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3.00 KB
- 2021-09-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基础巩固组]
沿淮城市群是指淮河安徽段两岸地区的城市群体,俗称皖北,面积占全省的1/3,人口占全省的一半。读沿淮城市群经济发展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沿淮城市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稠密,人口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B.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最高
C.淮南市经济总量最大,城市化水平最高
D.淮北市经济总量最小,城市化水平最低
2.根据区域特点,沿淮城市群的整体定位是( )
①国家重要的能源与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②珠江三角洲制造业的承接地 ③安徽重化工主要集聚地
④安徽旅游示范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第1题,沿淮城市群面积占安徽全省的1/3,人口占全省的一半,说明人口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该城市群第一产业比重总体上较大,城市化水平较低。淮南市外圆圈不是最大,说明经济总量不是最大;淮北市第一产业比重最低,城市化水平最高。第2题,淮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是安徽省重要的能源地,也是重化工业的主要集聚地,且平原广阔,农业发达,农产品丰富,可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距长江三角洲近,是长江三角洲制造业转移的承接地;皖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是安徽省旅游业示范区。
答案:1.A 2.C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近五年产业发展矩形方阵分析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城市在产业发展中( )
A.石油化工和石化产品制造业增长潜力较大
B.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发展空间较小
C.缺少增长快、比重大的优势主导产业
D.纺织业可优先培育为主导产业
4.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该城市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 ②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 ③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 ④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石油化工和石化产品制造业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但近五年增长率较低。第4题,由图中可以看出,增长率较大的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低,且大都为原料指向型和劳动力指向型产业,故应该加强资源深加工力度,延长产业链;主导产业较少且增长率较低,故应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
答案:3.C 4.B
就业人口密度即单位面积中某一行业就业人口的多少。下图示意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2000年和2009年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的空间变化。读图,完成5~6题。
5.与甲地相比,乙地发展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地价较低 B.历史悠久
C.交通便捷 D.原料充足
6.图中所示的2000~2009年长三角地区就业人口密度的变化,将导致( )
A.城市化水平提高 B.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C.第一产业产值降低 D.环境人口容量增大
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上海,地价较高,乙地离上海较远,地价相对较低;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区位选择与其发展历史关系不大;乙地交通通达度不如甲地;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其进行区位选择时主要考虑的是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而不是原料是否充足。第6题,由图可知,2000~2009年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增大,上海附近地区,就业人口密度更大,说明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化水平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主要与劳动力素质有关,与劳动力数量关系不大;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增大,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减少,并不能说明第一产业产值降低;环境人口容量是否增大与就业人口密度的变化关系不大。
答案:5.A 6.A
7.读关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快捷的地区之一,但其内部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存在差异。
1982年、2010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分级图
注:图中标出地名的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7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
(1)按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中、西部划分,归纳该地区2010年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
(2)据图归纳1982年至2010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口级别的变化差异。
(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地区人口级别变化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4)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增长主要依靠自然增长还是机械增长?分析该地区这类人口增长的正负效应。
解析:第(1)
题,根据图中标出地名的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7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根据图示图例分析中部地区人口数量级最大,人口分布最稠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少。第(2)题,根据图示:西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变化较小,而东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变化较大。具体讲是东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显著提高;西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没有提升。第(3)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中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增大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迁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比较强;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较好;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资收入高;第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就业机会多。第(4)题,珠江三角洲人口增长主要依靠外来人口的迁入,属于机械增长。人口迁入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应该分为有利和不利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是: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会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
答案:(1)人口分布中部最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
(2)东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显著提高;西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没有提升。
(3)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比较强;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较好;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资收入高;第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就业机会多。(任答两点即可)
