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8 MB
- 2021-09-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北衡水中学2021届全国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全国卷)地理
本试卷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某丘陵地区M镇分布有富铁矿,早期遍地开挖,采矿卖矿,后来加强整治管理,集中开发。2017年,该镇开始承接省级行政中心转迁的球墨铸管厂,铸管厂利用当地铁矿冶炼生铁,所产铁水除铸管消耗外,富余的铸铁外销;2018年,两家以铁水为原材料的企业紧邻铸管厂布局。当地建链补链、以商招商,以球墨铸管固体废弃物和矿山尾矿砂为原料,以球墨铸管高炉废弃煤气、工业蒸汽为生产能源的多家企业相继在其周边布局,短时间内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小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早期遍地开挖铁矿,会使得M镇( )
A. 资源充分利用 B. 基础设施完善
C. 资源环境破坏 D. 人居环境优化
2. “建链补链”产生的显著效益有( )
①降低生产成本 ②减轻环境污染 ③减少耕地占用 ④提升人口素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3. 工业小镇的形成,体现了( )
A. 产业升级的优势 B. 工业扩散的优势
C. 产业转移的优势 D. 工业集聚的优势
【答案】1. C 2. A 3. D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乱挖乱采矿产资源,会导致矿产资源环境破坏,资源利用率低下;同时,会产生环境污染,导致人居环境恶化。早期M镇基础设施可能有所改善,但缺乏统一的组织规划,不可能完善。C正确,ABD错,故选C。
【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当地建链补链,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废弃物资源化,降低了能耗和污染物排放,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①②正确;相关企业建立,会占用耕地;该地工业应为重工业,对人口素质提升影响不大,③④错。故选A。
【3题详解】
具有生产联系的相关企业在工业小镇汇聚,降低了中间产品的运费和能耗,降低了生产成本,体现的是工业集聚的优势,D正确;并没有体现产业升级、工业扩散或产业转移的优势。故选D。
【点睛】工业集聚的优势:①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②加强企业间的信息联系与技术交流;③共用基础设施,节约建设投资,取得规模效益;④便于集中处理废弃物。
定制公交,也称商务班车,指市民提出自己的需求,公交集团根据需求和客流情况设计出固定公交线路和班次,一般采用一人一座、点对点直达的服务方式。目前,我国多个大城市陆续开通了定制公交服务,定制公交可走公交专用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定制公交的优势体现在( )
A. 比普通公交价格低 B. 随到随走,耗时较少
C. 比自驾车灵活方便 D. 方便快捷,绿色环保
5. 定制公交线路适宜设置在( )
A. 车站与居民区之间 B. 车站与旅游景点之间
C. 居民区与工厂之间 D. 地铁出入口之间
6. 下图中能正确示意我国大多数大城市定制公交客流量的曲线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4. D 5. C 6. B
【解析】
【4题详解】
因为定制公交是固定公交线路和班次,采用一人一座、点对点直达的服务方式,不可能比普通公交价格低和随到随走,也没有自驾车灵活;综合考虑,定制公交相对方便快捷、绿色环保。据此判断,ABC错误,D正确,故选D。
【5题详解】
考查交通线的布局,结合材料定制公交固定公交线路和班次,对应的应是固定人群,所以适宜设置在居民区与工厂之间,以方便工人上下班。故选C。
【6题详解】
我国大多数大城市是依据北京时间设置作息制度,大多数工作人员9时左右上班,17时左右下班,此时段前后是人员流动的高峰期,其他时段上下班人员稀少或者没有,所以,最能反映定制公交客流量的曲线是b。故选B。
【点睛】本题突出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同时结合城市功能区及城市化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2019年10月,澳大利亚发生了一场森林大火。这场大火燃烧了4个多月,火灾蔓延至澳大利亚大陆大部分地区。由环境监测卫星拍摄的2020年元旦前夜的图像显示,滚滚浓烟融合成一个巨大的团块,漂洋过海穿过新西兰和南太平洋,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到达12000多千米外的南美洲。下图为烟云飘动轨迹模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火灾持续期间,澳大利亚大陆( )
A. 西北部地区少雨 B. 大部分地区炎热
C. 西南部地区降水多 D. 东南沿海处少雨季
8. 将烟雾输送到南美洲上空的是( )
A. 高空西风 B. 赤道低气压
C. 高空信风 D. 副热带高气压
9. 推测飘到南美大陆上空的烟雾会直接影响该区域的( )
A. 气候特征 B. 天气状况
C. 水文特点 D. 植被生长
