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9 MB
  • 2021-09-13 发布

2018届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第2章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51张)

  • 5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地 理 人 教 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必 修 一 考 情 概 览 考纲解读 全国近三年考题统计 命题趋向 考试内容 核心知识点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 2016 北京文综, 3 题, 4 分 2015 四川文综, 3 ~ 4 题, 8 分 2014 安徽文综, 33 题, 4 分 1. 以等压线图为背景,考查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风向的判断与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 2 .以气候统计资料为背景,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与气候特征。 3 .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气候的影响因素与形成原因,并进一步考查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016 江苏地理, 12 题, 2 分 2015 重庆文综, 1 题, 4 分 2014 山东文综, 5 ~ 6 题, 8 分 常见天气系统 锋与天气;低压 ( 气旋 ) 、高压 ( 反气旋 ) 与天气 2016 天津文综, 3 ~ 4 题, 8 分 2016 浙江文综, 9 ~ 10 题, 8 分 2015 新课标 Ⅱ , 4 ~ 5 题, 8 分 2014 四川文综, 2 题, 4 分 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 ——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 考点突破 2 图表精析 3 课堂达标 4 复习练案 考 点 突 破 知 识 梳 理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1 . 两个来源 (1) 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A__________ ; (2) 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 B__________ 。 2 . 两大过程 (1) 地面的增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大气的增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两大作用 (1) 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 ____________ 和散射作用。 (2) 保温作用: C____________ 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吸收、反射   大气逆辐射   核 心 研 析 1 . 图解大气受热过程 2 . 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1) 地势高低:地势高 → 大气稀薄 → 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 → 昼夜温差大。 (2) 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 → 昼夜温差大。 (3) 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 → 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 → 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 针对训练 1 〕 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    ) A . 1 月 B . 4 月 C . 7 月 D . 10 月 [ 解析 ]   由图可知,夏季该地区在中午前后气温最高,子夜前后气温最低。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的差值,即为气温日较差。根据图及选项可知, 7 月当地气温日较差最大。 C   知 识 梳 理 1 . 热力环流 (1) 成因: ________________ 。 (2) 形成过程 考点二 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 地面受热不均   完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空气的垂直运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  点拨: 气压高低的比较: “ 上低下高,高高低低 ” 。 垂直方向气压高低的比较,符合 “ 上低下高 ” 原则,即越往上,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越往下,气压越高。水平方向气压高低的比较,看等压面的弯曲状况,符合 “ 高高低低 ” 原则,即等压面向高处弯曲为高压,向低处弯曲为低压。 (3)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高低纬度   间的热量差异   2 . 大气的水平运动 (1)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_________________ 。 (2) 近地面风与高空风的比较 水平气压梯度力   与等压线平行  与等压线之间  成一夹角  点拨: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 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 ,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核 心 研 析 1 . 热力环流的形成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关键抓住以下两点关系: (1) 温压关系: ( 如上图中甲、乙两地所示 ) 。 (2) 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 如上图中①、②处风向所示 ) 。 水平方向: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垂直方向: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先有空气垂直运动,再有高低压,最后有空气水平运动 2 . 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 (1) 判断气压高低 判断依据及判读思路如下: ①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如下图,在空气柱 L 1 中, P A′ >P A , P D >P D′ ;在 L 2 中, P B >P B′ , P C′ >P C 。 ② 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如上图中 P D ′ = P C ′ 、 P A ′ = P B ′ 。综上分析可知: P B >P A >P D >P C 。 (2) 判读等压面的凸凹 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 “ 高凸低凹 ” 。