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5.00 KB
- 2021-09-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由我国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驾乘的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正式点火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是我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将长达33天。据此完成下列1~2题。
天宫二号与地球组成的天体系统与下列哪一类等级一致()
A. 总星系 B. 地月系 C. 银河系 D. 太阳系
2. 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由我国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驾乘的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正式点火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是我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将长达33天。据此完成下列1~2题。
神舟十一号飞行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 沈阳市昼长夜短 B. 海口市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C. 北京市昼渐长夜渐短 D.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3. 某开发商分别在北京(约40°N)和福州(约26°N)开发了两个楼盘。两地各有朝向和楼高相同的户型结构如图(甲图)所示。读图,完成3~4题。
若福州楼盘每层2.8m共20层,南北楼距为28m。乙图①栋10层住户一年中正午不能直接获得太阳照射的时间最接近()
A. 11个月 B. 9个月 C. 7个月 D. 2个月
4. 某开发商分别在北京(约40°N)和福州(约26°N)开发了两个楼盘。两地各有朝向和楼高相同的户型结构如图(甲图)所示。读图,完成3~4题。
在上级部门对两地小区楼盘规划设计图(乙图)审批时,几乎相同的设计在北京却没有通过,被要求修改。最终修改的方案可能是()
A. 降低南侧楼房的高度 B. 缩小南北楼的楼间距
C. 扩大东西楼的楼间距 D. 降低北侧楼房的高度
1. 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如图示意屋顶太阳能发电站。回答5~6题。
如果市场推销本产品,下列四地中,何地推销难度相对最大()
A. 拉萨 B. 成都 C. 乌鲁木齐 D. 北京
2. 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如图示意屋顶太阳能发电站。回答5~6题。
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B. 海拔高,距太阳近
C. 海拔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D. 深居内陆,晴朗天气多
3. 2018年2月19日,印度尼西亚的锡纳朋火山发生本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爆发。完成7~8题。
本次锡纳朋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
A. 地壳 B. 岩石圈 C. 软流层 D. 地核
4. 2018年2月19日,印度尼西亚的锡纳朋火山发生本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爆发。完成7~8题。
印度尼西亚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其位于()
A. 板块交界处 B. 板块内部 C. 海陆交界处 D. 海洋内部
1.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曲线表示等压面),完成9-10题。
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气压值最大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曲线表示等压面),完成9-10题。
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空气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A. ②→① B. ④→① C. ③→② D. ④→③
3. 如图表示某天气系统经过北京地区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11~13题。
北京处在②阶段时,天气现象和气压分布状况是:①天气晴朗②气压高③天气阴④气压低()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 如图表示某天气系统经过北京地区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11~13题。
北京处在②阶段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冷锋即将到选本市
②暖锋即将到达本市
③气温即将下降,可能出现大风、雨雪等天气
④气压即将升高,出现绵绵细雨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2. 如图表示某天气系统经过北京地区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11~13题。
下面的天气状况与此类天气系统无关的是()
A. 东北夏季的暴雨 B. 华北春季的沙尘天气
C.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寒潮 D. 华南“一场春雨一场暖”
3. 如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14~15题。
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A. 气流下沉造成 B. 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 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 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1. 如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14~15题。
此系统易造成()
A.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 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 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2.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据此回答16~18题。
衡量地区水资源的多少,通常用下列哪一指标()
A. 多年平均降水量
B. 多年平均蒸发量
C.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D. 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
3.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据此回答16~18题。
实施“引松济辽”工程的原因是因为辽河流域()
①水资源总量少
②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
③地处内陆,气候干旱
