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3.50 KB
  • 2021-09-13 发布

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北承德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年级地理试卷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10页,选择题部分第1至6页,综合题部分第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 选择题部分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美国宇航局于当地时间(西五区)‎2017年12月14日13时对外宣布:一颗名为“Kepler— ‎90”‎的恒星,周围有8颗围绕他运转的行星。Kepler— 90星系中的八颗行星距离恒星都很近,科学家们认定这八颗行星均不可能有已知的生命形式存在。‎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科学家们认定八颗行星均不可能有已知的生命形式存在的推断理由是 A. 行星缺乏卫星环绕 B. 行星表面温度过高 C. 行星频繁遭遇陨石撞击 D. Kepler—90辐射不稳定 ‎2. 下列天体系统中,与“Kepler—‎90”‎星系同等级的是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答案】1. B 2. B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八颗行星距离恒星都很近”,离恒星距离越近温度越高,过高温度不适合生命生存,故选B;有无卫星环绕并不是生命存在的条件,缺少材料判断行星是否频遭撞击、辐射是否稳定,A、C、D错。‎ ‎【2题详解】‎ ‎“Kepler—‎90”‎为恒星,这颗恒星与绕转它的行星一起构成的是恒星系统,与太阳系相同,B对;地月系为行星系统,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是多个恒星系统构成的更高级别的天体系统,A、C、D错。‎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有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其中适宜的大气、液态水、适宜的温度是生命存在的最主要条件,学生应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其原因。‎ 条件 原因 外部 安全的宇宙环境 太阳系内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稳定的光照条件 太阳辐射比较稳定 自身 适宜的温度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适中 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质量、体积适中 有液态水 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形成水汽逸出,适宜的温度使水多以液态存在 ‎1859年9月1日‎,英国天文爱好者卡林顿观测到日面上出现两道极其明亮的白光,其亮度迅速增加,远远超过明亮的太阳背景,明亮的白光仅维持几分钟就消失了,这是人类第一次观测到该现象。‎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卡林顿观测到的现象是 A. 黑子 B. 耀斑 C. 日珥 D. 太阳风 ‎4. 该现象强烈爆发时对地球的影响是 A. 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B. 引发强烈地震 C.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D. 引起对流层大气的电磁扰动 ‎【答案】3. B 4. 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理查德.卡琳顿发现的这种天文现象是位于黑子周围的突然增亮的斑块,为耀斑爆发,故选B。‎ ‎4题详解】‎ 耀斑现象剧烈爆发时,对地球的影响是干扰地球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信号减弱或中断,C对。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A错。与许多国家发生强烈地震无关,B错。引起高层大气的电磁扰动,不在对流层,D错。故答案选C项。‎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下图为某企业生产的一种智能化“太阳能路灯”示意图,其太阳能板可随阳光照射角度调整。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 下列城市中利用智能化“太阳能路灯”效果最佳的是 A. 贵阳 B. 重庆 C. 呼和浩特 D. 杭州 ‎6. 下列城市的智能化“太阳能路灯”在一年中太阳能板摆动幅度的变化最小的是 A. 哈尔滨 B. 拉萨 C. 乌鲁木齐 D. 海口 ‎【答案】5. C 6. D ‎【解析】‎ ‎【5题详解】‎ ‎“太阳能路灯”是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适宜分布在太阳辐射丰富地区。选项城市中,利用智能化“太阳能路灯”效果最佳的是呼和浩特,位于半干旱区,降水少,晴天多,C对。贵阳多阴雨天气,重庆多大雾天气,太阳辐射少,A、B错。杭州降水较多,太阳辐射较少,D错。‎ ‎【6题详解】‎ 选项城市的智能化“太阳能路灯”,在一年中太阳能板摆动幅度的变化最小的是海口,原因是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最小,D对。哈尔滨、乌鲁木齐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大,A、C错。拉萨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较大,B错。‎ 下图所示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7. 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 北半球中纬度 B. 北半球低纬度 C. 南半球中纬度 D. 南半球低纬度 ‎8. 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 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 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 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 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答案】7. C 8. D ‎【解析】‎ ‎【7题详解】‎ 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的线速度是‎1670km/h,图示的线速度大约是赤道的一半左右,应是中纬度地区;且其线速度的变化由北向南递减,是南半球,据此分析选C。