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7.50 KB
- 2021-09-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第Ⅰ卷(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鼓励生育政策;1982年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013年11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下图为“我国1949~2014年出生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有不少学者曾预言2013年以后会出现第四次婴儿潮,但并未出现,原因可能是( )
①育龄妇女受教育程度提高 ②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 ③育龄妇女人数少 ④抚养成本太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 若第四次婴儿潮在2016~2020年之间如期而至,其后几年内就业人数增加的职业是( )
A. 中学老师 B. 建筑设计师
C. 外科医生 D. 家政护理人员
【答案】1. D 2. D
【解析】
【1题详解】
有不少学者曾预言2013年以后会出现第四次婴儿潮,但并未出现,原因可能是我国教育发展,基础教育的普及,育龄妇女教育程度提高,①对。婴儿潮出现,与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无关,②错。育龄妇女人数没有减少,③错。经济发展,抚养成本太高,④对。D对,A、B、C错。
【2题详解】
若第四次婴儿潮在2016~2020年之间如期而至,其后几年内就业人数增加的职业是家政护理人员,看护几岁内的幼儿,D错。新增人口没到上学年龄,中学老师不需要增加,A错。与建筑设计师无关,B错。与外科医生增加关系不大,C错。
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调整与该国人口增长状况有密切关系。下表为世界部分国家法定退休年龄表。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国家
现行标准(岁)
调整退休年龄目标(岁)
男
女
瑞士
65
64
巴西
60
55
英国
65
60
67(2028年)
意大利
65
60
65(2018年)
3. 表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与其他三个国家不同的是( )
A. 瑞士 B. 巴西 C. 英国 D. 意大利
4. 英国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
A. 养老金制度 B. 医疗卫生条件
C. 婚姻生育观 D. 生产力发展水平
【答案】3. B 4. D
【解析】
试题分析: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选项中四个国家只有巴西是发展中国家,“高—低—高”的人口增长模式与发达国家“三低”人口增长模式不同。解题关键时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
【4题详解】
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上的富足、养老金制度的不断完善、医疗水平的提高,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故该题答案选D项。
【考点定位】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名师点睛:根据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状况判断。不同国家或地区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等存在差异,因而人口增长模式并不具有同步性。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基本是“三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大部分处于“高低高”模式(注:新加坡、韩国、古巴、中国处于“三低”模式)。另外,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存在人口问题的区域差异,也可判定相应的国家类型和人口增长模式。如:老龄化国家一般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三低”模式;人口增长过快、过多的国家,一般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为“高低高”模式。
读“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资料统计图”,回答下面小题
5. 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目前甲国人口老龄化表现严重 B. 乙国最可能是发达国家
C. 丙国就业压力大,劳动力廉价 D. 丁国人口快速由乡村向城市迁移
【答案】5. D 6. C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可以判断出,甲、丙青少年比重大,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乙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丁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所以D正确。
【6题详解】
读图可以判断出,甲、丙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就业压力大,失业率高,劳动力廉价,应为发展中国家,老龄化不严重,故A错误;乙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不可能是发达国家,故B错误;丁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老龄化表现严重,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
人口由城市迁往乡村,故D错误;所以C正确。
【点睛】发达国家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采取的措施是鼓励生育,并接纳来自海外的移民。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以及0-14岁的儿童比重过大;解决的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
读下面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的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A. Ⅰ、Ⅱ、Ⅲ B. Ⅱ、Ⅰ、Ⅲ C. Ⅲ、Ⅱ、Ⅰ D. Ⅰ、Ⅲ、Ⅱ
8. 下列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四种理解错误的是( )
A. 环境人口容量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B. 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影响
C. 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D. 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答案】7. A 8. C
【解析】
【7题详解】
