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5.50 KB
  • 2021-09-11 发布

2020高中地理 第四章 防灾与减灾学案 湘教版选修5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四章 防灾与减灾 ‎[学习目标] 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 一、我国重大减灾工程项目 工程 措施 效益 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 中下游地区加固堤防、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修建水库等;上游地区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措施 中下游地区摆脱了“人争水地,水致人灾”的恶性循环局面;有效遏制了长江上游不断加剧的水土流失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采取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实行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5%,荒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淮河流域治理工程 治理水土流失,对病险水库、河堤进行除险加固和疏通河道等 提高淮河流域各地区的防洪标准、改善航运条件、提高供水保证率。发挥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二、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1.遥感技术与减灾:遥感技术在减灾工作中的主要应用有:第一是灾害前兆监测;第二是进行灾害跟踪监视,以便及时发出警报;第三是帮助救灾;第四是建立灾害模型。‎ 10‎ 我国遥感技术应用:a.对滑坡和泥石流发生的预测;b.对森林和草原火灾发生的预测;c.对农作物和森林病虫害的预报;d.对洪水灾害的预报。‎ ‎2.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与减灾: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能为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和三维速度及时间数据。在防洪、预报台风、抗震、扑灭林火等减灾领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三、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前景 ‎1.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1)应用变化:将更为广泛地应用于灾害监测、评估、预报与灾害信息管理。‎ ‎(2)意义:使灾害监测实现综合监测化,并实现监测—评估—预测—预警的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大大提高灾害管理水平和防灾减灾的快速反应能力。‎ ‎2.其他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将对保护资源与环境,有效防治灾害发挥巨大的作用。‎ 探究点 长江防洪体系建设的原因 读“流域内四个行政区的灾情统计表”和“长江某年份某河段的汛期水位、流量变化过程线图”,回答问题。‎ 流域内的行政区 ‎①‎ ‎②‎ ‎③‎ ‎④‎ 圩垸(个)‎ ‎141‎ ‎143‎ ‎1 359‎ ‎332‎ 淹没土地(平方千米)‎ ‎750‎ ‎250‎ ‎1 180‎ ‎210‎ 受灾人口(万人)‎ ‎45.1‎ ‎36.6‎ ‎135.3‎ ‎14.6‎ 10‎ ‎1.试分析长江该河段小流量造成高水位的原因。‎ 答案 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植被覆盖率降低,蓄水滞水能力下降;上游的水土流失造成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围湖造田和不合理的增加建筑用地,使水域变小、湖泊调蓄功能下降。‎ ‎2.试分析该河段洪涝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 答案 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排水不畅;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气候异常年份南北支流同时来水;流域面积大,水系发达,流量大。‎ ‎3.为了减轻长江的洪涝灾情,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工程措施?‎ 答案 修建水库;建设中上游防护林;退耕还湖;疏通河道;裁弯取直。‎ 长江流域洪灾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如下表所示:‎ 因素 长江洪灾成因 治理措施 自然因素 洪水 来量 流经湿润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水量大,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量大。雨期大范围内普降暴雨,上游干流和中游支流洪水同时暴发,中下游势必发生特大洪水 需要从宣传、管理和工程建设等方面入手,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以及生物措施同时实施;上游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中游兴修水利,退耕还湖、还林,修建蓄洪区;下游疏通河道,加速径流的排泄等等;实行防洪保险 滞洪、泄 洪能力 长江中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滞洪、泄洪能力差 人为因素 滥伐 森林 中上游山区滥伐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不仅使森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作用减小,又使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10‎ 围湖 造田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能力削弱 读“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B.②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C.③是防止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保护农田与城市 D.③是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2.①防护林工程主要减轻的灾害是(  )‎ ‎①霜冻 ②干旱 ③土地荒漠化 ④泥石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图中防护林:①是“三北”防护林,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②是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③是沿海防护林,主要作用是防止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保护农田与城市。