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6 MB
  • 2021-09-13 发布

浙江省武义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浙江省武义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1.雪线分布的高度主要取决于 ‎①气温高低②地质条件 ③地形条件④降水量多少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雪线指常年积雪的下界,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气温越高,雪线越高,降水越多,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地形主要是通过影响气温和降水来影响雪线。地质条件对雪线没有影响,故②排除,答案选A。‎ ‎2.陕西省华山风景区是典型的花岗岩地貌区。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①岩浆活动 ②变质作用 ③地壳运动 ④固结成岩 ⑤风化、侵蚀作用 A. ①③⑤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 花岗岩地貌是指在花岗岩石体基础上,各种内外动力形成的形态特殊的地貌类型。‎ ‎【详解】花岗岩是岩浆岩,所以形成过程应该有岩浆活动,②说法错误,BC排除。没有固结成岩作用,D排除;华山地貌是在岩浆活动作用下形成花岗岩,后经地壳上升运动,出露地表,后在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形成了特殊的花岗岩地貌。所以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地表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故A正确。‎ ‎【点睛】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区别内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结合题中的信息解题。‎ ‎2017年4月12日夜,浙江杭州市临安市发生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完成下面小题。‎ ‎3. 地震属于 A. 气象灾害 B. 地质灾害 C. 生物灾害 D. 海洋灾害 ‎4. 根据震源深度判断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A. 地壳 B. 软流层 C. 地幔 D. 莫霍面 ‎【答案】3. B 4.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灾害和地球的内部圈层,学生要熟悉自然灾害的分类,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深度特点。‎ ‎【3题详解】‎ 地震发生于地球的内部圈层,是地质作用形成的,地震属于地质灾害,选择B。‎ ‎【4题详解】‎ 根据震源深度15千米,震源深度比较浅,可以判断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选择A。‎ 通过地质勘探,取出地下岩层的岩芯,测量地质年龄,可以推测地下岩层的地质构造,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图和岩芯埋藏深度图,图中岩芯地质年龄、物质结构和化学成份相同,且相似岩层的厚度相同,岩芯的顶端刚好位于某岩层的最上界。‎ 完成下列各题。‎ ‎5. 图示地区地貌最可能是 A. 背斜谷 B. 向斜山 C. 背斜山 D. 向斜谷 ‎6. 图中甲乙两处的土壤厚度大小与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别是 A. 甲厚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 乙厚 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 C. 甲厚 纬度地域分异规律 D. 乙厚 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5. A 6. D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等高线分布特征判断,图示中间低,北东南三面高,为谷地地形,排除BC项;据图可知,谷地中间岩芯顶端埋藏浅,两侧埋藏深,可以计算出岩芯的顶端的海拔由南侧到中间再到北侧依次是190、220、250、224、200,又根据相似岩层的厚度相同,岩芯的顶端刚好位于某岩层的最上界,所以说明同一岩层向上拱起,符合背斜的构造特征,故图示地区地貌最可能是背斜谷,A正确。‎ 故选A。‎ ‎【6题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岩芯的顶端刚好位于某岩层的最上界”,说明岩芯顶端至地面的距离为土壤的厚度。据图可知,甲乙两处海拔都介于400-500m之间,但甲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土壤易被侵蚀,土层相对较薄;乙处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土壤侵蚀少,土层更厚。因为土层厚度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形差异造成的,故体现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即地方性分异规律,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下图为 2018年12月~2019年2月我国南方部分城市的太阳上岗率(同期实际上岗时间与理论最大时间值之比)统计资料。‎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 ‎7. 影响各城市太阳上岗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 B. 地形 C. 天气 D. 海陆分布 ‎8. 造成同期太阳上岗率普遍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降水季节变化大 B. 降水年际变化大 C. 全球气候变暖 D. 气温年际变化大 ‎【答案】7. C 8. B ‎【解析】‎ ‎【7题详解】‎ 太阳上岗率指同期实际上岗时间与理论最大时间值之比,影响各城市太阳上岗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天气,降水越多,上岗率越低,C对。纬度 、地形、海陆分布条件相同,太阳上岗率也不同,不是主要原因,A、B、D错。‎ ‎【8题详解】‎ 造成同期太阳上岗率普遍较小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年际变化大,受不稳定的季风环流影响,有的年份同期降水量大,导致太阳上岗率小,B对。降水季节变化大不是同期较小的原因,A错。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年际变化大,不影响太阳上岗率,C、D错。‎ ‎【点睛】太阳上岗率指同期实际上岗时间与理论最大时间值之比,影响各城市太阳上岗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天气,降水越多,上岗率越低。