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7 MB
- 2021-09-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华安一中、龙海二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
①行政区 ②自然带 ③热量带 ④干湿地区 ⑤三江平原 ⑥青岛市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⑤⑥ D. ①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区域有一定的界线,自然区域的界线是模糊的,行政区是人为划定的,一般具有明确边界。气候区、亚热带、湿润地区、三江平原是自然区域,没有明确界线,②③④⑤错。行政区、青岛市是人为划分的,有明确界线,①⑥对,D对。A、C、D错。
2.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 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 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 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 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河谷农业区位因素。
详解】
青藏高寒区因海拔高,热量条件差,限制了农业生产活动。河谷地区气温相对较高,热量条件好,有利于农业生产,形成了高原上特有的河谷农业,B正确。故选B。
“陕西十大怪: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买,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不装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3. 形成“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是由于陕西关中地区主要种植( )
A. 玉米 B. 小麦 C. 水稻 D. 高粱
4. “帕帕不装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冬春季节风沙较大 ②降水较少,为减少洗头次数 ③与当地风俗习惯有关 ④当地气候
炎热,方便擦拭汗水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3. B 4. A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人们的饮食习惯理所当然地与农业生产产品保持一致性,这就形成了我国“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面条和锅盔都是用小麦加工的面粉做的,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帕帕不装头上戴”的主要原因。陕西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尤其冬春季节多风沙天气,姑娘为减少洗头次数而头上戴,故A正确。故选A。
江西省婺源县篁岭村是晒秋文化的起源地。随着果蔬的成熟,篁岭每年农历六月六晒秋节开始,九月九晒秋节达到顶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5. 篁岭晒秋时节控制该地的主要天气系统为( )
A. 西南季风 B. 亚洲高压 C. 亚洲低压 D. 副热带高压
6. 该地的传统民居屋顶呈现倾斜,其主要功能是( )
A. 为了节省建筑材料 B. 有利于冬季清扫屋顶积雪
C. 有利于多雨季节排水 D. 有利于通风散热
【答案】5. D 6. C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区域自然特征及其对聚落的影响。
【5题详解】
根据材料篁岭晒秋节时期天气应为炎热干燥、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西南季风、亚洲低压易带来多雨的天气,故AC错误;亚洲高压控制的时间为冬季,根据材料晒秋节为6月到9月为夏季,故B错误;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天气炎热干燥,多晴朗天气,故该题选D。
【6题详解】
屋顶呈现倾斜利用的建筑材料更多,故A错误;篁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季节高温多雨,冬季温和,降雪稀少,故B错误;热带地区房屋采用高脚屋利于通风散热,故D错误;屋顶倾斜便于多雨季节排水,故该题选C。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7. 图中从I到Ⅲ阶段
①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④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8. 从Ⅲ到Ⅳ阶段,导致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政策 B. 交通运输
C. 劳动力 D. 市场
【答案】7. C 8. D
【解析】
【7题详解】
由图可知从阶段Ⅰ到阶段Ⅲ林地面积减少,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降低,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我国夏季为丰水期,冬季为枯水期。故①正确④错误。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也在增加,城镇由无到有,到发展成大城市,说明出现了城市化。故③正确②错误。故C(①③)正确。故选C。
【8题详解】
阶段Ⅲ到阶段Ⅳ的发展过程中耕地数量减少,花卉、蔬菜用地数量增加,是城市发展,对花卉、蔬菜市场需求增大导致的。市场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故D正确。
【点睛】关注图例,分析图中地理事物的变化。
B2C是英文Business—to—Customer(商家对顾客)的缩写,是近年来依赖于互联网迅速崛起的新颖销售模式。如众多年轻人购物首选的淘宝网即属此类经营模式。
读B2C交易流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9. B2C模式( )
①宜将商业网点布局在中心商务区
②依赖于现代物流业的不断发展
③是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重要方式之一
④易受自然环境影响,成本高、利润低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0. 在B2C模式中,物流公司可以随时了解运输车辆在运输途中所处位置,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①GIS ②数字地球 ③RS ④GPS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9. B 10. D
【解析】
本题以B2C销售模式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B2C销售模式特征及影响、地理信息技术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9题详解】
B2C销售模式把商家和所有网上顾客直接相连,不需要将商业网点布局在中心商务区来吸引顾客,因此①不符合题意。网上顾客与商家不直接见面,需要现代物流业支持商品流通,因此依赖于现代物流业的不断发展,②符合题意。B2C销售模式把商家和所有网上顾客直接相连,属商贸联系,是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重要方式之一,③符合题意。B2C销售模式的交易活动主要在网络上进行,不易受自然环境影响,成本较低,利润较高,④不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判断,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0题详解】