‎ ‎【8题详解】‎ 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b的自转线速度大于a 地,说明b的海拔高,故选D正确。‎ ‎【点睛】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的线速度是‎1670km/h,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大约是赤道的一半左右。‎ ‎9.下图为一条河流沿35°N自西向东流,河中有一沙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南岸沉积作用强烈 B. 北岸受冲刷严重 C. 沙坝将与南岸相连 D. 沙坝将与北岸相连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地转偏向力对河流的影响。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地转偏向力对地表运动物体的影响。地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使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力,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详解】‎ 根据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规律可知,北半球河流向右偏,右岸冲刷,左岸沉积,故图中沙坝将与北岸相连。故选D。‎ ‎2017年金砖五国(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峰会,于9月3至5日在厦门举行,‎9月3日下午3时30分,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举行。‎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 峰会期间( )‎ A. 厦门昼长夜短,夜渐短 B.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逐渐南移 C. 悉尼昼长夜短,昼渐长 D. 地球的公转速度渐慢,近秋分点 ‎11. 工商论坛开幕时,金砖其它四国首都( )‎ A. 新德里(77°E),旭日东升 B. 莫斯科(37°E),正午时刻 C. 比勒陀利亚(28°E),夕阳西下 D. 巴西利亚(37°W),夜幕深沉 ‎【答案】10. B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峰会期间为‎9月3日至5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北半球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A错,B对;悉尼位于南半球,此时间段,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C错;地球7月初公转到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1月初地球公转到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此时间段,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峰会开幕时间为‎9月3日下午3时30分,采用的时间是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新德里(77°E),位于东五区,两地相差三个时区,且东八区的西侧,所以时间上要晚3小时,为中午12点30分,A错误;莫斯科(37°E)和比勒陀利亚(28°E),位于东2区,与东八区相差6个时区,时间为9点半,应为旭日东升,BC错;巴西利亚(37°W),位于西二区,与东八区相差10个时区,且位于东八区的西侧,此时应为3点30分,与夜幕深沉的描述相符,D对。故选D。‎ ‎【点睛】①如何算时区数:时区数=已知经度值/15°(商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余数大于7.5的,商数加1即为时区数;如果余数小于7.5,商数即为时区数)‎ ‎②区时的计算: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时区差×1小时(东+西-)‎ ‎(即所求地在已知地以东用“+”,所求地在已知地以西用“-”。) ‎ ‎③时区差:‎ ‎“同-异+”(都为东区,时区数相减即为时区差;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时区差即为两时区数之和)。‎ ‎12.某地一年中正午太阳光下人影始终朝向南方,该地位于 A. 赤道 B. 南北回线之间 C. 北回归线以北 D. 南回归线以南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该地一年中正午日影始终朝南,说明在一年中正午太阳始终位于该地的北方;根据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所以该地应位于南回归线以南,故该题选D。‎ ‎2019年2月5日是我国农历己亥年(猪年)春节,举国上下,一片热闹祥和的景象。下图为我国某地在该日正午时的钟表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3. 据图判断该地的经度大约是( )‎ A. 90°E B. 150°E C. 146°E D. 86°E ‎14. 春节当天可能发生的是( )‎ A. 地球绕日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B. 承德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北京 C. 澳大利亚昼长夜短且昼渐短 D. 北极地区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答案】13. A 14. C ‎【解析】‎ 本题组以春节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经度计算(时间计算)、公转速度、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等相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方法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3题详解】‎ 图中显示,我国某地在该日正午时的时间为14:00,我国各地使用北京时间,即该地地方时为12时时,北京时间‎2月5日14:00,由此推算,该地位于120°E以西30°,因此该地的经度大约是90°E,选项A符合题意。北京时间为14时时,150°E、146°E、86°E的时刻分别是16:00、15:44、11:44分,都不是正午时间,因此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14题详解】‎ 题中表明,2019节春节时间为‎2月5日,当天地球绕日公转已经过了近日点,向远日点进发,速度逐渐变慢,选项A不符合题意。承德的纬度高于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北京,选项B不符合题意。