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0 MB
- 2021-09-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讲 荒漠化的防治
——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
知识梳理
】
一、认识荒漠化
沙漠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
草地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
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
:
荒漠
温带草原
减少
2.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
流水
风沙
3.
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
_________
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气候异常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人口激增对生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态环境的压力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读图
,
回答问题。
草方格沙障
1.
荒漠化的危害
:
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
,
不仅影响
当地
_____
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
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
其他地区人们的
_________
。
经济
生存环境
3.
防治原则
:
(1)
坚持维护
_________
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2)
坚持治山、治水、治碱
(
盐碱
)
、治沙相结合。
生产力
生态平衡
4.
防治措施
:
(1)
合理利用
_______
。
(2)
利用
___________________
构筑防护体系。
(3)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
采取综合措施
,
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
_____
问题。
(5)
控制
_________
。
水资源
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能源
人口增长
【
盲区扫描
】
1.
荒漠化不等同于沙漠化。
荒漠化有多种类型和形成途径
,
而土地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主要形式之一。次生盐渍化也是一种表现
,
主要是在干旱地区由于灌溉不当造成的。
2.
荒漠化不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荒漠化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
但在一些半湿润地区甚至湿润地区也有发生
,
如我国华北地区的盐碱化、云贵地区的石漠化。
3.
次生盐渍化并非只在西北地区有分布。
次生盐渍化是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
,
主要发生在蒸发旺盛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
,
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4.
荒漠化的防治并不是以“治”为主。
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
,
荒漠化的治理还有一定的难度
,
应该以“防”为主
,
对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进行重点治理。
考点一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1.
荒漠化的成因
:
(1)
自然因素
——
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①基本条件
——
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是全球相同纬度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带。干旱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下图
:
②
物质条件
——
地面疏松
,
为沙质沉积物。
③
动力条件
——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
,
大风日数多
,
且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
,
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重要影响因素
——
气候异常。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
降水、气温的变率大
;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
,
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
人为因素。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
,
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
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
,
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
:
人为因素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
草场遭破坏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
过度开垦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
,
特别是沙区边缘
沙质土壤肥力下降
,
废弃耕地变沙地
,
使土地沙化连片发展
人为因素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危害
水资源利用不当
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
生态用水紧张
,
植被退化
,
次生盐碱化
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
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沙化
2.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
(1)
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 区
措 施
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
,
推广节水农业
,
避免土壤盐碱化
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
,
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地 区
措 施
干旱的内
陆地区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
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
,
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
采取综合措施
,
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
控制人口增长。
【
典题研析
】
(2015·
山东高考
)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
,
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
,
形成“生态裂谷”。图示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
(1)
、
(2)
题。
(1)“
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
,
附近的交错带
(
)
A.
自然植被改善
B.
风力侵蚀减弱
C.
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
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2)“
生态裂谷”出现后
,
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
,
应该
(
)
A.
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
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
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
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
思维导引
】
第
(1)
题
,
事物发展规律如下
:
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区⇨周围地下水位相对较高
,
逐渐向漏斗中心流动⇨交错带地下水位下降
,
植被退化、生态裂谷。第
(2)
题
,
当该地生态裂谷出现后
,
即出现了土地的荒漠化
,
为了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
就要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
既有利于绿洲农业的发展
,
也有利于生态的改善。
【
尝试作答
】
(1)
C
,(2)
D
。
【
通关题组
】
阅读图文资料
,
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