受夏季风影响,有的年份降水量大,导致与同期相比太阳上岗率小。‎ 示意图可以表示不同地理事物的运动与关系。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9. 若此图表示高纬大气环流示意图,甲乙在近地面,则( )‎ A. ①处风向为西北风 B. ③表示极地东风带 C. 甲气压带的成因是热力因素 D. 乙气压带控制下气团性质为热干 ‎10. 若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则塑造地表形态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9. B 10. C ‎【解析】‎ ‎【9题详解】‎ 图中甲处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故应是副极地低气压带;乙气流下沉,应是极地高气压带,③应是极地东风带,如果在北半球,则是东北风,在南半球则是东南风,故A错;B正确;副极地低气压带成因是由于动力原因,C错;乙位于极地附近,气压带性质是干冷,故D错。本题选B。‎ ‎【10题详解】‎ 海陆间水循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是地表径流。其中①是水汽输送,②是降水,③ 是地表径流,④是蒸发,故本题选C.‎ ‎11.‎ ‎2019年6月17日晚四川省宜宾长宁6.0级地震发生的关键时刻,成都共有110个社区实现“大喇叭”倒计时预警,大家及时提前进行了疏散,事后预警系统在网络上被刷屏。‎ 读下图完成下题。‎ 关于宜宾地震能提前预警的主要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①P波的速度比S波快 ‎②电磁波的速度快 ‎③监测震源岩层形变,及时预警 ‎④预测地震发生时间 ‎⑤及时对民众预报S波到达时间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P波为纵波,S波为横波,P波传播速度快于S波,因此地震发生后人们先感受到纵波,再感受到横波,为地震预警提供依据,①正确;‎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快,可以及时将地震预警信息传输给用户,②正确;‎ 该预警系统主要是通过监测地震波的传播来预警,不是依赖监测震源岩层变形,③错误;‎ 该预警系统不能预测地震发生时间,只能预测P波和S波到达的时间差异,④错误;‎ 该预警系统能及时对民众预报S波到达时间,通知民众迅速撤离,⑤正确;‎ 故D①②⑤正确。‎ 故选D。‎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面小题。‎ ‎12. 下列岩石中与M处岩石成因相同的是 A. 石灰岩 B. 玄武岩 C. 大理岩 D. 砾岩 ‎13. 图示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依次为 A. 沉积作用-断层运动-水平挤压―岩浆冷凝―风化侵蚀 B. 沉积作用-水平挤压-风化侵蚀―岩浆冷凝―断层运动 C. 沉积作用-水平挤压-断层运动―岩浆冷凝―风化侵蚀 D. 沉积作用-水平挤压-断层运动―风化侵蚀―岩浆冷凝 ‎【答案】12. B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图中M岩石,是岩浆侵入经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浆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故答案选B项;砾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A、D错误;大理岩属于变质岩,C错误。故答案选B项。‎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图中为沉积岩,该地应该先发生沉积作用,后经过内力作用的水平挤压,形成褶皱,随后发生断层运动,之后岩浆侵入经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岩和喷出岩,之后受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故答案选C项。‎ 下图为南半球某地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4. 关于M、N、P、Q四地风向标注正确的是 A. M B. N C. P D. Q ‎15. 锋面可能存在的位置及其移动的方向是 A 甲地 向北 B. 乙地 向南 C. 甲地 向东 D. 乙地 向北 ‎【答案】14. C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近地面的风在南半球向左偏,并由高压指向低压,符合条件的是 C,其余选项可排除。‎ ‎【15题详解】‎ 锋面主要在低压槽附近,图中甲中心是高压,不能形成锋面,排除AC,乙中心是低压,能形成锋面,南半球的锋面气旋呈顺时针,故向南,选B。‎ 读世界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关于图中洋流描述正确的有 ‎①主要属于中高纬度环流 ‎②主要是副热带环流 ‎③P处有一大型渔场 ‎④E洋流对沿岸地区降温减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7. 受E洋流影响较大的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A. 地中海式农业 B. 乳畜业 C. 商品谷物农业 D. 水稻种植业 ‎【答案】16. C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图中虚线代表北回归线,故图中洋流主要属于中低纬度环流(副热带环流),①错误、②正确;据图可知,P处有寒暖流交汇,形成一大型渔场——纽芬兰渔场,③正确;E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对沿岸地区增温增湿,④错误。故②③正确,选C。‎ ‎【17题详解】‎ E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对沿岸地区增温增湿,使欧洲西部形成全年温和多雨的气候特征,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适合发展乳畜业,B正确;地中海式农业主要分布于地中海气候区,与E洋流关系不大,A错误;E洋流主要影响欧洲西部和北部,该区域无商品谷物农业和水稻种植业分布,故CD错误。故选B。‎ ‎20世纪中叶,美国乙地区出现新的棉花种植区。下图为美国部分农业专门化地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甲地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A. 乳畜业 B. 混合型农业 C. 商品谷物农业 D. 大牧场放牧业 ‎19. 乙地棉花种植区与原棉花带相比,单产高的主要原因是 A. 光照充足 B. 降水丰富 C. 技术先进 D. 市场广阔 ‎【答案】18. C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甲地位于美国的中央大平原,农业地域类型属于商品谷物农业,故答案选C项。‎ ‎【19题详解】‎ 原棉花带所在的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热同期,降水较多,乙地棉花种植区无语美国的西部地区,降水少,光照充足,有利于棉花的光合作用,产量较大,故答案选A项。