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3 MB
- 2021-09-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
●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出人类采取的应对措施。
2.根据有关资料,说出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课标解读
1.以石油资源为例,了解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2.以煤炭资源为例,了解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3.结合我国煤炭资源利用情况,了解煤炭资源在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新课导入建议
由2012年11月份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第二期已尽饱和进行设问,导入新课——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教学流程设计
17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以石油为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能说出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2.根据相关资料,能说出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3.结合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状况,说出煤炭资源在利用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1.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
2.石油、煤炭资源利用和保护有关应对措施中涉及的技术性、生产性问题。(难点)
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
1.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
(1)能源矿产: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和核燃料等。
(2)石油危机
(3)石油枯竭的影响
①世界石油供应出现紧缺态势。
②石油价格上扬。
17
③我国与石油相关的工业群受到冲击,甚至阻碍经济增长。
2.石油危机应对措施
(1)方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2)措施:适度开发,扩大加工深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石油替代能源。
(3)我国应对石油危机的措施
①节约石油,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开发石油的替代能源,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
③加强资源勘探,增加探明可采储量。
④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替代石油进口。
⑤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1.为什么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提示】 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有限,而世界经济对石油资源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许多国家为了预防石油供应中断,保障石油安全、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开采
方法
环境问题
解决措施
方法
缺点
地下
开采
地下采空区以上岩层变形、移动乃至被破坏,继而引起断裂、塌陷,甚至地表整体下沉
回填
工程量浩大,填充矿井往往需要付出高昂代价
用碎石、沙、矸石等回填采空区
露天
开采
因大规模地挖掘,地表覆被层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剥离后的土体或岩石堆放场占用了大量土地,并造成土地退化
复垦
复垦的土地短期内植物生长困难,破坏的土地整理和恢复成本高,且难以恢复如初
开掘时尽量保护好地表土层,或者用城市淤泥回填矿区,进行复垦和再种植等
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
1.煤炭资源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
煤炭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以及热污染等。
2.改进煤炭资源利用方式,保护大气环境的措施
(1)优化用煤结构,减少原煤直接燃烧
17
的数量,增加煤炭用于发电、制气等二次能源生产的数量等。
(2)加快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
(3)加快废弃矿石的利用,变废为宝。
2.面对数量巨大的煤矸石,如何将煤矸石变废为宝?
【提示】 可以从两大方面进行思考:①用于发电、烧砖、铺路、填充塌陷区;②从中提炼有用物质。
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
【问题导思】
材料一 部分国家石油生产与消费分布示意图(2006年)。
材料二 2007年中国石油进口来源分布图。
1.根据材料一,分别说出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居前三位的国家。
【提示】 石油生产: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美国。
石油消费:美国、中国、日本。
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是否存在石油安全问题,并说明原因。
【提示】 存在石油安全问题。因为进口石油主要来自西亚地区,并依靠海运,一旦该地区或海上运输发生问题,中国的石油供给受到严重威胁。
3.从能源开发利用的角度,简述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具体措施。
17
【提示】 ①优化能源结构(扩大煤炭、水能、核能的利用率);②调整产业结构;③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④加强资源勘探,努力开发本国的油气资源;⑤实现石油进口的多元化;⑥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1.石油资源的潜在危机
