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 MB
- 2021-09-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5题70分)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区域中,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
A. 河流、明确的 B. 山脉、明确的
C. 交通线、模糊的 D. 湖泊、模糊的
2. 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
A. 化学工业 B. 电子工业
C. 建材工业 D. 纺织工业
【答案】1. B 2. B
【解析】
【1题详解】
图示区域中,县域界线位于河流源头,河流源头是山岭,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山脉。县域界线是行政区界线,其属性是明确的,B正确。河流、交通线、湖泊不是其分界线,A、C、D错误。
【2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环境幽美,空气清新,交通便利,高校分布,技术人才多,适宜发展污染少,对环境质量要求高的电子工业,B正确。化学工业污染严重,A错误。纺织工业是劳动密集型工业,对环境、技术要求不高,最好接近住宅区、靠近城区,D错误。建材工业破坏植被,破坏该地环境,C错误。故选B。
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最大的苗族古村寨,位于黔东南某断层谷地。层层落落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呈梯状逐级抬升,与自然和谐共融,成为名符其实的“生态建筑”。下图示意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 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热量 B. 光照
C. 降水 D. 地形
4. 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体现在( )
①可就地取材建房且室内冬暖夏凉 ②能获得较多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
③底层架空以利于防涝且通风透气 ④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 某游客中秋节去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见到的农业景观与下列诗句最吻合的是( )
A. 家家打稻趁霜晴 B. 新雨山头荔枝熟
C. 小麦登场雨熟梅 D. 梨花淡白柳深青
【答案】3. D 4. B 5.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地理环境对地理景观的影响,试题难度一般。
【3题详解】
结合图可以看出河流东岸吊脚楼数量多,西岸数量少,东岸是河流的凸岸,根据图中测量点海拔和测量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可知河流的东岸凸岸地形较为平坦,西岸海拔较高,地势落差较大,因此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故选D。
【4题详解】
①吊脚楼依山而建,西江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地区,尤其是山区木材丰富,可以就地取材,故此说法正确;②吊脚楼依山而建,呈阶梯逐级抬升,节约建筑用地,故此说法正确;③吊脚楼底层架空主要是为了平衡,适应地形的需要,利于防涝且通风透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④吊脚楼的底部支柱长短不一主要是为了适应地形的变化,故此说法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故选B。
【5题详解】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黔东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盛产水稻,家家户户趁着霜后的晴天打稻子,A对;荔枝为热带水果,B错;小麦将熟的时候梅雨也开始了,中秋节时梅雨季已过,且梅雨主要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C错;梨树为我国暖温带树种,在该地不宜种植,D错。故选A。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 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 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D. 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7. 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8. 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答案】6. D 7. B 8. C
【解析】
【6题详解】
乙是海南岛,是季风气候,降水变化大导致流量季节变化大;甲区域是塔里木盆地,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为主,河流的季节变化也大。不正确的选择D项。
【7题详解】
甲区域是塔里木盆地,乙是海南岛。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夏季热量充足,劳动力价格较低。选择B项。
【8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制约甲、乙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多山的地形,对外联系不便 ,生产方式落后,①③④对;乙地区降水量大,水资源丰富,②⑤对,所以选C。
下面两图分别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秦汉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
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
9. 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组合合理的是( )
A. 草地减少—过度开垦 B. 耕地增加—草地退化
C. 荒漠扩大—水土流失 D. 森林减少—矿山开采
10. 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图中大河下游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 ②河口海岸线后退
③径流季节变化减小 ④通航能力下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9. A 10. C
【解析】考查植被破坏的原因及影响。
【9题详解】
由图示对比可以看出,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森林和草原面积减少,农业用地和沙漠面积增加,是毁林开荒、过度开垦,破坏了森林和草原。A正确,故选A。
