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6 MB
  • 2021-09-14 发布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理——中国北方地区(共52张PPT)

  • 5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国四大地理分区 依据 气候、地形 的自然地理要素,兼顾自然景观和土地利用。 昆仑山 祁连山 大兴安岭 横断山脉 秦岭 — 淮河 中国北方地区 组成: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一 . 位置 范围 1. 自然: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 —— 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 政区: 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全部或部分、甘肃与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的北部。 3. 经纬度位置: 34°N~ 53°N , 100°E~ 135°E 4. 面积: 面积占全国 20% 。 二 . 北方地区的自然区域特征 1. 地形特征 北方地区以平原和高原地形为主。 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长白山地、大小兴安岭与太行山等。 (1)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 ①山地:西、北、东三面分别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所环绕  ②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组成)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森林资源优势 土地资源优势 (2)华北地区地形特征 ①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成因 — 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沟壑地貌 --- 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②华北平原 --- 黄淮海平原 Ⅰ 范围: 京、津、冀、鲁、豫、皖、苏 五省二市,自古有 “ 中原 ” 之称 Ⅱ 形成: 黄河、淮河、海河合力冲积而成,黄河是主力 Ⅲ 特点: A 完整,地势低平(海拔多在 50 米以下,滨海平原海拔只有 4 米左右); B 平原上 —— 起伏和缓的岗地 岗间 —— 浅平封闭洼地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 黄土高原 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峁 黄土的特性: 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直立性强,质地疏松,很容易被流水冲走。 思考: 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评价图中建筑的优点? ① 黄土具有直立性便于挖掘窑洞 ② 冬暖夏凉,有利于居住 ③ 不破坏地表地貌,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环境保护 ④ 不占耕地,建设费用低。 ⑤ 亲近自然,有利于人类与环境协调统一。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温暖,冬季寒冷 降水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 内部差异: 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湿润、半湿润) (暖温、中温、寒温) 2 、气候特征 年降水量 400 ~800mm 之间(长白山例外),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集中在 7~8 月。 夏季气温差别不大,除大兴安岭北端在 16℃ 以下外,大部分地区在 20℃ 以上;冬季气温都在 0℃ 以下,但南北差异较大,华北地区多在 0℃~ - 10℃ 之间,东北在 - 10℃ 以下。 东北气候及影响 温度带 作物 作物熟制 南 暖温带 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 (辽南各地) 一年一熟 中 中温带 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甜菜、亚麻等春播作物 北 寒温带 以春小麦、大豆为主 北部东部 - 湿润、中部 - 半湿润、西部 - 半干旱 中温带为主,一月均温- 8℃ 以下 年降水量东南部山地 800 毫米以上,其余 400 - 800 毫米,山地属湿润区其余为半湿润区。 干湿地区 温度带 气候类型 农业 华北平原 半湿润 (山东半岛东部属湿润区) 暖温带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旱地为主的种植业,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黄土高原 半湿润、半干旱 暖温带 暖温带为主,一月均温 0 至- 8℃ 以下,年降水量 400 - 800 毫米,属半湿润区,山东半岛少量湿润区。 华北气候气候: ( 1 )水文特征: 径流季节变化明显,春、夏两个汛期;水量、含沙量南北差异较大,都有结冰期,且北长南短。河流的航运价值东北与华北差异较大。 ( 2 )河流多洪涝灾害的原因分析: A. 北方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B. 北方河流下游地势低平; C. 河流下游淤积严重,河水入海不畅,且形成地上河。 D. 海河等河流支流多,入海河道不足,汛期时,洪水集中,干流流水不畅。 ( 3 )治理措施 黄河: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治理水土流失;下游加固堤防。 海河、淮河:支流修建水库;中游洼地筑蓄洪工程;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水流等。 3. 河流特征 ( 4 )主要河流: 华北: 黄河(渭河与汾河); 海河及其扇形支流、 京杭大运河。 东北: 黑龙江、 松花江、 乌苏里江、 辽河、 鸭绿江 北方地区 人文区域特征 ( 1 )人口: 人口约占全国的 40% (面积占 20% )。平均人口密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2 倍,其中东北地区人口相对稀疏,华北地区人口最为密集。 ( 2 )民族: 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满族、朝鲜族、回族等。 ( 3 )习俗: ①主食:面食(黄土高原以小米为主食) ②房屋:土坯垒墙,室内有土炕(防寒、保温),黄土高原挖窑洞居住。 ③交通运输:以铁路、公路为主。 ④民间运动:溜冰。 1. 北方地区的人口与民族 2. 北方地区的农业 ① 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有利条件 : 地形:平坦开阔 土地:面积广阔,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 气候 : 夏季日照长,热量充足;纬度较高,冬季积雪厚,蒸发较弱,土壤水份条件较好; 水源: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不利条件: 生长期短,总热量相对不足,农作物一年一熟; 受寒潮影响大;西部风沙威胁大;且开发过程中,容易破坏草原和沼泽,导致生态恶化。 ( 1 )农业发展条件 ② 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条件: 有利条件: 平原广阔,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地资源面积广阔;夏季气温高,降水多,水热配合较好;华北平原地下水丰富;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不利条件: 水资源不足(春旱);多风沙、盐碱和旱涝(夏涝);土壤盐碱化严重-中低产田较多。 ③黄土高原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有利条件: 黄土疏松、肥沃;光热条件较好;开发历史悠久。 不利条件 :水资源紧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2. 北方地区的农业 ( 1 )农业发展条件 (2) 特色农业  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多机井与沟渠: 北方地区耕地多为旱地,开渠打井利用河水、地下水灌溉,农产品产量大增,但水源有限,而且用水多浪费。不少地方,河流断流,机井越打越深。 (3) 主要农作物 ①农作物及分布 东北地区 —— 春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亚麻 华北地区 —— 冬小麦、棉花、花生、谷子(黄土高原) ②森林分布 A. 东北林区我国最大的天然森林宝库。   B. 东北林区面积不断缩小,应合理采伐和保护森林。   C. 东北林区的“三宝”:人参、貂皮、鹿茸。   D. 华北森林面积很少,正建设“三北”防护林、平原绿化工程。 ③ 温带果园 —— 北方地区为我国温带水果的主要产区 苹果、葡萄、梨、桃、杏、柿等,以苹果产量最大 三大地理单元农业比较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 植被特征 次生的灌丛、矮林,覆盖率低 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以针叶林为主,在南部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 土壤类型 黄土 棕壤和褐土 黑钙土、黑土 农业生产 耕地类型 旱地 旱地 旱地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 一年一熟 主要产品 谷子、苹果、枣 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苹果、梨 春小麦、玉米、大豆、甜菜、人参、貂皮、鹿茸 主要问题 水土流失,水旱灾害 旱涝、盐碱和风沙 低温冷害 ( 4 )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①控制人口 ②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 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④加大科技投入,倡导绿色、生态农业 ⑤调整农业结构,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3. 矿产资源丰富 ① 石油 :大庆、胜利、辽河、华北、中原 ②煤: 鹤岗、鸡西、双鸭山(黑龙江);阜新、抚顺(辽宁);开滦、峰峰(河北);兖州(山东);平顶山(河南)徐州(江苏);大同、平朔、阳泉、西山(山西);神府(陕西); ③铁: 鞍山、本溪(辽宁);迁安(河北) ④海盐: 长芦盐场 4. 北方地区的工业 ( 1 )北方地区发展工业的条件 A. 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B. 陆上交通和海运发达。 C. 工业基地较好,技术力量较强。 D. 消费市场广阔,对外贸易便利。 E. 水资源紧张。 ① 本区依据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建立了全国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基地; ② 以农产品资源为基础发展了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 ③ 交通运输业以铁路运输为主。 ( 2 )经济特点 ( 3 )重要的工业基地与主要工业城市 ①环渤海工业带:本区煤、石油、铁矿资源丰富,依据丰富的矿产资源,本区形成了全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和高新技术发源地 —— 环渤海工业带。包括京津唐和辽中南两个工业基地和山东各工业城市。 ②主要工业中心:鞍山钢铁、沈阳机械、大连化工与船舶、北京首都钢铁和石化、天津制碱、燕山石化等工业基地和工业城市闻名全国。此外,唐山钢铁、太原钢铁、洛阳拖拉机、西安飞机与彩色显像管、长春汽车、哈尔滨电机也较著名。 ( 4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辽中南地区是环渤海工业带重要的重了业基地。有色金属和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发展重工业条件优越。 特点: 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主要工业中心与部门: 能源、治金、机械、石油、化工等。如鞍山一本溪的钢铁工业、沈阳的机械工业,大连的造船和石油加工工业、辽阳的化纤工业等一批工业企业,都是国家重工业的大型骨干企业。 发展条件: ①区内丰富的资源与能源; ②便利的交通; ③工业基础雄厚,历史悠久; ④技术力量雄厚; ⑤农业发达等,为发展重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能源与水源供应不足,环境污染严重。 发展方向: 发挥重工业基地优势;更新设备和提高产品质量;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高科技工业;适当限制耗能大和本地缺乏原料资源的工业发展;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改善和优化环境。 (5) 京津唐综合性工业基地 京津唐是环渤海工业带的另一个重要工业基地。这里科技力量雄厚,交通通信发达,既有实力雄厚的重工业部门,又有发达的轻纺工业和新兴的高科技产业。 特点: 京津唐地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轻重工业都很发达。 主要工业中心与部门: 区内约 90 %的工业集中在京津二市,以冶金(钢铁)、化工、机械、轻纺(纺织)、食品等工业为主。唐山地区的采煤、冶金、陶瓷等工业比发达。 发展条件: ①区内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有铁、石油、海盐资源,有统一的电网,紧靠山西能源基地,); ②有便利的铁路、公路和近海运输,并有输油管道联结东北、华北的油田; ③接近消费市场; ④技术力量雄厚; ⑤农业基础好。因此,工业发展条件好。 发展方向: 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增加产品类型、加强技术改造;重点发展钢铁、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电子、高档轻纺和精细化工。 5. 以铁路为主的交通运输 ( 1 )东北地区: 以滨洲 —— 滨绥线、哈大线构成铁路网的“丁”字型铁路网骨架,是全国铁路最稠密的铁路网分布区。