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2.50 KB
  • 2021-09-14 发布

【地理】山东省2020届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冲刺卷2)(解析版)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省2020届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 ‎(冲刺卷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华北某地进行研学。该地正在打造“太阳山”工程——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下图示意该地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研学小组发现大面积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主要分布在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图中桥梁与山峰的高差可能是 A. ‎510米 B. ‎540米 C. ‎570米 D. ‎‎590米 ‎3. 学生通过研学得知 A. 目测山峰海拔约‎915米 B. 甲地坡面径流流向东南 C. 甲地可观测到丁地植被 D. 桥梁是欣赏瀑布的最佳地点 ‎【答案】1. B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要求地形坡度较小,可铺设面积大,同时要保证太阳辐射能强度大。图示为华北地区,综合比较甲乙丙地四地,甲位于山地的北坡,太阳辐射不足;丙地位于河谷,空气较为湿润,太阳辐射不足,且受河流影响,无法集中大面积铺设;丁地位于山脊,坡度大,且两侧紧邻山谷,可铺设面积小;乙地位于山地的南坡,太阳辐射能强度大,等高线稀疏,坡度小,面积广,适宜大面积集中铺设太阳能发电设备,故B项正确。‎ ‎【2题详解】‎ 读图可知,桥梁位于瀑布上游地区,瀑布的高差约为‎52m,则可计算出桥梁的海拔高度约为 ‎348—‎400m,山峰的高度为‎915m,则二者的高差应当为515—‎567m,则B项正确。‎ ‎【3题详解】‎ 图示山峰海拔为已知数据,且海拔数据的获得需要借助一定的设备来测算,A项错误。由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可知,甲地坡面径流流向东北,B项错误。甲丁之间为开阔的河谷,无遮挡物,可通视,C项正确。欣赏瀑布应当位于适当的距离仰视,桥梁位于瀑布上游,欣赏不到瀑布坠落的美景,D项错误。‎ 人口负担系数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据该系数可得人口发展阶段分为“人口红利期”、“盘亏平衡期”、“人口负债期”。下图为“1950-2050年法国、日本和中国人口负担系数统计及预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日本人口红利期最短 B. 法国人口负担系数变化最大 C. 人口负债因老龄化所致 D. 中国目前人口红利较为丰厚 ‎5. 在我国人口红利将要消失的背景下,不合理的措施为( )‎ A.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医疗保险体系 B. 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减少人口流动 C. 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D.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 ‎【答案】4. D 5. B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材料显示,人口负担较小时为人口红利期。图中显示法国的人口红利期最短且人口负担系数变化最小,AB不对;人口负债是由于劳动力人口比重过低造成,老年人口过多或者青少年过多都会造成人口负债,C不对;目前中国的人口负担系数较低,人口红利较丰厚,D对。‎ 故答案为D。‎ ‎【5题详解】‎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医疗保险体系可以有效应对社会负担较重的问题,减小压力,A对;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减少人口流动不能改变人口比例,也不能有效减轻社会压力,B不对;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减少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较高的行业,缓解劳动力紧张的问题,C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缓解劳动力紧张问题,D对。本题要求选择错误的,答案选B。‎ 蜃景是一种气象景观,是在水面或陆面上空的稳定大气层中,由于垂直方向上空气密度显著差异形成的一种幻景。当底层空气密度高,而上层密度低时,在实际景物上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影像,此即“上蜃景”,当底层空气密度低,而上层密度高时,在实际景物下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倒影,此即“下蜃景”。