‎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冬季某时天气形势图。完成下列问题 。‎ ‎20. 图中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1. 甲、乙、丙、丁四地天气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地阴雨绵绵 B. 乙地狂风暴雨 C. 丙地大风降温 D. 丁地台风侵袭 ‎【答案】20. A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反之,越小。‎ 图中①等压线最为密集,故风力最大,其余等压线较①稀疏,风力小于①地。‎ ‎【2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的特征。甲处于高压中心,天气晴朗,A错;乙地在青藏高原上,冬季较为寒冷干燥,B错;丙地处于冷锋的锋后,冷锋降水、大风、降温主要在锋后,故C正确。台风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此时是冬季,故丁地不会受到台风的侵袭,D错。‎ 年龄中位数是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下表示意2015年部分国家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 回答下列各题。‎ ‎22. 四个国家人口年龄中位数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地理位置的差异 B. 人口政策的差异 C. 生产力水平的差异 D. 妇女受教育水平的差异 ‎23. 与四国人口年龄现状相符的是 A. 日本控制迁入人口 B. 美国鼓励生育 C. 中国提倡人口外迁 D. 印度养老压力大 ‎【答案】22. C 23. B ‎【解析】‎ ‎【22题详解】‎ 美国和日本是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中位数大,中国由于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率和死亡率均较低,人口老龄化较严重。印度是发展中国家,出生率高,故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影响人口再生产类型差异的根本原因,也是影响人口年龄中位数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地理位置的差异、人口政策的差异、妇女受教育水平的差异对人口年龄中位数也有影响,但不是根本原因,故本题选C.‎ ‎【23题详解】‎ 日本、美国是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故应鼓励生育,接纳移民。中国老龄化严重,应该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基础上鼓励生育,而不是外迁;印度出生率高,养老压力小,故本题选B。‎ 左图是飞机航拍的土地利用图,圆圈内为农田。右图是该地气候资料图,回答下面小题。‎ ‎24. 关于该地气候和主要农作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中海气候    蔬菜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稻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棉花 D. 热带草原气候  小麦 ‎25. 影响该地农田空间分布形态的最直接原因是( )‎ A. 地形 B. 土壤肥力 C. 农业技术 D. 灌溉设施 ‎【答案】24. C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该地气温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每月日平均日照时数大,光照资源充足,适合生长棉花,故选C。‎ ‎【25题详解】‎ 该地农田呈斑点状分布,主要原因是该地水资源短缺,农田围绕灌溉设施呈圆形分布。故选D。‎ ‎“海水稻”是一种能在海边滩涂地和盐碱地生长的水稻。“海水稻”比普通水稻病虫害少,是天然绿色有机食品。‎ 完成下列各题。‎ ‎26. 适合“海水稻”种植的地区是 A. 云贵高原 华北平原 B. 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 C 东北平原 青藏高原 D. 河西走廊 滨海地区 ‎27. 影响“海水稻”推广的主导条件是 A. 滩涂面积广 B. 良种培育 C. 市场需求 D. 政策支持 ‎【答案】26. D 27. C ‎【解析】‎ ‎【2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条件。据题意:“‘海水稻’”是一种能在海边滩涂地和盐碱地生长的水稻。”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土壤蒸发旺盛,土壤中的盐分易集聚到地表,再加上农业生产需要灌溉;灌溉农田时过度灌溉,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把土壤深层的盐分带到地表面,故选D。其余选项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等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土壤盐碱化相对较轻;青藏高原为于我国内陆均不适宜种植海水稻。‎ ‎【27题详解】‎ 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据材料“海水稻”比普通水稻病虫害少,是天然绿色有机食品,由于人们的健康观念进一步提升,海水稻的市场需求较大,故答案选C。其余选项是重要的区位因素,但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可排除。‎ 图为英国和澳大利亚农业分布图,图中阴影为农业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28. 两国农业发展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分别是 A. 热量、土壤 B. 地形、热量 C. 光照、水源 D. 水源、土壤 ‎29. 两国农业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点是 A. 水利工程量大 B. 机械化程度高 C. 商品率低 D. 生产规模小 ‎【答案】28. C 29. B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 ‎【28题详解】‎ 英国位于欧洲西部,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且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光热资源不足是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澳大利亚受山脉的阻挡,干旱面积较广,水资源是其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C正确。‎ ‎【29题详解】‎ 两国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乳畜业和混合农业及大牧场放牧业,水利工程量大是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A错误。