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 MB
- 2021-09-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临沂一中2015级阶段检测地理测试题
考试范围:旅游地理、地球、地图和等值线;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地理组
第I卷(选择题)
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人们通常以经度0°,北纬38°为极点,将陆地相对集中的半球,称为“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如图:P点为“陆半球”的极点所在经线,阴影代表“陆半球”)。读图完成1—2题。
1.“水半球”的极点应为
A.(38°N,0°) B.(38°S,0°)
C.(38°N,180°) D.(38°S,180°)
2.赤道上位于“陆半球”且位于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A.经度0°向西至20°W B.20°W向西至90°W
C.90°W向东至90°E D.20°W向东至90°E
北极燕鸥是目前世界上已知迁徙距离最长的动物,一生致力于往返南北极之间追逐夏天。下图示意北极燕鸥往返迁徙路线。据此完成3—5题。
3.北极燕鸥从越冬地开始迁往繁殖地的时间是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4.北极燕鸥从越冬地迁往繁殖地不是沿来路(实线)返回,而是选择图中的“S”形(虚线)线路,合理的解释是
A.大致沿大圆飞行,距离较短
B.大致顺风飞行,节省体能
C.大致顺地球自转方向,飞行速度较快
D.大致顺地转偏向力,飞行速度较快
5.关于北极燕鸥及其迁徙的叙述,可信的是
A.北极燕鸥每年的飞行距离不超过3万千米
B.北极燕鸥靠近陆地迁徙是为了利用沿岸洋流
C.运用遥感技术可以全程追踪北极燕鸥的迁徙位置
D.北极燕鸥是地球上一年中经历白昼时间最长的动物之一
读“所给经纬网图”,据此完成6—8题。
6. 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有关该图中两点间实际长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AD等于DE B.DE等于BC C.AB是AD的2倍 D.BC是AD的四分之三
7.关于图示中甲乙两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区域实际面积相等 B.乙区域实际面积是甲区域的2倍
C.甲区域比例尺大于乙区域 D.乙区域比例尺大于甲区域
8.设A、B两地和A、D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d1和d2,则
A.d1和d2相等 B.d1约为d2的一半
C.d1约为d2的1.5倍 D.d1约为d2的两倍
梅关古道位于江西大余县与广东省南雄市交界处,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驿道。京广铁路南段修通之前,梅关古道是广东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之一。据此完成9—10题。
9.材料中所说的“梅关”,位于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0.梅关古道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遗迹,由过去的交通要道变为今天旅游景区。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南北文化的交通融合
B.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C.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
D.社会政治的发展演变
气候学家结合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来划分季节。以候(每五天为一候)平均气温稳定降低到lO℃下作为冬季开始:稳定上升到22℃作为夏季开始;候平均气温从10℃以下稳定上升到I0℃上时,作为春季开始;从22℃以上稳定下降到22℃下时.作为秋季开始。下图为2016年9月23日中国大陆季节分布及一些城市入秋日期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推测石家庄市进入秋季的时间最可能是
A.8月16日 B.8月20日
C.9月6日 D.9月23日
12.下列不同地区的景观在图中所示季节能够欣赏到的是
A.哈尔滨一雾凇 B.西安一麦翻金浪
C.北京一香山红叶 D.广州一秋雨绵绵
13.秋季天气秋高气爽,是户外旅游和运动的上佳时机,下列关于秋高气爽天气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多,空气清新 B.盛行下沉气流,悬浮尘埃少
C.近地面气压低,大气透明度高 D.太阳高度角大,辐射削弱少
14.某旅游团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雷锋(塔)夕照”的同时,也领略“月到中天(月亮高度最大),水面风来”的情境。若该旅行团在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并欣赏到“雷峰夕照”,那么这时期