支线主要有京通线、长图线、沈丹线 ( 2 )华北: 铁路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主要干线有京哈线、京沪线、京广线、京九线、京包线、陇海线。 ( 3 )运煤专线: ①大秦线,将山西煤炭运往东南沿海的专线,被誉为“神州第一线”; ②神黄线:神府 —— 黄骅; ③霍通:霍林河 —— 通辽; ④焦石:焦作 —— 兖州 —— 日照 6. 北方地区国土整治的主要课题 ( 1 )东北农区整治 ①条件:东北沃野千里,土地资源十富,耕地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土壤主要是黑土、黑钙土,肥力较高。 ②问题: 水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等。 ③治理: 秸秆还田 保持和提高黑土肥力。 加强对沼泽地的 保护性开发利用 。 ( 2 )东北林区的整治: ①条件: 东北地区广大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是全国最重要的天然林区,居全国三大林区之首。 ②问题: 林木超采,采育失调,皆伐的形式,加之森林火灾、虫灾,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③治理: 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 ( 3 )华北平原中低产田的整治: ①条件: 华北平原地势西高东低,至渤海之滨地势更为低洼。 ②问题: 冬春干旱,夏秋多雨。使发生旱涝、盐碱和风沙。 春季气温回升很快,蒸发旺盛,风沙多。此时在低洼地或排水不畅地,会出现盐分向地表积聚的现象,形成盐碱地。 雨季又常在洼地排水不畅,洪涝灾害,加之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使灾害更加严重。 ③治理: 中低产田 —— 治洼治水 中低产田的治理: 低湿地(低洼地) —— 鱼塘 — 台田模式 鱼塘 — 台田模式 在洼地“挖泥为塘,堆泥为基”,塘中养鱼,基上发展种植林果业,立体开发。 ⑶ 华北地区 —— 中低产田的治理: 盐碱地 盐碱化形成的条件: 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蒸发旺盛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 水盐运动: 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 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雨水对土壤冲刷大,将盐分冲入土壤深处; 春秋季降水相对少,盐分随水分蒸发又回到土壤表层,而冬季降水少,蒸发弱,因此盐分相对稳定。 盐碱化的治理措施 —— 脱盐 以治水为中心 采取引淡淋盐、井排井灌(抽取地下水、补充淡水)、 覆盖(抑制水分蒸发)、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巩固水盐调节效果)等 种植耐盐碱的植物 ◆ 盐碱化的治理措施 —— 脱盐 引淡淋盐 井排井灌 覆盖 生物措施 引淡水灌溉降低作物土壤根区含盐量 土地脱盐 抽取盐水补充淡水 咸水淡化 选择适当覆盖物抑制水分蒸发反盐 控制耕作层盐分含量 营造防护林带 , 果与椿、棉间作等 巩固水盐调节效果 ( 4 )华北地区缺水整治 主要成因 ①自然原因: 降水少、河流径流小;降水季节不均衡;春季多风,蒸发量大;降水年际变化大。 ②人为原因: 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众多,需水量大;水污染和浪费严重。 解决办法: ①节约用水、合理用水; ②建设水利工程,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③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④防止污染。 ( 5 )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问题 ( 1 )位置和范围 秦岭和长城之间,乌鞘岭和太行山脉之间 过渡地带特征: 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向牧业过渡 ( 2 )地理背景: ①地貌特征: 一、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二、千沟万壑 , 支流破碎; ②脆弱的生态系统: 一、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 a. 地理位置特殊 , 多处过渡地带 b. 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毁林开荒、陡坡垦耕、草地垦耕 二、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 ( 3 )问题 A .生态环境问题 —— 水土流失严重: Ⅰ 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人为原因: ①毁林开荒 ②过度樵采 ③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④开矿 Ⅱ 后果: 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 河流含沙量加大,河湖淤积严重,旱涝灾害频繁 Ⅲ 整治措施: ①退耕还林还草: 压缩农业用地,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薪炭林、用材林; 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③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 — 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   生物措施 — 植树种草   农业技术措施 — 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④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 小流域: 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是黄土高原泥沙产生和输水输沙的源头。 小流域综合治理 缓 坡 梯 陡 坡 田 黄 土 塬 黄 土 塬 缘 边 沟 谷 打坝建库 小结: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 (1) 三大危害:旱涝、盐碱、风沙 (2) 黄河治理:上游修水库、中游治理水土流失、下游加固堤防。 (3) 淮河治理:上游修水库、中游洼地筑蓄洪工程、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流水。 (4) 华北春旱:太阳高度加大、降水少、植被差,升温快。 (5) 多风沙:降水少、植被差,地面干燥,多大风天气。 (6)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7) 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鱼塘 —— 台田生态模式,立体开发。 (8) 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的基本方法 —— 引淡淋盐、井排井灌(抽取地下水,补充淡水)、覆盖(抑制水分蒸发)、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