遇到大风吹来时蜃景瞬间消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最易出现“上蜃景”的时间段及地点 A. 夏季海洋 B. 夏季沙漠 ‎ C. 夏季柏油路面 D. 冬季暖流海面 ‎7. 大风吹来时蜃景消失是因为大风 A. 带来大雾影响视线 B. 扰乱稳定的大气层结 C. 导致水平方向热量差异 D. 导致垂直方向对流显著 ‎【答案】6. A 7. B ‎【解析】‎ ‎【分析】考查热力环流原理的运用和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 ‎【6题详解】‎ 出现“上蜃景”要求“底层空气密度高,而上层密度低”,即垂直方向上空气向下堆积。夏季海洋与陆地相比,升温慢,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使上层空气密度降低、底层空气密度增大,A对;夏季的沙漠地区升温快、气温高,夏季柏油路面因比热容小,升温快、气温高,冬季暖流海面,暖流流经地区气温较高,三者都因近地面气温较高,使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造成上层空气密度增大、底层空气密度降低,都不易出现“上蜃景”现象,B、C、D错。‎ ‎【7题详解】‎ 蜃景的出现和维持要求大气层“稳定”,大风吹来使原本稳定的大气层遭到破坏,故选B;大风有利于雾的快速扩散,且大风是使蜃景消失了,而不是被大雾阻挡看不见了,A错;风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不同地区间的温度差导致了气压差,即水平方向上的热量差异产生了风,而不是风导致了热量差异,C错;风是指大气的水平运动,大风吹来会干扰该地区的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使垂直运动减弱、水平运动加强,D错。‎ 气候是控制某一植被类型形成及分布的主要因素。我国西北地区黑河上游野牛沟流域高海拔地区发育有典型的高寒草甸植被。下图示意野牛沟流域不同海拔高寒草甸月初地上生物量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该流域在图示海拔范围内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 A. —直减少 B. —直增加 ‎ C. 先减后增 D. 先增后减 ‎9. 与‎3300米处比较,影响‎3180米处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光照 B. 气温 C. 降水 D. 风力 ‎【答案】8. D 9. C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图例,已知网格状柱状图代表海拔‎3180米生物量,阴影柱状图代表海拔‎3300米生物量,空白柱状图代表‎3400米生物量。根据示意图,可以判断‎3180m的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较‎3300m少,而‎3300m的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较‎3400m的多,因此该流域在图示海拔范围内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变化的总体趋势是先增后减。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9题详解】‎ 影响山体垂直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水热条件。据图可知,‎3180米比‎3300米处生物量少,说明‎3180米水热条件比‎3300米处差。根据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3180米比‎3300米海拔低,气温高,热量条件好,生物量应较大,但是与实际情况不符合,说明B错误;由此推断‎3180米生物量少的原因极可能是降水量较小,水分条件差所致,故C 正确。光照条件和风力对地上生物量影响不大,故A、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C。‎ 绿肥是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的优质有机肥,具有养分全面、肥效长的特点。把绿肥植物体就地翻压能够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绿肥种植还能够提供饲料、改善生态环境、抑制杂草以及节能减耗。近年来,“绿肥+”模式又在稻田、棉田、麦田、果园中悄然兴起。绿肥作物的种植在我国分布很广,南北方种植的绿肥品种、种植季节和利用方式存在很大差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江西省柑橘园里种植绿肥作物的作用是 A. 增加空气湿度,改变果园小气候 B. 抑制杂草生长,增加土壤肥力 C. 调节土壤温度,减轻冻害的威胁 D. 减轻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水分 ‎11. 松嫩平原上最适合的“绿肥+”模式是 A. 玉米套种绿肥 B. 棉田套种绿肥 C. 麦收后播种绿肥 D. 收稻后播种绿肥 ‎12. 华北平原的引黄灌区采用“绿肥+”模式能减轻土地盐碱化,主要原因是 A. 降低土壤温度 B. 减少蒸发量 C. 增加土壤有机质 D. 