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7.00 KB
- 2021-09-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
地理试卷(文科)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高考资源网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科幻小说《三体》中虚构的三体外星文明来自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属于
A. 河外星系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天体系统,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详解】由材料可知,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应属于银河系,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2.图所示人类使用的能源,不是来源于太阳辐射的是
①太阳能热水器 ②炭火烧烤 ③风力发电厂 ④地热发电站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热能是地球内部自身释放的能量,属于太阳能;而太阳能热水器直接利用的是太阳能,木炭是利用积累在生物体内的太阳能;空气运动的主要动力属于太阳能,因此不属于太阳能的是④,故答案选D项。
1971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一幅彩绘帛画。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在大约成书于公元前140年的《淮南子》这部著作中,也有“日中有踆乌”的记载。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 今天看来,日中“踆乌”其实是
A. 黑子 B. 耀斑 C. 日珥 D. 太阳风
4. 该现象增多时,下列现象可能产生的是
①地球上发生磁暴 ②引发钱塘江大潮
③部分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 ④可能出现极光现象
⑤动物的异常反应 ⑥两极地区产生极昼极夜现象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④ D. ②③⑤
【答案】3. A 4. C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材料信息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3题详解】
材料中提到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黑色的乌鸦就是黑子,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4题详解】
该现象增多,太阳活动增强,地球上发生磁暴,钱塘江大潮是由于太阳、月球对于海水的引力作用而形成的,与太阳活动无关,部分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可能出现极光现象,动物的异常反应不一定是太阳活动引起的,两极地区产生极昼极夜现象是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结合选项,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5.下图为某条大河河口,该河位于哪个半球?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A. 北半球,甲岸
B. 南半球,乙岸
C. 北半球,乙岸
D. 南半球,甲岸
【答案】A
【解析】
【详解】图中纬度自南向北增加,故为北半球。河流自南向北流动,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乙为侵蚀岸,甲为堆积岸,故小岛最终将于甲岸相连,选A。
【点睛】地转偏向力的分布规律:“南左北右赤道无”。侵蚀岸为凹岸,凸岸为堆积岸,河心沙洲一般与凸岸相连。
6.为了让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刻与日出同步,兰州(103°53′E)春分日升旗的时刻应选在北京时间
A. 6点整 B. 6时49分44秒
C. 4时55分32秒 D. 7时4分28秒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兰州与其他各地一样地方时6点日出,兰州经度约104°E,在北京时间西16°,当兰州地方时6点时,根据公式:所求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4分钟/1°*所求地与已知地经度差。可算出北京时间为7:04,D正确。
【考点定位】地方时计算
【名师点睛】地方进计算公式:所求地在已知地东侧加法,西侧用减法。所求地与已知地同为东(西)经度,两地经度差用减法;如果一个东经度一个西经度,两地经度差用加法。
中国有“数九寒冬”的说法,具体计算方法是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下图 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公转轨道的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 “数九”期间,地球位于图中
A. A-B 段 B. B-C 段
C. C-D 段 D. D-A 段
8. “数九”期间,我国北方地区
A. 日落西北
B. 日出时间不断提前
C. 昼短夜长,昼长渐短
D. 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
9. “数九”期间,长春外国语学校操场旗杆正午影子长度
A. 逐渐变长 B. 先变长后变短
C. 逐渐变短 D. 先变短后变长
【答案】7. D 8. B 9. C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7题详解】
“数九”期间为冬至日往后,地球位于冬至日到春分日两点间,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8题详解】
“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动,我国北方地区日落西南,昼变长夜变短,日出提前,正午太阳高度增大,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9题详解】
“数九”期间,北半球正午太阳变大,长春外国语学校操场旗杆正午影子长度越来越短,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点睛】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3月21日春分,太阳直射赤道;过后,直射点北移,到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以后直射点南移,秋分(9月23日)时又直射赤道。继续南移,冬至日(12月22日)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度26分),以后又北移。
10.2018年9月28日18时2分在印度尼西亚(0.25°S, 119.90°E)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B.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的差异,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特点。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故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A项正确。
【点睛】地震被按传播方式分为两种类型:纵波、横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