④人口多,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量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1.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据此回答16~18题。
辽河流域除调水外,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建议还包括()
A. 控制大城市发展规模
B. 增强节水意识,普及节水技术
C. 有计划的控制人口增长
D. 控制工业发展,严禁大水漫灌
2. 读图,完成19~20题。
图中水系的形态特征,反映了该地区()
A.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B. 降水量中部少,四周多
C. 气温中部高,四周低 D. 侵蚀作用中部弱,四周强
3. 读图,完成19~20题。
这种水系多出现在()
A. 背斜 B. 向斜 C. 断层 D. 火山
1. 图1为北太平洋局部海域图。读图1、图2,完成21~22题。
若以洋流模式图(图2)来表示该海域洋流分布状况,则甲、乙、丙、丁四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图1为北太平洋局部海域图。读图1、图2,完成21~22题。
观测数据表明,20世纪全球海平面升高了0.1~0.2米,下列措施有利于抑制海平面升高的是()
A. 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B. 改变农业耕作方式
C. 大规模砍伐森林资源 D. 过量使用煤炭资源
1. 读图,回答下面23~24题。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 ①太阳辐射 B. ②大气辐射 C. ③地面辐射 D. ④大气逆辐射
2. 读图,回答下面23~24题。
正是因为有了大气的存在,才使得地球上昼夜温差不会太大,图中主要起到保温作用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 读“某大洋某季节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25~26题。
据图判断,①半岛东部沿海地区该季节气候特点是()
A. 进入湿季,高温多雨 B. 进入湿季,低温多雨
C. 受东北信风影响,高温干燥 D. 受寒流影响,高温干燥
1. 读“某大洋某季节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25~26题。
②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
A. 东北信风 B. 东北季风 C. 西南季风 D. 东南信风
2. 如图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可表示渭河平原形成过程的地质作用是()
A. 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沉积 B. 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侵蚀
C. 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侵蚀 D. 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沉积
3. 如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4. 2018年1月14日17时18分,在秘鲁沿岸太平洋海域(15.7°S,74.72°W )发生 7.2级地震,震源深度(震源到地表的距离)20千米。读“南美洲政区图和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29-30题。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 下地幔 B. 地核 C. 岩石圈 D. 软流层
1. 2018年1月14日17时18分,在秘鲁沿岸太平洋海域(15.7°S,74.72°W )发生 7.2级地震,震源深度(震源到地表的距离)20千米。读“南美洲政区图和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29-30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秘鲁位于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B. 秘鲁渔场因寒暖流交汇形成
C. 秘鲁寒流使沿岸热带荒漠带向赤道延伸
D. 秘鲁沿岸洋流自低纬流向高纬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EF线的名称叫______。(晨线、昏线)
(2)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其判断依据是______。
(3)此时此刻,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______,等于90°的是______。
(4)该日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_____。
(5)此时此刻,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D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这一天C点昼长是______。
3. 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今年7月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高温愈演愈烈,多地高温历史纪录几乎日日在刷新。江南水乡”浙江遭遇60年来罕见高温少雨天气,全省水库河网水位持续下降,80多条小河断流,79个县(市、区)受旱,造成逾60万人饮水困难。而与此同时,北方多地却遭遇频繁强降雨,甚至引发洪涝及各类地质灾害。东北地区连续遭受4次强降水袭击,区域平均降水量达96.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54.4%.黑龙江省多条江河超警戒水位。位于中俄边界的“中国东极”黑瞎子岛中方领土几乎全部被淹。
专家们分析说:“北涝南旱”的天气格局和全球变暖的气候大背景有着密切关系。
(1)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人为排放的______的数量增加。
(2)全球变暖对我国北方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______。
(3)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缓解全球变暖的发生______。
1. 读图,回答:
(1)乙地和丁地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2)甲地形成山地的原因是什么?
(3)丙处地貌的名称是______,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______。
(4)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属于______循环,其中②环节是指______。
(5)简述河口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2. 读下图回答问题。
在新疆吐鲁番地区,人们开挖地下渠道,引冰川积雪融水发展灌溉事业,建立了举世闻名的坎儿井工程。随着人口增加和农田面叔拉大,坎儿井暴露出供水量小、工程量大的缺点,于是人们越来越多地开挖机井,利用地下水。有些人担心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地下水枯竭、土地荒漢化等危害。如图为坎儿井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题。
(1)坎儿井的主要补给水源有那些?
(2)结合材料说出坎儿井的优点和缺点?
