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9.50 KB
- 2021-09-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
(一)教材第17页图2.6
图表分析:本图描述了水体(湖泊)富营养化导致湖泊变为沼泽的过程。在重度富营养化的湖泊中,富集的氮和磷等营养物质会使水藻大量滋生,由于水藻不能被鱼类食用或鱼类已死亡,自灭后的藻类成为新一代藻类的营养供体。因此,即使切断营养物质的来源,湖泊水体生态也难以恢复,最终大量藻类沉积湖底,湖泊将演变为沼泽。沼泽的形成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无疑加速了这一演变的过程。
(二)教材第18页案例
案例分析:
位置
长江三角洲南缘,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富营养化形成机理
生产和生活污水大量排放,氮、磷等营养物质增多
富营养化的危害
水生物种减少,群落组成变简单,水生高等植物面积大幅度缩减;水质变坏,水厂关闭
富营养化的成因
农业集约化程度高,化肥、农药使用量高,畜禽水产养殖业发达工业生产中传统的化工、造纸、纺织、医药、食品、制革行业对水资源消耗量大,污染严重
城市化水平提高,中小城市数量增加,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未能跟上
防治措施
①采取太湖“零点”行动,实现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②积极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③科学合理施肥,控制湖区畜禽水产养殖规模
④限制含磷洗涤剂的销售和使用
⑤开展大范围的清淤,并通过引水来改善太湖水质
(三)教材第18页“思考”
1.导致太湖出现富营养化现象的污染物质是氮、磷等营养物质。
2.导致太湖出现富营养化现象的污染物质主要来自太湖流域的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城市污水。
3.太湖富营养化会使其水体生态系统恶化,水生物种减少,群落组成日益简单,并影响周边人民生活用水的质量。
(四)教材第19页案例
7
案例分析:本案例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标明了石油泄漏事件发生的地点、扩展的范围,分析了事件造成的严重危害和清理污染工作的难度。石油比水轻,入海后会浮在水面上,扩展成油膜,光亮的油膜由厚变薄,逐渐扩展,每升石油的扩展面积可达100~10 000平方米,随后分裂为片状、带状油膜,随风迁移。石油氧化后的残渣形成的沥青块,可以在海面上长期漂浮。
(五)教材第19页“思考”
1.该事件是瓦尔迪兹号油轮触礁后,约4万立方米原油泄漏造成的污染。
2.此次污染导致300万只海鸟丧生,同时对海区的浮游生物、海洋鱼类、海兽类、底栖动物的生存均造成了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1.关于环境自净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环境具有自净能力,所以不会发生严重的环境问题
B.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
C.人类向环境排放过量的污染物,环境会永久丧失容纳和清除能力而出现环境问题
D.河流的自净能力是无限的
解析:环境的自净能力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度的;在一定时间、空间内,如果排入环境中污染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环境自净能力的恢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但它不会永久丧失;不论何种水体,其自净能力都是有限度的。
答案:B
据监察部的统计显示,近10年来我国水污染事件高发,水污染事故近几年每年都在1
7
700起以上。全国城镇中,饮用水源地水质不安全涉及的人口1.4亿人。水利部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水库水源地水质有11%不达标,湖泊水源地水质约70%不达标,地下水水源地水质约60%不达标。据此完成2~3题。
2.造成我国水污染的污染源有( )
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②生活垃圾、家庭炉灶 ③水土流失 ④酸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水污染带来的后果是( )
①加剧水资源的短缺 ②危害人体健康 ③增加酸雨的次数 ④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水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酸雨等。会加剧水资源紧张,危害人体健康。
答案:2.D 3.A
读化肥的污染示意图,完成4~5题。
4.若水中鱼类最后死亡,其原因可能是( )
A.硝酸盐中毒死亡 B.溶解氧缺乏,窒息死亡
C.藻类缺乏,饥饿死亡 D.食道癌、胃癌发病死亡
5.由图可以看出,过量施肥可能造成( )
①土壤污染 ②白色污染 ③臭氧层破坏 ④水体污染 ⑤农作物污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解析:第4题,水体富营养化后导致藻类过度繁殖,水体缺氧,鱼类窒息而死亡。第5题,图中显示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的问题有土壤污染、臭氧层破坏、水体污染、农作物污染等。
答案:4.B 5.B
《深圳特区报》2016年4月6日讯 昨日有市民爆料,大梅沙海滨公园海面部分海水变成了深褐色,夹杂着一股腥味。记者从深圳市海洋局了解到,4月3日
7
位于大梅沙西部、盐田港内侧的海域发生100平方米范围的赤潮,赤潮持续了两天,昨日上午,该范围赤潮面积增大到10平方公里。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赤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
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7.形成长江口赤潮的自然因素主要有( )
A.海水温度 B.海水密度
C.海水盐度 D.潮汐现象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影响赤潮形成的主要因素。第6题,赤潮的发生有自然原因,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主要原因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向海洋排放大量的含氮、磷元素的营养物质,导致藻类大量繁殖。 第7题,赤潮形成的自然条件有气候温暖、水温较高、封闭海湾。
答案:6.D 7.A