一是石油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并逐渐因消费而耗竭;二是世界经济对石油资源的高度依赖,石油消费日益增加。两者结合,将使石油供应出现短缺,价格上扬,冲击石化工业,甚至阻碍经济增长,这些均构成石油资源的潜在危机。
2.石油危机应对措施
(1)“开源”方面
①适度开发、均衡生产。石油资源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对其开发要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适度开发,均衡生产。
②加强资源勘探,发掘潜力,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替代石油进口,是发展国内石油工业的重要补充。因此,要充分利用国内、外石油资源和石油市场,保证国内石油的正常供应。
③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
(2)“节流”方面
节约使用,提高利用效率。我国石油利用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节油潜力很大。要推广应用节油新技术、新工艺,充分运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油,以达到节约使用石油,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3)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未来石油供需平衡(单位:亿吨)
材料 2013年1月21日中国海关总署周一公布数据显示,我国前十大原油来源国分别是沙特、安哥拉、俄罗斯、伊朗、阿曼、伊拉克、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科威特和阿联酋等。
(1)从图中可以看出,巨大的供需缺口将使中国石油的对外依赖程度不断扩大,对外依赖程度将于________年之前超过50%;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石油主要来源于________地区。
(2)分析我国石油安全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
17
(3)走出能源“困局”,一靠开源,二靠节流,简述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主要措施。
【思路点拨】 从柱状图中柱的高低数字变化和材料中排名,再结合我国石油现状来确定答案。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知,2015年以前我国对外依赖程度超过50%;从材料中可知我国石油进口地主要在中东地区(46%)。第(2)题,从材料中可知,我国石油产量增长缓慢,而需求量增长快;石油来源地过于集中,需要远距离海运,安全隐患大。第(3)题,关键要紧扣“开源”“节流”两方面回答。
【答案】 (1)2015 中东
(2)石油产量增加缓慢;石油需求日益增长;石油来源地较单一,对国际石油市场依赖性大;需经过长距离的海上运输,存在安全隐患。
(3)节约使用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开发多种形式的替代能源;寻找和形成多元的石油供应市场;建立国家战略性石油储备。
煤炭资源开采、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
【问题导思】
材料 山西省某地区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前后比较示意图。
矿产资源开发前 矿产资源开发后
1.列举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该地区会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
【提示】 大气污染、水土流失;过度挖煤,地面塌陷;破坏地下的含水层结构,污染地下水。
2.简述解决该地区上述问题的主要措施。
【提示】 存放表土,随时分片回填;土地复垦,植树种草;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治理。
过程
环境问题
成因
环境保护措施
煤炭
开采
沉陷问题
地下开采导致采空区以上岩层变形、移动乃至被破坏
用碎石、沙、矸石等回填采空区
土地破坏
保护好地表土层,用城市淤泥回填矿区,进行复垦和再种植
17
露天开采将矿体的上覆地层和表土剥离,剥离后的土体或岩石堆放
污染空气、
水、土壤、
占用土地
煤炭堆放、废渣自燃、矿山排水等
加强管理,采取应对措施
煤炭
利用
大气污染、
热污染
释放CO2和SO2,产生废热
优化用煤结构,减少原煤直接燃烧的数量;加快洁净煤技术的研究推广,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
我国优化用煤结构的主要措施
(1)煤改电。我国电力用煤占全国煤炭总消费量的70%左右,减少原煤直接燃烧的数量,重点发展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改燃煤为用电。我国已经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山西、内蒙古等地建设大型坑口电站,实现向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跨区送电。
(2)煤变油。在技术上称为煤炭的液化,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将煤炭所含的碳氢化合物转化为其他碳氢化合物,如汽油、柴油等。这项技术既能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寻找到以煤代油的能源替代品,弥补我国石油资源的不足。
(3)煤炭地下气化。这是将处于地下的煤炭直接进行有控制的燃烧,通过对煤的热作用及化学作用而产生可燃气体的过程。煤炭地下气化变传统的物理采煤为化学采煤,变用煤为用气,减少了煤的直接利用。这项技术由于集煤炭开采、运输、洗选、气化等工艺于一体,具有安全性好、投资少、效益高、污染少等优点,深受各国的重视。
内蒙古东部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为了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内蒙古加强了能源的加工转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和输出焦炭。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内蒙古当地人在开采煤炭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2)简述电力输出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
(3)在开发利用煤炭过程中当地应采取什么环保措施?