(3)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如何解决当地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地理试卷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天宫二号相当于地球的卫星,与月球相似,其与地球组成的天体系统与地月系属于同一等级,故正确答案为B。
故选:B。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系统有关知识,根据材料信息简单判断即可。
2.【答案】D
【解析】解:A、此时间段沈阳市昼短夜长,不符合题意。
B、海口市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不符合题意。
C、北京市昼渐短夜变长,不符合题意。
D、地球公转速度在1月初最快,所以此时间段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故正确。
故选:D。
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北半球白昼缩短,黑夜增加,从冬至日到次年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增加,黑夜缩短。根据可题干可知,神舟十一号发射的日期是10月17日,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则在太空运行最后日期是11月20日前后,此时间段介于9月23日前后的秋分日与12月22日前后的冬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
本题以神舟十一号飞行为切入点,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属于基础题,根据题干中限定的日期分析解答。
3.【答案】D
【解析】解:依据题意,楼间距28米,10层楼以上的高度为28米。若正午太阳高度为小于等于45°,则前楼影子恰好挡住10层住户,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当福州正午太阳高度为45°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纬19度,太阳直射点自南纬19°至23°26’,再从23°26’回到南纬19°,需要的时间是一个多月,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依据材料信息,福州楼盘每层2.8米,南北楼距28米,运用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可得出10层住户在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于等于45°时,不能够接受阳光照射。
本题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运用材料所给信息,经过计算判断即可。
4.【答案】A
【解析】解:与南方相比,北京太阳高度小,如果照搬福州设计,则北楼被遮光的时间会更长。考虑采光条件,尽量减少南楼对北楼太阳光线的遮挡,应降低南楼高度。
故选:A。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季节变化,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其运用,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5.【答案】B
【解析】解: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故太阳辐射较弱。
故选:B。
本题考查太阳的知识,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其核心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能量,并源源不断向外辐射。
本题难度较小,需掌握太阳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
6.【答案】C
【解析】解: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最主要的原因是这里海拔高,晴天多,大气透明度好,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根据所学知识,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大气状况、太阳高度等。
本题主要考查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解答即可。
7.【答案】C
【解析】解: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是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
故选:C。
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知识,地球的内部圈层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
8.【答案】A
【解析】解:印度尼西亚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其位于板块交界处,受板块挤压形成。
故选:A。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六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板块构造学说和板块构造示意图。
9.【答案】B
【解析】解:读图可知,根据等压面高高低低的分布原则,近地面②大于③,高空④大于①,近地面大于高空。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气压值最大的是②。
故选:B。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理解即可。
10.【答案】B
【解析】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②处大气温度低,故下沉形成高压,③处温度高,故大气上升形成低压,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即为②地吹向③地,垂直方向上是③→④;④→①。
故选:B。
根据等压面“凸高为高,凸低为低”的判断法则,即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同一地点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故等压面位置越偏上气压值越低,反之越高。同一等压面上压强相等。在同一水平方向上大气从高压流向低压。
本题以热力环流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压线图的判读。
11.【答案】A
【解析】解:据图可知,②此时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故选:A。
本题考查冷锋的知识,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天气系统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
12.【答案】B
【解析】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该天气系统是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移动,是冷锋过境,北京处在②阶段时,冷锋即将到达本市,气温即将下降,可能出现大风、雨雪等天气,B选项正确。
故选:B。
冷锋过境时容易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所以气温湿度骤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冷锋在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更常见;冷锋因移动速度快,强度大,历时短。
本题以某天气系统经过北京地区的变化过程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天气。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13.【答案】D
【解析】解:据图可知,该天气系统为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靠近,为冷锋系统,华南一场春雨一场暖为暖风系统过境。
故选:D。
本题考查锋面系统的知识,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天气系统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
14.【答案】D
【解析】解:依题意,5日前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降水增多,之后,降水减少,气压较高,气温较低,天气转晴,应是冷锋过境。
A:气流下沉不会降水,故A不符合题意;
B、气流对流上升多是受地面辐射的影响,多对流雨,该天气系统为锋面雨,故B不符合题意;
C、暖气团主动爬升指的是暖锋天气,故C不符合题意;
D、冷锋附近暖气团被迫抬升,形成降水,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
常见天气系统包括: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及准静止锋)、低压(高压)系统等。解答本题要根据图中该地气温、气压变化特点,判断天气系统类型,结合所学锋面系统知识判断其降水的形成原因。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锋面系统与天气特征,掌握天气系统的形成原因,并且能够根据图表提取关键信息是解答本题关键。
15.【答案】B
【解析】解: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是受准静止锋影响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是受冷锋影响形成的,故正确;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是手气旋影响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是受反气旋影响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主要考查了锋面与天气,该天气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由此可以判断该天气系统为冷锋,由此判断符合的天气现象。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锋面与天气。
16.【答案】C
【解析】解: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故选:C。