【10题详解】
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森林和草原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淤积,通航能力下降,①④正确;每年注入大海泥沙量增多,河口海岸线前进;河流的季节变化增大,②③错误。故选C。
下图为“某城市部分地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交通线、功能分区、地价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1. 若布局合理,则该城市盛行风向最不可能的为( )
A. 东风 B. 西南风
C. 西北风 D. 东北风
12. 若在该区域新建物流中心,最宜选择在(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1. B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图中功能区的分布特征可知,工业区集中在西南位置,本着工业区的合理布局,该地不可能盛行西南风。选择B项。
【12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丁处交通便利,因素方便;地价低,所以运营成本低。所以丁处最适宜布局物流中心。选择D项。
13.“滴滴出行”是一款综合性的网络约车软件,具有查找附近可用车辆、规划最优出行路线等功能。据此回答下题。“滴滴出行”中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 )
①GIS ②RS
③GPS ④数字地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软件可以查找附近可用车辆,这需要定位,采用了GPS技术,而规划出行路线需要分析,采用的是GIS技术,因此①③正确,所以答案为C。
麦收时节,农时紧迫。因为种种原因,种粮大户刘某早先预定的收割机没有按时到来。他却没有太着急,手机上的一款软件帮了他的大忙。在手机上,他的小麦作业需求、地理位置等信息,被夏收大数据处理平台推送到半径20公里内注册的农机手手机上。半个小时内,先后有4个农机手抢单成功,高某第一个抢单。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 现代化麦收所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A. RS、GPS B. GPS、GIS
C. RS、GIS D. GPS、数字地球
15. 与传统“预定收割机”的麦收手段相比,手机软件平台的介入( )
A. 提高了收割机麦收的速度 B. 降低了农机手的经济效益
C. 提高了收割机使用精准度 D. 增加了种植户的麦收成本
【答案】14. B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现代化麦收所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GPS技术,确定作业农田地理位置;利用GIS技术,分析、处理信息,查询适宜范围内农机手,发送信息到农机手手机上抢单,B对。RS主要功能是监测,数字地球是将信息转化成数字,A、C、D错。故选B。
【15题详解】
与传统“预定收割机”的麦收手段相比,手机软件平台的介入提高了收割机使用精准度,C对。手机软件平台的介入不能提高收割机麦收的速度,A错。手机软件平台的介入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农机手的经济效益,B错。种植户的麦收成本按面积计算,不会增加,D错。故选C。
16.下列生态环境问题与我国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
A. 江南丘陵 ―― 次生盐渍化
B. 西南喀斯特地区 ―― 石漠化
C. 黄土高原 ―― 红漠化
D. 黄淮海地区 ―― 水土流失
【答案】B
【解析】江南丘陵的地带性土壤为红壤,显酸性,黏重贫瘠,一旦植被破坏,侵蚀强烈,就会形成寸草不生的类似荒漠的景观,被称为“红色沙漠”,A错;西南喀斯特地区为石质山地,崎岖不平,植被破坏后,岩石裸露地面,石漠化现象突出,B对;黄土高原地区存在着水土流失发生的潜在因素,若人类活动不当,极易产生水土流失,C错;黄淮海平原地处半湿润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春季干旱,蒸发旺盛,假如灌溉不当,很容易出现土地次生盐渍化,D错。故本题选择B。
针对我国西北地区铁路沿线沙害问题,某研究所对该地区进行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如下图)防风固沙效益研究。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 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 )
A. 近地面输沙量 B. 高空输沙量
C. 地表粗糙度 D. 风沙活动高度
18. 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更利于( )
A. 消弱风力 B. 稳固沙土
C. 适应恶劣环境 D. 减少水分蒸发
【答案】17. A 18.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防治,试题难度较易。
【17题详解】
石方格沙障能够增加地表粗糙度,从而降低风速,风速下降时携带沙土的能力就会降低,所以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近地面的输沙量,但不会降低风沙活动的高度,对高空输沙量影响不大,A对,BCD错。故选A。
【18题详解】
林木秸秆覆盖更有利于稳固沙土,削减风力,AB错;由于石方格沙障是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并不需要生长在沙漠中,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比林木更有优势,C对;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并不能减少水分蒸发,D错。故选C。
在陕西榆林毛乌素沙漠边缘,用当地人称为“红胶泥”的砒砂岩土和沙混合成土,得到一种合理的土层及土壤改良配置方式,使新形成的土壤表面结有一层薄薄的“土皮”,有效克服沙漠种植的某些不足,开创了一种新的沙漠治理方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9. 在陕西榆林能进行沙漠种植农作物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
A. 昼夜温差大 B. 较丰富的地下水
C. 充足的光照 D. 对土壤的改造
20. 新形成的土壤表面“土皮”的主要作用是( )
A. 防止水的下渗 B. 防高温灼伤农作物
C. 加大日温差 D. 固沙防蒸发
21. 下列关于沙漠中成功种植农作物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为榆林竖起了一道防风沙屏障 ②发展节水农业,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③促进农民增收
④延长了产业链 ⑤大大减少了北京雾霾的发生频率
A. 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19. B 20. D 21. C
【解析】
