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6 MB
  • 2021-09-14 发布

2018届二轮复习 水循环与水资源-2018年高考地理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学案(全国适用) Word版含解析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年高考备考艺体生文化课-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5 水循环与水资源 ‎【课标解读细化】‎ ‎1. 理解河流水与大气降水、冰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等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2.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理解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措施 ‎ ‎【构建知识网络】‎ ‎【思维发散训练】‎ ‎1.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为何还会出现水资源危机?‎ ‎2.“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成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3.目前,人类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施加影响?‎ ‎4.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是什么?‎ ‎5.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是怎样形成的?‎ ‎6.以色列的国土除地中海沿岸外,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奇缺。但其粮食、蔬菜、水果不仅能够自给,还能大量出口。分析以色列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因素和主要途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自然原因:①真正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所占比重极小;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人为原因:①工农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水量增加,使水资源的数量减少;②‎ 生产、生活排放废弃物增多,以及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污染了河流和湖泊,使水资源的质量下降;③水资源浪费严重。‎ ‎2.大气降水。海陆间水循环。‎ ‎3.①地表径流(建水库,跨流域调水);②降水(人工降水);③下渗(破坏植被等);④陆地水的蒸发(围湖造田等)。‎ ‎4.造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主要是受冬、夏季风的影响。夏季风首先在东南沿海登陆,越靠近东南部的地区,降水时间越长,强度越大,水资源越丰富,造成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分布格局;冬春季节我国主要受来自内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干燥,水量较少。‎ ‎5.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速度,就会导致资源型缺水;如果人类利用不当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就会导致水质型缺水。‎ ‎6.由于以色列大部分为热带荒漠,所以限制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为水源;在发展农业过程中,该国加大科技投入,发展节水农业,使其农业得以良性发展。‎ ‎【自主梳理归纳】‎ 一、自然界的水循环 ‎1.相互联系的水体 ‎(1)存在形式: 气态水 液态水 固态水 ‎(2)关系: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 的关系。‎ ‎(3)水循环的意义 ‎①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④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答案】水源相互补给 ‎【注意提示】海陆间循环又称为大循环,是指该循环环节最多(包括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范围最广(既包括海洋也包括陆地),而不是指参与的水量最大。就水循环参与的水量而言,海上内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9倍。‎ 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资源及其分布 ‎(1)水资源概况: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 和 。‎ ‎【答案】淡水湖泊水 浅层地下水 ‎ ‎(2)水资源的分布 衡量指标 ‎ ‎ ‎ 特点 ‎ 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 表现 ‎ 大洲 ‎ A 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E ,而F 最少 ‎ 国家 ‎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前6位的国家: 、 、加拿大、美国、印尼、 。 ‎ ‎【答案】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亚洲 南美洲 大洋洲 巴西 俄罗斯 中国 ‎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①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②时空分布不均: 多,北方少, 多,西部少; 两季多, 两季少。‎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的 、 影响地区经济发展。‎ ‎(2)不同生产力条件下,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程度不同。‎ ‎【答案】南方 东部 夏秋 冬春 数量 质量 ‎【注意提示】造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主要是受冬、夏季风的影响,如夏季风首先在东南沿海登陆,越靠近东南部的地区,降水时间越长、强度越大,水资源越丰富,造成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分布格局,而冬春季我国主要受来自内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干燥,降水量较少。‎ ‎3.合理利用水资源 ‎(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②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增多,导致水体污染,可用的水资源 。