
23. 江郎山丹霞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①断裂抬升②流水作用③风力作用④溶蚀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22. D 23. A
【解析】
【22题详解】
丹霞地貌指厚层、产状平缓、节理发育、铁钙质混合胶结不匀的红色砂砾岩,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侵蚀、溶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因此构成丹霞地貌的岩石主要是红色砂岩,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
【23题详解】
图中显示,江郞山的东南侧有保安峡口张村断裂,由此判断,江郎山丹霞地貌与断裂抬升作用有关,①符合题意。江郎山位于我国东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当地丹霞地貌与流水侵蚀作用有关,②符合题意。当地气候湿润,风力作用不明显,③不符合题意。当地为红色砂岩,不易被溶蚀,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
下图的图1为某板块边界示意图(箭头表示板块边界受力方向),图2为某大洋洋底岩层年龄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关于图1板块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地处欧亚板块 B. 乙处形成东非大裂谷
C. 丙处附近可能形成海岸山脉 D. 丁处火山地震活动弱
25. 图2中的A地可能位于图1中的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答案】24. C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形态和边界类型分布判断,甲地为太平洋板块,A错误。乙处位于太平洋板块东南边缘,位于太平洋中间,为大洋中脊,不是东非大裂谷,B错误。丙处附近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之处,可能形成海岸山脉,C正确。丁处位于板块边界,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活动,D错误。
【25题详解】
图2中显示,A地大洋洋底底岩石年龄是0~7百万年,年龄最新,往东、西两侧岩层年龄变老,说明A地为新的洋壳诞生之处,由此判断A地应位于大洋中脊,板块生长边界,即板块张裂之处。图1中箭头方向表明,乙处属板块张裂地带,选项B符合题意。甲处为板块内部,不可为新的洋壳诞生之处,排除A。图1中显示,丙处和丁处为板块碰撞挤压地带,不可能为为新的洋壳诞生之处,排除C、D。
【点睛】大洋中脊又称为中央海岭,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中洋脊为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洋中山系。在太平洋,其位置偏东,称东太平洋海岭。大西洋中脊呈“S”形,与两岸近于平行,向北可延伸至北冰洋。印度洋中脊分3支,呈“入”字形。根据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学说,洋中脊是洋底扩张的中心和新地壳产生的地带,属板块的生长边界。
雅丹是指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下图为甘肃敦煌雅丹地貌景观图。
完成下列各题。
26. 雅丹地貌岩石从成因上属于
A. 喷出岩 B. 变质岩 C. 侵入岩 D. 沉积岩
27. 据材料推测,雅丹地貌发育的先后顺序
①纵向沟槽切割,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 ②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
③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 ④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
A. ④①③② B. ②①③④
C. ②④①③ D. ②④③①
【答案】26. D 27. C
【解析】
考查岩石类型及雅丹地貌发育过程。
【26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雅丹是指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是沉积作用形成的,故雅丹地貌的岩石从成因上属于沉积岩。故选D。
【27题详解】
据材料,雅丹地貌发育先是形成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再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沟槽加宽加深;之后纵向沟槽切割,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最后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故选C。
28.副热带海区大洋东西两侧洋流性质是
A. 两侧均为寒流
B. 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
C. 两侧均为暖流
D. 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
【答案】B
【解析】
【详解】跟海洋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副热带海区大洋东侧海水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属于寒流,西侧洋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属于暖流,选择B。
下图为某区域2018年11月7日8:00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关于图中甲乙两地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风力小于乙地 B. 甲地风向与乙地相同
C. 甲地气压小于乙地 D. 甲地温度比乙地低
30. 11月4日至6日,北京持续雾霾天气,7日雾霾逐渐消散的主要原因
A. 冷空气南下 B. 降温幅度大 C. 降水量大 D. 昼夜温差大
【答案】29. D 30. A
【解析】
考查常见天气系统与天气。
【29题详解】
甲地等压线较乙地密集,甲地风力大于乙地,A错误;甲地吹东北风,乙地吹西北风,,B
错误;读图可知,甲地气压>1025hp,1020hp<乙地气压< 1022.5hp,故甲地气压大于乙地,C错误;甲地位于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乙地位于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所以甲地温度比乙地低,D正确。故选D。