(4)机械增长。
正效应:提供充足劳动力;促进三大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任答两点即可)
负效应:资源供给压力加大;环境污染加剧;产生社会、治安等问题。(任答两点即可)
[能力提升组]
近年来,我国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建设迅速,这些特色小镇既有信息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旅游等支撑未来发展的产业,又有茶叶、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并注意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据此并结合该省“首批特色小镇产业分类统计表”,完成1~2题。
产业类别
高端装备制造
信息经济产业
金融产业
旅游产业
健康产业
时尚产业
历史经典产业
数量
6个
5个
4个
8个
2个
5个
7个
1.在该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的产业类型中,所占比重超过20%的是( )
A.高端装备制造 B.旅游产业
C.信息经济产业 D.历史经典产业
2.加强特色小镇的建设,有利于( )
①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
②扩大中心城市的功能与绿地面积
③产业集聚、升级与拉长产业链
④延缓人口老龄化与提高空气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第1题,该省首批一共有37个特色小镇,其中旅游产业小镇为8个,所占比重超过20%。第2题,特色小镇建设与中心城市功能扩大无关,则②错误;特色小镇建设不能延缓人口老龄化,则④错误;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的一种形式,可以就地实现产业集聚和升级,促进农村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①③正确。
答案:1.B 2.B
(2019·试题调研)2017年10月,日本著名相机制造企业尼康,突然宣布关闭位于无锡的工厂,遣散了2 000余名员工。2018年1月,日本著名的多元化材料生产商日东电工宣布其位于中国苏州的工厂停产。据此完成3~5题。
3.日资相机制造企业尼康宣布关闭无锡工厂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居民摄影需求不足
B.智能手机的普及
C.技术工人缺乏
D.经济增长减缓,居民购买力下降
4.日东电工苏州工厂停产后最可能( )
A.向美国转移 B.回迁日本
C.向欧洲转移 D.向印度、东南亚转移
5.从短期来看,外资企业撤离苏州对苏州产生的影响有( )
①失业率上升 ②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 ③政府财政收入减少 ④房价下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3题,随着智能手机配备的摄像头像素越来越高,小型数码相机市场受到强烈冲击且急速缩小。故日资相机制造企业尼康宣布关闭无锡工厂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智能手机的普及。第4题,日东电工在苏州的工厂属于劳动力指向型企业,最可能向印度、东南亚等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的地区转移。第5题,读材料可知,外资企业撤离苏州导致苏州失业率上升;同时因企业撤离,不再缴纳税费,导致政府财政收入减少;短时间内不会影响商品价格;苏州经济发达,可借机进行产业升级,房价下跌的可能性较小。
答案:3.B 4.D 5.C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途径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O代表加工贸易价值链的不同类型的企业。读图,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的叙述,合理的是( )
A.甲、乙类型企业转向以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为主
B.O类型企业处于中间环节,应向甲、乙类型企业升级
C.营销服务和研发设计将取代加工生产的地位
D.仍以加工生产为主体,同时向上下游高附加值产业活动延伸
7.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将直接影响( )
A.环境质量 B.就业结构
C.城市化水平 D.交通密度
解析:第6题,一般来说,产品的研发设计环节技术含量高,营销服务环节附加值高,这两个环节一般位于经济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而属于劳动力指向型的加工生产环节附加值低,一般位于经济技术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读图可知,甲、乙类型企业都属于加工生产环节,完全转向以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为主条件还不成熟,需要一个过程,故A项不合理;企业生产总是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O类型企业处于中间环节,说明产业升级的条件已经具备,它应向附加值更高的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企业升级,故B项不合理;产品的生产环节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产品都将生产不出来,故C项不合理;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应仍以加工生产为主体,同时向上下游高附加值产业活动延伸,故选D项。第7题,我国加工贸易产业从加工生产环节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转型,必然会使得我国的就业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
答案:6.D 7.B
8.(2019·山西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湾区是由一个或若干相连的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在优越的自然条件基础上,湾区依托海港城市的交通枢纽和门户优势,高效配置资源,形成了具有开放经济结构的湾区经济,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良好基础。2017年7月,《深化粵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三地将在国家支持下,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形成“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的格局。下图示意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1)概括湾区经济的主要特征。
(2)分析国家选择粤港澳规划湾区经济的特色优势条件。
(3)推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4)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措施。
解析:第(1)题,对“具有开放经济结构”“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宜居宜业宜游”等信息进行提炼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从位置、交通、经济与城市化优势、科技、政策等角度分析即可。第(3)题,注意三地经济、政治制度不同,协调发展有一定难度。第(4)题,可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技术与产业的合理分工与合作角度分析。
答案:(1)湾区区域高度开放;经济高度发达;科技创新;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宜居宜业等。
(2)粤港澳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网发达,对外经贸合作便利;有广阔的经济腹地;经济发展水平高、速度快,产业体系完整,市场竞争力强;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资金雄厚,基础设施完善;国家政策支持,对外联系经验丰富;高科技产业密集,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强等。
(3)政治制度不同;经济体制不同;城区差异明显等。
(4)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信息网络;合理布局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深化对外开放,打造高水平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平台;汇聚创新资源,培育中高端产业发展等。
相关文档
- 【鲁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9-1314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52021-09-1312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9-13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9-136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22021-09-1376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52021-09-1332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9-1329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9-136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二2021-09-111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9-1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