‎ ‎(2)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 ‎①开源措施:合理开发和提取 ;修筑水库,调节水资源的 ;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 ;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②节流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 ;改进农业 ;提高工业用水的 。‎ ‎【答案】减少 地下水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公民节水意识 灌溉技术 重复利用率 ‎ ‎【剖析高考真题】‎ ‎(2017•新课标Ⅰ卷)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题。‎ 图2‎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答案】6.C 7.A 8.B ‎7.此题需要区别理论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理论蒸发量大小与气温关系密切,实际蒸发量与下垫面关系密切。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地势最高,坡度最大,下渗少,也最不利于截留地表水,地下水少,地表水向低处流走,故坡面地表水也最少,因此实际蒸发量最小;且由于该流域气候干旱,坡面没有植被生长,缺乏植物蒸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下渗少,地下水埋藏深,此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 ‎8.耐旱植物只能在坡面、洪积扇和河谷三地种植,不论在哪种植均会拦截到达盐湖的水量,破坏原有平衡,使湖水减少,但由于此湖水盐度已成饱和状态(材料中有关键信息:盐度饱和),所在湖水盐度并不会增高,只能使湖面缩小。而湖水富营养化与氮磷物质相关。故正确选项为B。‎ 考点:影响蒸发的因素 农作物种植对环境的影响 ‎【点睛】由于气温高,理论上可蒸发量很大,但实际上,受到下界面影响,如岩性硬,地表水少,地下水埋藏深,实际蒸发量可能远远小于理论上的可蒸发量。从该流域看,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流域多年实际蒸发量与该流域降水量相差不大。‎ ‎(2016•天津卷)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 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10-11题。‎ ‎10.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上游水电站增多 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 C.下游降水量减少 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 ‎11.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 ‎【答案】10.D 11.B ‎【解析】‎ 试题分析:‎ ‎11.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泥沙也减少,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减少,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会出现海水倒灌现象,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加重,对河口地区的气候影响不大,气候不会变干。‎ 考点:河流水位特征和河流堆积地貌。‎ ‎【名师点睛】该题组难度一般,第10题注意审题,“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抓住“最主要”,也就是说四个选项中有2个及以上选项是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的原因。第11题,关键是理解入海水量和黄海三角洲地貌形成的关系。‎ ‎(2016•新课标Ⅱ卷)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9~11题。‎ ‎9.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1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11.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答案】9.D 10.B 11.A ‎【解析】‎ 试题分析:‎ ‎11.由上题分析可知,水库修建后导致下游河道淤积加重,枯水期潮流沿河口倒入河流,带来大量的泥沙,使河口泥沙大量淤积。大型水闸修建在河口,可以拦截枯水期的的潮流,切断潮流泥沙补给,防止泥沙的沉积,故该题选A项;河口位置的水闸,对河流汛期的洪水下泄会起到减缓作用,B错;水闸拦截潮流,会减弱沖淤作用,C错;在河口拦截河流的入海泥沙,只会增加河口泥沙的淤积,不可能是该工程的主要作用,D错。‎ 考点:该组题主要考查河流外力与海洋外力的相互作用,具体考查河流的外力作用对河床的影响、水库建设的影响、河口水闸的作用。‎ ‎【名师点睛】该组题以河口的河床断面图为背景材料,具体考查河流与海洋的相互作用,修建水库的影响,以及工程建设的作用。试题难度、区分度都较大。‎ 第一题,意在考察学生读图能力、理解材料,获取信息和应用迁移的能力。从图中可知甲时河床最低,乙时河床抬高,结合材料的叙述 “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来判断出:甲时为汛期或汛期末期,冲刷为主;乙时河床抬高,逐渐进入枯水期,淤积为主;甲到乙,应该是由汛期转为枯水期,结合该地位于我国的浙江,根据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可以判断最佳答案为D项。第二题关键在于理解水库建设会拦截蓄水,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紧跟这一信息进行判断即可。水库建设影响是我们应该掌握的知识,能有学以致用,灵活迁移时解题关键。第三题主要考查工程建设的作用,河口工程建设在水库竣工之后,上题可知水库建设后,下游及河口泥沙淤积更加严重,结合泥沙淤积的原因,根据工程所在的“河口位置”判断主要作用是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2016•新课标Ⅲ卷)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 ‎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 ‎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答案】7.B 8.C 9.D ‎【解析】‎ 试题分析:‎ ‎8.植被恢复后,蒸发(腾)量增加,地表植被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加,地表水下渗作用增强,地下径流增加,地面径流减少。故选C。‎ ‎9.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增加下渗量,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总量减少,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故选D。‎ 考点:河流、水循环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由文字材料和图片构成,以近年来的热点话题“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考查植被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是教材中“水循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部分内容的迁移应用,识记植被的生态作用,理清植被破坏或恢复对下渗、蒸发、地表径流等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正确解答该组试题的关键。