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MB
  • 2021-09-13 发布

2020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 提升训练5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提升训练5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埋藏条件与常规天然气不同,主要沉积在密闭性较好的页岩层底部。据此完成第1~2题。‎ ‎1.甲、乙、丙、丁四地可能勘探到页岩气矿产的是(  )‎ ‎                   ‎ ‎2.随着我国页岩气大量开发使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 A.酸雨增多 B.大气污染减轻 C.热岛效应减弱 D.城市污染加重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解题关键是抓住核心词“与常规天然气不同”“页岩层底部”,然后看图寻找符合要求的地方,避免死记硬背而得出相反的结论。第2题,解题的关键是对“随着我国页岩气大量开发使用”的理解,该内容隐含意思是页岩气大规模地代替我国目前使用的能源尤其是煤炭,页岩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大量开发利用可减轻大气污染。‎ ‎3.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判断可推知,甲地层(沉积岩Ⅱ)最先沉积,因内力作用而褶皱变形,形成背斜构造,在外力作用下其表层遭受侵蚀,之后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Ⅰ,然后才有岩浆活动,形成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故D项正确。‎ 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读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完成第4~5题。‎ ‎4.图示的板块边界是(  )‎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5‎ 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5.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  )‎ A.东非大裂谷 B.东亚岛弧 C.阿尔卑斯山脉 D.安第斯山脉 答案4.A 5.C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两个板块水平挤压,隆起形成褶皱山脉,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板块边界属于消亡边界,A项对。第5题,东非大裂谷位于板块生长边界,A项错。东亚岛弧、安第斯山脉位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消亡边界,B、D两项错。阿尔卑斯山脉位于两个大陆板块的消亡边界,C项对。‎ 读图,完成第6~8题。‎ ‎6.图示内容不能反映出的是(  )‎ A.断层 ‎ B.褶皱 C.火山喷发 ‎ D.岩层运动方向 ‎7.图示构造形成的动力主要是(  )‎ A.张力 B.挤压力 C.摩擦力 D.垂直挤压力 ‎8.下列可能由图示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A.阿尔卑斯山脉 B.大西洋 C.长江三峡 D.日本富士山 答案6.C 7.B 8.A 解析第6题,图示岩层反映出其受到巨大挤压力的作用先形成了褶皱,后因超过了岩石最大承受能力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位移出现断层。第7题,分析可知其动力主要是挤压力。第8题,阿尔卑斯山脉是板块相对运动,挤压而成的褶皱山系;大西洋是板块张裂而成的;长江三峡属流水侵蚀而成;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是岩浆活动的结果。‎ 下图是北方四岛(南千岛群岛)示意图。读图,完成第9题。‎ 5‎ ‎9.北方四岛的形成原因是(  )‎ A.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 B.太平洋板块张裂形成 C.火山喷发而成 D.流水沉积形成 答案A 解析北方四岛属于东亚岛弧,地处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由两板块碰撞形成,故A项正确。‎ ‎(2018浙江台州高三期末评估)某野外地质考察小组对广东省东北部地区泉水出露点分布状况进行调查,并绘出泉水出露点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该地区泉水出露点分布大致呈(  )‎ A.团聚状 B.格子状 C.树枝状 D.线状 ‎11.考察小组根据泉水的出露点分布状况可以判断该区域的(  )‎ A.断层分布 B.山脉走向 C.河流流向 D.聚落分布 答案10.D 11.A 解析第10题,读图,根据该地区泉水出露点分布位置可知,该地区泉水出露点大致呈线状分布,D项对。第11题,泉水大多是因岩层断裂,地下水受一定压力,沿断层处喷出形成。故考察小组根据泉水的出露点分布状况可以判断该区域的断层分布,A项对。‎ 读图甲和图乙,完成第12~13题。‎ 5‎ 图甲 图乙 ‎12.图甲的①②③④四处中,与图乙所示的地壳运动最相符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3.图乙所示地壳运动最可能形成(  )‎ A.海沟 B.海岭 C.褶皱山 D.裂谷 答案12.B 13.D 解析第12题,根据示意图乙的地壳运动为陆地板块的岩浆喷发,为生长边界,因此只有②处符合。①处和④处为消亡边界,③处位于海洋上,因此均不符合。故B项正确。第13题,图乙位于陆地板块的生长边界,只能形成裂谷;海沟位于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消亡边界;海岭位于大洋板块的生长边界,褶皱山位于板块间的消亡边界。‎ ‎14.读某岛屿上东西方向延伸的地质、地形剖面图,古老基底地区先后经历的地质作用可能是(  )‎ A.外力侵蚀—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浆喷出 B.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浆喷出—岩浆侵入 C.变质作用—岩浆侵入—岩浆喷出—外力侵蚀 D.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岩浆喷出 答案C 解析图中基底是片麻岩,是一种变质岩,说明该地发生过变质作用;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侵入到基底之中,说明发生了岩浆侵入;有火山熔岩分布,说明有岩浆的喷出运动;花岗岩脉出露地表说明受外力的侵蚀作用。综合判断C项正确。‎ ‎15.读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5‎ ‎(1)图中甲处地质构造为    ,构造地貌名称为    。甲、乙两地质构造中最有可能发现油气的是   。 ‎ ‎(2)乙处成谷的原因为                              。乙处在流水溶蚀作用下,最易形成      地貌。 ‎ ‎(3)说明丙地不适合修建地下隧道的理由。(至少两点)‎ ‎(4)据图判断①处岩石为      (根据岩石成因),①②岩层的形成年代是①    ②(填“早于”或“晚于”)。 ‎ 答案(1)向斜 山地 乙 ‎(2)乙地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形成山谷 喀斯特 ‎(3)丙地位于向斜槽部,岩层下凹,建隧道容易塌方;地下水容易汇聚;石灰岩易受流水的溶蚀,地质不稳定等。‎ ‎(4)岩浆岩(或侵入岩) 早于 解析第(1)题,甲处中间岩层向下凹,判断为向斜;图示甲处地貌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地。向斜储水,背斜储油气。第(2)题,乙处地质构造为背斜,主要从外力侵蚀对当地地貌的影响分析。乙处石灰岩广布,经长期的流水侵蚀可能形成喀斯特地貌。第(3)题,丙处为向斜,建隧道易塌方,且向斜槽部储水,建隧道容易透水。第(4)题,图示①岩层侵入了沉积岩层,故判断为岩浆岩;而②沉积岩层未被破坏,故判断②在①之后形成。‎ ‎1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C区域的地质构造是    ,D区域的地表形态是    。 ‎ ‎(2)B区域两侧有短线,表示岩层的移动方向,请画出左右短线的箭头方向。‎ ‎(3)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    处,原因是                    。 ‎ ‎(4)B区域形成谷地的主要原因是           。AB处的地质构造是    ,甲处易发育成河流的原因是                  。 ‎ 答案(1)向斜 山谷(谷地或盆地)‎ ‎(2)画图略。(两个都向上)‎ ‎(3)D 背斜处不易坍塌,不易积水 ‎(4)岩层断裂下陷 断层 岩层破碎易被侵蚀 解析第(1)题,根据C处岩层向下凹可判断为向斜;根据D处地表向下凹表示是山谷(谷地或盆地)。第(2)题,根据同一岩层的错位关系可判断B岩体较两侧低,说明B岩体相对下沉,两侧相对上升。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D处岩层向上凸,为背斜。背斜符合力学原理,承受的力较大,不易坍塌,因此可作为隧道选址。第(4)题,根据图形信息B岩体为岩层断裂下陷,说明是断层;甲处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发育成河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