人口与环境和谐发展,最理想的状况是人口数量永远不超过环境容量,保持和谐发展关系,模式Ⅰ最好。模式Ⅲ新的环境人口容量比原来的环境人口容量低,说明人地关系恶化,人地关系最差。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的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Ⅰ、Ⅱ、Ⅲ,A对。B、C、D错。
【8题详解】
环境人口容量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A正确。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影响,B正确。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环境会被破坏,不能持续供养这些人口生存,C错误。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D正确。
读“某地区四城市学校分布情况表”,表中“√”表示城市具有的学校。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甲
乙
丙
丁
中学
√
√
√
√
专科院校
√
√
√
一般本科院校
√
√
重点大学
√
9. 从表格分析可知,城市等级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丙丁 C. 乙丙甲丁 D. 丁乙甲丙
10. 据表格可推测
A. 甲的服务范围包括乙的服务范围 B. 丁的服务范围包括丙的服务范围
C. 在该地区内,类似甲的城市比乙多 D. 在该地区内,类似丙的城市比丁多
【答案】9. B 10. C
【解析】
【分析】
在做题时首先认真阅读本题的材料以及表格内容,由表格可知甲地从中学到一般的本科院校其都有而缺少重点大学,乙城市具备的学校种类最为齐全,丙城市仅有中学和专科院校,而丁城市只有中学。
【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等级越高,服务种类越多,由表格信息可知,只有乙城市的学校种类最多且有重点大学,所以其城市等级最高;甲城市没有重点大学,等级次之;丙城市只有中学和专科院校,可知城市等级低于甲;而丁城市只有中学,可知其城市等级最低。四个城市的等级排序依次是乙、甲、丙、丁,所以A、C、D都不正确,故本题的正确答案选项为B。
【10题详解】
甲城市的等级低于乙,甲城市的服务范围比乙大,所以可知乙城市的服务范围包括甲是不可能的,因此A项错误;丁城市等级低于丙城市,丁的服务范围包括丙城市的服务范围是不可能的,因此可知B
项错误;由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等级越低,其数目越多,已知甲的等级低于乙,所以类似甲的城市数目多于乙,因此C项正确;由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等级越低,其数目越多,丙的等级高于丁,应该是丁的城市数目比丙多,因此D项错误。
【点睛】第1题的解题关键是认真阅读题中的表格,根据甲乙丙丁四个城市的学校种类的齐全度去判定其等级的高低,在判定四个城市等级高低的基础上,再结合所学的城市的相关知识可选出第2题的正确答案
根据图表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省区或地区
人均GDP(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辽宁
11017
50.21
39.01
0.19
京津唐
10087
46.96
42.31
0.35
山东
9409
49.69
35.46
0.10
沪苏
14413
50.25
41.27
0.46
浙江
12906
52.74
36.26
0.60
福建
11293
43.65
40.01
0.40
广东
11180
50.39
39.26
1.32
11. 对外省人口吸引力最弱的是
A. 辽宁 B. 山东 C. 福建 D. 广东
12. 引起我国部分省区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A. 人口的分布差异 B.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C. 自然环境的差异 D. 消费水平的差异
【答案】11. B 12. B
【解析】
【分析】
在解题前认真解读表格,表格总共有四项指标分别是人均GDP(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对各省区的这四项指标逐一分析比较以便为接下来的解题做准备。
【11题详解】
表格中的四项指标中“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能反映对人口吸引力的强弱,可知该系数越大,对人口的吸引力越强,对各省区的该项指标分析可知辽宁为0.19、山东为0.10、福建为0.40、广东为1.32,可知A、C、D都错,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B。
【1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引起我国部分省区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引起的,由此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人口的分布差异不会引起人口在各省区间进行大规模的迁移,因此A项错误;我国各省区间的自然环境差异也不是引起人口大规模迁移的最主要原因;引起我国部分省区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引起的,消费水平的差异也不是引发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因此D项也是错误的。
【点睛】第1题的解题关键是把辽宁、山东、福建、广东四个省份的“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指标逐一进行分析比较即可得出正确选项,第2题容易误选为D项。
为缓解停车难问题,某城市采取“错峰停车”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将停车车位夜间或双休日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下图为“该城市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13. 该功能区属于( )
A. 商业区 B. 行政区
C. 工业区 D. 住宅区
14. “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 )
A. 人口密度的差异 B. 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
C. 地租水平的差异 D. 汽车拥有数量的差异
【答案】13. C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结合图文信息可知该功能区人口数量在早晨流入大于流出,黄昏时人口流出大于流入。说明此功能区应该是早晨至黄昏的白天上班期间人口数量大,夜晚人口数量较少。商业区一般是周末节假日或黄昏后人口流入量较大,不符合此情况,A错误;行政区虽然也符合,但是人口数量不会出现黄昏有人口流入的情况出现,B错误;住宅区是居民夜晚休息,黄昏人口流入量大,早晨人口流出量大,不符合,D错误;最有可能是工业区,C正确。
【14题详解】
根据材料中提及为缓解停车难问题,某城市采取“错峰停车”措施, 主要是根据该功能区人口数量流入和流出时间与相邻功能区的差异,从而可以实施错峰停车。B选项符合题意。
读“我国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5. 该城市用地扩展的主要方向是
A. 向北 B. 向东 C. 向东北 D. 向西北
16. 该城市用地的变化
①反映交通的发展会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②是逆城市化的结果
