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4.50 KB
  • 2021-09-13 发布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1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题型专练)-2019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作业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  )‎ A.气温、降水、蒸发 B.降水、蒸发、气温 C.降水、气温、蒸发 D.气温、蒸发、降水 ‎2.风化壳厚度(  )‎ 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 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 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 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 ‎【答案】1.B 2.C ‎ 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 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 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 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 ‎4.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 A.⑧ B.⑦ C.⑥ D.⑤‎ ‎【答案】3.A 4.D ‎ 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图。读图回答5~6题。‎ ‎5.按图中字母顺序将①地表侵蚀、②地表起伏大、③水土流失、④植被条件差填入,其顺序正确的是(  )‎ A.③④②①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②④①③ ‎ ‎6.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 A.河流含沙量增大,河道淤积严重 B.河流汇水速度快,水位升高 C.河流落差减小,水流速度减慢 D.河流含沙量增大,水质下降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降水集中等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水土流失,故d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造成土壤退化、地表侵蚀,故c为地表侵蚀;土壤退化后会使植被条件变差,故b为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后地表起伏变大,故a为地表起伏大。第6题,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在河道中淤积,从而影响内河航运。 ‎ ‎【答案】5.D 6.A 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融化、晚上冻结,或者夏季融化、冬季冻结。这种融化,冻结的过程称为冻融作用。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将石头摆成一圈,这种地貌叫做石环。读图,完成7~8题。‎ ‎7.石环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有(  )‎ ‎①地形起伏较大 ②岩石块颗粒大小均匀  ③有充足的水分 ④气温在零摄氏度上下波动的持续时间较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下列地区中可能发育有石环的是(  )‎ A.撒哈拉沙漠 B.云贵高原 C.西西伯利亚平原 D.亚马孙平原 ‎【答案】7.B 8.C 读世界海陆分布局部区域图,完成9~10题。‎ ‎9.关于图中城市间距离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a、b间将缩小 ②a、b间将增大 ③c、d间将缩小 ④b、d间将增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0.某些年份,e沿海地区海面温度异常升高,关于这一现象对我国产生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北太平洋海域台风增多 B.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可能出现洪涝 C.我国南方地区夏季可能出现干旱 D.我国北方易出现暖冬 ‎【解析】第9题,a、b间有东非大裂谷,受张裂作用影响,间距将增大。b、d间既有东非大裂谷,还有大西洋中脊张裂边界,所以距离将增大。第10题,e沿海地区海面温度异常升高,即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发生的年份,我国北方出现暖冬。西北太平洋台风增多和我国北方夏季洪涝、南方夏季干旱都是反厄尔尼诺现象,即拉尼娜现象。 ‎ ‎【答案】9.B 10.D ‎ 下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2012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近二十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降水量增加 B.河流流量增加 C.森林覆盖率上升 D.河流含沙量增加 ‎12.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因素可能是(  )‎ ‎①耕地面积增加  ②水库面积增加 ③经济林面积增加 ‎④灌溉面积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 ‎【答案】11.C 12.B 读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完成13~15题。‎ ‎13.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 ‎                ‎ A.② B.①‎ C.③ D.④‎ ‎14.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 A.⑤ B.⑥‎ C.⑦ D.⑧‎ ‎15.黄土高原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该实例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 A.同一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整体性 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全球能量平衡、气候、水文及生态影响显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作用。下表是我国新疆北部地表覆盖对积雪变量的影响统计情况,据此完成16~18题。‎ 植被类型 积雪开始时间/日 积雪结束时间/日 积雪日数/天 年最大雪深/cm 稀疏灌木 ‎136‎ ‎268‎ ‎132‎ ‎11.0‎ 草地 ‎135‎ ‎264‎ ‎129‎ ‎29.6‎ 农田 ‎136‎ ‎264‎ ‎128‎ ‎33.5‎ 建设用地 ‎133‎ ‎273‎ ‎140‎ ‎23.4‎ 注:积雪年指每年的‎7月1日开始至次年的‎6月30日结束。积雪开始时间以连续5天以上日积雪深度大于‎5 cm为标准;积雪结束时间以连续5天日积雪深度小于‎5 cm确定。‎ ‎16.上表中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  )‎ A.稀疏灌木 B.草地 ‎ C.农田 D.建设用地 ‎17.造成积雪结束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 A.稀疏灌木接受太阳辐射较强,消融速度较快 B.草地植被萎缩,积雪紧实度小,消融速度较快 C.农田地表裸露,反射率大,消融速度慢 D.建设用地有高大建筑物,加快雪的消融 ‎18.积雪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积雪的保温效应,改变了土壤温度 B.积雪反射率高,使大气温度增高 C.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D.