A.华北平原小麦丰收在望 B.长江三角洲油菜花盛开
C.松嫩平原稻谷飘香 D.山东半岛瑞雪迎春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境内,曾被汉武帝封为南岳。山上“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吼”,兼有雄、奇、灵、秀等特色,据此完成15—17题。
15.近年来,来天柱山游览的游客较以前增加了很多,其主要的原因是
A.资源价值有了很大的提升 B.市场距离缩短
C.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D.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16.从2010年的旅游统计资料上看,来天柱山旅游的游客主要来自安徽省内及周边省份,这说明对客源市场影响很大的是
A.交通距离 B.经济发展状况 C.交通通达度 D.资源价值
17.下列有关旅游活动规模与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活动规模不受承载能力的限制 B.活动规模应小于环境的承载能力
C.活动规模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 D.活动规模越大,环境的承载能力越大
2014年“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我国境内共涉及河南、陕西、甘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22处遗迹,它们见证了东西方之间商贸、宗教、科技、文化等交流活动。据此完成18—20题。
18.丝绸之路沿线众多遗迹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A.存在明显季节变化 B.位于人口稀少地区
C.只与丝绸贸易相关 D.易受风化风蚀影响
19.位于以上四省内的世界遗产还有
①五台山 ②龙门石窟 ③秦始皇陵兵马俑 ④敦煌莫高窟
⑤武夷山 ⑥泰山 ⑦天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⑥⑦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⑦
20.沿该线路“追忆丝路传奇,观赏大漠风光”,交通运输方式最好选择
A.航空、水运 B.航空、公路 C.铁路、水运 D.铁路、公路
等流时线是指流域内径流能同时到达流域出口的所有地点的连线。按一定的流速,在流域地图上可做出许多条汇流时间的等值线,使得在同条等值线上的水质点能在该汇流时间同时集中到流域出口,这就是等流时线图(如图)。读图(图中数值为相对值)完成21—23题。
21.关于图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般距流域出口越远,汇流时间越短
B.等流时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一致
C.等流时线平直,说明河流两岸坡度和植被覆盖率变化小
D.等流时线越密,说明流速越快
22.据图分析,下列结论可以确定的
A.图示流域内,a、b等流时线之间植被覆盖率最高
B.甲、乙、丙三河段,乙河段落差最大
C.图示流域内,c、d等流时线之间地形最平坦
D.图示流域内,等流时线数值大小与流量有关
23. 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喀斯特地貌的是
24.读甲、乙两幅等值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库区应选址在B处 B.甲图中疗养院处的引水线路应选择②
C.甲图中a、b、c三条支流中实际上不存在的是b D.乙图中港口应建在A处
2013年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减灾防灾安全预警系统在我国灾害防治中的成功应用,对我国灾害防治水平的提升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地质灾害检测预警系统的应用有利于实现对地质灾害点的全覆盖。图示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文资料,
据此完成25—26题。
25.图中隧道
A.穿过等高线密集区,设计不合理 B.长度大约为6000m
C.出入口受地质灾害影响较大 D. 应建成“之”字形,以降低坡度
26.该地区的地质灾害
A.发生频率随降水量的增多而增加 B.多分布于西部和北部的高山高原
C.可通过加强监测和预报避免损矢 D.强度与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有关
下图为我国某水库库区1992年、2006年坝前水温(单位:℃)、水位(单位:m)变化图(2006年缺测1、2、11、12月数据)。读图,据此完成27—28题。
27.该水库最可能位于我国
A.青海省 B.天津市 C.湖北省 D.贵州省
28.2006年较之1992年,该水库
A.8月,引水口以下水温垂直变化显著
B.8月,水面以下60米水温变化更缓和
C.引水口水位在3-10月水温年内变化更为缓和
D.引水口水位在3-10月最高水温出现时间更早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29—30题。
29.乙地湖泊形成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A.断层陷落 B.冰川侵蚀 C.河流侵蚀 D.火山喷发