【答案】7. B 8. A 9. B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2019年10月,澳大利亚发生森林大火,大火燃烧了4个多月,历经南半球的夏半年,故澳大利亚大陆大部分地区炎热,B正确;夏半年,西北部地区多雨,A错误;西南部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C错误;东南沿海处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为多雨季,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由图及材料可知,烟雾向东输送到南美洲上空,其输送的动力只能是中纬度的高空西风,A正确,赤道低气压、高空信风所处纬度低,副热带高气压气流下沉,不能烟雾向东输送到南美洲上空,排除BCD;故选A。
【9题详解】
飘到南美大陆上空的烟雾,阻挡太阳光到达地面,会使气温降低。由于大气成分改变,大气中水热状况改变,会导致降水异常,从而直接影响该区域的天气状况,B正确;间接影响其水文特点和植被生长,CD错误;其影响是短期的,不可能长期影响该区域的气候,A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以澳大利亚一场森林大火烟云飘动轨迹模拟图为切入点,设置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黑滩河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流域面积200.52平方千米。根据中国1 : 100万地貌类型空间分布数据,流域地貌大致划分为中海拔丘陵、小起伏中山、小起伏低山、中起伏低山和其他地貌。下图为黑滩河流城地形图和流城地貌分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下列关于黑滩河流域地貌形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高原为主,地势平坦 B. 地貌多样,起伏不定
C.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D.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11. 黑滩河流域人类活动应主要分布在( )
A. 中海拔丘陵区 B. 小起伏中山区
C. 小起伏低山区 D. 中起伏低山区
【答案】10. B 11. C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黑滩河流域位于云贵高原,据图中信息可知,该流域地貌大致划分为中海拔丘陵、小起伏中山、小起伏低山、中起伏低山和其他地貌,故该流域地貌形态为地貌多样、起伏不定,B正确,A错误;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描述的是青藏高原,C错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的特点,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人类活动应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起伏和缓地区,小起伏低山区位于流域下游,应是该流域人类活动相对集中的地区,C正确,海拔较高处气温较低,起伏较大地区,平地少,都不利于农业生产,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以黑滩河流城地形图和流城地貌分类图为切入点,设置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东北地区是我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较单一,近年来经济发展缓慢,人口流失严重,导致一些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下图为东北地区某省级行政区域2014~2019 年常住人口、流失人口情况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该省级行政区域的常住人口( )
A. 2014-2015年降幅最大 B. 2015-2017年总量上升
C. 2014-2019年有升有降 D. 2018-2019年降速最快
13. 人口流失可能导致当地( )
①少年儿童就学压力增大 ②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下降
③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 ④人才劳动力短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2. D 13. B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根据图示常住人口的变化可知,人口降幅最大和降速最快的都是2018-2019年,D正确,A错;2014-2019年,图示省级行政区域的人口一直在下降,BC错;故选D。
【13题详解】
当地流失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会导致当地人口老龄化加剧,人才、劳动力短缺,③④正确;人口流失加剧,少年儿童就学压力减小,①错;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粮食商品率并不会下降,②错。故选B。
【点睛】人口迁移对迁出区和迁入区的影响总结如下:
河谷内河流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下图示意某河流一河段的断面。图中①②③阶地所处地层的砾石平均粒径②最大、③最小,④⑤⑥同为现代形成的细砂状流水沉积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①②③阶地所处地层形成时期河流流速( )
A. 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②>①>③ D. ③>②>①
