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00 KB
  • 2021-09-13 发布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专题7 资源能源的分布调配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七】资源能源的分布调配 ‎【考情分析】‎ 资源问题的考点主要有: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应特别注意水资源、耕地资源、铁矿资源以及能源资源(煤、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状况等。‎ 资源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结合点,也是高考的重点。试题往往以人地关系、建设节约型社会为信息背景,阐述自然资源的特性及人类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治理措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等,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特别是能源问题,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大幅波动,引起了政治、经济、人民生活等多方面的反响,应将其作为长期的热点。资源已成为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知识交汇】‎ ‎1.几种能源的比较及分布 ‎ 优点 ‎ 缺点 在世界的分布 在我国的分布 煤 ‎①分布广、储量大;②开发和利用的技术难度低 ‎①发热量低、燃烧效率低;②灰渣、粉尘多,环境污染严重;③运输及使用不如石油方便 亚欧大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南非 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以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等省、自治区分布较丰富 石油、天然气 ‎①发热量高②基本上是无灰燃料,是高质量的能源③开采、运输、使用方便 燃烧过程中也有污染 中东、拉美、非洲、北美、西欧、俄罗斯、中国和东南亚 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地区 水能 ‎①可再生能源。电站建成后,电成本低,收益大;②为发电修建的水库具有防洪、灌溉、水产养殖等多方面综合效益;③不污染环境 ‎①水库会淹没农田;②移民搬迁;③受降水量变化影响,枯水期受到限制 中国、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刚果(金)‎ 主要分布在西南、中南(长江三峡、珠江中上游)和西北黄河上游地区 核 能 ‎①能量大、能量密集;‎ ‎②核燃料运量小、地区适应性强;③核电站建成后运转费用低、收益大 ‎①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②密封设备要求高③①核废料处理困难 核能电量较大的国家: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 法国比重最大(70%)‎ 已建或在建核电站:泰山、大亚湾、岭澳、连云港 大 阳 能 ‎①能量大,分布广 ‎②可再生能源 ‎③无污染 ‎①分布分散 ‎②投资大、占地广、储能难 影响大阳辐射强度的因素①纬度②海拔高低③空气中云量、水汽含量 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此线以西以北丰富 其它新能源:地热、风能、潮汐能、可燃冰等 ‎2.资源问题的产生与应对 ‎(1)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问题。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合理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量激增。‎ ‎(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开源”和“节流”是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 ‎①“开源”的具体举措: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扩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 ‎②“节流”的具体举措: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3.世界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水资源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对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考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具体分析如下:‎ ‎(1)水资源紧张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淡水总量有限,季节变化大;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②人为原因——人口增加,工农业发展,需水增多,用水量大增;人对水体的污染和浪费严重,造成水质性缺水;植被破坏严重,陆地蓄水能力减小。‎ ‎(2)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①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②节流——节约用水,减少水的浪费;防治水的污染;加强水资源的管理。‎ ‎4.我国的能源问题 ‎(1)我国的能源问题的现状 ‎①浪费严重,能源短缺;②采煤会引起地面塌陷、农业减产和地面植被破坏;③煤、石油燃烧利用率不高,造成大气污染;④农村使用植物燃料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秸秆不能还田,造成土壤费力下降、农作物减产等。‎ ‎(2)能源问题产生的原因 中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75%左右),能源消费结构单一,水能、核能所占比重较小。中国人均能源资源不足,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年年攀升,2005年已居世界第二位,其中石油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最近中国的油、电、煤、气普遍紧张,加上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涨,能源紧张已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3)解决能源问题的措施 解决中国能源紧张问题应立足国内,把节约能源放在第一位,逐步建立一个节能的社会,实行“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具体措施如下:①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的效率,降低能源需求;②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③加强国内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与调配工作,采取措施保障煤炭的安全生产;④开发清洁煤技术,支持煤化学工业发展,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⑤通过与其他国家的积极对话和合作,保证境外稳定可靠的油气供应。‎ ‎【思想方法】‎ 该专题涉及自然资源、大气环境污染、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等,尤其值得关注的问题主要是结合运输路线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知识,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措施(注意从开源节流等方面分析)。将资源、能源与地理读图能力、地理计算能力、气候、人口、城市等有机结合成为当今高考复习的重点。复习过程中还应注意能源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问题,适当利用一些新的背景材料加大复习的难度,以适应高考对本知识点的考查。‎ ‎1.归纳答题思路。‎ 通过观察各地理高考试题与模拟试题,针对能源与资源分布与调配的试题在设问角度与参考答案有诸多的相似之处,这就不难使我们归纳出一定的答题思路,以针对高考的考查。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问题的分析思路,我们可以总结如下:‎ ‎ (1)跨区域调配资源原因的分析思路。该原因必然是资源分布区与消耗区的差异,即明确该资源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的紧缺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包括利用过程中的问题等。‎ ‎(2)解决该资源短缺途径的分析思路。包括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和跨区域调配资源等。‎ ‎(3)跨区域资源调配线路选择的分析思路。要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要考虑线路的造价,要考虑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社会经济条件;要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4)跨区域调配工程的评价思路。这一问题,需从对输出地(有利和不利)、输入地(有利和不利)、对沿线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等多方面来说明。如对输出地,侧重说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并进一步促进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对输入地则突出说明解决了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该区生态环境建设等。‎ ‎2.关注热点,强化主干知识 在此类问题的考查中,往往是以热点时政材料为背景题材,依托区域图及各种变式统计图表进行对主干的考查。备考过程中,当一个时政事件发生时,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素材,指导学生依据该地(或该类)的资源与能源状况,尝试命题,力求试题设问角度的新颖和多变,但要求考查的知识点要落在主干知识上,不能偏离高考方向,这样就可以加强学生知识的前后联系,促进知识的融合与掌握。‎ ‎3.强化各类地理图表解读方法 ‎ 以图表为背景材料是该专题的一个突出的考查特征,更多的信息隐藏在试题的背景图表里,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更侧重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对图表解读的是否完善和对图表中信息获取的多少在很多时候成为解答该试题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加强学生对各类地理图表的训练,指导对各类地理图表解读方法的归纳,这样才能使考生顺利地找到试题的突破口,成功地解决试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