当天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昼长夜短且昼渐短,选项C符合题意。当天直射点向北运动,因此北极地区极夜范围逐渐缩小,选项D不符合题意。‎ ‎2018年10月20日‎,女排世锦赛进入决赛赛程,中国女排与荷兰角逐季军,最终3-0战胜荷兰女排,夺得季军。20日下午北京时间15时50分,CCTV5对这一赛程进行直播。‎ 据此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5. 在CCTV5进行直播时,荷兰(东一区)的当地时间应为 (   )‎ A. ‎10月19日8时50分 B. ‎10月20日8时50分 C. ‎10月19日9时10分 D. ‎10月20日9时10分 ‎16. CCTV5开始直播时,一艘轮船在太平洋上航行,经过20分钟后,轮船向东越过日界线,此时轮船所在地的区时可能是 (   )‎ A. ‎10月20日20时10分 B. ‎10月21日20时10分 C. ‎10月20日19时50分 D. ‎10月19日20时10分 ‎【答案】15. B 16.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时差的计算。‎ ‎【15题详解】‎ 荷兰比北京时间晚7个小时,北京时间‎10月20日15时50分,荷兰(东一区)的当地时间应为‎10月20日8时50分,B正确。‎ ‎【16题详解】‎ CCTV5开始直播20分钟后,为北京时间‎10月20日16时10分,轮船位于东十二区且向东越过日界线,加4个小时,日期减一天,应为‎10月19日20时10分,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17.‎ 某日,到开罗(东二区)旅游的小明在当地时间22:50收到同学在山东青岛拍摄后立即传来的照片(图示为青岛著名的“石老人”日出景观)。略去网络传输时间。结合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拍照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 A. ‎6月8日4:50 B. ‎12月8日4:50‎ C. ‎6月9日16:50 D. ‎12月9日16:50‎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旅游拍照传回照片为情境设置试题,考查学生对时间计算方法和昼夜长短规律的掌握程度。‎ ‎【详解】题中信息表明,拍照时,开罗时间(东二区)为22:50,东八区位于东二区以东6个时区,即早6个小时,由此推算出北京时间(东八区)为4:50,首先排除选项C、D。青岛位于东八区,其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当,青岛在地方时4:50左右看到日出现象,说明当地当天白昼长于12小时,由此推断青岛当日处于夏半年,因此选项B不符合题意,选项A符合题意。‎ ‎【点睛】如果某地日出地方时为T,则当地当天的白昼时间为(12-T)×2。例如,某地某日地方时4:50日出,则当地当天的白昼时间为(12-4:50)×2=14小时20分钟。‎ ‎18.‎2017年1月15日北京时间上午约9时,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乘专机离开北京,于当地时间中午13时40分抵达瑞士苏黎世国际机场(如下图),出席2017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专机飞行时间约为( )‎ A. 10小时40分 B. 11小时40分 C. 9时30分 D. 7小时30分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现实情境设置试题,涉及时间间隔计算,考查学生对时间计算掌握程度。‎ ‎【详解】图中显示,瑞士苏黎士的经度为8.32°E,位于东一区,东一区在东八区以西7个时区。飞机起飞时间为北京时间(东八区)15日9:00,经计算,此时瑞士苏黎士的时间为15日2:00,飞机抵达时间为瑞士苏黎士时间15日13:40,因此飞行时间11小时40分,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为m日,空白部分为(m+1)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A点的经度和地方时分别为( )‎ A. 90°E,6:00 B. 90°W,6:00‎ C. 90°E,18:00 D. 90°W,18:00‎ ‎20. 此时西三区的区时为( )‎ A. m日22点 B. m日21点 C. (m+1)日21点 D. (m+1)日8点 ‎【答案】19. A 20. B ‎【解析】‎ 本题组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为主要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地方时和区时计算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时间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19题详解】‎ 图中0°经线对面的经线为180°经线,180°‎ 经线以东为旧的一天,以西为新的一天,题中信息表明,阴影部分为旧的一天(m日),即阴影部分位于180°经线以东,由此得出自转方向为逆时针,那么A点位于0°经线以东90°,即90°E,排除选项B、D;题意表明,0°经线也为日期变更线,所以它应为0时,当0°经线为0:00时,经计算,90°E应为6:00,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C不符合题意。‎ ‎【20题详解】‎ 从上题的判断可知, 0°经线为新的一天0:00时,即零时区为(m+1)日的0:00,西三区位于零时区以西3个时区,晚3小时,经计算,此时西三区的区时应为m日21:00,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下面为北印度洋(局部)洋流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当新一天的范围正好占全球的四分之一时,图中①地的区时为( )‎ A. 7时 B. 9时 C. 12时 D. 21时 ‎22. 如果图中虚线为晨昏线,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 A. 8时 B. 10时 C. 18时 D. 22时 ‎【答案】21. D 22. D ‎【解析】‎ 本题组以北印度洋及周边地区的经纬网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日期范围、时间计算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21题详解】‎ 当新一天的范围正好占全球的四分之一时,新的一天所占的经度范围为9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的一天的范围应位于180°经线以西90°,由此推算出90°E为0:00,图中显示,①地的经度为45°E。当90°E为0:00,经计算,①地(45°E)的地方时为前一天21:00,而45°E为东三区的中央经线,因此,此时①地区时为21时,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 不符合题意。