增加降水量 ‎【答案】10. B 11. A 12. B ‎【解析】‎ ‎【10题详解】‎ 柑橘园行间空间有限,在园中行间种植绿肥作物对增加空气湿度作用有限,A错误;根据材料可知,绿肥作物一般生长茂盛,抑制杂草生长效果良好,一些绿肥作物还是害虫天敌的良好宿主,对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具有极大作用,B正确;柑橘园冻害一般发生在深秋或冬季,而绿肥作物秋季一般都已枯萎,因此对调整柑橘园温度、减轻冻害没有作用,C错误;柑橘一般种植在山坡地带,土壤水分容易流失,绿肥作物能够减轻水土流失,但一般生长快,吸收土壤水分能力强,会与柑橘树争水,因此不会提高土壤水分,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套种绿肥更有保水、保土、防草、培肥等作用,还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杂草与果树争水争肥,同时套种绿肥能发挥根瘤固氮优势,增加土壤氮素,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CD排除;松嫩平原种玉米而不种植棉花,A正确B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华北平原冬春季节风力较大,而农作物与绿肥作物套种主要在农作物快成熟之时,此时已进入夏季,风力较小,A错误;夏收之后,由于地表有绿肥作物的覆盖,地表水分蒸发量减小,因此能减轻表土盐碱化程度,B正确;采取该措施能增加土壤有机质,但增加有机质与减轻盐碱化无关,C错误;该措施不能增加降水量,D错误。故选B。‎ 黄海南部的沙洲群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辐射沙洲群,拥有涨潮为大海、落潮为巨滩的别致地貌和景观。其形成是古黄河、古长江和海洋动力共同作用的产物。‎2019年7月5日,位于沙洲群中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成为中国第一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下图示意辐射沙洲群位置和湿地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辐射沙洲群的形成( )‎ ‎①主要受入海河流作用影响 ②主要受潮流作用影响 ‎③形成过程中海岸线后退 ④仍然在向海一侧生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4. 辐射沙洲群地形独特,对海岸带的影响有( )‎ ‎①是天然海堤,可缓冲外海大浪和风暴潮冲击 ②会导致海水顺沙槽涌入,加大对海岸的侵蚀 ③使沙槽变深,增加出海航道 ④阻挡沿海南下冷水,不利于鱼汛形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5. 辐射沙洲群湿地的形成( )‎ A. 会加重江苏以东海域水体富营养化 B. 能导致水生生物多样性减少 C. 为候鸟提供栖息繁衍地 D. 不利于海洋资源开发 ‎【答案】13. D 14. B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黄海南部的辐射沙洲群是古黄河、古长江搬运到此处堆积的泥沙在潮流作用下海水侵蚀、堆积塑造的地貌形态,故主要受潮流作用影响,②正确;呈放射形扇状向海洋一侧发展,④正确;入海河流只负责携带泥沙到此,沙洲形成是潮流作用的结果,①错误;在此过程中海岸以淤积为主,海岸线向海洋一侧发展,③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注意区别外海大浪、风暴潮和潮流,它们的作用强度和方向不同。图中潮流是从三面向一面运动发生作用,大浪和风暴潮则主要受盛行风和台风影响,当风向垂直于沙脊时,沙脊产生阻挡作用从而起到保护海岸的作用,①正确。顺着潮流方向容易侵蚀形成沙槽,当海水顺着沙槽流向海岸时,受地形抬升,流速会减弱,对海岸造成的侵蚀是微弱的,反而会增加海岸堆积,②错误。侵蚀较深的沙槽会形成深水航道,有利于船舶进出,③正确。南下冷水的范围广,沙洲对其阻挡作用小,④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辐射沙洲群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 为候鸟提供栖息繁衍地,C正确;湿地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B错误;湿地对海水起到净化作用,A错误;滩涂面积向海延伸,利于海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人类的经济活动,D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海将在横沙岛以东的海面上通过人工促淤的方式进行填海造陆,后续将通过规划建设进一步强化上海航运与贸易中心的地位。下图示意横沙岛地区发展规划。‎ ‎(1)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在横沙岛东面填海造陆的有利条件。‎ ‎(2)分析该地区填海造陆对上海城市发展的意义。‎ ‎(3)有专家对该填海造陆项目提出了反对意见,理由是:上海已经建设了深水港与自贸区,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请从生态环境方面写出该项目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就该问题提出改善意见。‎ ‎【答案】(1)地处长江入海口,流速慢,堆积旺盛;水域相对较浅,利于填海造陆。