及时查询了解运输车辆的位置信息应用GIS技术,①符合题意;在B2C模式中,用不到数字地球技术,②不符合题意;在B2C模式中,不需要直接使用遥感技术,③不符合题意,对运输车辆进行精确定位应用GPS技术,④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判断,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某市寻找适合布局工厂的地点,该厂址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地形平坦;②距河流1千米范围内。下图中“空间资料”是该市地形与河流的空间分布,每一小方格代表1平方千米(该区面积共16平方千米);“属性资料”是地形和河流的类别资料。根据选址条件,对照空间资料和属性资料,符合条件为“1”,不符合条件为“0”,若同一小方格内有两种不同属性类别分布时,为求简化,占有面积比例较大的属性作为评估对象。
完成下列小题。
11. 下图是四幅“河流”资料的评估值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2. 根据地形、河流两项资料的综合评估,下图中适合布局工厂的地点是( )
A. 甲、丙 B. 甲、乙 C. 乙、丁 D. 乙、丙
【答案】11. B 12. B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存储数据的形式,在解答题目时,要注意根据材料要求的条件对图层进行叠加分析。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厂址要求“距河流一千米范围内”,且“若同一小方格内有两种不同属性类别分布时,为求简化,占有面积比例较大的属性作为评估对象”,“每一小方格代表1平方千米”根据这三个条件,在方格内左侧的两竖行都是符合条件的,都应该标”1”,则只有②符合条件,①③④不对,排除。答案选B。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丙处是坡地,且距河流超过1千米的范围,不符合工厂的选址,排除AD;丁据河流1千米范围之外,不符合工厂选址要求,排除C;甲和乙是平地,且在距河流的1
千米范围之内,B符合要求。答案选B。
据报道,位于以色列的死海西岸,近年水位以平均每年一米的速度下降。“死海不死”的说法的确已经受到了现实的严峻考验。下图是“死海沿海废弃的水上游乐设施”及“死海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近年来死海面积不断缩小,原因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A. 全球变暖加剧,蒸发量加大 B. 下游大量引水,入湖径流量增多
C. 地壳运动,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D. 围湖造田规模不断扩大
14. 死海面积不断缩小,对以色列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A. 影响观光旅游业的发展 B. 对河流的调节能力下降
C.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剧 D. 周边地区地下水位抬升
【答案】13. A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全球变暖,蒸发量加大会影响死海面积,故A项正确;上游引水量大,会导致入湖水量减少引起死海面积减少,故B项错误;地壳运动与死海面积减少无关,故C项错误;死海是咸水湖,气候干旱,不可能在此地围湖造田,故D项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图中显示死海沿海废弃的水上游乐设施,说明影响观光旅游业的发展,A正确。死海只有河流流入而没有河流流出,对河流没有调节能力,故B项错误;死海所处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不会出现水土流失,故C项错误;会引起周边地区地下水位下降,故D项错误。故选A。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A. 生物残体分解快 B. 植物生长速度快
C. 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D. 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16. 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是
①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
②提供大量的居住环境
③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
④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5. C 16. D
【解析】
本题组以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热带雨林特征和生态功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5题详解】
生物残体分解快和植物生长速度快,说明热带雨林的物质和能量流动迅速,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强,这是热带雨林稳定性的表现,不是脆弱性表现,排除A、B。根据所学知识,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如果雨林一旦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就难以恢复,选项C符合题意。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生命力强,这不是雨林脆弱性表现,排除D。故选C。
【16题详解】
雨林里茂密的树木,
在行光合作用时,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氧气,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①符合题意。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蚊虫较多、对外交通不便,不适宜居住,②不符合题意。热带雨林能提供大量的木材,但这不是生态功能,③不符合题意。热带雨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增加蒸腾,增加空气中水汽,影响降水等,从而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④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判断,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崇明东滩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处。1995年,互花米草被引种到崇明东滩,由于其具有强适应性和强扩散能力,现已大面积分布于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内。下图是崇明东滩三种主要植物群落的面积变动统计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7. 崇明东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水侵蚀 B. 海水沉积 C. 流水侵蚀 D. 流水沉积
18. 据图可知,崇明东滩出现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 海洋污染严重 B. 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C. 陆地向海洋扩展 D. 海岸遭受侵蚀
19. 互花米草具有适应性强和扩散能力强的特点,可能是因为它具有强大的
A. 抗寒能力 B. 抗旱能力 C. 抗盐能力 D. 抗病虫害能力
【答案】17. D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崇明东滩位于长江入海口处,长江流经该处,水流速度减慢,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使得长江挟带的大量泥沙在此沉积,逐步形成了滩地。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引种互花米草后,互花米草群落面积不断增加,外来物种的入侵会挤占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对本地生物群落的结构稳定性及遗传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从而使得入侵地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19题详解】
崇明东滩湿地位于长江入海口处,经常遭受海水入侵。互花米草能在此处迅速扩散,可能是因为其具有强大的抗盐能力。
