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1.50 KB
  • 2021-09-13 发布

【地理】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解析版)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一、选择题 ‎“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的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下图为天文学家公认的恒星周围“生命宜居带”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行星距离恒星的远近,纵坐标表示恒星质量的大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宜居带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 B. 宇宙辐射的强度 C. 行星的体积 D. 适宜呼吸的大气 ‎2. 生命存在需要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层,大气层的存在主要取决于 A. 日照条件稳定 B. 行星与恒星的距离适中 C. 行星的体积、质量适中 D. 有原始海洋 ‎【答案】1. A 2. C ‎【解析】本题以恒星周围“生命宜居带”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生命存在条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题详解】‎ 恒星周围“生命宜居带”示意图显示,恒星质量越大(即发出的能源越高),宜居带恒星越远,说明宜居带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选项A符合题意。宇宙辐射是一种包含伽玛射线、高能质子和宇宙射线的特殊混合体,许多宇宙辐射来源于宜居带所在恒星系统之外,它对宜居带生命存在条件影响不大,排除B。行星的体积、适宜呼吸的大气等是行星本身的条件,与宜居带存在生命的条件无关,排除C、D。‎ ‎【2题详解】‎ 行星的大气层是否存在,取决于行星的万有引力,而引力大小取决于行星的体积与质量。如果行星的体积和质量太小,吸力不够,行星表面的气体向宇宙空气散失,行星大气会极其稀薄,不具有大气层;如果行星的体积和质量太大,大气层过于厚重和浓密,也不易演化为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日照条件稳定、行星与恒星的距离适中、有原始海洋等与大气层存在和成分关联性不大,排除A、B、D。‎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15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高了‎3℃‎。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 大气的温室效应 B. 大气的热力环流 C.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4. 甲箱和乙箱温度差异的影响因素是 A. 太阳辐射 B. 地面辐射 C. 大气削弱作用 D. 地面保温作用 ‎【答案】3. D 4. B ‎【解析】‎ 本题组以一组实验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实验目的、实验结果的产生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 ‎【3题详解】‎ 甲玻璃箱内为土层,乙玻璃箱内无土层,在接受同样时间同样强度的辐射之后,甲箱的气温比乙箱的气温高,说明甲玻璃箱中空气获得的热量比乙多。甲箱中空气吸收的辐射热量多来自土层的辐射,这与大气的热量来自地面辐射类似,所以本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大气的主要热源,选项D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两玻璃箱规格相同,保温效果相同,两者的气温差异不是温室效应的结果,排除A。该实验没有涉及大气运动方向的监测,排除B。该实验表明,没有监测一天中气温变化,排除C。‎ ‎【4题详解】‎ 实验环境条件表明,两箱的太阳辐射相同,排除A。甲玻璃箱内为土层,乙玻璃箱内无土层,土层比玻璃底(透明)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强很多,甲箱中土层吸收太阳辐射能量而升温,然后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甲箱内空气吸收地面辐而迅速升温,因此甲箱内气温高于乙箱,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两箱内空气成分一样,因此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相同,排除C、D。‎ 读下图“地震波速度和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5. 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S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传播 B. P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传播,且速度较慢 C. 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附近的海轮先受到P波影响,再受到S波影响 D.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常利用地震波进行地质探矿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界面上、下两层分别为地幔和地核 B. ②界面上、下两层分别为地幔和地壳 C. 岩石圈指的是①界面以上的圈层 D. ②界面以下圈层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答案】5. D 6. D ‎【解析】本题组以地震波速度和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地震波传播特征、地球内部圈层及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5题详解】‎ 根据图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判断,S波为横波,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A错。根据图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判断,P波为纵波,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图中显示,与横波相比,纵波传播速度较快,B 错。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附近的海轮因漂浮在海水上,能受到P波影响,但因横波不能通过液体传播,海轮不会受到S波影响,C错。因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因此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常利用地震波进行地质探矿,D对。‎ ‎【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界面为莫霍面,它为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A错。②界面为古登堡面,它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B错。岩石圈指的是软流层之上的地幔和地壳,①界面以上的圈层是地壳,只是岩石圈的一部分,C错。②界面为古登堡面,该界面以下为地核,地核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D对。‎ ‎7.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储量由多到少依次是 A. 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 B. 冰川水、生物水、河流水 C. 冰川水、河流水、地下水 D. 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储量由多到少依次是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故D项正确。‎ ‎8.下列地理事物中,直接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有 A. 塔里木河 B. 天山冰雪融水 C. 未登陆的台风 D. 长江 ‎【答案】D ‎【解析】‎ ‎【详解】直接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有长江,主要补给形式是大气降水,水汽是来自海洋水的蒸发,输送到陆地后,通过大气降水,再以径流形式,注入到东海,D对。