30.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高差可能为
A.50米 B.200米 C.400米 D.600米
第II卷(非选择题)
本题共3个小题,共计40分,
31.(14分)为了发展旅游经济,我国南方某市计划在本市某处进行旅游开发建设。读“某市旅游规划图”,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1)图中地区的地形分布特点是_________,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 (4分)
(2)M、N两个观景台,其中 观景台主要是为了观赏瀑布景观;在该山区有一处适合开发攀岩的地区,请在图中用“◇”标出。(4分)
(3)在观景台M、N间修建一条“森林氧吧路”,说明其呈蛇形的理由。(2分)
(4)在观景台M处能否观赏到山下的湖泊全景?试作图说明。(4分)
32.(10分)下图为我国某沿海地区地形示意图。当地拟在此建设滨海旅游区,开发项目主要包括海水浴场和滨海地址公园(滨海地质公园是利用海岸带的地质地貌景观建设的集观光、科普为一体的主题公园)。读图回答问题。
(1)现有A、B两处拟选地址,根据地质地貌条件,海水浴场和滨海地质公园分别适宜建在何处?并说明理由。(6分)
(2)滨海地质公园的管理者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保护游客安全?(4分)
33.(1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原题中文字“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20世纪初中俄茶叶之路逐渐走向衰弱。”
材料二为茶树生长的环境条件与优质乌龙茶的品质形成极为密切。在中低纬度海拔较高茶区,一般气候温和,云雾弥漫,雨量充沛,土壤腐殖质含量较高,并且,高海拔区茶树纤维素合成速度较为缓慢,鲜叶的持嫩性增强,有利于茶树的生长。福建武夷山是著名乌龙茶产地。
材料三中图示阴影区域为“我国乌龙茶起源地”
(1)据局部等高线推断,AB两地何处更适合乌龙茶的种植,并分析原因。(4分)
(2)分析中俄茶叶之路对沿线经济社会的影响并分析其衰弱的原因。(6分)
(3)有人提出应在武夷山地大力扩展茶叶种植,你是否赞同,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1-5 DBABD 6-10 DCABC 11-15 CCBAC 16-20 ACDDD 21-25 CBDDC 26-30 DACDB
31.(1)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为山地,东南为平原 自西北流向东南(4分)
(2)N(如右图)(4分)
(3)尽量顺等高线修建,路线平坦。(2分)
(4)不能。 陡崖顶部阻挡视线。(4分)
32.(1)海水浴场适宜建在A地;滨海地质公园适宜建在B地(2分)
理由:A地:坡缓水浅、有沙(砾)滩(2分)
B地:岩石裸露,海蚀地貌发育(2分)
(2) 设立安全警示牌;在陡崖设置护栏,对崖壁进行除险加固;加强景区安全知识宣传(4分)。
33.(1)A地。A地等高线比B地更为稀疏,说明坡度缓,物质迁移速度(水土流失)慢,泥沙沉积(侵蚀较弱),土壤厚度更厚;土壤水分条件好,肥力更高。(4分)
(2)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促进沿线贸易和人员交流;促进沿线城市化(城镇)发展;海洋运输,铁路运输的发展,使得传统运输方式衰落,茶叶生产走出中国,在印度等地形成新的茶叶生产基地,对中国茶叶依赖度降低。(6分)
(3)赞同。理由:该地海拔高,云雾多,土壤腐殖质含量较高,气候地形适合茶叶种植,高海拔区茶树纤维素合成速度较为缓慢,鲜叶的持嫩性增强,茶叶品质优良,经济效益好。
不赞同。理由:该地山地地形,大面积种植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破坏原生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山区交通不便,扩大种植会导致市场饱和,影响经济效益。(6分)
相关文档
- 民大附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2021-09-108页
- 嘉峪关市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2021-09-1014页
- 华安一中 2014—201 5 学年下学期2021-09-1010页
- 民大附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2021-09-1015页
- 庄河高中 2016-2017 学年度上学期2021-09-1012页
- 南郑中学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2021-09-1010页
-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调2021-09-0911页
- 箬横中学2018年10月月考高二地理试2021-09-0810页
- 长安一中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2021-09-0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