17
【思路点拨】 结合图中各煤矿的分布和内蒙古“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来分析造成的环境问题及采取的环保措施。
【解析】 第(1)题,开采煤炭,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地面塌陷、大量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等。第(2)题,电力输出对内蒙古来说,减轻了交通压力,延长了煤炭生产链,经济效益增加,但会导致当地大气污染加剧。第(3)题,煤炭的开发利用,既涉及土地复垦、加强地表保护,又涉及煤炭利用过程中对大气的环境保护。
【答案】 (1)破坏地表土及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地下采空区易塌陷;堆放矿石,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
(2)造成当地大气污染。
(3)实行矿区土地复垦;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建立循环经济模式。
[图表展示]
教材第28页图2-8 2001-2006年我国石油进出口量变化
[解图精要]
1.由图中我国石油进口量折线的变化趋势,可知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且进口数量增幅较大。
2.由图中我国石油出口量折线变化可知我国石油出口量逐渐降低。
[图表应用]
下图是近年来我国石油生产和消费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7
(1)字母M表示( )
A.净出口量 B.净进口量
C.净储备量 D.净增产量
(2)解决我国石油紧缺问题,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限制石油化工业的发展
B.以新能源全面取代石油
C.降低油价以刺激石油消费
D.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M为消费量与生产量之差,因而为净进口量。第(2)题,要解决我国石油紧缺问题,要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其中D项为节流措施,其他三项均不合理。
【答案】 (1)B (2)D
教材第28~29页活动
【答案】 1.略。
2.石油资源的短缺,将会影响到石油加工工业、石油化工业的发展,进一步影响到以石油为能源的汽车工业,以石油为原料的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行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到人们的交通出行、衣服的购置、生活必需品的添置等。
教材第29页活动(下)
【答案】 1.我国石油资源的浪费主要表现在:①石油资源的开采过程中、运输过程中的漏油现象;②技术、工艺落后,石油在燃烧过程中燃烧不充分、利用效率不高。
2.交通工具需要石油,人类所穿化纤衣服来自石油,使用的塑料制品来自石油。其中有的有节省石油的潜力(如交通)。
17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2题。
美国《地理》杂志2007年报道,全世界每天消耗石油8 000万桶(每7桶合一吨),目前一半左右的世界石油供应依赖于110多座大油田,而这些大油田均经历了五六十年的开采过程,基本走过了其“生命周期”的“壮年”阶段,步入了稳产和衰减阶段。
1.材料显示出产生石油危机的原因是( )
①世界经济对石油的依赖性强 ②石油资源的储量消耗高 ③石油的储量是有限的 ④石油的供需严重失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为应对石油危机,我们应( )
①适度开发,均衡生产 ②推广节油新技术和新工艺 ③寻找石油的替代品 ④禁止高耗能产业的生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17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第1题,“全世界每天消耗石油8 000万桶”说明世界经济对石油的依赖性强;“一半左右的世界石油供应依赖于110多座大油田”说明石油的供需失衡;“步入了稳产和衰减阶段”说明石油的储量是有限的;石油的储量消耗是指石油的已开采数量,材料中没有相关数据。第2题,在当前技术水平下,为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禁止高耗能产业的生产是不现实的。
【答案】 1.C 2.A
3.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是中国最大的露天煤矿,它在土地复垦、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建设等矿山环境整治方面有独到之处,是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典型。读“露天煤矿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很多地区能够建设露天煤矿的原因是什么?
(2)露天煤矿易对自然环境产生什么危害?
(3)露天矿区往往会建设隔离护坝,为什么?