15. 图中①②③阶地的形成过程是( )
A. 先沉积后侵蚀 B. 先侵蚀后沉积
C. 一直下切侵蚀 D. 不断分层沉积
16. 目前,该河流( )
A. 流域面积不断变小 B. 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
C. 流域内年降水量增大 D. 洪水能淹没整个河谷
【答案】14. C 15. A 16. D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根据材料中①②③阶地所处地层的砾石平均粒径②最大、③最小可知,②时期流速最大,粒径大的沉积物被搬运至此沉积,③时期河流流速最小,河流的搬运能力较弱,粒径小的颗粒物在此沉积,所以该处河流在不同时期的流速为②>①>③,故选C。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和图中信息,①②③阶地皆为沉积地层,受沉积作用,之后受河水侵蚀形成(注:在形成后期阶地时,河流下切深度较前期阶地下切深度小,河谷底部仍保留早期沉积物),所以形成过程是先沉积,后侵蚀,故选A。
【16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无法判断该河流流域面积变化(流域面积一般相对稳定)和降水量的变化,排除AC;无法根据材料信息判定流域植被状况变化,B错;根据④⑤⑥同为现代形成的细砂状流水沉积物可判定,洪水期河流能淹没整个河谷,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中的阶地称为上叠阶地。在形成后期阶地时,河流下切深度较前期阶地下切深度小,河谷底部仍保留早期沉积物,因此每一较新阶地的物质组成就叠置于较老阶地的物质组成之上。
清代嘉庆年间的《汉州志》对成都平原汉州的田地辅以图示做了详细的记载。下图中三幅图是其图示记载的其中三块田地,自左至右分别是上等田、中等田、下等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清代汉州将田地进行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 田地规模 B. 水源和交通
C. 地块走向 D. 地形和土壤
18. 下列关于田块中路和沟主要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 路——商品粮出售 沟——田地灌排
B. 路——商品粮出售 沟——田地排洪
C. 路——耕种及收获 沟——田地灌排
D. 路——耕种及收获 沟——田地排洪
19. 该时期成都平原农业( )
A. 劳动生产率高 B. 商品农业发达
C. 需大量劳动力 D. 经营规模大
【答案】17. B 18. C 19. C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多沟、靠两路,为上等田;有沟靠路为中等田;仅有沟、无路为下等田。由此可知,划分田地等级的依据是水源和交通,B正确,田地规模、地块走向、地形和土壤不是划分的主要依据,排除ACD。故选B。
【18题详解】
路主要分布在田地中,沟绕田地分布,可推知路的主要作用是耕种及收获,沟的主要作用是田地灌排,C正确;该地农业为自给农业,商品粮出售少;洪涝出现的机率相对较小,排除ABD;故选C。
【19题详解】
该时期的农耕主要依靠畜力和人力,劳动产率低,需大量劳动力,粮食商品率低,经营形式是家庭小规模种植,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以成都平原汉州的田地示意图为切入点,设置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林区降水通过林冠层重新分配为穿透雨、树干径流和林冠截留三部分。穿透雨指大气降水经过植被冠层后直接降落到地面的部分。穿透雨占同期大气降水的百分比叫穿透雨率,穿透雨率的差异与当地植被对水土环境的影响关系密切;植被的穿透雨率主要受植被类型、植被密度、降水量、降水强度、风力等因素影响。下图示意专业人员对江南丘陵某片区毛竹林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每次降雨量与对应穿透雨率的统计分析及趋势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该时段该毛竹林片区的降水( )
A. 年均降雨量约2500毫米 B. 小降雨量的雨频次高
C. 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小 D. 降雨量季节分配均匀
21. 下列因素与穿透雨率呈负相关是( )
A. 植被密度 B. 降雨量 C. 降雨强度 D. 风力
22. 下列关于穿透雨率对当地环境影响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穿透雨率低,雨水无法到达地面
B. 穿透雨率高,降雨对地面冲蚀强
C. 穿透雨率低,导致林区空气干燥
D. 穿透雨率高,林下地面径流均匀
【答案】20. B 21. A 22. B
【解析】
【分析】
【20题详解】
图示时段为两年,年均降雨量不足2500毫米(且该地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不可能达到2500毫米),A错;据图中信息可知,小降雨量的雨频次高,B正确;该毛竹林片区处于我国江南丘陵,降雨量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CD错。故选B。
【21题详解】
一般情况下,植被密度越大,树冠对降雨的截留作用越大,穿透雨率越小,植被密度与穿透雨率呈负相关,A正确;据图可知,降雨量与穿透雨率呈正相关,B错;降雨强度越大、风力越大,越有利于降雨穿透树冠层降落到地面,与穿透雨率呈正相关,CD错。故选A。
【22题详解】
穿透雨率低,雨水到达地面少,但并不是雨水无法到达地面,A错;穿透雨率高,降雨直接到达地面较多,对地面冲蚀强,林下地面径流变化大(直接降到地面的雨水多,形成的地表径