【30题详解】
读7日8:00等压线分布图可知,由于冷空气南下,北京将有冷锋过境,会出现刮风、降水天气,使雾霾逐渐消散,故选A。
下图示意某专家发明的屋面集蓄雨水系统与中水联用的工程设计(中水指工程用水、生活用水等污水处理后的再生水)。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1. 屋面集蓄雨水主要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是
A. 大气降水 B. 水汽输送 C. 地表径流 D. 蒸发
32. 该工程设计最适宜推广的地区是
A. 青藏地区 B. 西北地区 C. 东北地区 D. 华北地区
【答案】31. C 32. D
【解析】
试题分析:
【31题详解】
屋面集蓄雨水系统截流雨水储存,地表径流量减小,改变的是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 C对。蓄积雨水不影响大气降水、水汽输送环节,A、B错。对蒸发环节影响小,D错。
【32题详解】
该系统主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西北地区降水较少,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意义不大,B错。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尤其严重,最需要利用该工程设计,提高利用率,D对。青藏地区地广人稀,冰雪融水多,水资源较充足,东北地区水资源较充足,缺水状况较轻,不是最适合的推广地区,A、C错。
【考点定位】屋面蓄积雨水系统与中水联用工程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最适宜地区。
33.小明暑假到山东某农村姥姥家度假,发现堂屋虽没有空调,但白天因有“穿堂风”而感觉凉爽.如图为房屋布局图.据此完成问题。
此时,“穿堂风”近地面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A. 由西向东 B. 由东向西 C. 由北向南 D. 由南向北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表明,此时为白天。堂屋前白天水泥地比堂屋后的植被覆盖地升温快,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堂屋后的植被覆盖地气温低,气流上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近地面风从屋后吹向屋前,因此“穿堂风”近地面的气流运动方向是由北向南,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下左图为某地10月4日—15日气温变化,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4. 最可能为降水天气的日期是
A. 4—5日 B. 6—8日 C. 12—13日 D. 14—15日
35. 据图判断,14日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是
A. 白天①强,夜晚④弱 B. 白天②强,夜晚③弱
C. 白天②弱,夜晚③弱 D. 白天②强,夜晚④弱
【答案】34. B 35. B
【解析】
【34题详解】
降水天气云量大,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导致气温较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大气保温作用明显,气温下降较少,气温不低,气温日较差小。气温变化图显示,6~8日最高气温明显下降,而最低气温出现上升,气温日较差变小,因此6~8日最可能为降水天气,选项B符合题意。4~5日、12~13日、14~15日最高气温高,最低气温较低,日较差大,可能是晴天,排除A、C、D。
【35题详解】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中,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能量,即地面辐射直接损失的能量。14日最高气温高,说明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即白天②强,排除C。14日最低气温低,说明夜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保温作用弱,即大气逆辐射弱(夜晚③弱),地面辐射直接损失的能量强,即④强,由此排除A、D,选项B符合题意。
36.2019年8月10日,超强台风“利奇马”在浙江温岭登陆,给宁波市也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下图天气系统与之有关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而形成,因此与超强台风“利奇马”有关的天气系统是气旋,材料信息表明,超强台风“利奇马”在浙江温岭登陆,给宁波市也带来重大经济损失,说明该气旋位于北半球。根据气流方向判断,C为冷锋,D为暖锋,不属于气旋天气系统,排除C、D。图A天气系统的水平气流为逆时针辐合,为北半球气旋,A符合题意。图B天气系统的水平气流为顺时针辐合,为南半球气旋,不符合题意,排除B。
下图为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大陆东西两侧①、②两地降水量逐月累积折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7. 与①地相比,②地降水量
A. 春季较多 B. 夏季较多
C. 秋季较多 D. 冬季较多
38. 夏季影响①地的大气环流是
A. 夏季风 B. 副极地低压带
C. 西风带 D. 副热带高压带
【答案】37. D 38. A
【解析】
【37题详解】
图示为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大陆东西两侧①、②两地降水量逐月累积折线图。读图可知,①地夏季降水量累积较多,②地冬季降水量累积较多,故D项正确。
【38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地降水集中在夏季,所以该地位于大陆东侧,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该地主要受夏季风控制,故A项正确。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39. 甲岩石可能是( )
A. 页岩 B. 大理岩 C. 片麻岩 D. 花岗岩
40. 关于图中石灰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的形成时间最早 B. ③的形成晚于④
C. ④形成晚于褶皱 D. ②④是同一岩层
【答案】39. A 40. A