‎ ‎【22题详解】‎ 图中显示,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呈顺时针流动,表明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如果图中虚线为晨线,则虚线右侧为白天,昼长向北递减,表示的季节为北半球冬季,与洋流流向表示的季节不相符合,因此该晨昏线不会是晨线;如果图中虚线为昏线,则虚线左侧为白天,昼长向北递增,表示的季节为北半球夏季,与洋流流向表示的季节吻合,因此判定该晨昏线为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图中显示经度为60°E)的地方时为18:00,经计算,此时北京时间(120°E)的时间应为22时,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2016年11月30日‎,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已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二十四节气”备受瞩目。‎2016年12月7日迎来“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节气——大雪。下图是“二十四节气”与地球运行位置对应关系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2016年立冬的日期大致是( )‎ A. ‎10月7日 B. ‎‎10月22日 C. ‎11月7日 D. ‎‎11月22日 ‎24. 某地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一次出现在大雪,另一次出现在( )‎ A. 小寒 B. 大寒 C. 小暑 D. 大暑 ‎25. 严格意义上的节气只是一瞬间,2016年冬至是北京时间‎12月21日18时44分,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 A. 19°E, 23.5°N B. 19°E, 23.5°S C. 139°W, 23.5°N D. 139°W, 23.5°S ‎【答案】23. C 24. A 25. B ‎【解析】‎ 本题组以“二十四节气”与地球运行位置对应关系图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节气对应日期判断、太阳直射点位置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23题详解】‎ 全年有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之间相差约15天。题中表明‎2016年12月7日为大雪节气,图中显示,立冬是在大雪节气前两个节气,大致相差30天即一个月,由此推断立冬日期为‎11月7日,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2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推知,回归线之间某地的两次直射的日期关于两至日对称。如果某地一年中一次直射出现在大雪,另一次直射出现的日期与大雪节气关于冬至日对称,图中显示,与大雪关于冬至日对称的节气是小寒,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25题详解】‎ ‎2016年冬至是北京时间‎12月21日18时44分,表示此时太阳直射点移到南回归线,直射纬度为23.5°S,因此选项A、C不符合题意。此时直射点所在经线正处于正午,地方时为12时,与已知的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18时44分)对比,该地比120°E晚6小时44分,即以西101°,由此推算出该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19°E,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D不符合题意。‎ 读甲、乙、丙、丁四地一年中昼长的变化幅度表,回答下面小题。‎ ‎26. 四地纬度最高的是 (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27. 甲地的昼长最长可达 (  )‎ A. 9小时9分 B. 10小时47分 C. 11小时22分 D. 13小时13分 ‎【答案】26. B 27. D ‎【解析】‎ ‎【2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极圈及其以内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为24小时;其他地区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据此由表中信息可知,乙地纬度最高,B项正确。‎ ‎【27题详解】‎ 甲地昼长变化幅度为2小时26分,根据一个地区的最大昼长等于其最大夜长,最小昼长等于其最小夜长的原理可知,最大昼长与最小夜长的差值为2小时26分,再根据最大昼长与最小夜长之和为24小时,即可计算出最大昼长为13小时13分,故D项正确。‎ 某年3月9日,在挪威新奥尔松的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中国大学生北极科考团迎来极夜后首次日出。下图示意科考团拍摄的日出照片。黄赤交角取23.5°。‎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科考团拍摄日出照片时,当地地方时和拍摄方向约是( )‎ A. 0时 正北 B. 6时 正东 C. 12时 正南 D. 18时 正西 ‎29. 推测该年北极黄河站极昼开始的时间是( )‎ A. ‎3月31日前后 B. ‎6月11日前后 C. ‎7月3日前后 D. ‎9月12日前后 ‎【答案】28. C 29. A ‎【解析】‎ 本题组以中国北极黄河站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时间计算、日出方位、极昼时间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2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拍摄照片当天为极夜后首次日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极夜后首次日出出现在一天中太阳最高的时候,即当地地方时12时,此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2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推知,黄河站的极夜时期和极昼时期分别以冬至日和夏至日为中心,且时间长短相似。题中显示,‎3月9日为极夜结束,则‎12月22日(冬至日)~‎3月9日为极夜时期的后半期,约77天,整个极夜约154天,则极昼期也应在154天以上,按154天计算,极昼开始于‎6月22日前77天,由此推算出该年北极黄河站极昼开始的时间是‎4月6日前后,由于北半球极昼期略长于极夜期(地球公转不均匀等原因导致),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如果极昼开始于‎6月11日前后,则推算出极昼持续天数仅为22天,选项B不符合题意。