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是其特点,B正确。‎ ‎30.读我国东部地区及附近海域2018年某月某日近地面气压分布部分略图。完成下题。‎ 受图示低压天气系统影响,太湖流域气温、气压变化过程为( )‎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中显示,太湖位于低气压向西南延伸的低压槽附近,根据锋面气旋的特征判断,该低气槽会形成冷锋天气系统,冷锋过境,气温下降,而图A、C中气温上升,排除A、C。图中显示,随着低气压槽向东南方向移动,槽线先向太湖靠近,太湖气压应先降低,槽线移过太湖后,槽线远离太湖,太湖气压应上升,由此判断,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D。‎ 年平均气温0℃以下地区有常年积雪分布,常年积雪下限称为雪线,雪线高度与气温和降水相关。读“某山地南坡和北坡年平均气温随海拔变化情况图”。‎ 回答下列各题。‎ ‎31. 南坡的雪线高度约为(  )‎ A. 3 100 m B. 3 300 m C. 3 700 m D. 3 900 m ‎32. 下列关于该山地所在半球以及南北坡降水量的推测,正确的是(  )‎ A. 北半球、北坡降水量较大 B. 北半球、南坡降水量较大 C. 南半球、北坡降水量较大 D. 南半球、南坡降水量较大 ‎【答案】31. D 32. C ‎【解析】‎ ‎【31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南坡0℃对应的温度约为3900米的高度,故答案选D项。‎ ‎【32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该山麓地带的温度南坡温度低于北坡,说明北坡为阳坡,受太阳辐射较多,温度较高;经过对比可知,南坡与北坡的0℃对应的海拔高度,南坡大于北坡,说明南坡的雪线高度高于北坡,说明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从而导致雪线较低,故答案选C项。‎ 读“澳大利亚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各题:‎ ‎33. 图示月份可能是(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34. 此时①地的主导风向为(  )‎ A. 东南风 B. 西南风 C. 西北风 D. 东北风 ‎【答案】33. C 34. A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澳大利亚的海平面等压线图为载体,考查月份和风向的判断,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33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月份澳大利亚大陆形成高压中心,陆地气压高于海洋,应为该半球的冬季,即7月份左右,C正确。‎ ‎【34题详解】‎ 首先,做出垂直于等沿线,自南向北的初始风向;其次,判断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该地位于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向左侧偏移,形成东南风,A正确。‎ ‎【点睛】风向的判断 ‎1.画水平气压梯度力——阅读等压线分布图,判断气压高低,并按照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原理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 ‎2.判断地转偏向力——分清图示哪个半球,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若是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若是南半球,风向向左偏。‎ ‎3.定偏转角度——分清是高空还是近地面的气流,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定的角度(30°~45°);若是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左图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右图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题。‎ ‎35. 左图甲处的洋流与右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6. 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A. 加快途经海轮航速 B. 形成著名的渔场 C. 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D. 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答案】35. D 36. C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性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5题详解】‎ 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南半球,附近海域的海水温度向南降低,所以a位于北方,c位于南方,②④符合条件;马达加斯加岛附近为暖流,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在南半球由北向南流。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6题详解】‎ 本题考查洋流的地理意义。马达加斯加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增温增湿;可以扩大污染的范围,加快污染物的扩散;顺流速度快,逆流速度慢,海轮的航速变化要考虑航向;寒暖流交汇和上升补偿流能形成渔场。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浦东新区、雄安新区等国家级新区是重点发展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综合功能区,其选址有与老城区相邻和不相邻两种模式。下图为某新区与老城区的空间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37. 新区发展重点吸引 A 农村剩余劳动力 B. 高素质劳动力 C. 老城区失业人员 D. 新区失地农民 ‎38. 两种模式比较,该新区选址的主要优势是 A. 环境质量优越 B. 依托老城区发展 C. 地价水平较低 D. 减小老城区干扰 ‎【答案】37. B 38. B ‎【解析】‎ 该组试题以雄安新区为背景,以新老城区的关系模式图为切入点,考查城市化问题的对策。试题较为灵活,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3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新区是重点发展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综合功能区”,因此对有知识、有技术的高素质劳动力吸引较大,B正确。农村剩余劳动力、老城区失业人员、新区失地农民等均不属于高素质劳动力,因此A、C、D错误。