【解析】
【39题详解】
图中显示,甲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应属于沉积岩。页岩为沉积岩,因此甲岩石可能是页岩,A正确。大理岩为变质岩,不是沉积岩,B错误。片麻岩为变质岩,不具有层理结构,C错误。花岗岩为岩浆岩,不具有层理结构,D错误。
【40题详解】
图中显示,①处岩石位于下层砂砾岩之下(板岩之下),而②、③、④处岩石位于下层砂砾岩之上,在层状岩层的正常序列中,先形成的岩层位于下面,后形成的岩层位于上面,因此在图中石灰岩中,①的形成时间最早,A正确。图中显示,④处岩层位于③处岩层之上,因此③的形成早于④,B错误。图中显示,④处岩层与其它岩层一起发生了弯曲变形(褶皱),说明褶皱发生在④岩层形成之后,C错误。图中显示,②岩层位于④岩层之下,不是同一岩层,D错误。
二、综合题(四大题,共40分)
41.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类型属于 循环,其中②环节的名称是 ,长江三峡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 环节(用图中数字表示),塔里木河主要参与的是 循环。
(2)甲地和乙地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和 ,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
(3)丙处地貌的名称是 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
(4)如果植被遭到大量破坏,将会产生哪些问题 (双选)。
A.加剧水土流失 B.诱发地震 C.引发台风 D.地表径流增加
(5)如果该图的陆地表示亚欧板块、东部的海洋表示太平洋板块,则这两个板块交界处常会形成哪些地貌?试述其成因。
【答案】(1)海陆间;水汽输送;④;陆上内(内陆)
(2)向斜;断层;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峰。
(3)冲积扇;流水沉积或堆积
(4)AD
(5)岛弧链或岛屿、海沟;由于大陆板块相对较轻,而大洋板块相对较重,它们碰撞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其前缘形成深海沟,而大陆板块前的宽广大陆架受到挤压抬升,从而隆起形成岛屿,沿大陆外缘排列,形成岛弧链。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某地地质剖面图、水循环示意图、冲积扇景观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水循环类型及环节、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外力作用与地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板块运动与地形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图中显示,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跨越海洋和陆地,该类型属于海际间循环,图中②环节由海洋指向陆地,应为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长江三峡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图中④表示地表径流。塔里木河的河水最终没有流入海洋,而通过蒸发的方式又进入大气,因此塔里木河主要参与的是陆地(陆上内、内陆)循环。
(2)图中显示,甲地地下岩层向下弯曲,因此甲地的地质构造为向斜。图中显示,乙地的岩层出现断裂,两侧岩层出现明显位移,因此乙地的地质构造是断层。甲地地形为向斜山,是因为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
(3)图中显示,丙处地貌位于山口,呈扇状形态分布,应为冲积扇,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流水沉积作用。
(4)如果植被遭到大量破坏,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加强,水土流失作用加剧,A符合题意。地震由内力作用产生,植被破坏不会诱发地震,B不符合题意。台风形成于热带洋面,破坏植被不会引发台风,C不符合题意。植被破坏,下渗减少,导致地表径流增加,D符合题意。
(5)如果该图的陆地表示亚欧板块、东部的海洋表示太平洋板块,则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大洋板块因位置较低,俯冲至大陆板块之上,其前缘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前的宽广大陆架受到挤压抬升,大陆板块前缘隆起形成线状排列的岛屿,形成岛弧链。
42.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中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判断北半球大致为_______(季节)。
(2)据图分析,④表示_______气候,其夏季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⑤处的气候特征为_______;⑥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
(3)若本图表示亚欧大陆,⑧附近形成_______渔场(填写名称),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
(4)图中所示的气候类型中全年降水均匀的是_______和_______(填数字)
【答案】 (1). 副热带高气压带 (2). 夏季 (3). 地中海 (4). 炎热干燥 (5). 全年温和多雨 (6).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7). 北海道 (8). 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底层营养物质上泛,鱼类饵料充足 (9). ⑤ (10). ①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和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气压带、气候类型名称、特征及成因、渔场及成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图中显示,A气压带位于30°~40°之间,风从中间吹向两侧,因此A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图中显示,A气压带位置比平均位置偏北,由此判断,直射点应在北半球,因此此时北半球为夏季。