1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创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它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它可以反映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可知,下面的时间段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的是
A. 春分→清明
B. 小暑→大暑
C. 霜降→立冬
D. 小寒→大寒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详解】从春分→清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从小暑→大暑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从霜降→立冬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从小寒→大寒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先向北移动,据此选D。
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温度在150℃以上。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在综合分析地质条件后,2017年9月我国在青海省钻获236℃的高温干热岩体。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12. 岩石圈
A. 就是指地壳 B. 由岩石组成
C. 全球厚度均一 D. 包括软流层
13. 干热岩位于
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软流层
【答案】12. B 13. A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岩石圈的概念以及特点,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12题详解】
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岩石组成,厚度不一,陆地较厚,海洋较薄,位于软流层之上,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应属于地壳,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下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4. 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
A. ①减弱 B. ②增强
C. ③增强 D. ④减弱
15. 我们知道一般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那是因为近地面的热量来源主要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4. C 15. 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温室效应产生的原理以及近地面大气的热源,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14题详解】
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应图中③,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5题详解】
近地面的热量来源主要是地面辐射,对应图中④,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点睛】本题组需要重视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的保温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同学们今天是2018年三九第2(或3)天,天冷了!你注意到了吗?教室门一开,前排的同学先感觉到腿冷,看到进来的老师眼镜上起了一层白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温度:②>③>④>① B. ②地阴雨天气,③地晴朗天气
C. 气压:③>②>①>④ D. ②地垂直方向大气下沉
17. 教室的门刚打开时,空气流动的情况是( )
A. B.
C. D.
【答案】16. D 17. C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以及实际应用,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16题详解】
由图可知,温度温度:③>②>①>④,气压:②>③>④>①,②地气流下沉晴朗天气,③地气流上升阴雨天气,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7题详解】
教室的门刚打开时,外面气温低,气压高,教室内气温高,气压低,地面空气由外流向内,所以前排的同学先感觉到腿冷,而在教室上面,空气由内流向外面,结合选项,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读某市天气预报图。
回答下列问题。
18. 影响表中该市这5日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过境前后,该市气压变化符合右图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9. 下列天气现象发生时,气压变化符合图中曲线②的是
A. 北方夏季暴雨 B. 沙尘暴 C. 台风 D. 秋高气爽
【答案】18. C 19. D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图文信息的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冷锋过境和高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18题详解】
由图中温度、天气、风等信息可以判断该地为冷锋过境,气压升高,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9题详解】
曲线②表示气压先升高再降低,应为高压过境的现象,对应天气为秋高气爽,北方夏季暴雨和沙尘暴是冷锋过境形成的,台风是气旋,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北半球气压带或风带。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0. 地中海气候的形成受
A. ①②交替控制 B. ②③交替控制
C. ③④交替控制 D. ①④交替控制
21. 考虑极地寒风凛冽,中国北极黄河科考站的门窗朝向应避开
A. 东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西南方向 D. 东南方向
【答案】20. C 21. A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地中海气候的成因以及极地东风的风向,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20题详解】
③④分别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地中海气候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21题详解】
北极地区极地东风为东北风,门窗朝向应避开东北方向,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读亚洲季风图
回答下列问题。
22. 甲图为几月份的季风示意图
A. 一月 B. 七月
C. 三月 D. 九月
23. 南亚夏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位置
B. 地表形态
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答案】22. A 23. D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季风环流的特征以及南亚季风的成因,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22题详解】