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 我国某地区的植被多呈斑块状分布。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该地区结皮斑块产生的径流及其挟带的泥沙和溶解的养分均大量被位于下坡向的灌丛斑块截获。如图示意该地区植被呈斑块状分布的山坡。读图完成19~21题。‎ ‎19.形成a处堆积物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 A.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 D.风化作用 ‎20.b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  )‎ A.增加空气湿度和地表径流 B.增加大风和沙尘天气 C.阻止冰川移动 D.拦截径流和泥沙 ‎21.从植被分布的格局看,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荒漠地区 B.沿海地区 C.湿润地区 D.平原地区 ‎【解析】19.B 20.D 21.A 第19题,读图,根据图中表示径流的箭头可知,形成a处堆积物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流水作用,灌丛将流水挟带的泥沙拦截,形成堆积物。第20题,b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保护坡地,减缓地表径流流速,拦截径流和泥沙,D对。有植被阻挡,地表径流不会增加,大风和沙尘天气可能会减少,A、B错。从图中不能看出有冰川分布,C错。第21题,从植被分布的格局看,该地区植被以灌丛为主,说明是在干旱区,最可能位于荒漠地区。 ‎ ‎22.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 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4分)‎ ‎【解析】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具体表现:组成地理环境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过本题需要具体说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这种整体性特征。‎ ‎【答案】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23.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 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答案】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24.东南亚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地理景观多姿多彩。读图,完成问题。‎ 据图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对中南半岛主要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中南半岛大致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北与中国相连。一年中受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影响,风向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形成明显的旱季(冬)和雨季(夏);地势北高南低,山脉大致呈南北向延伸,大河下游平原广阔,易于暖湿空气北上深入内陆;夏季的台风和热带风暴对气候又起强烈的影响作用。这些因素导致了中南半岛独特的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的热带季风气候。‎ 对河流航运的影响:受气候和地形影响,中南半岛河流较多,河流流域面积狭小、由北向南流。上游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流量大、含沙量小、水流平稳利于航运。‎ 对农业的影响:热带季风气候,对这里热带经济作物橡胶、油棕等生长十分有利,产量大、质量高,种植业以水田农业为主,水稻等粮食产量较大。‎ 对地域文化的影响:中南半岛的气候、北高南低的地形造就北部林业、热带经济作物、南部水稻种植业,是形成当地以稻米为主的饮食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物质基础。‎ 对人口、城市和工业的影响: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地势地形的影响,沿海、河流沿岸、河流冲积平原及三角洲适合人类居住,因此人口分布密度大,城市众多,工业区稠密。‎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达加斯加岛(如图),距离非洲大陆最近为‎386 km,南北长达1 ‎700 km,东西宽约‎600 km,为世界第四大岛屿。2 000多年前,人类首次从亚洲和非洲移居于此,目前该岛人口已超过2 000万,年增长率为3%;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80%为特有物种。 如珍稀动物狐猴,已完成长达5 500万年的进化历程。狐猴以树叶、花、果实以及昆虫等为食,近年数量剧减,处于濒危状态。‎ ‎(1)指出狐猴集中分布区自然景观类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10分)‎ ‎(2)分析马达加斯加岛生物物种丰富且极为独特的原因。(10分)‎ ‎(3)推测马达加斯加岛狐猴数量剧减的原因。(10分)‎ ‎【答案】(1)热带雨林。原因: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脉,为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再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从而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景观。‎ ‎(2)岛屿长期与大陆远离,地域相对孤立,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受人类影响时间短,干扰少;岛屿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区域差异显著,生存环境多样。‎ ‎(3)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狐猴生存空间(栖息地)、食物减少;(生产、生活造成)环境污染,狐猴生存环境受到破坏;非法捕杀狐猴获利;全球气候变化,狐猴生存环境改变;(狐猴为特有物种)生存进化能力较弱。(任答3点)‎ ‎26.读图(图中等高线单位:m),回答下列问题。 ‎ ‎(1)指出图中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本区域植被遭破坏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16分)‎ ‎(2)为了综合开发本区域,拟在图中A处建大型水电站,试说明理由。(10分)‎ ‎【解析】‎ 第(1)题,从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为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区,其主要植被为热带雨林。植被遭破坏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可从地下水水位、水土流失、气候、生态环境 、河流等方面分析。第(2)题,应主要从水力资源丰富程度和建坝条件进行分析。‎ ‎【答案】(1)热带雨林。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森林遭破坏,其涵养水分的功能降低,当地地下水水位降低;森林遭破坏,其保持水土的功能下降,加剧当地水土流失;森林遭破坏,其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导致气候恶化,旱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大,以及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径流量减小、野生动物缺乏栖息地等。‎ ‎(2)A处地势落差大,流量大,水力资源丰富,A处河道较窄,建坝工程量小,成本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