(2)图中显示,④位于30°~40°大陆西岸,应表示地中海气候,夏季时,地中海气候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形成高温少雨的气候特征。⑤处位于40°~60°大陆西岸,应表示温带海洋性气候,因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全年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⑥位于35°~55°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形成温带季风气候。
(3)若本图表示亚欧大陆,⑧附近海域有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海水发生扰动,底层营养物质上泛,表层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吸引大量鱼群来此汇聚,该地在日本北海道岛附近,因此形成北海道渔场。
(4)全年降水均匀的应是由单一大气环流影响形成的气候,图中所示的气候类型中①为热带雨林,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全年多雨,全年降水较均匀;⑤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全年湿润,全年降水均匀,其它气候类型多降水季节变化较大。
43.读世界某区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图中虚线MN表示航海线,DP与DQ表示锋面,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气压状况多出现于 (1月、7月),E气压中心名称是 。
(2)E地此时的天气状况为 ,D地气压中心的气压值为 hPa。比较此时A与N两地的风力大小,并分析原因。
(3)图中DP为 锋。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海轮从M点向N点航行,途中天气将如何发生变化?(从晴雨、风向、气压方面简要分析)
【答案】(1)1月;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2)寒冷干燥(冷而晴或气温低且天气晴朗);995~1000;N地比A地风力大;N地等压线比A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或N地位于海洋,摩擦力比A地小(答到一点即可)
(3)冷;晴雨:晴→雨→晴→雨→晴;风向:偏西→西南→东南;气压:先变小再变大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世界某区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大气活动中心的季节分布规律、风力大小及判断理由、天气系统与天气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图中显示,亚欧大陆上出现了强大的高气压中心,应属于冬季的冷高压系统,因此图中气压状况多出现于1月,E气压中心名称是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2)图中显示,E地为高气压系统,盛行下沉气流,且处于冬季,因此此时的天气状况为寒冷燥,或气温低且天气晴朗。根据图中已有等压线的气压值判断,等压距为5hPa,材料信息表明,DP与DQ表示锋面,则D地为低气压中心,由此推算,D地气压中心的气压值为995~1000hPa。图中显示,与A地相比,N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且位于海洋,摩擦力较小,因此此时A地风力较小,N地的风力较大。
(3)D为北半于气旋,应逆时针旋转,则图中DP锋线由北向南推移,即冷气团主要向暖气团运动,因此DP为冷锋。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海轮从M点向N点航行,M处位于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北,右偏形成偏西风,气压较高;穿过DP冷锋面时,出现阴雨天气,气压降低;到达两锋面之间时,天气转晴,气压升高,气压梯度力指向北,右偏形成西南风;穿过DQ锋面时,出现阴雨天气,气压降低;到达N点时,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压升高,气压梯度力指向西,右偏形成东南风。
【点睛】锋面气旋中,由气压中心向西延伸出来的低压槽往往形成冷锋,由气压中心向东延伸出来的低压槽往往形成暖锋,南北半球锋面类型相同,但移动方向相反。
4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是世界著名的大渔场,请说明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2)图中①②③④四支洋流中,因盛行风吹拂而形成的洋流是 (填序号),③洋流是 (填名称)
(3)从性质上来看①②洋流属于 ,③④洋流对流经地区的沿岸气候有 作用。
【答案】(1)B:盛行离岸风,产生上升补偿流,底层营养物质上泛,鱼类饵料充足。
(2)①④;本格拉寒流
(3)暖流;降温、减湿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世界局部大洋洋流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渔场及成因、洋流名称及成因、洋流性质及对沿岸气候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图中B是世界著名的大渔场,B处盛行东南信风,风从大陆吹向海洋,为离岸风,吹拂岸边的表层海水向大洋中间流动,底层海水上升补偿,形成涌升流,底层营养物质随洋流上泛,表层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吸引大量鱼群集聚,形成渔场。
(2)图中①、②、③、④四支洋流中,②和③洋流因补偿作用而形成,①和④位于西风带,受盛行西风吹拂而形成自西向东流动的洋流,其中③洋流名称是本格拉寒流。
(3)图中显示,①和②洋流由低纬流向较高纬度,因此从性质上来看①、②洋流属于暖流。③、④洋流为寒流,对流经地区的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点睛】洋流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做风海流。不同海域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不同会使海水密度产生差异,从而引起海水水位的差异,在海水密度不同的两个海域之间便产生了海面的倾斜,造成海水的流动,这样形成的洋流称为密度流。当某一海区的海水减少时,相邻海区的海水便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称为补偿流。补偿流既可以水平流动,也可以垂直流动,垂直补偿流又可以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