第2题,“三北”地区历史上曾有茂密的森林、肥美的草原,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大面积的森林与草原变为裸地,进而导致日益严重的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干旱。“三北”防护林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减轻上述自然灾害。‎ ‎1.读下图,回答问题。‎ 10‎ ‎(1)图中“三北”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有哪些?造成该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主要有哪些?‎ ‎(3)“三北”防护林为何要建成一个“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的大型防护林体系?‎ ‎(4)有人说,“三北”防护林工程对减轻沙尘暴危害有积极作用,你认为对吗,理由是什么?‎ 答案 (1)东北 西北 华北 ‎(2)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干旱。人为原因:农业垦殖、战争、统治者大兴土木。‎ ‎(3)“三北”防护林建设范围大,地跨西北、华北、东北,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可以使防护林区的物种多样化,生态系统复杂化,增强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对。“三北”防护林所处地区,气候较为干旱,容易形成沙尘暴或受沙尘暴影响;森林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吸烟滞尘等作用;“三北”防护林对风沙来说,就好像一道绿色的屏障,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降低沙尘暴的危害。因此,“三北”防护林工程对减轻沙尘暴危害有积极作用。‎ ‎2.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完成下列各题。‎ ‎(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 ‎(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 答案 (1)多雨(梅雨)季节,持续强降雨,淮河干支流水位普遍上涨。‎ 10‎ ‎(2)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的影响(或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或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怀洪新河: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 ‎1.我国防灾减灾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 ‎①参与“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取得巨大成就 ②成功防御了多次重大自然灾害的侵袭 ③建立完善了各类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④自然灾害防治的科学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②③④都是对我国防灾减灾所取得的成就的描述。‎ ‎2.下列关于“三北”防护林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北”防护林可以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 B.“三北”防护林主要是为了增加经济收入 C.“三北”防护林对沙尘暴没有影响 D.“三北”防护林的目的是保护草原不被破坏 答案 A 解析 “三北”防护林有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可以减少沙尘暴、保护草原和农田、保护城市等,主要是生态效益突出。‎ ‎3.三峡工程的最主要作用是(  )‎ A.防洪 B.航运 C.发电 D.养殖 答案 A 解析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但长期受到洪水的威胁。因此,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防洪,兴建三峡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洪。‎ ‎4.治理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根本措施是(  )‎ A.在受灾地区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B.重灾区大规模移民,并不再布局大、中型企业 C.在中下游修建蓄洪水库 D.在下游疏浚并增加泄洪通道 答案 D 解析 淮河治理措施:上游修建水库,植树造林,控制洪水;中游利用洼地、湖泊修建蓄洪工程;下游开挖、扩大泄洪通道。‎ ‎5.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目的不包括(  )‎ 10‎ A.使长江中上游各省区山区沙化、石漠化速度下降 B.涵养水源 C.保持水土 D.美化环境 答案 D 解析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主要的作用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治沙化、石漠化,美化环境是城市绿地的作用。‎ ‎6.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答案 A 解析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主要是防治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 ‎7.世界上最大的已建成的绿化生态工程是(  )‎ A.“三北”防护林 B.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C.绿化撒哈拉大沙漠 D.太行山绿化工程 答案 A 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要掌握“三北”防护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三北”防护林是我国目前为了防治“三北”地区荒漠化而建成的世界上最大的绿化生态林。‎ ‎8.我国通过植树造林来治理泥石流、治沙造田较为成功的案例是(  )‎ A.云南东川 B.黄土高原 C.东北三江平原 D.云南路南 答案 A 解析 泥石流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 ‎9.实施防灾减灾对策要因地制宜,下列对策不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和江南丘陵应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上海市要注意采取防止地面沉降的措施 C.我国西南地区要建设护坡工程和抗震工程 D.