4 500
米以上
,
冬春季盛行西风
,
年平均大风
(≥8
级
)
日数
157
天
,
且多集中在
10
月至次年
4
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
,
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
20
~
30
厘米高度范围内。
(1)
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2)
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3)
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4)
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
,
请提出防治措施。
【
解析
】
第
(1)
题
,
提取图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答题
的关键。读图文材料可知
,
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
季风沙活动的沙源有三个
:
一是来自注入湖泊的河流形
成的河口三角洲
;
二是来自冬春季河流水位低而裸露的
河滩
;
三是来自错那湖冬春季水位低而出露的湖滩。第
(2)
题
,
认真分析图文材料
,
即可得出答案。图示区域冬春季干燥少雨
,
植被稀少
,
沙源裸露
,
再加上多风力强劲的西风
,
故易起沙。第
(3)
题
,
可从对铁路基础设施和列车运行安全等方面分析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强劲的风沙活动会掩埋铁路、吹翻列车
,
破坏铁路沿线的基础设施。第
(4)
题
,
迁移运用腾格里沙漠区采用草方格沙障固沙保护包兰铁路的措施
;
还可以建设铁路防护墙
,
阻断自然灾害与受灾体接触。
答案
:
(1)
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
,
泥沙沉积
,
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
,
河滩泥沙裸露
;
错那湖水位低
,(
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
)
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
冬春季气候干燥
(
降水少
),
地表缺乏植被
(
草
)
的保护
;
大风多
,
湖面较宽阔
,
西风经湖面无阻挡
,
沙源东部为河谷
,
风力强劲。
(3)(
铁路路基较高
)
风沙堆积
,
填埋路基和轨道
;
侵蚀路基
(
和路肩
);
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
,
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
;
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4)(
阻沙措施
)
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
(
高立式沙障
)
。
(
固沙措施
)
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
,
设置石
(
草
)
方格沙障。
【
加固训练
】
某集团在库布齐沙漠的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中创建了独特的“库布齐模式”
,
获得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奖。阅读下列地图
,
回答问题。
(1)
据图分析库布齐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
(2)
试从科技、产业、生态、效益等方面
,
简述“库布齐模式”的特点。
(3)
该集团生产过程中积极利用当地的
和
等绿色能源。
(4)
如果你是该集团董事长
,
欲将“库布齐模式”推广到海外
,
选择你要去的地方
,
并简要说明选择的理由。
【
解析
】
第
(1)
题
,
库布齐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要从海陆位置、气候、地形、植被等方面分析。第
(2)
题
,
该模式第一、二产业相结合
,
产业链延长
,
立足环境保护
,
科技创新
,
因而取得了经济、社会、生态三者的协调发展。第
(3)
题
,
该地气候干旱
,
降水少
,
太阳能资源丰富
;
靠近冬季风源地
,
风力大
,
风能资源丰富。第
(4)
题
,
该模式是在干旱的荒漠区域进行发展的模式
,
因而主要投资到一些经济落后尚未开发的干旱区域。
答案
:
(1)
深处内陆
,
降水少
,
气候干燥
;
干旱地区
,
风力作用强
;
干旱地区
,
植被稀少
,
沙源丰富。
(2)
科技引领
,
创新生态治理方法
,
创新产业发展
;
第一、第二产业相结合
,
建立企业的原料基地
;
立足生态治理
,
促进产业发展
,
两者有机结合
;
产业链长
,
附加值高
,
促进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3)
太阳能 风能
(4)
非洲、大洋洲、中亚等干旱地区。
这里沙漠广大
,
有相似的环境条件
;
经济落后
,
尚未开发
;
缺乏资金和技术
;
环境治理需要国际交流合作
,
共同参与。
(
其他答案合理
,
具有区域针对性也可
)
考点二 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
1.
成因
:
(1)
自然因素
:
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基础条件
,
其主要类型及影响如下表所示
:
自然条件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气候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
,
强度越大且多暴雨
,
侵蚀作用就越强
,
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自然条件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地形
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度越大
,
坡面物质越不稳定
,
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植被
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
,
削减径流的能力就越低
,
水土流失越严重
自然条件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土壤
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土质越疏松
,
水土流失越强
(2)
人为因素
:
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
主要有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露天开矿、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
2.
危害
:
从表面上看
,
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
,
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
3.
措施
:
(1)
工程措施
:
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措施等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
,
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
(2)
生物措施
:
采取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
(3)
农业技术措施
:
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
,
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种、提高复种指数等。
【
拓展提升
】
【
典题研析
】
阅读图文材料
,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红壤是重要的土壤资源。我国红壤地区跨越热带、亚热带
,
北起长江沿岸
,
南到海南
,
东到台湾
,
西到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
,
占全国总面积的
22.7%,
红壤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
,
现有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
23.33%,
是我国重要的粮、油、果、林、茶及水产生产基地。
材料二 有人在裸露的红黏土上进行人工降雨试验
,
不同坡度与土壤冲刷量关系结果如下图所示。
(1)
说出我国红壤分布区夏季最易发生的生态问题
,
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
结合试验数据
,
任选一个坡度范围的红壤分布区域
,
说出其合理利用的方式。
【
思维导引
】
第
(1)
题
,
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
第
(2)
题
,
坡度不同
,
采取的措施不同
,
缓坡发展梯田农业、较陡坡发展林牧业、陡坡则封山育林育草。
【
尝试作答
】
(1)
水土流失。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
地形起伏大
(
或一定的坡度
),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
夏季降水集中
(
或多暴雨
);
人类活动集中
,
植被破坏
,
流水侵蚀严重
,
导致水土流失发生。
(2)
坡度在
18°
以下
(
或坡度较小
)
的地区
,
修建梯田
,
作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或经济林木用地。或答
18°
到
24°(
或坡度较大
)
的地区
,
退耕还林、还牧
,
作为林木业用地。
(
或答坡度在
24°
以上的地区
,
禁止人类活动
,
以防崩塌和滑坡。
)
【
通关题组
】
(2017·
吉林模拟
)
下图中①②③④为四个不同地区。读图
,
回答
1
、
2
题。
1.