流较大,同时,地表径流易流走,使得径流变化大),B正确,D错;穿透雨率低,林冠层对降雨的截留较强,下渗量相对较大,林区涵养水源能力较强,林区空气较湿润,C错。故选B。
【点睛】本题组难度一般,重在加强对穿透雨率的概念理解。理解认识植被覆盖率高低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判断即可。
二、非选择题:共56分。第23~2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5~2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6分。
2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地闪是一种发生在云与大地之间的闪电,常发生于强对流天气,不仅会威胁人体健康和财产安全,在山地林区还经常造成森林火灾。根据从云到地之间下传的电荷的极性,云地闪可分为正闪和负闪,正闪由于其电荷量大,峰值电流高,相对于负闪常造成较严重的灾害。下图为2006年我国西南部某易发雷击火灾山地闪电逐月分布变化统计图。
(1)描述该山地2006年闪电频数的数量及时间变化特征。
(2)分析总闪频数夏季集中高发的原因。
(3)推测该山地最易发生火灾的月份,并说明原因。
【答案】(1)总闪频数和负闪频数呈单峰分布特征(有一个高发期),发生次数多,高发期集中在夏季(6、7、8月);云地闪绝大部分为负闪,负闪的分布特征与总闪基本相同;正闪年内变化呈多峰分布(有多个高发期),发生次数很少。
(2)夏季(6、7、8月)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空气中水汽含量大,云层多。
(3)月份:4月。原因:降水少,气温回升快,气候干燥;我国西南部山地多常绿阔叶林,春季多枯枝落叶;正闪较多。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自然灾害发生的条件及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较强,难度较大,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调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
【详解】(1)本题需要描述闪电频数的数量特征和时间变化特征,闪电频数可从总闪频数、正闪频数、负闪频数分别回答,并且要注意图中纵坐标的差异,左侧纵坐标为总闪频数和负闪频数,右侧纵坐标为正闪频数(注意左侧数值远远大于右侧数值)。读图分析可知,总闪频数和负闪频数年内变化特征基本相似,呈单峰分布特征,有一个高发期,高发期主要集中在6、7、8月,且发生频次高,云地闪绝大部分为负闪;正闪频数年内呈多峰分布,有多个高发期,发生频次很少(各月均小于80)。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云地闪是一种发生在云与大地之间的闪电,常发生于强对流天气。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纬度相对较低,夏季气温高,空气对流运动旺盛,同时,夏季降水较多,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大,云层多,有利于云地闪的发生。
(3)该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较多,发生森林火灾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正闪由于其电荷量大,峰值电流高,相对于负闪常造成较严重的灾害,所以正闪频次高,更易诱发森林火灾。读图可知,正闪频数较高的月份主要集中在4月、6、7、8月、10月等。根据前面分析排除6、7、8月。4月、10月相比而言,4月的正闪更多,同时,4月为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气候干燥,林间积累了上一年秋冬季节的枯枝落叶,更易诱发森林火灾,所以该山地最易发生火灾的月份为4月。
【点睛】
2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马钦州产业园是中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合作建设的国际园区,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规划总面积55平方千米,是一个集工业、商业、居住“三位一体”的产业新城。该产业园的产业发展定位是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新材料、现代金融及服务业、东盟传统优势产业等。下图示意中马钦州产业园位置及相关信息。
(1)分析中马钦州产业园选址考虑的主要条件。
(2)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功能规划和政策角度说明吸引企业进驻园区的有利因素。
(3)简析中马钦州产业园产业定位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
(4)有人提议邻近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建一所高校。你是否赞成,说明理由。
【答案】(1)濒临北部湾,邻近粤港澳,地理位置优越;距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近;处于海陆交通枢纽位置,海陆交通便利;土地廉价,劳动力丰富。
(2)工业、商业、居住“三位一体”,功能齐全,适宜企业发展;中国与马来西亚政府合作创立,有政策支持保障。