塔里木河、天山冰雪融水都属于内流区域,水未流入海洋,A、B错。未登陆的台风,只在海洋内部循环,参与海上内循环,C错。故选D。‎ ‎9. 图为某海区大洋环流示意图,该环流是 A. 北印度洋海区夏季季风洋流 B. 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 C. 南半球中高纬海区大洋环流 D. 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全球洋流分布模式图,该海区为回归线附近,属于中低纬热带、副热带海区,洋流呈逆时针的大洋环流,故为南半球中低纬环流,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下列渔场中,不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是 A. 舟山渔场 B. 秘鲁渔场 C. 纽芬兰渔场D. 北海道渔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渔场的成因。秘鲁沿岸处在东南信风带内,东南信风从南美大陆吹向太平洋,使沿岸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底层海水便上升补充而形成上升补偿流,该补偿流便把海底营养盐类带至表层,表层海水在风力作用下向北流,而原海域流走的海水则由深层的海水来补充,深层海水上翻,带来了海底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虾提供充足的饵料,形成大渔场。因此秘鲁沿岸盛行的上升补偿流形成了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秘鲁渔场。B正确。其余均和寒暖流交汇有关,ACD错误。故选B。‎ ‎11.2月份,下列纬度大致相当的亚热带海区中,海水表面温度较高的是( )‎ A. 北美洲西部沿岸海区 B. 亚洲东部沿岸海区 C. 南美洲西部沿岸海区 D. 澳大利亚东部沿岸海区 ‎【答案】D ‎【解析】‎ ‎【详解】2月份,北半球是冬季,气温低,北美洲西部沿岸和亚洲东部沿岸位于北半球,AB错误;2月南半球是夏季,海水表明温度较高。南美洲西部沿岸海区受秘鲁寒流降温,澳大利亚东部沿岸海区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海水增温,因此澳大利亚东部沿海比同纬度南美洲西部沿海水温高,C错误,D正确。故选:D。‎ 二、综合题 ‎12.读下图“大气垂直分层”,完成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_层,它的直接热源是__________,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__。‎ ‎(2)B是__________层,该层大气以___________运动为主。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__。‎ ‎(3)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____________(填名称)。其温度的垂直变化决定了该层大气以________运动为主。‎ ‎(4)在55千米以上的高层大气中存在______层,该层使人类实现无线电通信。且该层空气密度________(很小很大)。‎ ‎【答案】 (1) 对流 地面 降低 (2) 平流 水平 升高 (3)对流层 对流 (4) 电离 很小 ‎【解析】‎ ‎【详解】(1)图中显示,A层位于地表以上,高度12千米以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层是对流层,它的热量主要直接来源于地面(辐射),离地面越远(即高度升高),获取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降低。‎ ‎(2)图中显示,B层位于高度12千米以上,50千米以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层是平流层,图中显示,该大气层向上气温升高,不易产生对流,因此该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该层中含有大量臭氧,臭氧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因此该层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3)因为大气具有重力,因此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图中显示,对流层温度的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导致冷的空气在上,热的空气在下,容易产生对流,决定了该层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55千米以上的高层大气受太阳高能辐射以及宇宙线的激励而出现电离现象,从而存在电离层,该层使人类实现无线电通信。因受重力影响,空气主要集中于近地面,高层大气离地面远,空气密度很小。‎ ‎13.读下图“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两地受热的是________,在垂直方向上,该地空气________;冷却的是________,该地空气________。‎ ‎(2)图中①~⑤地,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 ‎(3)用“→”完成图中大气运动方向。‎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________,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1)B 上升 A 下沉 ‎(2)④ ⑤ ‎ ‎(3)按规律认真画图 ‎(4)B B处空气上升,气温高,为城区 ‎【解析】‎ ‎【详解】(1)根据图中等压面的形态特征判断,①处等压面向下弯曲,表示为低气压,④处等压面向上弯曲,表示为高气压,近地面与高空相反,则A为高气压,B为低气压。高气压垂直气流为下沉,在热力环流中,高气压往往是冷却下沉导致;低气压垂直气流为上升,在热力环流中,低气压往往是受热上升导致。由此判断,两地受热的是B,在垂直方向上,该地空气上升;冷却的是A,该地空气冷却下沉。‎ ‎(2)根据前面判断,①地气压低于④地,图中显示,①、②、③地位于同一个等压面上,气压值相等,⑤地位于①地之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⑤地气压低①地。由此推断,图中①~⑤地,气压最高的是④地,气压最低的是⑤地。‎ ‎(3)根据前面的判断可知,A地气压高于B地气压,气流由A流向B,B处受热上升,气流由B流向④地,④地气压高于①地气压,气流由④地流向①地,A处冷却下沉,气流由①地流向A地。‎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因城市排放废热较多,气温较高,气流上升,而郊区气温较低,气流下沉,由此判断,A、B中代表城区的是B。‎ ‎14.读大洋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海区属于___半球,此大洋环流是以______为中心。‎ ‎(2)如果此大洋为太平洋,则a是________,b是________。‎ ‎(3)如果此大洋为印度洋,此时为___季,在次季节里,下列那些地理现象可信?并说明理由。‎ A.地中海沿岸河流进入汛期 是否可信:‎ 理由:‎ B.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出现台风 是否可信:‎ 理由:‎ C.舟山渔场正直带鱼汛 是否可信:‎ 理由:‎ ‎【答案】(1)北;副热带高压。‎ ‎(2)日本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3)夏。‎ A不可信,地中海此时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为枯水期。‎ B可信,夏季是我国东南季风盛行的时期,多台风活动。‎ C不可信,舟山渔场冬季是带鱼汛,夏季是墨鱼汛。‎ ‎【解析】‎ ‎【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表示北半球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2)如果该大洋为太平洋,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a表示日本暖流,b表示加利福利亚寒流。‎ ‎(3)如果该大洋为印度洋,由于图中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所以表示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夏季,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帯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A错;夏季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多发的季节,B正确;夏季,舟山渔场正值墨鱼汛,冬季舟山渔场为带鱼汛,C错;故选B。‎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