8.芦苇,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具有较强的耐盐能力,是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的重要来源。辽河三角洲是植被类型保存完好、面积较大的芦苇沼泽湿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辽河三角洲示意图
(1)分析图示芦苇分布区,容易发生土壤盐渍化的原因。
(2)过去每年春节前后,当地会在收割后的苇塘里放火“炼塘”,以提高来年芦苇的产量。分析这种做法对湿地、地下水、动物及土壤所造成的影响。
解析:(1)土壤盐渍化主要是由于干旱、蒸发旺盛、土壤中的水分蒸发过程中把土壤中的盐份带到土壤表层形成的,与地下水位高、蒸发旺盛有关,沿海地区与海水入侵有关;芦苇处于河流下游,地下水位较高;
(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本题要从植被破坏(放火“炼塘”)从而引起自然地理环境变化来回答。
答案:(1)
7
辽河三角洲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地处沿海,湿地水位降低时,易引发海水入侵。
(2)放火“炼塘”,燃烧芦苇减少地表覆盖物,增加太阳辐射量,可以提高地表温度,加大蒸发量,减少了湿地面积,湿地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植被减少,地表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位降低;植被减少,动物失去栖息地,动物种类减少;植被减少、水分减少,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肥力降低。
9.关于水体污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赤潮是海洋水体污染造成的
B.水华是淡水水体污染造成的
C.水体污染只能使水质变坏,而不会使水深变浅
D.湖泊水流动性差,更新周期长,污染后自净较难
解析:在重度富营养化的湖泊中,富集的植物营养素会使水藻大量滋生,由于不能被鱼类食用或鱼类已死亡,自灭后的藻类成为新一代藻类的营养供体。因此,即使切断营养物质的来源,湖泊水体生态也难以恢复,最终大量藻类沉积湖底,湖泊将演变为沼泽。
答案:C
经过两年多的综合整治,曾被济南市民称为“小黑河”的小清河又碧波重现,实现了生态环境的完美回归。据此,完成10~11题。
10.该市排入小清河的污水来源是( )
A.工业和生产废水及地面污水
B.上游来水
C.海水倒灌
D.地下泉水
11.引水补源,对小清河水质改善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其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
A.增强了河水的自净能力
B.对污水起到了稀释作用
C.将污水带到了河流下游
D.加速了水中重金属的富集
解析:第10题,水中的污染物多种多样,工业和生活废水及地面污水是最主要的污染源。第11题,引水补源一方面对污水起到了稀释作用,另一方面将污水带到了河流下游,同时增强了河水的自净能力,但无法加速水中重金属的富集,且富集会造成更大的环境问题。
答案:10.A 11.D
石油排入海洋形成的油膜浮在海面上,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同时又抑制了海面潜热的转移,导致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海洋调节气温的作用减弱,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据此完成12~13题。
7
12.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的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
A.人类生活污染
B.陆地上工业生产排污
C.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泄漏
D.港口建设
解析:产生海洋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原油的泄漏,生活生产排放的是指生活污水或工业污水。
答案:C
13.有关海洋沙漠化效应产生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洋生物因氧气不足而大量死亡
B.使沿岸地区气候变得炎热干燥,干旱面积扩大
C.加剧海洋污染的程度
D.使热带水温降低
解析:题目中的影响范围没有说明一定是在热带地区,而且从题中可得出是影响热交换,便气温变化加大,不是降温。
答案:D
14.下图示意流经某城市小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
(2)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从图中曲线的变化可以直接读出,污染物浓度存在轻—重—轻的变化过程,其中3日污染最严重。第(2)题,防治水污染的措施包括控制污染源,减少排放;采取技术措施做好污水净化;提高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习惯等。
答案:(1)特点:污染总体呈“W”形变化(先减轻后加重,3日污染最严重,随后减轻恢复常态)。
原因:城市地表污染物较多;降雨后污染物被径流带入河流;河流流量小,河水自净能力差。
(2)加强宣传教育,提
7
高水环境的保护意识;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引水冲污,增强河水自净能力(答三点即可)。
7
相关文档
- 2020高中地理第0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2021-09-139页
- 2020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2021-09-135页
- 2020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2课时 2021-09-1312页
- 湖南省江西省2020届高三普通高中名2021-09-135页
- 2020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2021-09-138页
- 2020版高中地理 第五章章末检测 新2021-09-1311页
- 2020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2021-09-134页
- 2019-2020学年江西省吉安市重点高2021-09-1317页
- 2020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现代旅游及其2021-09-135页
-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汇总2021-09-1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