甲图亚欧大陆为高压中心,应为1月,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23题详解】
南亚夏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南半球的东南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下图为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大陆东西两侧①、②两地降水量逐月累积折线图。
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24. 关于①②地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在大陆东岸
B. ②地夏季降水多
C. ①地降水12月份最多
D. ②地气候在亚洲没有分布
25. 夏季影响①地的大气环流是
A. 信风带 B. 夏季风
C. 副热带高气压带 D. 西风带
【答案】24. A 25. B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分布、特点及成因,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24题详解】
由图文材料可以判读①②分别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①分布在大陆东岸,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②降水集中在冬季,西亚靠近地中海地区分布有地中海气候,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25题详解】
①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夏季风影响,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26.寒潮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主要体现在
①有助于地球表面的热量交换 ②是风调雨顺的保证
③可减轻来年的病虫害 ④能带来风力资源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寒潮有利影响,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详解】寒潮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主要体现在有助于地球表面的热量交换,是风调雨顺的保证,可减轻来年的病虫害,能带来风力资源,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27.台风来临时,正确的做法是
A. 提前搬移窗口、阳台处的花盆、悬吊物等,关好门窗
B. 迅速转移到屋外空旷地带
C. 躲在大型广告牌下
D. 风一停马上跑出家门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如何躲避台风,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详解】台风来临时,正确的做法是提前搬移窗口、阳台处的花盆、悬吊物等,关好门窗,其他选项的做法都有可能遭受危险,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读某大洋某季节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28. 图示洋流环流系统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A. 3月 B. 6月
C. 10月 D. 12月
29. 影响③处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盛行风
B. 陆地形状、地转偏向力
C. 地形、地转偏向力
D. 陆地形状、盛行风
30. 图中①洋流流经的海域渔业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
A. 处于浅海大陆架,光照充足,水温适宜 B. 亚马孙河带来较多的营养物质
C. 离岸风和上升补偿流影响显著 D. 地处寒、暖流交汇处
【答案】28. B 29. D 30. C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季风洋流的特点、成因及渔场形成因素分析,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28题详解】
图示区域为印度洋北部,受季风洋流的影响,图示洋流为顺时针流动,应为夏季,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29题详解】
③处洋流流向受夏季西南季风的影响和陆地形状的影响而形成,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30题详解】
①洋流流经的海域渔业资源丰富,主要是因为此海域受离岸风的影响,底部海水上泛形成上升补偿流,带来营养盐,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下图示意北大西洋部分海域洋流分布,图中虚线为甲乙两港口间的航海线。
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31. 从甲港口出发沿图中航线开往乙港口的海轮,沿途
A. 顺风顺水 B. 顺风逆水 C. 逆风顺水 D. 逆风逆水
32. 关于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A. ①洋流在北极圈以北形成了终年不冻港
B. ②洋流携带北极冰山南下威胁航行安全
C. ①③洋流交汇的海域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D. ④洋流使沿岸降温减湿而形成沙漠气候
【答案】31. A 32. C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31题详解】
甲港口出发沿图中航线开往乙港口的海轮,沿途经过中纬度,风向为西风,洋流为自西向东流动的北大西洋暖流,轮船顺风顺水,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32题详解】
①洋流为寒流,有降低气温的作用,A错误;②为北大西洋暖流,自北向南流动,不会携带北极冰山,B错误;①③洋流交汇的海域形成世界著名渔场为纽芬兰渔场,C正确;④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对沿岸气候增温增湿,D错误。故选C。
下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33. 以下全部属于寒流的一组是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34. 太平洋中有两个重要渔场,它们是
A. ⑤⑥
B. ②⑥
C. ③④
D. ①⑤
35. 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暖流具有增温减湿的作用,寒流具有降温增湿的作用
B. 寒暖流交汇处,有利于起雾,对航行不利
C. 我国东部季风区冬季寒冷,主要是受沿岸的寒流影响
D. 洋流可以使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加快,有利于净化水质,百利而无一害
【答案】33. A 34. D 35. B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洋流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33题详解】
①②③④分别是秘鲁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千岛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34题详解】
太平洋上的渔场位于秘鲁寒流处以及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35题详解】