③今后主要沿铁路扩展 ④今后主要沿运河扩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5. A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图中城市用地面积的变化分析,城市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早期城市是在运河的航运价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长江水运和铁路运输的发展,导致城市不断向北扩展,故答案选A。
【16题详解】
根据图中城市用地面积的变化分析,城市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因此,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①正确;根据城市早期城市是在运河的航运价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长江水运和铁路运输的发展,这说明今后城市的发展主要沿铁路扩展,③对。所以C对。
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以及河北唐山、保定、廊坊等11个地级市和23个县级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近些年,京津冀地区的许多城市小区推广建设下沉式绿地。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京津冀地区
A. 2013~2014年城市化速度最快 B. 2014年城镇化率接近75%
C. 逆城市化现象大规模蔓延 D. 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
18. 在城市化趋势下,京津冀地区
A. 第一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 B. 就业结构重心向第二产业转移
C. 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D.
第三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19. 建设下沉式绿地的主要目的是
A. 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B. 防治城市土壤盐碱化
C. 维护城市生物多样性 D. 提高城市地表对雨水的涵蓄能力
【答案】17. D 18. D 19. 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京津唐地区城市的有关图文数据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城市以及城市化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首先弄明白柱状图所涉及的各项数据以及各种图例符号所对应的数据,然后结合下沉式绿地图片理解什么叫下沉式绿地。
【17题详解】
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根据柱状图判断2009-2010年城镇人口增长的数量要多于2013-2014年城镇人口增加的数量,而2009-2010年城镇人口数量要小于2013-2014年的数量,故2009-2010年城市化速度要快于2013-2014年,所以A错;城市人口主要以从事第二、三产业为主,但不能说明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口一定是城市人口,因此不能将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口比重视为城镇化率,所以B错;据图判断城镇人口数量一直在增加,因此不可能出现逆城市化大规模蔓延的现象,所以C错;根据材料“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及图中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可以推断京津冀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因此D项正确。
【18题详解】
据图判断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不断下降,但是农业产值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自然条件、科技条件等,因此无法判断第一产业的比值是在不断下降的,所以A错;根据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比重变化可以判断就业结构重心向第三产业转移,B错;京津冀地区工业体系完善,发展较早,现在应趋向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错;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数量不断上升,而且数量庞大,结合北京、天津的城市职能可以推断第三产业已成为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所以D正确。
【19题详解】
下沉式绿地是无法解决一座城市的城市内涝问题的,只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因此A项错误;京津唐地区的城市市区是不会出现土地盐碱化的现象的,因此B项错误;下沉式绿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地表对雨水的涵蓄能力而不是为了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因此C项错误;由下沉式绿地的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地表对雨水的涵蓄能力,因此D项正确。
【点睛】第1题容易误选为B项;第2题的解题突破口在从事第三产的人口比重;第3题解题关键是结合所学知识和题中所给的下沉式绿地的图文资料理解下沉式绿地的含义。
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0.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
A. K2线 B. AC曲线 C. AD曲线 D. AB曲线
21. 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 )
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②控制城市化进程 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 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 ⑥分散城市职能
A. ①③④⑥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⑤⑥ D. ①③④⑤
【答案】20. D 21. A
【解析】
试题分析:
【20题详解】
读图,横轴表示经济发展水平,纵轴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图中AB线随着经济水平提高,环境质量持续下降,低于了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会导致整个环境的恶化失衡,是最不可取的,D对。其它线没有低于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不是最不可取的,A、B、C错。
【21题详解】
建设生态城市,要增加城市绿地面积,① 对。控制城市化进程,是控制城市化速度,不是建设生态城市,② 错。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可以减轻城市环境问题,③ 对。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可以改善城市环境,④