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 (3) 判断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及其下垫面性质 可按如下思路进行判断:等压面的弯曲状况 ( 如高空等压面向上凸出或近地面等压面向下弯曲 ) → 近地面空气垂直运动状况 ( 上升运动 ) → 判读出气温高低 ( 气温高 ) → 根据不同下垫面的热力差异,判读出下垫面的性质,如高压可能对应夏季的海洋 ( 冬季的陆地 ) 、白天的绿地 ( 夜晚的裸地 ) 、城市的郊区等。 (4) 判断近地面的天气状况及气温日较差 可按如下思路进行判断:等压面的弯曲状况 → 近地面大气垂直运动状况 → 天气状况 ( 上升多阴雨天气,下沉多晴朗天气 ) → 日较差大小 ( 晴天气温日较差大、阴天气温日较差小 ) 。 3 . 常见的三种热力环流 (1) 滨海地带 —— 海陆风 ① 形成分析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 影响与应用 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 地形崎岖的山区 —— 山谷风 ① 形成分析 —— 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 影响与应用 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 (3) 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① 形成分析 —— “ 城市热岛 ” 的形成是突破口 (2015 · 四川 ) 下图为 “ 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 ” 。 读图,回答 (1) ~ (2) 题。 〔 针对训练 2 〕 (1) 该城市可能位于 (    ) A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 . 40°N 附近大陆西岸 C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 . 40°N 附近大陆东岸 (2) 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    ) A .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 .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 .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 .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D   A   [ 解析 ]   第 (1) 题,本题考查气候特征和等温线判读。根据图中等温线分析,该城市冬季温度低于 0 ℃ ,应位于中纬度地区。 40°N 附近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最低温度在 0 ℃ 以上; 40°N 附近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最低月均温在 0 ℃ 以下,选项 D 正确。第 (2) 题,本题考查城市热岛效应。根据图中等温线分析,市中心温度高于郊区温度,因此城市中心气流上升,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选项 A 正确;由于市中心平均气温在 0 ℃ 左右,因此降雪的可能性较小,选项 B 错误;受城市风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容易扩散到郊区,选项 C 错误;冬季不会出现燃烧秸秆的现象,选项 D 错误。 图 表 精 析 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就是等压线。等压线实际上是等压面和等高面的交线,所以等压线分布图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 “ 高压 ” 和 “ 低压 ” 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 等压线图的判读 1 . 气压系统的判断 气压系统 特征 注意点 高压中心 等压线闭合,数值中高周低 最外一条封闭等压线,以内是高压中心或低压中心的范围 低压中心 等压线闭合,数值中低周高 高压脊 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高压脊控制地区与高压中心天气状况相近 低压槽 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低压槽往往与锋面结合在一起,其控制地区与低压中心一样以阴雨天气为主 2 . 风向的判定 (1) 画水平气压梯度力。阅读等压线,判断气压高低,并按垂直于等压线 ( 即垂直于该点等压线的切线 ) ,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原理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 ( 画成虚线 ) 。 (2) 定地转偏向力。分清图示是哪个半球,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若是南半球,风向向左偏;若是北半球,风向向右偏。 (3) 定偏转角度。分清是高空还是近地面的气流,若是近地面受三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定的角度 ( 偏转 30° ~ 45°) ;若是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按照以上方法即可绘出风向 ( 绘成实线箭头 ) 。如下图所示 ( 以北半球为例 ) 近地面风: 高空风: 3 . 风向的运用 利用风向可判断以下几方面问题: (1) 等压线值的变化规律:顺着风向,等压线数值越来越小。 (2) 判断南北半球:向右偏 —— 北半球;向左偏 —— 南半球。 (3) 判断高压和低压:近地面,观测者背风而立,北半球,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南半球,高压在左后方,低压在右前方。 4 . 判断风力大小 (1) 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2) 不同图中, “ 相同比例尺 ” ,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 B 处风力大于 A 处。 (3) 不同图中,若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相等,则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 C 处风力大于 D 处。 〔 针对训练 3 〕 此时我国 (    ) A .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 B .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C .三亚风力大于昆明 D .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 解析 ]   在图示时刻,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高压脊控制,但西部的青藏高原东南 ( 成都、昆明一线西侧 ) 则受低压槽影响;北方广大地区受高压及高压脊控制,天气寒冷干燥;昆明附近等压线比三亚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力更强;北京、上海附近的等压线几乎都呈南北走向,所以两城市风向基本相同。 D   课 堂 达 标 复 习 练 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