(4)土地复垦区对环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解析】 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煤层厚、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露天开采过程中要剥离表层土,使植被遭破坏,造成生态及环境问题。对于采空区进行回填复垦既可以治理生态问题,也可以治理环境问题。
【答案】 (1)当地的煤炭资源丰富,埋藏浅、煤层厚且稳定。
(2)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地表裸露,产生沙尘,污染大气;露天采矿,雨水冲刷下渗,污染水源等。
(3)保护河道和矿区,防止废弃物进入河道,防止洪水冲毁矿区。
(4)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地,减少大气污染。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7
材料一 “十二五”内蒙古自治区的风电发展要以风电消纳为导向,实现风电装机容量达3 300万千瓦,超过了三峡的装机容量。
材料二 下图为呼伦贝尔煤炭资源分布示意图及某地景观图。
材料三 《经济参考报》的一则报道中写道,在飞机就要降落呼伦贝尔机场时,记者看到绿油油的草原上不规则地露出黄色沙面,犹如一块块疮疤,令人心痛。
(1)材料三中所述现象体现的环境问题为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产生该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3)图中某地的居民正在为“输煤”还是“输电”而苦恼,请你帮其作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4)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大力开发风电的原因。
【解析】 第(1)题,从草原“露出黄色沙面”可以判断该现象体现的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第(2)题,结合材料一及材料二图片可以判断该地荒漠化主要是大规模开矿导致的,而治理措施要结合其产生的原因来考虑。第(3)题,分析输电和输煤各自的优缺点即可。第(4)题,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从资源本身的特点、开发利用难度、成本和需求状况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土地荒漠化
(2)主要原因:大规模开矿对植被造成破坏,如露天开采毁坏地表土层和植被,矿山废弃物随意堆放产生污染等。治理措施:健全立法,规范开矿方式;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投入资金和技术,对废弃物进行再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等。
(3)选择一:输煤。理由:对当地的污染相对较小,有利于保护当地环境。选择二:输电。理由:交通运输压力小,减少运输途中的损耗;输电的成本相对较低而电价较高,可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4)接近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冬季)风能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开阔,人烟稀少,土地成本低,有利于大规模建设风电站;风能为清洁可再生资源,有利于当地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可减少对生物能的使用,保护植被,有利于荒漠化的防治。
17
课时作业(五)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
一、选择题
结合中国未来石油供需平衡预测表(单位:亿吨),完成1~3题。
1.未来十年我国( )
①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②石油供应充足 ③石油产量平稳增长 ④石油对外依赖度越来越高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未来十年,我国受石油价格上扬冲击较小的工业是( )
A.乙烯 B.小排量汽车
C.合成树脂 D.合成橡胶
3.表中数据说明,在未来十年里,我国应( )
①加强国内石油开采 ②到国外投资 ③充分利用国际石油市场 ④鼓励合成纤维的出口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第1题,表中数据表明,未来十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增长迅速,但产量几乎没有增加,说明我国石油对外依赖度越来越高;石油是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能源需求量增长越高,说明经济发展越迅速。第2题,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都属于石油工业,受石油价格上扬冲击较大。第3题,石油开采应当适度开发、均衡生产;合成纤维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和能源。
【答案】 1.D 2.B 3.C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学家近年来在煤基液体合成技术即煤变油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煤变油”技术的国家之一。今后5~10年,我国将以内蒙古、陕西、山西等省区为基地,加快推进“煤变油”战略。据此完成4~5题。
4.我国将“煤变油”基地设在内蒙古、陕西、山西的原因是( )
17
A.交通便利 B.科技发达
C.劳动力丰富 D.接近原料产地
5.我国启动“煤变油”战略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
①我国的煤炭资源大量过剩,“煤变油”战略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
③减少我国对国际市场中石油产品的依赖程度
④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内蒙古、陕西、山西等省区是我国产煤大省,煤炭资源丰富。我国的煤炭资源并没有过剩,但产量大。
【答案】 4.D 5.B
2013年5月14日报道 国际能源署表示,中国今年将新建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届时,中国作为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将在其战略石油储备计划第二期工程中增加2.45亿桶石油储备。结合所学知识,完成6~7题。
6.针对我国石油进口日益增多的现状,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势在必行。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应建在( )
A.西北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
C.青藏地区 D.内蒙古自治区
7.除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外,我们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石油形势( )
①调整能源结构,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 ②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耗水平 ③进一步提高节能意识,努力抓好节能工作 ④加大能源的调配程度,维持能源生产消费均匀的格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第6题,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选址的原则为交通便利,便于从海外进口以及尽快投放到石油消费市场,故应建在东部沿海地区。第7题,目前我国单位产值的能耗量过大,能源的利用率过低,故应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措施。此外还要加强石油资源勘探,开发石油的替代能源等。
【答案】 6.B 7.A
2013年5月15~17日第九届中国核能国际大会在北京凯宾斯基酒店举行,本届大会主题定为“核电重启:挑战和机遇”,认为核能仍是当今世界最干净与最有可拓展前景的能源。据此完成8~10题。