对。集中布置城市用地,可能加重城市环境问题,⑤ 错。分散城市职能,建设卫星城镇,可以减少城市环境问题,⑥ 对。所以A对。B、C、D错。
考点:生态城市建设的道路选择,及主要措施。
下图为“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2. 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 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B. 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 蒸发量增强 D. 地下水位上升
23. 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生活用水量增加 B. 植被覆盖率增加
C. 城市热岛效应 D. 降水下渗量减少
【答案】22. D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根据两图城市建设前后比较,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增加,导致了当地汛期洪峰流量加大,A对。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B错。根据图示数值,蒸发量减少,C错。地下径流减少,说明地下水位下降,D错。
【23题详解】
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表硬化,降水下渗量减少,D对。生活用水量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城市地面径流量比重应减小,A、B错。城市热岛效应可能导致城区降水增加,不是地面径流所占比重增大的原因,C错。
2017年12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4. 今年“大雪”当天,太阳直射点( )
A. 位于①-②之间,并向②移动 B. 位于②-③之间,并向③移动
C. 位于③-④之间,并向④移动 D. 位于④-⑤之间,并向⑤移动
25. 今年“大雪”至明年“元旦”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原(38°N)昼先变长后变短,夜先变短后变长
B. 开罗(30°N)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直至昼夜等长
C. 海口(20°N)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小,达到一年最小值后逐渐变大
D. 悉尼(34°S)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直至达到一年最大值
【答案】24. C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大雪”当天,是12月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运动。对照图示,位于③-④之间,并向④移动,C对。A、B、D错。
【25题详解】
2017年“大雪”是12月7日,2018年“元旦”是1月1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向南移动,后向北移动。太原(38°N)、开罗(30°N)位于北半球,昼先变短后变长,夜先变长后变短,A、B错。悉尼(34°S)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达到一年最大值,然后变小,C错。海口(20°N)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小,达到一年最小值后逐渐变大,D对。
26.图中阴影部分为陆地,箭头表示的洋流是
A. 北半球暖流 B. 南半球暖流
C. 北半球寒流 D. 南半球寒流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洋流。根据洋流模式图。位于中低纬大陆东岸的洋流,均为暖流,故判断该洋流位于南半球。
点评:大洋环流模式图的应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读某同学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绝热窗户设计成倾斜的主要目的是
A. 节约建造成本 B. 雨季及时排水
C. 充分利用太阳能 D. 利于空气流动
28. 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
A. 冷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乙,暖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甲
B. 暖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甲
C. 冷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甲,暖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乙
D. 暖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甲,冷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乙
【答案】27. B 28. B
【解析】
【27题详解】
绝热窗户设计成倾斜,尽量保持太阳光与倾斜面垂直,充分利用太阳能。选择B项。
【28题详解】
根据物质的密度可知,暖气流密度低,飘在上面,冷气流密度高,沉在下面。选择D项。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29. 图中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全球该纬度带近地面盛行风向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0. 在大陆西岸,长年受该纬度带盛行风影响的气候类型是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29. C 30. A
【解析】
【29题详解】
根据纬度,图示区域是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吹西南风。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该纬度带近地面盛行风向的是① ,A对;②是东北风,③是西北风,④是东南风,B、C、D错,所以该题选A。
【30题详解】
在大陆西岸常年受该纬度带盛行风影响,即盛行西风影响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D对;地中海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A错;温带大陆性气候是受大陆气团控制形成,B错;温带季风气候位于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C错,所以该题选D。
【点睛】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吹西南风。大陆西岸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是受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
第Ⅱ卷(共40分)
二、读图综合题(40分)
31.下图是我国东南某地城乡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功能区是 。
(2)乙功能区是 ,其布局特点是 、 。
(3)图中绿化带的主要功能?