植被破坏,将导致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同时坡面上地表径流速度加快,区域水体总量减少,蒸发和蒸腾减少,区域降水量减少;反之,则出现相反的结果。理解上述关系,第7、8小题可迎刃而解。第9题题干中的“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是重要条件,降水到达地表后,不需再考虑下渗、蒸发的部分。因此影响河流径流量的主要因素是降水总量:降水越多,河流径流量越大;反之越小。图中岩层(不透水层和透水层)的倾斜是导致甲乙两河径流量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2016•江苏卷)图13 为华北某城市2003 年和2013 年供水、用水对比图。读图回答25~26 题。‎ ‎25.2013 年 A. 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 B.增大 C. 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D. 生活用水增幅最大 ‎26.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 A. 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B. 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 C. 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 D. 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答案】25.AC  26.AD ‎【解析】‎ 试题分析:‎ ‎26.南水北调将南方的水源源不断地调到北方,北方城市有了这些大量的水,对本区的影响主要是增加绿化改善生态环境 ,有了淡水,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 水资源短缺得到缓解,但是没有解决,从远方调来的水,使用成本增加了。 ‎ 考点:水资源的利用和解决办法。‎ ‎【名师点睛】 ‎ 水资源的稀缺,因为地球上水的总量一定,饮用淡水的总量则更少,随着利用和不合理浪费越来越剧烈,水资源缺乏问题日益明显。水资源缺乏可分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 资源性缺水,是指当地水资源总量少,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供水紧张,如京津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辽河流域、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等地区。水质性缺水是大量排放的废污水造成淡水资源受污染而短缺的现象。水质性缺水往往发生在丰水区,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共同面临的难题。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尽管水量丰富,身在水乡,由于河道水体受污染、冬春枯水期又受咸潮影响,清洁水源严重不足,因此节约用水、珍惜和保护好水资源已是一个迫切的问题摆到了我们的面前。‎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目前看来最有前景的解决办法是开发利用某些不可用水。比如海水淡化,地下水的开发和采集,以及两极冰川的利用等。另外,号召人们解决用水和重复利用也是一个办法。此外还有就是防止水污染,水污染也是导致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有些同学在回答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时会用南水北调来代替跨流域调水,这是错误的,南水北调只是跨流域调水的一个实例,我们还可以有多个跨流域调水工程用来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 ‎(2016•浙江卷)37.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26分)‎ 材料一 图1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图2 为2014年重庆工业结构图。‎ 材料二 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重庆工业基础雄厚。汽车为两城市支柱产业,成都以客车、商用车、轿车生产为主,重庆以重型汽车和轿车生产为主。在十三五规划中,两城市都把中高档轿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做为发展重点。(10分)‎ ‎(1)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源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10分)‎ ‎【答案】‎ ‎(1)有利条件: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人口密度低,水利工程移民搬迁量小。‎ 不利条件:地处偏远,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对流域中下游影响大。‎ ‎【解析】‎ 考点:水能资源开发条件分析。‎ ‎【名师点睛】从材料和图表中获取信息,包括经纬度位置、海拔高度分布、河流分布、铁路分布及工业结构图信息。水能资源开发要考虑资源状况、交通状况、地理位置(市场距离)、地形地质状况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工业发展的区位选择从原料、资源、市场、政策、技术和产业基础等角度来综合阐述。区域间产业同质、恶性竞争是我国较多区域间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如何从区域实际出发,有所侧重、关注分工合作地进行区域产业联系,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2016•上海卷)(十七)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滋润了八百里秦川。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横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全场787千米。关中平原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也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36.概括渭河干流的主要水文特征。(4分)‎ ‎37.目前渭河河道淤积严重。根据南、北两侧支流的特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4分)‎ ‎38.‎ 近年来,渭河流域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对策。(6分)‎ ‎【答案】‎ ‎36、河流径流量较小;流速较稳定;汛期一般出现在7、8月;河水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 ‎37、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7、8月暴雨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 渭河南侧: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于带来泥沙。