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活动是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满足物质和文化需要的活动,它以自然资源为物质基础。土地、水、森林、矿产等资源是人类立足生存之本和发展进步的源泉。
理清自然资源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意义以及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后果,需要学生能做到知识迁移。
17.【答案】B
【解析】解:由材料分析可知,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降水总量较少,水资源总量少;再加上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需水量大,而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水资源比较丰富,因此为了解决该地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大问题,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据此判断,①④正确。
故选:B。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1)原因:自然原因:空间分配不均;时间分配不均;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人为原因: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污染严重;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大。
(2)措施: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海水淡化、人工增雨、节约用水;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提高节水意识;保护水源、防止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区域土壤差异的相关知识。
18.【答案】B
【解析】解:辽东平原水资源较少,工业发达,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故应该提高节水意识,普及节水技术。
故选:B
。
本题考查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知识,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方向为发电、养殖、旅游、航运、防洪等。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流域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
19.【答案】A
【解析】解:图中水系呈放射状,反映该地的地势特点应为中间高四周低。
故选:A。
根据上图可知,图中水系呈放射状,根据水流方向即可判断地势高低。
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地貌特征的相关知识。
20.【答案】D
【解析】解:河流呈现放射状,这样的形状与火山的地形最为相似。
故选:D。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的知识,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本体难度中等,需掌握地质作用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
21.【答案】C
【解析】解:从图1中可以看出,图示海域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其洋流模式为中低纬的反气旋型洋流模式,结合洋流分布规律,可以得出丙符合,故C正确。
故选:C。
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大陆东岸是暖流,大陆西岸是寒流。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要熟记洋流分布的特点即可。
22.【答案】A
【解析】解:测潮数据表明,20世纪全球海平面升高了0.1~0.2米,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故选:A。
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导致海平面的上升;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性时间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本题以北太平洋局部海域图为背景,考查了抑制海平面升高的措施,考核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并学以致用。
23.【答案】C
【解析】解: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故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③地面辐射。
故选:C
。
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即可。
24.【答案】D
【解析】解:正是因为有了大气的存在,才使得地球上昼夜温差不会太大,图中主要起到保温作用的是④大气逆辐射。
故选:D。
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即可。
25.【答案】D
【解析】解:A.B、D①半岛是索马里半岛,索马里半岛东部沿海受离岸风影响,此时为寒流,说明北半球是夏季,且离岸风由陆地吹向海洋,空气性质干燥,又有沿岸寒流影响,所以①半岛东部沿海高温干燥,故A、B错误;D正确。
C.离岸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形成的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无关,故C错误。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的知识。读图可知:图示区为北印度洋海区,图中环流系统为顺时针方向,应为北半球的夏季,据此判断选项。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的知识等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26.【答案】C
【解析】解:根据②海区洋流向东流判断是北半球的夏季。在北印度洋海域是季风洋流。由于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向东流,冬季是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向西流。故②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西南季风。
故选:C。
洋流的分布规律: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环流东部为寒流,西部为暖流。北半球中高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环流东部为暖流,西部为寒流。北印度洋洋流7月呈顺时针方向(向东流),1月呈逆时针方向(向西流)。
本题以某大洋某季节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为背景,主要考查季风洋流的知识。难度一般,关键是确定该海域位置。
27.【答案】A
【解析】解:渭河平原是断层构造,属于地堑,因为岩层断裂陷落,然后流水沉积形成,所以A正确;
故选:A。
渭河平原因为断层形成的。
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
28.【答案】B
【解析】解:A、图中①是褶皱。④是断层。都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B、②是风蚀蘑菇。③是三角洲。都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故正确;
C、图中①是褶皱。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D、④是断层。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图中①是褶皱.②是风蚀蘑菇.③是三角洲. ④是断层.
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区别内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结合题中的信息解题,难度一般.
29.【答案】C
【解析】解:在秘鲁沿岸太平洋海域(15.70°S,74.72°W)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震源到地表的垂直距离)20千米。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岩石圈。
故选:C。
地壳是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陆地壳厚度一般为35-45千米。其中高山、高原地区地壳较厚,平原、盆地地区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熟记相关知识即可。
30.【答案】D
【解析】解:秘鲁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秘鲁渔场因上升流形成;
秘鲁寒流自南向北流动促使沿岸热带荒漠带向赤道延伸;
秘鲁沿岸洋流自高纬向低纬。
故选:D。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①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②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逆时针大洋环流;③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④北印度洋海区为冬逆夏顺的季风洋流。
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对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基础知识的了解,熟记基础知识,根据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提供的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分析提取。
31.【答案】晨线 冬至日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 D A C B 12时 6时 8小时