【19题详解】
沙漠地区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是水源,在陕西榆林能进行沙漠种植农作物的主要自然条件是较丰富的地下水,B对。昼夜温差大、充足的光照是作物品质好的原因,不是作物种植的主要自然条件,A、C错。对土壤的改造是人为因素影响,D错。
【20题详解】
新形成的土壤表面“土皮”的主要作用是固沙防蒸发,D对。沙漠区主要利用地下水,防止水的下渗不是主要作用,A错。不能防高温灼伤农作物,B错。与沙土相比,能减小日温差,C错。
【21题详解】
沙漠中成功种植农作物是为榆林竖起了一道防风沙屏障,①正确。发展节水农业,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②正确。农作物种植,促进农民增收,③正确。没有延长产业链,④错误。不能减少了北京雾霾的发生频率,⑤错误。C正确,A、B、D错误。
下图所示为沙特阿拉伯沙漠中的灌溉农业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造成图中农业分布区呈圆形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和气候 B. 土壤和水源
C. 土壤和气候 D. 水源和地形
23. 图示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易造成( )
A. 水土流失 B. 土地荒漠化
C. 地下水枯竭 D. 植被破坏
24. 为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图示国家应( )
A. 大力发展灌溉农业,扩大本国耕地面积 B. 跨流域调水以解决灌溉用水
C.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D. 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答案】22. D 23. C 24. D
【解析】
【22题详解】
读图,图中农业分布区圆形中心是农业喷灌水龙头,水源主要来自抽取地下水,所以沙漠中农业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源;农业区呈圆形是因地形平坦,影响因素是地形,D正确。当地的热带沙漠气候、土壤情况不是农业分布区呈圆形分布的主要因素,A、B、C错。故本题选择D。
【23题详解】
图示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水资源短缺,大力发展种植业,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枯竭,C对。在沙漠地区,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AB错;在沙漠地区,没有植被破坏问题,D错。故本题选择C。
【24题详解】
该国水资源短缺,不宜大力发展灌溉农业,A错;该国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是无流国,周边国家降水少,跨流域调水难度大,B错;缺少农业发展条件,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只能提高劳动效率,不会保障粮食稳定供应,C错;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可高效保障粮食生产,D对。故本题选择D。
下图示意我国南、北农牧交错带的位置,回答下列小题。
25. 制约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降水 B. 温度
C. 地形 D. 光照
26. 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 )
A. 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B. 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
C. 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D. 热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带
【答案】25. A 26. B
【解析】
【25题详解】
北方农牧交错带大致位于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交界地带,其西北方向降水少,制约该带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降水。
【26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侧,与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属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
某中学地理探究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变化如下表。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27. 探究结果表明( )
A. 学校所在地位于南半球 B. 林地的年均温差大,裸地的年均温差小
C. 该地7、8月份的月均温较低 D. 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
28. 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①涵养水源 ②保持水土 ③减弱噪声 ④吸烟滞尘 ⑤防风固沙
A. ①② B. ②⑤
C. ③④ D. ③⑤
【答案】27. D 28. C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性质下垫面的温度差异,森林的作用。
【27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月均温差值是林地与裸地的月均温的差,根据表格中数据,4-10月是负值,表示林地月均温低于裸地。11-3月份是正值,表示林地月均温高于裸地。由此可知学校应在北半球,因为北半球夏季林地气温低于裸地,冬季月均温高于裸地,A错。结合前面分析,可知林地年温差小,裸地年温差大,B错。该地位于北半球,7、8月份的月均温较高,C错。根据表中差值进行计算,可知林地比裸地年均温低,D对。故本题选择D。
【28题详解】
材料所述林地、裸地位于学校与高速公路之间,林地可以削减公路上噪声的影响,吸烟滞尘,减少对学校教学环境的干扰,③④对。涵养水源的是水源林,保持水土的是护坡林,主要分布在河源、坡地,排除①、②。防风固沙的是防风林,主要在干旱区,防止风沙的侵袭、破坏,都不是分布在学校与高速公路之间,所以A、B、D错。故本题选择C。
29.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 ( )
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
②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
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