‎ ‎38、原因:沿河城市大量抽水截留;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激增;沿河城市污染排放,导致水质下降。(“抽水截留”必答;其余任答一点即可。)‎ 对策:加强上、中、下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发展节水型农业;防止水资源污染;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等等。‎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考查流域特征。‎ ‎38.原因:沿渭河城市多大量抽水截留,河流水量减少;沿河地区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激增,水量减少;沿河城市污染排放,导致水质下降。‎ 对策:河流水资源利用上,都要加强上、中、下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地处北方,气候较为干旱,要发展节水型农业;防止水资源污染、治理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等等。‎ 考点:考查流域水资源利用。‎ ‎【名师点晴】这道题主要考查流域的治理。‎ ‎ 河流水文特征是要是描述河流的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流量和汛期是由补给水源决定的,抓住渭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含沙量是由植被覆盖率决定的;结冰期是冬季气温影响的。‎ 河流淤积严重的原因分析,要求从南北侧支流说明;这里要结合两侧支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进行分析。‎ 渭河流域水资源紧张,只要讨论近年来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是过度用水和污染两方面分析。‎ 流域的治理都要注意整个流域的水资源综合利用,流域统一分配与调度;结合水资源紧张问题,采取对应的措施。‎ ‎(2015•新课标II卷)圣劳伦斯河(下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 下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10、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11、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 ①加深河道 ②绿化河堤 ③分段拦冰 ④拓宽河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9.C 10.B 11.C ‎【解析】‎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河流水文特征和凌汛的知识。‎ ‎【名师点晴】本题组以加拿大圣劳伦斯河为材料抽样考查气候知识,河流水文特征,检测学生的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第一小题河流当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时开始出现结冰期,结合给出的气温变化曲线不难读出蒙特利尔市一年有四个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第二小题要注意调运学过的知识,影响河流结冰的因素除了气温以外还有水流速度、河水盐度等,当水流速度过快,即使在0℃以下,河水也很难结冰;盐度高,谁的结冰温度会降低。读图可以看出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布局有水电站,说明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河水不易结冰;第三小题要知道河流凌汛危害形成过程是浮冰不断累积,堵塞河道,抬高水位形成洪水,所以应对措施应想办法降低水位或加高堤坝,避免洪水溢出。‎ ‎(2015•四川卷)贝加尔湖湖面每年1-5月封冻,冰厚可达90厘米,图5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1、贝加尔湖( )‎ A、结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 B、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 C、位于山谷导致冰层深厚 D、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 ‎12、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 )‎ A、结冰时使气温降低 B、融冰时使气温升高 C、减小了气温年较差 D、冰层增加空气湿度 ‎【答案】11、D 12、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湖泊的水文特征及成因,湖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名师点睛】‎ 根据材料,湖泊的水文特征有结冰期。根据图示信息,如等高线、经纬度,可以判断选项的正确或是错误。影响湖水结冰的因素有纬度、海拔高度、水体深度等。根据图中经纬度和等高线数值判断,结冰原因不是海拔高。水体越深,越不易结冰。湖泊湿地对周围环境影响主要影响气温和降水等因素,水面比陆地温度变化慢,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较小。‎ ‎(2015•海南卷)‎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8. 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径流 ‎9.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 )‎ A.基本不变 B.总趋势为增加 C.总趋势为降低 D.在冰期相对较低 ‎【答案】8.D 9.B ‎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名师点睛】该组题目通过文字材料,以水循环作为试题与教材及课标的结合点,考查水循环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对水循环过程和各环节的理解是解决该题的关键。陆地矿物质主要通过径流被搬运到海洋,随着水循环过程的持续进行,海洋中矿物质总量呈上升趋势。突出高考地理重视主干知识考查的特点,以考查学生运用教材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 ‎(2015•天津卷)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海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8-9题。‎ ‎8.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 ‎9.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B.退耕还林,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 ‎【答案】8.C 9.B ‎【解析】‎ 试题分析:8.艾比湖面积的缩小,注入淡水减少,蒸发水分增多,含盐量增加;水质变坏,出现鱼类死亡,湖中鱼类密度减小;湖面缩小,湖水蒸发量减少;而湖水减少,自净能力减弱。故选C。‎ ‎9.湖泊面积萎缩主要是因灌溉用水增多,所以主要措施应退耕还林,保护水源;而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少,修建水库无水可储存,也不适宜发展水产养殖;湖泊面积萎缩,与水质无关。