‎ ‎【38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新区紧邻老城区,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更易接受老城区的资金、物资、劳动力等的输出,因此依托老城区发展是该新区选址的主要优势,B正确。老城区发展较久,可能出现环境质量下降、地价上涨等问题,该新区靠近老城区,易受老城区污染和干扰,A、C、D错误。‎ ‎39.体现我国四大地区发展差异的是 A. 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重最高 B. 西部地区农业总产值最大 C 中部地区城市分布密度最大 D. 东北地区工业化水平最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 ‎【详解】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第三产业比重最高,城市化水平最高,城市分布密度最大,A正确、C错误。西部地区农业在该区三大产业中的比重较大,但受自然条件限制和技术等因素影响,农业总产值较小,B错误。四大地区分别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不包括东北地区,在四大地区中,工业化水平最高的是南方地区,D错误。故选A。‎ 二、非选择题 ‎4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美国部分区域略图,图中等压线反映某日7时天气形势。‎ 材料二:苜蓿是一种上等饲料,它的根部具有固氮作用。乙地附近某农场采用苜蓿与玉米轮作,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成为一种成熟的保护性耕作方式。‎ ‎(1)田纳西河流域降水丰富,水汽主要来自于________洋,影响该河流向的主要因素为_________。‎ ‎(2)与初期阶段相比,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成长阶段的对外开放程度________,整个区域处于____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3)此时甲地吹_________风,其风力比乙地_________,乙地将迎来_________(天气系统)天气。‎ ‎(4)从农业生态保护角度,简述乙地农场发展苜蓿与与玉米轮作的作用。‎ ‎【答案】(1)大西洋 地形 ‎(2)高 不平衡 ‎(3)东北 小 冷锋 ‎(4)提高土壤肥力;减轻土壤污染;降低水和风对土壤的侵蚀。‎ ‎【解析】‎ ‎【分析】‎ 该组试题以美国部分区域为背景,考查天气系统、田纳西河流域、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区域农业发展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试题涉及知识点多,综合性强,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 ‎【详解】(1)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离大西洋较近,受东南季风影响,水汽充足,降水丰富。河流总是从高处流向地处,地形是影响河流流向的主要因素。‎ ‎(2)与初期阶段相比,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成长阶段的对外开放程度更高,区域内部区位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速度更快,区域发展呈现不平衡的趋势。‎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北部为高压中心,受其影响,该地吹偏北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向右偏转,形成东北风。甲地等压线较乙地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风力较小。乙地位于低压中心西侧的低压槽附近,将受冷锋影响。‎ ‎(4)由材料可知,苜蓿根部具有固氮作用,有助于保持土壤中矿物质,而玉米秸秆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因此苜蓿与与玉米轮作提高土壤肥力,减轻因使用化肥等造成的土壤污染,降低水和风对土壤的侵蚀。‎ ‎41.读中国局部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 ‎ ‎(1)图中甲地所属的自然区是             ,其自然带为             。‎ ‎(2)图中绿洲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气候条件是             ,绿洲区农业发展最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3)影响图中城市分布的共同因素是             ,祁连山以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              。‎ ‎(4)形成渭河平原的地质作用有             和              。‎ ‎(5)比较渭河和汉江流量的差异。‎ ‎【答案】(1)东部季风区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土壤盐碱化(土地荒漠化)‎ ‎(3)水源 高寒 ‎ ‎(4)断裂下陷 流水沉积 ‎ ‎(5)渭河流量更小;流量季节变化更大(或汉江流量更大;流量季节变化更小)。‎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地图掌握情况和空间定位情况,农业,城市,地壳运动和河流的水文特征等相关知识。‎ ‎【详解】(1)图中甲地位于陕西省中部,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当地是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图中绿洲主要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晴天多,降水少,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气候条件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绿洲区农业发展最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盐碱化(土地荒漠化)。‎ ‎(3)图中所展示的城市主要位于河流沿岸,影响图中城市分布的共同因素是水源,祁连山以南地区是我国的青藏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4)渭河平原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是典型的地堑,形成渭河平原的地质作用有断裂下陷 和流水沉积作用。‎ ‎(5)渭河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汉江主要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南方的雨季比北方长,且南方地区的降水量比北方多。故渭河流量更小;流量季节变化更大(或汉江流量更大;流量季节变化更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