(4)在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哪地?为什么?
【答案】(1)居住区
(2)工业区 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捷;位于市区边缘,用地面积广阔
(3)消除噪音 、 绿化环境 、 净化环境
(3)d地 靠近风景区,河流上游,地势高,交通便利等。
【解析】
整体分析:该题以我国东南某地城乡规划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城市功能区分布、布局、绿化带的作用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够对题目要求作答的能力。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功能区在商业区周围,占地面积最大,且交通便利,最可能是住宅区。
(2)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功能区位于城市边缘和交通便利处,因为工业区会污染环境同时对交通需求量较大,所以乙最可能是工业区。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绿化带位于住宅区和工业区之间,具有消除噪音、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进而减轻工业区对住宅区的影响。
(4)从图中可以看出,a、c处靠近高速公路,噪音污染较严重,b处位于河流的下游,水质较差,故三地都不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d处远离市中心,靠近风景区,交通便利,适合建设高级住宅区。
【点睛】住宅区是城市中土地利用最广泛的功能区,工业区分布在郊区沿交通干线分布原因是为了减轻对城市的污染和地价便宜,交通便利,同时其还要考虑风向、河流等因素;高级住宅区分布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区,在空间分布上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32.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二 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图中曲线表示气温的水平变化,直线短线表示空气的运动路径)
(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
(2)结合图示资料,并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方向。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
【答案】(1)由市中心向郊外波动下降;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较低。
(2)图中箭头方向为:市中心向上,高空水平指向郊区,郊区下降,近地面水平指向市中心。
(3)①等量的太阳辐射使植被覆盖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②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③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
【解析】
整体分析:根据曲线形态,判断气温分布特点。气温曲线数值由市中心向郊外波动下降。植被覆盖的绿地,地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植被吸引二氧化碳,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水分蒸发、植物蒸腾,也降温。
(1)读图,图中气温曲线数值由市中心向郊外波动下降。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较低。
(2)图中市中心气温最高,箭头方向向上,在高空箭头方向水平指向郊区,在郊区下降,郊区的近地面箭头水平指向市中心 。
(3) 从下垫面性质分析,等量的太阳辐射,植被覆盖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地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从大气保温作用分析,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另外,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
3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睡城”也称为“卧城”,主要指的是大城市周边的大型社区或居民点,这些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由于缺乏成熟的如衣食住行、商业休闲、教育娱乐等区域功能城市配套,人口虽大量入住,但也仅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觉,白天开车或乘车往市中心上班。燕郊隶属于河北省三河市,为我国众多“睡城”中的典型代表。每日跨省上班的京漂族们,在燕郊和北京之间的道路上,呈现出明显的“潮汐式”流动。下图为燕郊相对位置示意图。
(1)分析燕郊成为“睡城”的原因。
(2)简述京漂族的“潮汐式”流动对北京交通的影响。
(3)指出为应对人口“潮汐式”流动燕郊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1)房价较低;与北京距离较近;除房地产外,其他产业较落后,就业机会相对较少;交通便捷;工资水平较北京低。(6分,任答其中三点)
(2)上午上班时间,燕郊通向北京道路车流量大,较为拥堵。北京通向燕郊的道路车流量小,通行顺畅;下午下班时间相反。(4分)
(3)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提供优惠政策;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等。(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燕郊被称为“睡城”,是因为这里是京漂族睡觉的地方。这里的经济水平较低,房价较低,与北京距离较近。京漂族在北京购不起房,在这里购房或租房居住。除房地产外,该地其他产业较落后,就业机会相对较少。交通便捷,工资水平较北京低,消费水平低。是京漂族睡觉、休息的地方,所以称睡城。
(2)京漂族每天是“潮汐式”流动,上午上班时间,大量车辆开向北京,燕郊通向北京道路车流量大,较为拥堵。北京通向燕郊的道路车流量小,通行顺畅。下午下班时间相反。针对此情况,设置了潮汐车道。
(3)为缓解人口“潮汐式”流动,燕郊应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提供优惠政策,吸引产业转移,减少人口潮汐流动。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等。
考点:燕郊睡城称号的原因,人口“潮汐式”流动对交通的影响,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