故选B。‎ 考点:本题结合西部内陆湖面积缩小,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名师点睛】因气候干燥,蒸发消耗了很多水分,含盐量便愈来愈高,湖水就会愈来愈咸,成为咸水湖。‎ 注入咸水湖的水都是淡水,而蒸发水也为淡水;咸水湖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内陆地区,降水少,地表径流少,水资源短缺,因人口增长过快,开垦了大量耕地,导致灌溉水增多,注入湖泊的水减少,这是引起湖泊萎缩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止措施要控制人口数量、退耕还林还草、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2015•新课标I卷)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 种植土层和砂层 C. 砂层和砾石层 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 保护生物多样性性 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 调节局地小气候 ‎【答案】1、D 2、B 3、C 考点: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 ‎【名师点睛】该题以雨水花园结构示意图为材料,考查水循环。读材料把握和提炼出几个关键词,“雨水花园、汇水、下渗、净水”来分析。通过对材料的整体分析,可以看出考察的主干知识是“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水循环中蒸发、下渗、地表径流等主要环节的发生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探讨水循环有关地理原理规律对生活实践的指导意义。‎ ‎【考点归纳总结】‎ 一、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1.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也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补给类型 ‎ 补给季节 ‎ 补给特点 ‎ 主要影响因素 ‎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 雨水补给 ‎ 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 ‎ ‎①时间集中 ‎ ‎②不连续 ‎ ‎③水量变化大 ‎ ‎①降水量的多少 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 春季 ‎ ‎①有时间性 ②连续性③水量稳定 ‎ ‎①气温高低 ‎ ‎②积雪多少 ‎ ‎③地形状况 ‎ 东北地区 ‎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 主要在夏季 ‎ ‎①有时间性 ②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 ③水量较稳定 ‎ ‎①太阳辐射 ‎ ‎②气温变化 ‎ ‎③积雪和冰川储量  ‎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 湖泊水补给 ‎ 全年 ‎ ‎①较稳定 ‎ ‎②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 ‎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②湖泊水量的大小 ‎ 普遍 ‎ 地下水补给 ‎ 全年 ‎ ‎①稳定 ‎ ‎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 ‎①地下水补给区降水量 ‎ ‎②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 ‎ 普遍 ‎ ‎【注意】:①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形式,但其径流的变化特点取决于最主要的补给方式的变化特点。②‎ 东北地区的河流,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但最主要的补给方式是雨水补给,所以洪峰期出现在降水量最大的夏季。‎ ‎2.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当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或地下潜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湖泊水或潜水则补给河流。河流沿岸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延缓、削减河流洪峰。人工湖泊——水库更是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并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变化的作用。如下图所示:‎ 注意: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3.如何分析流量过程曲线图 ‎(1)流量过程曲线反映的主要内容 ‎①流量的大小。‎ ‎②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 ‎③从曲线高峰期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④从曲线低谷区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2)从流量过程曲线分析原因 ‎①流量是由河水来源决定的。‎ ‎②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 ‎③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④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⑤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⑥曲线变化和缓,多系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4.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 河流流向取决于地势的高低,即由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如我国地势总体上是西高东低,所以,大多数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向东;而亚洲的地势是中间高四周低,所以河流流向呈放射状,即由中间流向四周。‎ 河流流向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判定,如上图所示:‎ ‎①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 ‎②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定河流流向。‎ ‎③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 ‎④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定河流流向。