‎ ‎(2)为上海城市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发展空间);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强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有利于缓解城市中心的人口压力;有利于分散城市职能;有利于上海城市产业的升级和优化等。(答出其中4个要点即可)‎ ‎(3)存在问题:破坏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影响长江口的河口环境。‎ 改善意见:调整规划,错位发展,防止功能地位重叠;区域开发其根本目的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开发的同时要保护好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等。‎ ‎【解析】‎ ‎【分析】‎ ‎(1)填海造地是指把原有的海域、湖区或河岸通过人工技术手段转变为陆地的行为。对于山多地少的沿海城市,填海造地是一个为城市有限空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方法。‎ ‎(2)区域开发的优势条件可从地理位置、地价、航运、科技、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分析。‎ ‎(3)填海造陆不利的影响主要从破坏生态环境、地理位置、规划、交通等方面分析。‎ ‎【详解】(1)在横沙岛东面填海造陆的有利条件可从横沙岛位置、水流速度和水深角度分析。‎ ‎(2)该区域开发的区位优势条件有位置、地价、航运优势,且离上海主城区近科技力量雄厚,劳动力素质高,市场广阔,服务业发达。‎ ‎(3)生态环境可能存在的问题,有生态系的影响,交通条件可能存在的问题交通不便。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大数据中心的投资和运行,80%以上的花费都用在设备的供电和制冷上,设备需处于恒温环境,且对环境质量有较高要求。贵州有建设大数据中心得天独厚的条件,2018年华为、阿里、腾讯、苹果等公司纷纷在贵州建设数据中心。“云上贵州”,大数据已成为贵州的新名片。‎ 材料二:腾讯贵安七星绿色数据中心位于贵州省贵安新区,总占地面积约为770亩,隧洞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是一个特高等级绿色高效灾备数据中心,未来将用于存储腾讯最核心的大数据。主体工程为栖凤坡山体内,沿山体横向布置五个隧道,每座隧道上方均设2座竖井。‎ 材料三:贵州省地理简图和建设中的腾讯贵安七星绿色数据中心实景图。 ‎ ‎(1)分析贵州建设“云上贵州”的优势区位条件。 ‎ ‎(2)解释腾讯将数据中心置于山洞之中并设置隧道、竖井的原因。‎ ‎(3)为打造大数据产业“金名片”,贵州应进一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煤炭资源和水电丰富且电价低,设备运行成本低;地处低纬地区的高原,冬暖夏凉,减少制冷、制热造成的能耗;传统工业项目少,空气和水源洁净,环境质量好;经济发展水平低,地价较低;发生地震等重大灾害的可能性小,信息数据的安全有保障。‎ ‎(2)隐蔽性好、安全性高,利于核心数据的安全存放;山洞内温差更小,有利于数据存储安全并进一步减少耗电量;隧道和竖井便于山洞的空气流通,进一步降低能耗和成本。‎ ‎(3)发展交通,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加强高等院校的建设.培养优秀人才;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贵州贵安新区建设大数据中心为背景,设置了三道小题,涉及高新技术产业区位、区域发展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考查学生对区域发展措施的理解程度。‎ ‎【详解】第(1)题,“云上贵州”是指贵州成为大数据中心,其优势区位条件应选从一般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因素入手,同时考虑大数据中心的特殊要求,如材料中的“耗电制冷”、“需处于恒温环境”等。‎ 第(2)题,本题应从数据中心的特殊要求入手,如安全、耗电、恒温等。‎ 第(3)题,区域发展措施的一般原则是因地制宜、扬长补短,首先要弄清当地有什么“长”、有什么“短”,然后针对当地的“长”、“短”提出建议。‎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西里岛是地中海最大的岛屿,面积为2.57 万km2,人口约有527万。西西里岛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但岛上不同地区气温、降水、风力状况明显不同;沿海地区尤其是西南部,夏季更为酷热。岛上发展林业的自然条件较好,但时常受森林火灾的困扰。下图示意西西里岛位置及地形分布状况。‎ ‎(1)分析该岛夏季南部比北部更为干热的原因。‎ ‎(2)推测岛上冬季风力最为强劲的原因。‎ ‎(3)西西里岛时常受森林火灾困扰,试对此作出解释。‎ ‎【答案】(1)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该岛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较北部长;北部地形的阻挡造成热量在南部集聚;南部地处山脉阳坡且海拔较北部低,气温高。‎ ‎(2)冬季该岛受盛行西风控制,风力强劲;该岛周围地区海面狭窄,风力较强。