北极圈以内的极昼开始只能在‎3月21日(春分日)与‎6月22日(夏至日)之间,因此选项C、D不符合题意。‎ ‎2016年10月15日至16日,第八次金砖国家(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领导人峰会在印度果阿(15°26′N,73°50′E)举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0. 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举行时,果阿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 A. 70° B. 90° C. 60° D. 55°‎ ‎31. 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举行期间,果阿以高温晴好天气为主,其主要原因是 A. 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B. 纬度较低,盛行东北季风 C. 临近海洋 D. 北部山地的阻挡 ‎【答案】30. A 31. B ‎【解析】‎ 试题分析:‎ ‎【30题详解】‎ 该题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可知,太阳直射点每三个月移动 23°26′,大约每一个月移动 8°,所以 ‎10 月 1‎5 日太阳直射点大约在 6°S 附近。果阿的纬度是 15°26′N,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以算出果阿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 68°34′,故选 A。‎ ‎【31题详解】‎ 该题主要考查区域的气候特征。有上题分析可知,果阿位于热带沿海地区,所以全年气温都较高,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受东北信风和赤道低压带交替控制,峰会举行时为 10 月份,该地受来自陆地的干燥的东北季风影响,为旱季,降水较少。故选 B。‎ 考点: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以及区域气候特征的成因。‎ 我国南方某市(纬度约21.5°N)的小黄家准备在某楼盘中间位置买房。楼高‎42米 ‎,楼层高‎3米,楼间距‎30米,楼后有一停车场。完成下面小题。‎ ‎32. 小黄的爷爷不想买太高的楼层,又怕冬季正午室内晒不到太阳,那么小黄家最好买 A. 2楼 B. 5楼 C. 8楼 D. 10楼 ‎33. 小黄的父亲想在停车场买一个停车位,现在只有甲、乙、丙、丁四个车位,他怕夏天车被晒时间太长,最好选择 A. 甲车位 B. 乙车位 C. 丙车位 D. 丁车位 ‎【答案】32. B 33. B ‎【解析】‎ 试题分析:‎ ‎【32题详解】‎ 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应用。通过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影长再确定楼层。H=90º-纬度差(太阳直射点纬度与所求地点地理纬度的差),冬至日的H=45º,楼房的影长是‎45米,间距‎30米,影还可以挡住‎15米高的地方,买房的楼层最低是5楼。B正确。故选B。‎ ‎【33题详解】‎ 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应用。夏天车被晒时间短的地区应该是在南楼影里的时间长,C项、D项错误。甲在东侧要到正午时才不会被阳光照射。A项错误。故选B。‎ ‎【考点定位】正午太阳高度应用 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家乡承德市(41°N,118°E)进行实地考察。该学习小组观测太阳,此时太阳处于正南方位,仰角为60°。下图为观测到的某居民楼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4. 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 B. 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C. 当日昼长夜短 D. 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35. 为了冬至时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学习小组建议居民将太阳能集热板( )‎ A. 调整方向 B. 不用调整 C. 角度大约上调5° D. 角度大约下调5°‎ ‎【答案】34. C 35. D ‎【解析】‎ 本题组以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为情境,设置两道试题,涉及时间计算、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计算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34题详解】‎ 材料中“此时太阳处于正南方位,仰角为60°”表明两个信息:一是此时当地处于正午(地方时12:00),二是当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为60°。由第一个信息可推算时间,当118°E(承德)为12:00时,北京时间(120°E)应为12:08,由此判断选项A错误。由第二个信息可推知,直射点纬度离承德(41°N)30个纬度(90-60),直射点纬度为11°N,直射点在北半球,选项B错误。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当天应昼长夜短,选项C正确。直射点在11°N,直射点可能向北移动,也可能向南移动,选项D错误。‎ ‎35题详解】‎ 冬至时,承德正午太阳高度为25.5°(90-41-23.5),为了让太阳能集热板尽量与正午阳光垂直,获得更多的太阳能,太阳能集热板倾斜角应为64.5°,而图中倾斜角为70°,因此居民应将太阳能集热板倾斜角度大约下调5°,选项D符合题意。冬至日正午的阳光在正南方,图中集热板朝向正南,因此不需要调整方向,选项A错误。如果不调整,正午阳光与集热板不垂直,集热效果较差,因此选项B错误。如果角度大约上调5°,正午阳光与集热板不垂直,集热效果较差,因此选项C错误。‎ 地球的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作用,其中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则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层射到地面上来,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很少的。‎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6. 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A. 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 地面辐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 D. 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37.