【解析】解:(1)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是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是昏线;图中EF线是晨线。
(2)该图可知,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北半球昼短夜长,表示北半球的冬至日。
(3)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可知,夜半球太阳高度小于0,昼半球大于0.由图可知A、B、C、D四点中位于夜半球的是D,因此太阳高度小于0;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太阳高度为90°,由图示可知A点是太阳直射点。
(4)正午太阳高度是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图示日期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距南回归线越近,其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所以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C.此日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即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白昼时间最长的是B。
(5)图示A所在的经线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即是正午时刻,是12:00;D点是赤道上的点,赤道上任何时候昼夜平分,即6:00日出,同一纬度日出、日落时刻相同,所以D的日出时间是6:00.图示C所在经线的地方时8:00,C刚好在晨线上,即是日出时刻;由日出时刻=12-昼长/2,可以计算出C点的昼长是8小时。
故答案为:
(1)晨线。
(2)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
(3)D;A。
(4)C;B。
(5)12时;6时;8小时。
(1)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其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根据图示可分析出EF线的类型。
(2)读光照图,根据图示中南、北极圈以内是否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可以判断特殊节气如夏至日和冬至日。本题中由图可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据此可判断节气。
(3)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太阳高度为90°。
(4)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区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5)太阳直射点所在的那条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赤道上昼夜等长,日出时间是当地地方时6时;求光照图上某一地点的昼长方法有多种,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如可以计算出该地日出或日落时间,根据图示可知C的日出时间。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知识,属读图分析题。解题关键是日照图的判读:首先要确定晨昏线;图示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南极以南出现极昼,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图示是侧视图,昼半球面向太阳光线的即是正午时刻,与之相对的经线圈是午夜。晨昏线过地心的点,即赤道上6:00日出,18:00日落。
32.【答案】温室气体 降水增加,加大洪涝、城市内涝、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使用清洁能源;植树种草;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
【解析】解:(1)矿物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增强,使得全球气温升高。
(2)根据材料信息,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北方多地却遭遇频繁强降雨,甚至引发洪涝及各类地质灾害。东北地区连续遭受4次强降水袭击,区域平均降水量达96.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54.4%.黑龙江省多条江河超警戒水位,故全球变暖对我国北方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降水增加,加大洪涝、城市内涝、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3)从全球变暖的原因入手采取措施缓解全球变暖,减少二氧化碳等温空气体的排放,具体措施有使用清洁能原;植树种草、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
故答案为:
(1)温室气体(或二氧化碳气体)。
(2)降水增加,加大洪涝、城市内涝、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3)使用清洁能源;植树种草;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
(1)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2)读材料“北方多地却遭遇频繁强降雨,甚至引发洪涝及各类地质灾害。东北地区连续遭受4次强降水袭击,区域平均降水量达96.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54.4%.黑龙江省多条江河超警戒水位”,据此分析解决问题。
(3)缓解全球变暖的措施有:能源利用、废弃物排队、植被覆盖率等方面分析。
本题以全球气候变暖的材料为背景,考查了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全球变暖对我国北方地区的影响,读材料分析解决问题。
33.【答案】断层 背斜 冲(洪)积扇 流水堆积 海陆间 水汽输送
【解析】解:(1)据图可知,乙处岩层发生断裂,并且由断裂面发生位移,故为断层,丁处岩层向上弯曲,故为背斜。
(2)甲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向斜的槽部受到挤压力,岩石较坚硬,不易被侵蚀,故沉积形成山地。
(3)丙位于河流的出山口,为冲积扇,是流水流出山口后,流速变慢,泥沙淤积形成的。
(4)该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故为海陆间水循环,①为蒸发,②为水汽输送,③为降水,④为地表径流。
(5)河流到入海口或入湖口时,地势平坦,流速缓慢,泥沙淤积。
故答案为:
(1)断层;背斜。
(2)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因此形成山地。
(3)冲(洪)积扇;流水堆积。
(4)海陆间;水汽输送。
(5)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由于流速减慢,加上海(水)潮的顶托作用发生堆积作用,形成河口三角洲。
(1)考查地质构造的知识,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称地质构造。最常见的有褶皱和断层。
(2)考查地质作用的知识,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3)考查流水作用的知识,影响流水作用的因素有流速、流量、含沙量、植被等。
(4)考查水循环的知识,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
(5)考查流水作用的知识,影响流水作用的因素有流速、流量、含沙量、植被等。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水循环和地质作用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
34.【答案】解:(1)坎儿井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当地降水稀少,坎儿井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
(2)本题主要考查图文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由于坎儿井建在地下,其优点为减少水分蒸发损耗;缺点为工程量大,有材料可知,坎儿井的供水量小。
(3)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方法有从开源和节流以及控制人ロ、制定法律法規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分析。如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改善灌溉技术,研究本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控制本地区人口的过度増长;对本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规划和更新升级等。
故答案为:
(1)高山冰雪融水。
(2)优点:减少水分蒸发损耗;缺点:供水量小,工程量大。
(3)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方法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改良灌溉技术;研究本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控制本地区人口的过度增长;对本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规划和更新升级等。
【解析】1、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最主要补给形式;冰融水可补给河流水及其他陆地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
2、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活动是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满足物质和文化需要的活动,它以自然资源为物质基础。土地、水、森林、矿产等资源是人类立足生存之本和发展进步的源泉。
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能利用图中信息分析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