我国西双版纳的雨林生态农业是利用光在森林中垂直衰减的原理模拟雨林结构建立的。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0. 图中雨林生态农业主要充分利用了( )
A. 光照资源 B. 土地资源 C. 水资源 D. 生物资源
21. 为促进世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保护和开发,我们应该( )
A. 采育结合,综合开发利用 B. 注重开发,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C. 禁止各种木材的流通和买卖 D. 封山育林,禁止对森林的砍伐
【答案】20. A 21. A
【解析】
本题组以我国西双版纳的雨林生态农业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气候资源的利用、森林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0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我国西双版纳的雨林生态农业是利用光在森林中垂直衰减的原理模拟雨林结构建立的。林区上层种植喜高光照的作物或树种,林区低层种植喜低光照的作物和树种,充分利用光照资源,选项A符合题意。该生态农业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都提高了利用效率,但相对于题意来说,不是主要的,排除B、C、D。故选A。
【21题详解】
采育结合,遵循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的原则,是促进世界森林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A符合题意。注重开发,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忽视了保护森林的环境效益,是不可持续经营和开发方式,B不符合题意。禁止各种木材的流通和买卖,违背了经济正常发展要求,也是不可持续的行为,C不符题意。封山育林,禁止对森林砍伐,有利于保护森林,但不能促进可持续经营和开发,不符合当地发展的需求,D不符合题意。故选A。
读图,完成回答问题。
22. ①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份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3. ②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温带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A. 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结果 B. 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 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 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答案】22. B 23. D
【解析】
本题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和治理。
【22题详解】
①地区为宁夏平原,处在温带大陆气候区,降水少,蒸发旺盛;同时,宁夏平原位于黄河谷地,依靠黄河水灌溉发展灌溉农业,长期的大水漫灌加上强烈的蒸发导致土壤盐碱化。②③正确。该地区没有冻土发育,位于宁夏平原,不是河谷地区。故选B。
【23题详解】
②地区为农牧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过度开垦和放牧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导致生态恶化,形成沙漠。气候和植被变化不是人为原因。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生态环境变好。故选D。
该图是怒江大峡谷示意图,读图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24. 图示地区地理环境比较脆弱,人们面临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A. 荒漠化 B. 水土流失
C. 泥石流 D. 地震
25. 兼顾怒江大峡谷的开发与保护,正确的做法是
A. 边采伐边造林,使青山永在
B. 只采伐森林,不开发矿产
C. 设立自然保护区,适当开发旅游观光
D. 封山育林,建设大型水电站
【答案】24. B 25. C
【解析】
(1)怒江位于长江的上游,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地质灾害比较频繁,由于人们破坏植被,面临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2)为了保护长江上游的生态,国家建立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怒江大峡谷本身就是比较好的自然风光,建立在不破坏生态的基础上,可适当开发旅游观光。
二、综合题(本题3大题,共50分)
26.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读“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表反映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试分析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2)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乙中区域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3)图甲中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图乙中区域相比,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
【答案】(1)主要原因是水热(或气候)条件的差异。甲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只能适应春小麦、甜菜等温带作物的生长。
(2)低温(热量条件较差)办法: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
(3)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较高。
【解析】
(1)甲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两大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是东北平原的两大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纬度较高,水热条件相对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适宜春小麦、甜菜等作物的生长。两地农作物种植的差异主要是水热(或气候)条件的差异。
(2)C是松嫩平原、D是三江平原;两地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易出现低温冷害。解决的办法: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提高作物的抗冻害能力;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
(3)甲较乙区纬度较低,热量条件更优越;靠近中东部发达地区,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较高。
【总体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及影响。甲乙两地农作物的差异主要是气候条件的差异,甲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种植喜温喜湿的作物;乙是东北平原的两大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纬度较高,水热条件相对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适宜种植耐寒作物。东北平原农业发展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解决的措施一是提高作物的抗寒能力,从技术上入手;另一是改造自然环境,增加热量。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千米,全线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和甘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下图所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风沙活动严重影响了列车运行;后来采取了右图的草方格固沙、治沙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据调查发现,图中这片位于宁夏平原南端的绿洲部分地区退化严重。