‎ ‎⑤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 在河岸弯曲处,由于受水流的冲刷,凹岸河床较深,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即河床较浅;在河岸平直处,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较深,左岸则较浅,南半球正好相反。‎ ‎⑥根据经纬网或水系形状,判定河流流向 若要根据经纬网或水系形状判定河流流向,那这条河一定是著名的或有特色的河流。‎ ‎【学以致用】1.读我国某地一河流流量与含沙量逐月变化图,完成(1)~(2)题。 ‎ ‎(1)该河流春汛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 ‎ A.冰川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雨水 D.地下水 ‎ ‎(2)该河流主要分布在 (  )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江淮地区 D.华南地区 ‎ ‎【答案】(1)B (2)B ‎ ‎2.读我国某两条河流流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河流甲年最大径流量出现在________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河流有断流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月份径流量较相邻月份少,其原因是_______,由此可见,该河流径流量随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2)河流乙一年有两个汛期,其中A汛期是________补给形成的,B汛期是________补给形成的。该河流径流终年存在,可知该河流至少有________种补给类型。‎ ‎(3)根据径流量的变化分析可知,河流甲、乙分别所处的地区是(  ) ‎ A.西北、东北   B.西南、东北 C.西北、东南 D.东北、西北 ‎【答案】(1)7~8 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 1~2 气温低于‎0℃‎,冰雪不再融化,河流没有补给水源 蒸发旺盛和农业引水灌溉,使河流径流量减小 气温 (2)季节性积雪融水 雨水 3 (3)A ‎ 二、水循环及其意义 ‎1.水循环的类型及其意义 水循环类型 ‎ 发生 ‎ 空间 ‎ 循环过程 ‎ 及环节 ‎ 特点 ‎ 水循环 ‎ 的意义 ‎ 典例 ‎ 海陆间 ‎ 循环 ‎ 海洋 ‎ 与陆 ‎ 地之 ‎ 间 ‎ 最重要的类型,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 ‎①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 ‎②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 ‎ ‎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 ‎④塑造着地表形态 ‎ 长江参与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 ‎ 海上内循环 ‎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 ‎ 降落在海洋上的雨水 ‎ 陆地内循环 ‎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 间 ‎ 补充给陆地水体的水量为数很少 ‎ 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 ‎2.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在水循环的四个基本环节(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输送)中,人类活动主要对径流输送施加影响,进而改变下垫面的特点。‎ ‎①调节径流,加大了蒸发量和降水量。水利措施中修筑水库、堤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农林措施中,“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入渗,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 ②修水库、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入海年径流量,但对海洋来说,从总量上变化不大,相对海洋给大陆的水汽输送量影响是比较小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 ③围湖造田,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防洪抗旱的能力,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同时严重破坏了水产资源,使产量大幅度下降。‎ ‎ ④此外保护湿地资源(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草原(绿色蓄水池)是有利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学以致用】1.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 ‎(1)图示地区的大型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  ) ‎ A.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 ‎ B.库区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 ‎ C.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 ‎ D.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 ‎ ‎(2)在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 (  ) ‎ A.地下水补给湖水 B.跨流域调水 C.水库 D.海陆间大循环 ‎ ‎ ‎ ‎【答案】(1)C (2)D ‎ ‎2.下图表示绿水资源与蓝水资源的划分,蓝水是降水中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部分,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最终会进入大气。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蓝水和绿水根本来源不同 B. 蓝水数量与绿水数量相同 C.绿水主要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D.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蓝水 ‎(2)关于绿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吸收地面辐射,具有保温作用 B. 对海陆间水循环产生明显影响 C.对植被的地域分异没有直接影响 D. 植被覆盖率增加,会导致绿水的减少 ‎【答案】(1)D (2)A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水循环的环节、类型,影响水循环的因素。‎ 三、水资源及其分布 ‎1.水资源的概念 概念 定义及比重 范围 广义的水资源 水圈内的水量总体(占100%)‎ 所有的气态水、液态水、固态水,所有的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所有的咸水、淡水。‎ 狭义的水资源 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占2.53%)‎ 地下淡水、河流水、湖泊淡水、沼泽水、土壤水、冰川水、生物水。