‎ ‎(3)地处板块交界地带,火山活动频繁,引发森林大火;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空气干燥,地物干燥易燃;地狭人稠,常有人为火灾。‎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以区域地理为背景,重点考查了影响气候的因素,试题难度一般。‎ ‎【详解】(1)读图可知,该岛位于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该岛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比北部长;根据右图可知,该岛北部地势较高且为阴坡,南部地势较低且为阳坡,加之北部地形的阻挡使得热量在南部集聚,气温高,气候炎热。‎ ‎(2)读图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控制,风力强劲;该岛位于地中海,读图可知,岛屿周围地区海面狭窄,风力较强。‎ ‎(3)据所学知识可知,西西里岛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地处板块消亡边界,火山活动频发,易引发森林大火;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夏季炎热干燥,地物易燃,容易引发森林火灾;除此之外,该岛地狭人稠,常有人为火灾的发生,所以西西里岛时常受森林火灾困扰。‎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拉开波湖湖区除北部委内瑞拉湾沿岸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不足550毫米外,其他大部分地区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8℃‎,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马拉开波湖湖区为世界上闪电数量最多的区域,闪电常发生在强对流天气出现时,该区域独特的地形特征又加剧了闪电的多发。马拉开波湖原本仅通过一条狭窄的水道同加勒比海连接,湖水北咸南淡。湖区油田密布,为了发展湖区的采油业,50多年前人们开始将连接外海的水道拓宽、挖深。‎ ‎(1)描述马拉开波湖湖区的地形与区位特征。‎ ‎(2)从气流、地形等角度说明马拉开波湖湖区闪电数量多的原因。‎ ‎(3)评价当地人将连接外海的水道拓宽、挖深这一行为。‎ ‎【答案】(1)以山地地形为主,整体上南高北低。位于西半球,南美洲北部,北部通过水道与委内瑞拉湾和加勒比海相连,石油资源丰富。‎ ‎(2)湖区位于低纬度,终年高温,空气对流强烈;东、南、西部地势高,北部向加勒比海开口,地势较低;特殊的地形,使得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和周围高山上下沉的冷空气容易在马拉开波湖湖区相遇,冷暧空气相遇,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容易产生伴有闪电的强对流天气。‎ ‎(3)有利:有利于石油大量输出和运输效率的提高,加速湖区石油的开采,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不利:海水大量涌入湖区,造成湖水盐度增大,湖水水质下降,破坏湖区生态环境;石油的大量开采,造成湖区的湖水污染加重,湖水水质下降。‎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地形和区位特征的描述方法、强对流天气多发的原因 ‎【详解】(1)地形特征一般从地形类型和地势高低两方面来描述。结合图例可看出,马拉开波湖湖区以山地地形为主,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出整体上南高北低。区位特征可从位置、资源等方面来回答。由图中经纬度可知,马拉开波湖位于(l0°N,72°W)附近,位于西半球,南美洲的北部,北部通过水道与委内瑞拉湾和加勒比海相连。由图可知,该地石油资源丰富。‎ ‎(2)根据材料“闪电常发生在强对流天气出现时”可知,闪电常发生在强对流天气出现时。从图中可知,马拉开波湖湖区纬度低,终年高温,空气对流运动强烈;由材料“该区域独特的地形特征又加剧了闪电的多发”可知,应结合当地的地形来回答。从图中看,委内瑞拉湾东、南、西部地势高,中间地势低,开口向北,使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东北信风影响经委内瑞拉湾进入马拉开波湖湖区,与湖区东、南、西部高山上下沉的冷空气相遇,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容易产生伴有闪电的强对流天气。‎ ‎(3)评价类试题分析时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分析。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为了发展湖区的采油业,人们将连接外海的水道拓宽、挖深,增加石油的输出运输效率,加快湖区石油的开采,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是有利方面。连接外海的水道拓宽、加深后会使海水大量涌入马拉开波湖, 使湖水变咸,湖水水质下降,湖区生态环境被破坏,同时因为石油开采量加大,石油开采对马拉开波湖的污染也将增大,湖水水质将进一步下降,是其不利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