材料二 草方格沙障是用大量麦草、稻草、芦革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设成方格状的挡风墙,以削弱风力的侵蚀。施工时,先在沙丘上划好施工方格网线,再将修剪均匀整齐的麦草或稻草等材料横放在方格线上,用工具从中部插下约15厘米,并使草的两端翘起,露出地面的高度约20厘米~25厘米;再用工具拥沙埋掩草方格沙障的根基部。每隔几年,草方格要进行维护或者重新铺设。该工程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分析图示地区部分绿洲退化的可能原因。
(2)简析草方格沙障能够防沙、治沙的原因。
(3)鉴于草方格沙障优良的治沙功能,有人建议可在西北大规模发展,请分析其理由。
【答案】(1)过度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过度开垦导致植被破环,土地沙化;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土壤变干、退化;绿洲西部紧邻腾格里沙漠,风沙侵蚀严重。
(2)草方格沙障能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减少风沙对沙丘表面的吹蚀;植物秸秆能够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3)草方格沙障的原料为作物秸秆以及芦苇等,来源丰富;原料色环保,工程对环境负面影响小;标本兼治,工程固沙、治沙的效良好。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宁夏平原南端的绿洲部分地区为背景,设置三道小题,涉及绿洲退化的原因、草方格治沙的原理、治沙方式的选择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第(1)题,图示地区部分绿洲退化的可能原因应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进行分析。从自然角度来说,该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蒸发加剧,土壤变干、退化;绿洲西部紧邻腾格里沙漠,冬春季节多盛行西北季风,风沙侵蚀严重。从人为原因来说,当地过度开垦,导致植被破坏,土地沙化;不合理灌溉,抬高地下水位,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
第(2)题,图文信息表明,草方格沙障是用大量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设成方格状的挡风墙,以削弱风力的侵蚀。说明草方格沙障能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减少风沙对沙丘表面的吹蚀;同时植物秸秆能够截留凝结水、雨水,使沙层保持水分,改善土层水份条件,利于固沙植物成活。
第(3)题,草方格沙障的原料为作物秸秆以及芦苇等,来源丰富,成本不高;同时秸秆、芦苇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和危害,这种治沙工程对环境负面影响小;通过先固沙,后恢复植被的方法,可以做到标本兼治,固沙、治沙的效果良好,因此可以在西北大规模发展。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世界某国及其周边示意图。该国森林资源丰富,有“木材之国”之称,林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世界主要的木材出口国之一。近年来,该国做出了限制原木出口量不得超出原木产量15%的决定。
(1)从气候的角度分析该国森林资源丰富的原因。
(2)指出该国森林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试分析该国限制原木出口量的理由。
【答案】(1)位于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高温多雨的气候使雨林植被生长旺盛。
(2)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水土流失加重,洪涝灾害增加;生态系统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大,河道淤积加重。
(3)可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加工木材可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增加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刚果民主共和国森林资源为背景,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森林资源形成、森林开发生态影响、保护森林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题,本题要求从气候角度分析该国森林资源丰富的原因,主要从水热条件进行分析。从热量条件来看,图中显示,该国位于赤道附近,全年高温,适合多种树木在此生长;从水份条件来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降水丰富,水份条件很好,适合生长旺盛的雨林植被分布。
第(2
)题,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因此森林开发导致雨林植被减少,必然每年固定的二氧化碳量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致使全球气候变暖加剧;雨林破坏,森林的涵养水源和保护水土功能衰减,当地水土流失加重,洪涝灾害增加;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加,河道淤积加重,加剧洪涝灾害;雨林植被减少,打破了雨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破坏生物多样性。
第(3)题,该国限制原木出口量的理由从木材加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分析。通过限制原木出口量,可以减少对森林的破坏速度,可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限制原木出口量,迫使当地发展木当地发展木材加工业,延长了产业链,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经济收入;木材加工业的发展,必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调整了产业结构,促进当地经济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 民大附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2021-09-108页
- 嘉峪关市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2021-09-1014页
- 华安一中 2014—201 5 学年下学期2021-09-1010页
- 民大附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2021-09-1015页
- 庄河高中 2016-2017 学年度上学期2021-09-1012页
- 南郑中学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2021-09-1010页
-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调2021-09-0911页
- 箬横中学2018年10月月考高二地理试2021-09-0810页
- 长安一中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2021-09-0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