‎ 容易利用的水资源 人类开发利用比较方便的陆地淡水(十万分之七)‎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1)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2)水资源的分布规律 ‎ ①从水循环角度看: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的地区,水资源贫乏。‎ ‎ ②从世界范围看:A大洲总量:南极洲>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洲 B大洲人均占有量: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亚洲>欧洲 C水资源最丰富的前六位国家: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 ‎         总量丰富,人均少 夏秋多,冬春少 ‎  ③我国水资源特点        时间 年际变化大 ‎         时空分布不均  空间——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我国江河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的1/4。‎ 我国降水东多西少,这与径流量的分布是一致的。东部地区由于雨带的移动,南方雨季长,降水多,北方雨季短,降水少,故径流量也是南多北少。但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不是西北,而是华北,这与资源的配置有关。‎ ‎ ④总之,水资源分布很不平衡。‎ ‎3.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水资源 经济活动 案 例 数量 丰 富 规模大 我国南方河网密、水量足、气候暖湿、地势平,成为著名水稻产区;河流长、水量大、支流多,内河航运发达 贫乏 规模小 我国西北处内陆,降水少、河网稀、水源乏,农业仅仅集中在河流及地下水丰富的绿洲地区 质量 质量高 效益高 饮料厂建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地方,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降水量大的地区水资源不一定丰富?‎ 一般来说,降水量大的地区水资源丰富,但对一些小的岛屿来说就不一定了,如香港岛年降水量超过‎1600mm,但是淡水资源不足,需从大陆调水,这是由于香港岛面积小,没有大的河流和湖泊蓄积淡水,降下来的雨水大部分流入海洋,因而淡水资源不足。‎ ‎4.资源紧张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供水紧张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针对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原因 ‎ 措施 ‎ 自然 ‎ 空间分布不均 ‎ 跨流域调水 ‎ 时间分布不均 ‎ 修建水库 ‎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 节约用水 ‎ 人为 ‎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 水资源浪费严重 ‎ 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 ‎ 水资源污染严重 ‎ 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 ‎【学以致用】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据此回答(1)~(3)题。 ‎ 中国 ‎ 美国 ‎ 澳大利亚 ‎ 法国 ‎ 世界平均 ‎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 ‎ ‎2200 ‎ ‎8952 ‎ ‎18245 ‎ ‎3357 ‎ ‎8900 ‎ 每万元GDP耗水量(M3) ‎ ‎5045 ‎ ‎514 ‎ ‎387 ‎ ‎288 ‎ ‎1344 ‎ ‎(1)由表中分析可以看出 (  ) ‎ ‎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 ‎ 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 ‎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 ‎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 ‎(2)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 ‎ ‎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 ‎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严重 ‎ ‎(3)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  ) ‎ ‎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 ‎ ‎【答案】(1)B (2)B (3)C ‎ ‎【针对强化训练】‎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1~3题。‎ ‎1.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 A.a增强           B.b增强 C.c减弱 D.d减弱 ‎2.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  )‎ A.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B.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 C.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D.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 A.流量下降 B.丰水期水位上升 C.流量会更加稳定 D.流速减小 ‎【答案】 1.A 2.B 3.C 下图是北美马更些河流域年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回答4~5题。‎ ‎4.图示区域年降水量(   )‎ A.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B.由东北向西南递减 C.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D.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5.马更些河(  )[]‎ A.以雨水补给为主 B.有明显的凌汛 C.结冰期短 D.含沙量大 ‎【解析】 第4题,依据图中经纬线可确定方位,图示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大致呈西北——东南方向延伸,其垂直方向就是年降水量分布递变方向。根据年等降水量线上数值可判断,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第5题,图中河流上游有多座3 000米以上的高山,且流域纬度高,年降水量基本在400 mm以下,应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因纬度高,气候寒冷,冬季漫长,故结冰期长;流域内以亚寒带针叶林带为主,植被覆盖率高,故含沙量小;河流总体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同时结冰期长,故有明显的凌汛。