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和对应的字母是( )‎ 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 大气的反射作用——D C. 大气的吸收作用——B D.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答案】36. B 37. D ‎【解析】‎ 本题组以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为主要材料,设置两道试题,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6题详解】‎ 图中显示,A箭头由太阳射向地面,因此应该表示太阳辐射,由此排除选项A、C。图中显示,B箭头由地面射向大气,应该表示地面辐射,C箭头由大气射向地面,应该表示大气逆辐射,由此判断,选项D错误,选项B正确。‎ ‎【3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图中显示,C箭头由大气射向地面,应该表示大气逆辐射,由此判断选项D符合题意。太阳辐射可以补充地面的能量,但这不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选项A错误。大气的反射作用会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属于保温作用,选项B错误。B 箭头不表示大气的吸收作用,而表示地面损失能量的方式(地面辐射),选项C错误。‎ ‎38. 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 A.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 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 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 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中逆辐射增强,会使地表温度上升;极光现象与地表温度无关;地表长波辐射增强表明地表温度升高;而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会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削弱,使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因而地表温度下降。故选D。‎ 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 ‎39.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读图完成题。‎ 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 此题涉及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和逆温现象,图中横坐标表示气温,纵坐标表示高度,图①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显著,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图②中曲线的转折点以下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易产生雾霾天气,转折点向上部分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图③逆温范围更大,图④的逆温范围相对小些,此类逆温多见于锋面活动所产生的逆温现象。由此可见BCD都有逆温现象,只有A项符合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变规律,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对流层大气逆温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40.对流层高度年变化幅度最大的地区是( )‎ A. 极地地区 B. 寒带地区 C. 赤道地区 D. 温带地区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对流层高度变化、地表气温变化规律的了解和理解程度。‎ ‎【详解】地面温度高,对流运动强,对流层高度就高,反之则低,由此推断,地面温度变化越大,对流层高度的变化也就越大,反之则小。极地地区和寒带地区地面温度全年较低,变化幅度较小,则对流层高度变化幅度也小,因此选项A、B不符合题意。赤道地区地面温度全年较高,变化幅度较小,则对流层高度变化幅度也小,因此选项C不符合题意。温带地区夏季高温,冬季低温,地面温度变化幅度最大,因此对流层高度年变化幅度也最大,选项D符合题意。‎ 第II卷综合题部分 ‎41.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ABCD代表二分二至的地球位置。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地球由A位置公转到B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 ‎(2)在图甲中用字母M标出太阳直射点,用箭头表示太阳光线(光线画在图甲左侧),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3)判断图甲中Q点所在晨昏线类型及该点的地方时。‎ ‎(4)简述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南半球昼夜长短的分布状况。‎ ‎【答案】(1)地球公转速度首先逐渐变慢,过远日点后逐渐变快(或快→慢→快)。‎ ‎(2)见下图。(给分标准:把光线画在右侧不得分;晨昏线画在极圈上不给分;晨昏线没画在极圈上,但太阳光线和晨昏线不垂直,不给分;太阳直射点应该是太阳光线与Q点的连线与地面的交点)‎ ‎(3)昏线。18时。‎ ‎(4)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在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地球公转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公转速度、太阳直射点位置、晨昏线、地方时判断、昼夜长短变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第(1)题,根据图中地球的位置和姿态判断,A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由此判断地球位于A位置时表示夏至日,根据公转方向判断,B位置表示秋分日,C位置表示冬至日,D位置表示春分日。地球由A位置(‎6月22日)公转到B位置(‎9月23日)的过程中,会经过远日点(7月初),而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因此地球公转速度首先逐渐变慢,过远日点后逐渐变快。