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热带雨林的营养全部储存在生物体内,所以土壤非常的贫瘠,一旦植被被破坏,生态系统就被破坏,所以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红树林通常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沿海的港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右图示意海滩上红树林与高、低潮水位位置关系。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0. 关于红树林生长特性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多分布在欧洲 ②多为高大挺拔乔木
③多分布在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 ④以喜盐植物为主,具备呼吸根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1. 红树林的主要功能是( )
A. 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 B. 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
C. 绿化美化沿海环境,吸烟滞尘 D.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答案】30. C 31. A
【解析】
【30题详解】
由题干材料可知,红树林通常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沿海,欧洲位于温带和亚寒带,①错;红树林受周期性潮水浸淹,多为常绿灌木和小乔木,②错;红树林分布于潮间带淤泥质滩涂上,③对;红树林分布在沿海潮间带,遭海水淹没,以喜盐植物为主,具备呼吸根,④对,故C项正确。
【31题详解】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良好的海岸防护林带,也是海洋生物的繁衍栖息地,A项正确。
吉林省白城市湿地广布,近年来白城市十年九旱,成为缺水的“水乡”。右下图为吉林 省西部略图。完成下列小题。
32. 白城形成水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气候与地形 B. 地形与水文
C. 植被与水文 D. 气候与植被
33. 在旱灾时白城居民也很少引用湖泊和沼泽水,主要原因是( )
A. 水质盐碱度高 B. 引水工程量大
C. 保护湿地资源 D. 保障下游用水
【答案】32. B 33. A
【解析】试题考查湿地形成的影响因素
【32题详解】
白城年降水量小于400mm,属于半干旱地区,与形成水乡无关;该地有河流经过,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地形与水文是形成水乡的主要影响因素,B正确;植被与水乡形成无关。故选B。
【33题详解】
旱灾时也很少引用湖泊和沼泽水,主要原因是水质盐碱度高,A正确;白城是水乡,引水工程量小;旱灾时,居民考虑的主要是生存问题,而不是保护湿地资源和下游用水。故选A。
读若干种能源的发电成本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图,回答问题。
34. 图中发电成本最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能源是( )
A. 可再生能源 B. 煤炭
C. 天然气 D. 核能
35. 考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能源的发电成本,目前最受欢迎的能源应该是( )
A. 生物能 B. 煤炭
C. 天然气 D. 潮汐能
【答案】34. B 35. C
【解析】
【34题详解】
图中横轴表示二氧化碳排放量,纵轴表示发电成本。发电成本最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能源是煤炭,B对。可再生能源、核能发电成本高,二氧化碳排放量很少,A、D错。天然气发电成本较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少,C错。
【35题详解】
考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能源的发电成本,目前最受欢迎的能源应该是天然气,发电成本较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少,C对。生物能、潮汐能属于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高,A、B错。煤炭二氧化碳排放量大,B错。
二、非选择题(共3题30分)
36.根据有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县土地利用构成
材料二 有关坡度与土层厚度的实测数据
(1)该县2010年与2000年相比,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建立了与当地生态环境协调一致的生态系统,试分析其变化特点及原因。
(2)分析坡度与土层厚度、有机质厚度的关系。
(3)为扩大粮食生产,有人建议实行所有山坡梯田化,设想一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生态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
(4)今后土地利用结构将以农林果业为主,农业开发过程中,建立立体农业生态系统,实现农业的良性循环。简要说出这种发展模式的发处。
【答案】(1)特点:耕地减少;林地、草山草坡和湖泊面积增大。
原因: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2)坡度越大,土层越薄,有机质层越薄。
(3)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石漠化、滑坡、泥石流等。
(4)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减少和减轻各种生态问题和自然灾害的发生; 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表格资料中提取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能力。
(1)读某县土地利用构成可知,其中耕地占比减少;林地、草山草坡和湖泊面积增大。因为该县2010年与2000年相比,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建立了与当地生态环境协调一致的生态系统,所以推测出当地实行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措施。
(2)读有关坡度与土层厚度的实测数据可知,坡度越大(从5度-35度变陡),但是土层厚度(变小)越薄,有机质层厚度(变小)也越薄。
(3)南方低山丘陵区大部分地方坡度较大,在坡度较大的山坡上实行梯田化实际上就是陡坡开荒。这会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和各种灾害(生物灾害、地质灾害和生态问题),具体例如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石漠化、滑坡、泥石流等。