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
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
下列描述符合①②③④四地区实际情况的是
(
)
A.①
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
大力植树种草
B.②
地区洪涝灾害严重
,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C.③
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
,
大水漫灌可缓解该问题
D.④
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
,
退耕还牧
【
解析
】
1
选
C,2
选
B
。第
1
题
,
根据各地区所处的温度带和年降水量可知
,③
地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交界处
,
这里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第
2
题
,
由图可知
,①
地区位于热带降水较少的地区
,
不易出现水土流失现象
;②
地区位于亚热带降水丰富地区
,
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
,
易出现洪涝灾害
,
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③
地区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
大水漫灌会加重土地的盐碱化
;④
地区位于中温带
,
但该地区降水丰富
,
地表湿润
,
可以发展种植业。
(2017·
唐山模拟
)
下图中甲河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
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土地、矿产、生物、旅游等资源
,
流域内的东南部以三角洲平原、台地、丘陵为主
,
中部以台地、丘陵为主
,
西北部则以山地、丘陵为主。读甲河流域示意图
,
回答
3
~
5
题。
3.
该流域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
A.
沙尘暴
B.
旱涝灾害
C.
土地盐碱化
D.
水土流失
4.
该流域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是
(
)
A.
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B.
盲目扩大灌溉面积
,
大水漫灌
C.
能源短缺
,
农村薪柴匮乏
,
乱砍滥伐
D.
气候干旱
,
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
5.
防治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
)
①
植树造林
,
全面封山育林
②发展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
③平整土地
,
陡坡修建梯田
④发展沼气
,
解决生活用能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解析
】
3
选
D,4
选
C,5
选
D
。第
3
题
,
由材料可知
,
该流域
属于低山丘陵地区
,
我国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易出现的
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
4
题
,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能源短缺
,
农村薪柴匮乏
,
人们乱砍滥伐
,
导致植被破坏
,
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
;
土质疏松
,
垂直节理发育是黄土
高原地区黄土的特点
;
该流域气候湿润
,
降水丰富
,
很少
出现大水漫灌的现象。第
5
题
,
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
防治水土流失的主要途径是植树造林
,
发展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
,
发展沼气
,
解决生活用能问题
;
全面封山育林是不现实也不合理的
;
梯田多在缓坡修建。
【
加固训练
】
1.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
,
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
(
)
①
甲处平整土地
,
提高土地质量
②乙处修建护坡堤
,
防止岸坡侵蚀
③丙处修建梯田
,
增加耕地面积
④丁处修建挡土坝
,
拦截泥沙以淤地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
解析
】
选
A
。图中为我国北方某区域
,
地貌景观呈现沟壑纵横的特点。甲处地形较为平坦
,
水土流失较弱
,
可建设成为本地主要的基本农田
;
乙处地质结构不稳定
,
应植树种草加强坡面保护
;
丙处地形崎岖
,
地形较陡
,
水土流失严重
,
不可修筑梯田
;
丁处于沟谷之中
,
是泥沙向下游输送的主要通道
,
修建淤地坝可以拦截泥沙。
徐霞客把喀斯特地貌的山称为“石山”
,
而把非喀斯特地貌的山称为“土山”。读下图
,
回答
2
~
4
题。
2.
等高线图中虚线的东西两侧为不同地貌
,
分析正确的是
(
)
A.
东部是“土山”
B.
西部是孤峰残丘落水洞
C.
东部农田地块小
D.
西部是典型的塬、梁、峁
3.
造成图中两种地貌等高线呈现不同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
A.
水土流失程度不同
B.
岩石岩层性质不同
C.
绝对高度不同
D.
生产建设强度不同
4.
我国南北方都有“梯田”
,
山西省大寨曾以修建“梯田”成为农业典型。“梯田”适宜建设在
(
)
A.
坡度较大的“土山”上
B.
坡度较大的“石山”上
C.
坡度较小的“石山”上
D.