‎ 第(2)题,图甲表示秋分日至冬至日某日的光照图,因此太阳直射点应在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题中要求光线画在图甲左侧,因此M应标在左侧最外面的经线上,过M的直射光线延长后应过Q点,昼昏线应与直射光线垂直,阴影标在晨昏线右侧。‎ 第(3)题,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从左至右)和昼夜位置判断,图甲中Q点位于昏线上,该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时。‎ 第(4)题,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表示日期为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达到最长,夜达到最短;越向南白昼越长;在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42.下图中,若弧EDF表示晨昏线,弧ED表示昏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 ‎(2)这一天,A是极昼还是极夜?______ 。‎ ‎(3)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月____ 日 ____时。‎ ‎(4)B、C、E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_,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______。‎ ‎(5)这一天,B点的昼长是____小时,日出时刻是____时。‎ ‎【答案】 (1). (23.5°N ;120°W) (2). 极昼 (3). 6 (4). 22 (5). 4 (6). EBC (7). BEC (8). 16 (9). 4‎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斜视光照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太阳直射点位置、昼夜分布、时间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的纬度变化规律、昼长计算和日出时刻计算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详解】第(1)题,题中信息表明,图中ED表示昏线,则图中弧EDF以上为白昼,以下为黑夜,此时北极圈为极昼现象,由此推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5°N(北回归线);根据图中30°、60°两条经线的经度变化规律推断,这两条经线的经度分别为30°E、60°E,结合前面的判断可知,60°E为黑夜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时,由此推算,直射点(12时)的经度为120°W。‎ 第(2)题,题中信息表明,图中ED表示昏线,则图中弧EDF以上为白昼,以下为黑夜,此时北极圈为极昼现象,A点位北极圈上,应为极昼。‎ 第(3)题,从第(1)题的判断可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日期为‎6月22日前后;60°E为黑夜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时,由此推算,此时北京时间(120°E)为4时。‎ 第(4)题,因直射纬线为北回归线,B、C、E三地中,E地离北回归线最近(23.5度),C点离北回归线为最远(47度),因此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E、B、C ‎。此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昼长由南向北增加,B、C、E三地中,B地在最北,C地在最南,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B、E、C 。‎ 第(5)题,过B画一条纬线,该纬线在黑夜的弧段跨经度约120度,表示夜长约8小时,从而推算出B点的昼长是16小时,根据昼长或夜长可以计算出日出时刻,为4时。‎ ‎43.图1和图2表示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 ‎(2)该日正午时分海口(20°N)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见图3)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___,且此夹角一年中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为_______。‎ ‎(3)该日,西安(34°N,108°E)的昼长为_______小时,日落时间为地方时_______时。 ‎ ‎【答案】 (1). 由21°S向南北两侧递减 (2). 49° (3). 43.5° (4). 8 (5). 16‎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两幅局部地区昼夜分布情况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昼长和日出时间计算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详解】第(1)题,观察图1可知,69°N正好出现极夜现象,表明直射点应在21°S,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从21°S向南北两侧递减。‎ 第(2)题,从上题判断可知,该日直射点在21°S,经计算,海口(2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9°,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之间夹角应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来保证太阳光线与电池板垂直,因此最合适的夹角约为49°。海口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冬至日(直射23.5°S),约为46.5°(90―20―23.5),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的变化幅度为43.5°,因此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之间夹角一年中变化幅度也为 ‎43.5°。‎ 第(3)题,图1中显示,105°W为白昼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经计算,此时135°E的地方时为4时,则图2中M地的地方时为4时,正好日出,经计算白昼时间为16小时,黑夜时间为8小时。图2中显示,M地纬度为34°S,而西安的纬度为34°N,两地纬度相同,南北半球相反,两地昼长和夜长相反对称,即M地的夜长就是西安的昼长,因此西安的昼长为8小时,由此可推算出日落时间为地方时16时。‎ ‎【点睛】如果某地的白昼时间长为T,则当地的日出地方时为12-T/2,日落地方时为12+T/2,如果某地的黑夜时间长为t,则当地的日出地方时为t/2,日落地方时为24-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