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A错误;寒暖流交汇处,有利于起雾,对航行不利,B正确;我国东部季风区冬季寒冷,主要是受冬季风的影响,C错误;洋流可以使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加快,有利于净化水质,但也扩大了污染范围,D错误。故选B。
【点睛】从洋流对渔场影响的角度讲,世界上有四大渔场:1、北海道渔场,是由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2、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的。3、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形成的。4、秘鲁渔场,是由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形成的。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
3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南北半球看,此图所示的是__________半球;此图所示日期是___________前后。
(2)图中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经线是_______________ ,纬线是_______________。
(3)这一天发生极夜现象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弧CE表示__________线(晨线或昏线)。
(5)此刻,图中A、B两处的地方时是:A____________时,B___________时。
(6)与北京处在同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__________。
A.1/4 B.2/3 C.1/2 D.3/4
(7)A、E、F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北 (2). 6.22 (3). 90°E (4). 23°26′N (5).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6). 昏 (7). 6 (8). 12 (9). D (10). AFE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太阳光照图的相关判断和计算,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详解】(1)该图为俯视图,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为北半球,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2)该图为夏至日光照图,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昼半球中央经线为90°E,太阳直射此经线;(3)夏至日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发生极夜现象;(4)CE线上的点即将由昼入夜,为昏线;(5)A地处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6点,B地处昼半球中央经线,为12点;(6)由图可以计算,90°W为0点,为自然日界线,由该线向东到180°为新的一天,北京地处此范围,占全球3/4;(7)A、E、F纬度由低到高顺序为AFE,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也为AFE。
3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某地气压分布图。
(1)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在该系统控制下,其天气特点是_______。影响B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在该系统的控制下,B处可能出现______天气。
(2)C、D、M、N四处中易发生降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E、F两点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图表示的是___________ (南或北)半球,E点的风向____________。
【答案】 (1). 高压(反气旋) (2). 晴朗(或寒冷干燥) (3). 低压(气旋) (4). 雨雪(阴雨) (5). M (6). N (7). F (8).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风速大 (9). 北 (10). 西北风(偏北风)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读,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详解】(1)由图可知,A处天气系统为高压(反气旋),其控制下天气为晴朗,B处为低压(气旋),天气为阴雨;(2)C、D、M、N四处中易发生降水的是MN两点,分别位于暖锋前和冷锋后;(3)风力较大的为F点,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风速大;(4)由锋面气旋的冷锋和暖锋的摆动方向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E点的风向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西北风。
3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某地水循环示意图
(1)图中水循环运动的动力主要是 。
(2)图示水循环类型是 ,写出以下字母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C ,E 。
(3)下列能实现B环节的地理事物是 。
A.我国冬季的西北风 B.登陆深圳的台风
C.人工降雨 D.长江
(4)该区域在城市建设中,浇筑不透水的水泥路面,将导致 D 环节
(增加/减少),E环节 (增加/减少),F 环节 (增加/减少)。
(5)图中城市正在建设海绵城市,就是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请你为该市建设“海绵城市”献计献策,提出两条可行性措施。
【答案】(1)太阳辐射能和重力
(2)海陆间循环 降水 下渗
(3)B
(4)增加 减少 减少
(5)①扩大绿地面积②地面铺设透水砖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水循环的动力、环节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详解】(1)水循环运动的动力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2)图示表示海陆间水循环,C、E分别为降水和下渗;(3)B环节为水汽输送,登陆的台风可以带来海洋的水汽,冬季的西北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不能实现水汽输送,人工降雨是影响降水环节,长江属于地表径流;(4)城市不透水的路面将导致D(地表径流)增加,E(下渗)减少,F(地下径流)减少;(5)一般可以通过扩大绿地面积和地面铺设透水砖增加地表水的下渗。
【点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路、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2影响地下径流;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回避的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3 影响局地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4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