‎ ‎【答案】 4.C 5.B 湖陆风是因湖水和周围陆地热力性质差异,而在沿湖地区形成的一种周期为一日的风(在夜间风从陆地吹向湖面,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图中L是我国著名湖泊。据此完成6~7题。‎ ‎6.依据水循环的原理,直接补给湖水最多的水体是(  )‎ A.大气降水 B.下渗水 C.地表径流水 D.冰雪融水 ‎7.每年7~8月份湖陆风最显著,因为这个时期(  )‎ ‎①湖水面积较大 ②湖周围陆地面积较大 ③人类活动对环境干扰频繁 ④影响此地的盛行风比较弱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 6.C 7.D 下图表示绿水资源与蓝水资源的划分,蓝水是降水中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部分,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最终会进入大气。读图完成8~9题。‎ ‎8.据图(  )‎ A.蓝水和绿水根本来源相同 B.蓝水数量与绿水数量相同 C.绿水主要指地表和地下径流 D.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绿水 ‎9.绿水(  )‎ A.直接参与了地表形态的塑造 B.对海陆间循环产生明显影响 C.吸收地面辐射,具有保温作用 D.对湿润地区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答案】 8.A 9.C 读1960~2009年间塔里木河三条源流(和田河、叶尔羌河和阿克苏河)天然径流量及流域内耗水总量(单位:108m3)变化表,完成10~11题。‎ 年代 天然径流量 流域内耗水总量 ‎1960~1969‎ ‎188.9‎ ‎138.4‎ ‎1970~1979‎ ‎192.5‎ ‎147.3‎ ‎1980~1989‎ ‎185.9‎ ‎141.6‎ ‎1990~1999‎ ‎204.7‎ ‎162.2‎ ‎2000~2009‎ ‎207.6‎ ‎171.1‎ ‎10.依据资料,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①天然径流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增加 ②天然径流量的变化与降水增加有关 ③净汇入塔里木河的水量不断增加 ④流域内耗水总量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有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为缓解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②大规模实施人工增雨 ③推广喷灌、滴灌等灌溉方式 ④大力发展绿洲农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第10题,表格显示,塔里木河三条源流天然径流量及流域内耗水总量都呈总体增加趋势,但耗水量增加量更大,即净汇入塔里木河的水量不断减少;塔里木河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径流量的变化主要与气温增加有关;流域内生产规模和人口增加,导致耗水量增加。第11题,缓解水资源紧张有“开源”“节流”“调配”等措施。①③分别属于“调配”“节流”措施;目前尚无能力大规模实施人工增雨,‎ 大力发展绿洲农业会导致耗水需求增加而加剧水资源短缺,故②④错误。[]‎ ‎【答案】 10.D 11.A ‎12.(28分)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请在图中的线段中标上箭头,用以表示出该地区的水循环过程。‎ ‎(2)若图中山脉的最高峰为5 000 m,请指出图中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 ‎(3)如果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请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 ‎(4)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破坏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 (1)画图略(箭头呈逆时针方向)。‎ ‎(2)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湖泊水、地下水。‎ ‎(3)水量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4)植被破坏,导致蒸发和蒸腾作用减弱,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旱;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径流泥沙含量增大,湖泊调蓄作用减弱,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易引发洪涝灾害;植被破坏,加剧上游侵蚀作用,沟谷加宽加深,加剧中下游沉积作用,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增大。(答案合理即可)‎ ‎13.(2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北京市不同年份水资源总量和用水总量统计。‎ 年份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18.4‎ ‎23.2‎ ‎23.8‎ ‎21.8‎ ‎26.8‎ ‎24.8‎ 用水总量 ‎(亿立方米)‎ ‎35.8‎ ‎34.5‎ ‎34.8‎ ‎35.5‎ ‎36‎ ‎36.4‎ 材料二 按用途分北京市近几年用水量统计。‎ 材料三 据报道,2014年12月12日历时十多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长江水正式进京。每年可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约占汉江总量的24%,相当于1/6条黄河。‎ ‎(1)依据材料一,描述北京市水资源总量和用水总量近年来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导致北京市水资源总量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分析北京市除调水工程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用水紧张?‎ ‎(3)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该工程实施后可能会对该丹江口下游地区产生一些不利影响。结合材料三,分析为应对这些影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水资源总量年际变化较大,用水总量比较稳定、略有上升,水资源总量小于用水总量。‎ 原因:北京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风不稳,导致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2)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规模;优化产业结构,限制高耗水产业的比重;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或实施阶梯水价等);大力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与沿海地区合作,海水淡化,收集雨水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3)统一流域内水资源的管理和调度,限制各地争相抢水;实施引长江水到汉江工程;整治航道;实施“丰增枯减”的调水原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