(4)从题干中得知立体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的良性循环,这是典型的发展可持续农业发展思路。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思考,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坡地多)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发展适宜的土地利用方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不陡坡开荒,减少和减轻各种生态问题和自然灾害的发生;从合理管理和规划入手,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扩大适宜产业规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增加人民经济收入。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限,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1)与布朗库河相比,分析内格罗河河水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2)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3)旅游观光业能为当地带来好处,但也引起当地居民担忧。试评价该产业发展带来的利弊。
【答案】(1)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且多沼泽,泥沙沉积。
(2)人口稀少,跨河运输需求小;水网稠密,水运便利;河面宽,水量大,修路搭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对雨林环境破坏大。
(3)利: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可充分开发利用当的资源;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弊: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来自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1)本题为原因分析类题,关键词“泥沙含量少”,答题方向“原因”。河流含沙量大小与河流两岸的植被覆盖状况,河流流速和水量大小有关。可结合等高线等信息,结合图中等高线可知,当地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热带雨林植被覆盖好;且从上图可以看出内格罗河流域多沼泽,泥沙再次沉积,从而河流含沙量小。
(2)该题考查交通建设的区位因素,可结合区域内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思考,热带雨林地区,人口稀少,跨河运输需求小;水网稠密,水运便利;桥梁建设的难度、资金、技术上看,河面宽,水量大,修路搭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修建桥梁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对雨林环境破坏大。
(3)该题是开放性试题,应先表明观点,再说明理由。理由可从该区域发展旅游观光业的有利条件(赞同)和不利条件(不赞同)及发展旅游观光给该地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赞同)和不利影响(不赞同)等方面回答。
有利条件和有利影响上看:当地的资源条件好,开发成本低会带来较高收益;旅游业的发展会增加当地就业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利条件和不利影响上看:热带雨林原始环境的重要性,旅游业的开发会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旅游产业会带来外来文化,会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热带雨林地区动植物种类多而复杂,游客来自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
38.【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稀土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广泛应用于军事、冶金、石化等领域。白云鄂博稀土矿与铁共生,也称混合矿 ,稀土总储量约占世界储量的38%,堪称为世界第一大稀土矿。
早期,白云鄂博主要开发铁矿,伴生的稀土资源多集中于尾矿中.未被充分利用,改革开放之后,该地大力开 采稀土资源并大量出口到日本、美国等国家,白云鄂博稀土资源滥采滥用现象比较严重,使得我国的稀土储量迅速 下降。且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目前,我国已制定配额、限制稀土资源的无序开采与出口。
(1)简述白云鄂博大量尾矿堆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2)并针对我国稀土资源大量流失的现状,提出可行性对策。
【答案】(1)不利影响:尾矿大量堆积,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尾矿堆积在土地上,污染土地; 降水时随径流进入水体,造成水污染;造成资源浪费,加剧资源短缺。
(2)对策:加强技术应用,提高稀土矿的利用率;加强对伴生尾矿的应用,提升稀土资源量;制定配额,限制稀土资源的无序开采与出口。
【解析】
(1)白云鄂博大量尾矿堆积不利影响包括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尾矿堆积在土地上,污染土地,占用土地。 降水时,尾矿随径流进入水体,造成水污染。伴生的稀土资源多集中于尾矿中,未被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加剧资源短缺。
(2)针对我国稀土资源大量流失的现状,采取的对策是加强技术应用,提高稀土矿的利用率。白云鄂博主要开发铁矿,伴生的稀土资源多集中于尾矿中,应加强对伴生尾矿的应用,提升稀土资 源量。采滥用现象比较严重,使得我国的稀土储量迅速 下降。应制定配额,限制稀土资源的无序开采与出口。
相关文档
- 民大附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2021-09-108页
- 嘉峪关市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2021-09-1014页
- 华安一中 2014—201 5 学年下学期2021-09-1010页
- 民大附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2021-09-1015页
- 庄河高中 2016-2017 学年度上学期2021-09-1012页
- 南郑中学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2021-09-1010页
-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调2021-09-0911页
- 箬横中学2018年10月月考高二地理试2021-09-0810页
- 长安一中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2021-09-0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