华北平原应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答案 D 10‎ 解析 黄土高原和江南丘陵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上海市人口众多、工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地下水开采量大,导致地面沉降。西南地区是我国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水土流失不严重,但旱涝、盐碱、风沙严重,大力植树造林并不是因地制宜的对策。‎ 中国园林网‎2017年9月11日消息:截至目前,三北防护林工程已累计完成造林2 918.53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建设初期的5.05%提高至13.02%,森林蓄积量由起初7.‎2亿立方米增加到20.98亿立方米。营造防风固沙林806.‎7万公顷,治理沙化土地33.62万平方公里,从根本上扭转了荒漠化扩展的局面。三北地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连续10年呈现“双缩减”。目前三北地区防护林体系已初具规模,生态状况显著改变、生态面貌大为改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0~11题。‎ ‎10.关于“三北”防护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护农田 B.“三北”防护林最终能将我国“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左右 C.“三北”防护林的建设范围包括东北、华北、西北的13个省、市、区,总面积可达全国的40%以上 D.“三北”防护林只有生态效益,没有经济效益 ‎11.“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 A.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 答案 10.C 11.C 解析 第10题,“三北”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因此“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A错。“三北”地区主要的气候特征为干旱,因此大规模植树造林是不易存活的,故森林覆盖率不可能提高到50%左右。应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将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5%,B错。“三北”防护林具有生态效益,同时也能促进该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D错。第11题,“三北”防护林能够有效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在我国防灾过程中,建设了许多大型的水利工程。据此完成12~13题。‎ ‎12.就水系特点而言,下列流域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是(  )‎ ‎①松花江 ②海河 ③辽河 ④淮河 ⑤长江 ⑥雅鲁藏布江 A.①⑤ B.②④ C.②③ D.④⑥‎ ‎13.下列水利工程的建设以防洪防汛为首要目标的是(  )‎ ‎①长江的荆江大堤 ②珠江的北江大堤 ③南水北调 ④龙羊峡水库 ⑤引滦入津 A.①② B.①⑤ C.④⑤ D.②④‎ 答案 12.B 13.A 解析 第12题,海河、淮河中下游支流众多,水系庞大,如果降水集中,易导致干支流同时来水,从而形成洪涝灾害。第13题,长江荆江大堤和珠江北江大堤主要目标是防洪。‎ ‎14.读“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0‎ ‎(1)我国滞洪区集中分布地区:A是____________流域,C是__________流域,B、D分别在黄河下游地区和长江的________地区。‎ ‎(2)A地区滞洪区较为集中的原因是什么?‎ ‎(3)分析D地区需要划定滞洪区的自然原因。‎ ‎(4)我国滞洪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说明其原因。‎ 答案 (1)海河 淮河 中游 ‎(2)自然原因:7、8月份降水集中,多暴雨,海河水系呈扇形,加之泥沙多,淤积严重,导致下游排水不畅;地势平坦,极易出现洪涝灾害。‎ 社会原因:这里人口稠密,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 ‎(3)长江三峡以下的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泥沙淤积,形成“悬河”,堤坝容易垮塌。‎ ‎(4)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且地势平坦,水流较缓,泥沙淤积严重,极易产生洪涝灾害;西部地区人口稀少,河谷较深,不易发生洪灾。‎ 解析 A地区为海河流域,地势平坦,泥沙淤积严重,排水不畅,易出现洪涝灾害,所以划定为滞洪区。D地区为长江三峡以下的荆江河段,因是地上河,堤坝易垮塌,所以划定为滞洪区。滞洪区多分布在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因为这些地区地势平坦,水流较缓,加上泥沙淤积严重,极易造成洪涝灾害。‎ ‎15.结合“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分析,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是________地区,该地区多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2)图中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省,该省区灾害点数约为________,主要分布在该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对而言,我国六大区中________地区发生特大型山崩最少。‎ ‎(4)我国中南地区发生的山崩、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5)据报道,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石材产量最大的国家,许多人认为,大量开采石材是一种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做法,对此你有何认识?‎ 答案 (1)西南 西南地区地处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和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坡陡谷深;植被覆盖差;地震频繁,岩石比较破碎松散;多暴雨 ‎(2)四川 102 西部地区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 东部地区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 ‎(3)华东 ‎(4)东部地区的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处 ‎(5)开山采石,必然破坏山林,使生态环境恶化,易发生地质灾害,因此须慎重。‎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