8.在山东东部沿海建核电站的主要目的是( )
17
A.经济发达,科技领先,建站优势明显
B.缓解山东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
C.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建站优势明显
D.解决矿产资源贫乏的状况
9.目前,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消费比例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A.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水电、核能
B.煤炭、水电、石油和天然气、核能
C.石油和天然气、煤炭、水电、核能
D.煤炭、核能、石油和天然气、水电
10.关于在我国大力发展核电的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加速发展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B.是应对我国国内能源紧缺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的措施之一,填补能源需求缺口
C.是我国的宏观能源形势及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唯一举措
D.可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有利于改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大气质量
【解析】 第8题,随着山东省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供应紧张,迫切需要建设一个与全省发展定位相匹配、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能源保障体系,为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能源支撑。第9题,目前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是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而我国是以煤炭为主,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清洁能源如天然气、水能、核能等所占的比重偏小。第10题,大力发展核电是我国的宏观能源形势及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而不是唯一举措。
【答案】 8.B 9.A 10.C
二、综合题
11.图甲是1月某时地面天气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问题。
图甲 图乙
(1)图乙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2)下图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
17
(3)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解析】 第(1)题,应首先明确阴影区的能源以煤炭、天然气为主,然后从能源的数量、质量、开采条件,以及图示地区地形、水源、交通、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其建设的区位条件。第(2)题,应联系图中的产业链的特点进行分析。第(3)题,应充分联系鲁尔区在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出该区与鲁尔区的不同之处,即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然后从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不合理开矿等方面分析其产生的人为因素。
【答案】 (1)煤炭、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形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邻近消费区。
(2)E:电力工业 F:建材工业。
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3)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主要人为因素: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
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达2.84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至58%,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材料二 一般认为,当一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20%~30%时,就面临较高风险。我国将在未来5~10年遭遇“石油安全”问题,10~20年这一问题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国外经验表明,战略石油储备是石油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建立必要的战略石油储备可以防止石油供应中断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 目前,国家发改委已圈定浙江镇海、舟山、山东黄岛、辽宁大连四个石油储备基地。
(1)我国石油对外依赖度越来越高的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说明石油储备的目的是什么?
(3)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升趋势,我国应采取的积极能源政策有(双选)( )
A.严格控制石油进口数量,不断提高煤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
B.加快西部油气资源开发
C.节约能源,大力开发新能源
D.相应提高国内能源产品价格
【解析】
17
第(1)题,石油依赖度实际上就是石油的供需缺口(开采量和进口量的差值),该缺口的大小高低与石油的产量和进口量的对比有关,因此分析石油依赖度时应从影响石油消费量和产量的主要因素入手。影响石油产量的主要因素是采油条件,影响石油消费量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增长。第(2)题,材料二中的“建立必要的战略石油储备可以防止石油供应中断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是题眼。第(3)题,“积极”是关键词,严格控制石油进口量和提高能源产品价格均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不符合“积极”的条件。
【答案】 (1)受石油资源条件限制,增产困难;国内石油消费增长加快,供需缺口越来越大。
(2)防止进口石油中断,保障石油、经济和国家安全。
(3)BC
17
相关文档
- 2020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2021-09-139页
- 高中地理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2021-09-138页
- 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2021-09-137页
-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行星地球2_1冷热2021-09-1310页
- 2020届高中地理一轮全程训练计划:地2021-09-1322页
- 2019届一轮复习通用版2019版高中地2021-09-134页
- 【地理】广西玉林市启华高中2019-22021-09-139页
- 2019版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必2021-09-1369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52021-09-1312页
- 山东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2021-09-13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