坡度较小的“土山”上
【
解析
】
2
选
C,3
选
B,4
选
D
。第
2
题
,
由图可知
,
虚线以东地区地形崎岖
,
为喀斯特地貌
,
农田主要分布在山间的小盆地
,
面积较小
,C
正确
;
西部为土山地貌。第
3
题
,
图中等高线呈现的是不同形态
,
农田和山脉
,
其成因是岩石岩层性质不同
,
故
B
正确。第
4
题
,
梯田适宜建设在坡度小于
25°
的“土山
”
上
,
可减缓水土流失
,
故
D
正确。
5.
图
1
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
(
单位
:m)
地形图
,
图
2
是图
1
中甲处的气候资料。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
,
图
1
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
,
柳竹成荫
,
河深水清
,
舟楫畅行
;
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
,
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材料
,
分析图
1
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
(2)
图
1
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3)
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
,
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
?
【
解析
】
第
(1)
题
,“
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
水土流失的结果
,
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
为原因两方面来分析。自然原因从地形
(
坡度大
)
、气
候
(
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
、植被
(
覆盖率低
)
等方面分析
;
人为原因从破坏植被和不合理利用土地等方面分析。
第
(2)
题
,
分析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
,
主要考虑对当地的
农业、交通和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
同时还要考虑对河流下游地区洪涝、航运的影响。第
(3)
题
,
图示区域的资源主要有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
在开发利用该区域的资源时
,
要保护本区域的生态环境
,
增加植被覆盖率
,
防治水土流失。
答案
:
(1)
“
红色荒漠
”
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其形成原因如下
:
自然原因
:①
以山地丘陵为主
,
起伏大
;②
亚热带季风气候
,
降水丰富
,
且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
河流众多
,
流水侵蚀切割强烈。
人为原因
:①
开发历史悠久
,
人多地少
,
毁林开荒
;②
能源短缺
,
乱砍滥伐。
(2)
低山丘陵地区
,
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层变薄
,
土壤肥力降低
,
使粮食减产
;
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
,
影响交通等
;
山麓地带水冲沙压
,
旱涝严重
;
平原地区
,
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
,
河湖调洪能力降低
,
使旱、涝灾害加剧
;
同时还影响航运。
(3)
发展立体农业
;
搞好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
;
建设水电站
,
开发利用本区丰富的水能资源
;
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
如大力推广生活用煤
,
进行技术革新
,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
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等
;
封山育林
,
提高植被覆盖率。
(
任答
4
点即可
)
图表解读
22
土地利用类型坐标图的判读
土地利用柱状图在高考命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
主要考查某地区土地空间利用、时间变化及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
跟踪演练
】
(2017·
厦门模拟
)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区
2010
~
2014
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量的变化。读图
,
完成
1
、
2
题。
1.
图中曲线①、②、③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为
(
)
A.
撂荒地、耕地、林草地
B.
撂荒地、林草地、耕地
C.
林草地、撂荒地、耕地
D.
林草地、耕地、撂荒地
2.
据图可判断
(
)
A.
该山区降水季节变化小
B.
下渗量与植被覆盖率呈正相关
C.
该山区植被以森林为主
D.
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
【
解析
】
1
选
A,2
选
B
。第
1
题
,
一般在相同降水量条件下
,
植被覆盖率越高
,
地表径流量越小
,
则依据图中的三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径流量
,
可判断③为林草地。第
2
题
,
图中显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林草地的地表径流量最小
,
表明下渗量最多
;
而植被覆盖率最低的撂荒地的地表径流量最大
,
表明下渗量最少。即下渗量与植被覆盖率呈正相关。
下图为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读图回答
3
、
4
题。
3.
撒哈拉沙漠所在的大陆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
各大陆中
,
比重最高的荒漠主要是由于海陆位置形成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
解析
】
3
选
B,4
选
A
。第
3
题
,
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
,
由于纬度较低
,
非洲主要是热带荒漠
,
以及少部分的亚热带荒漠
;
因为受副高、信风控制区域广而热带荒漠面积是各大洲中最大的
;
据此可判断图中②为非洲大陆。第
4
题
,
温带荒漠主要是由于深居内陆
,
导致海洋水汽难以到达而形成的
,
在亚欧大陆分布最广泛
;
图中①是亚欧大陆
,③
是澳大利亚大陆
,④
是南美大陆。
相关文档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二2021-09-1318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9-134页
- 【鲁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9-1314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52021-09-1312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9-13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9-136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22021-09-1376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52021-09-1332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9-1329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9-1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