(3)突出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产业,利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和科教人才的富集;突出东盟传统优势产业便于利用东盟的资源、技术和人才,利于加强与东盟的联系合作;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4)赞成。理由:高校利于培养人才,促进区域文化发展;高校与产业结合,提供科研支撑,促进产业发展;或不赞成。理由:当地经济基础薄弱;教育落后,难以吸引高等教育人才。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的区位条件与工业地域的形成、中外经济合作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马钦州产业园落户于广西钦州市,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靠近北部湾,临近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注意图中铁路与钦州港相连,可以实现海陆联运,交通便利;相比而言,广西经济发展水平一般,钦州该地土地较为
廉价,劳动力丰富。
(2)注意题干的限定回答域“功能规划和政策角度”。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产业园是一个集工业、商业、居住三位一体的产业新城,产业园功能齐全,适宜企业的发展(功能规划角度);根据材料“中马钦州产业园是中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合作建立的国际园区”可知,该产业园是中国与马来西亚政府合作创立,政策保障力度大(政策角度)。
(3)根据材料“该产业园的产业发展定位是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新材料、现代金融及服务业、东盟传统优势产业等”可知,该产业园产业定位中,突出了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产业,有利于促进当地产业结构升级,吸引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在产业定位中还突出了东盟传统优势产业,因此有利于利用东盟的资源、技术和人才,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与交流。最后,该产业园通过推动产业升级,有利于推动区域的城市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重在表明观点以及阐述理由。①赞同:临近中马钦州产业园建立高校,有利于培养人才,促进区域的文化交流与发展。同时,中马钦州产业园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立高校可实现高校与产业的结合,高校培养人才,为产业园的发展提供科研支撑。②不赞同:可从当地建立高校的不利条件进行回答,如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教育较为落后,对高等教育人才的吸引力小等。
【点睛】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在第25.26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5. [地理一-选修 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但很多地方靠“人造景点”“人造节日”来吸引、争抢游客,导致开业或节日时轰轰烈烈、人满为患,过后渐渐冷落、门可罗雀,形成资源浪费和产业发展瓶颈。针对此现象,有关专家提出,为避免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浪费,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的布局和开发应立足于乡村就是大旅游景点、农业就是大旅游资源的观念。
结合我国广大农村现状.说明践行“乡村就是大旅游景点、农业就是大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适宜采取的措施。
【答案】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发展乡村特色经济;加强乡村专业人才的培养;发掘和保护乡村传统文化;农业生产景观化布局。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农村旅游发展的措施,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农村经济较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配套设施不齐全,应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破坏较严重,强化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发展乡村特色经济,推动乡村旅游区域差异化发展;加强乡村专业人才的培养,促进旅游专业化的发展;发掘和保护乡村传统文化,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景观化布局,促进农村旅游资源的多样化。
【点睛】
26. [地理一-选修 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5月,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了一批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负面案例。其中“水泥硬化过度”问题中以景观图片和文字材料的形式列举了古民居前水泥硬化过度、原有石板路重新硬化为水泥路、混凝土假山、将原有石砌台阶水泥抹面、房前菜地石砌篱笆水泥化、护坡和步行道全部用水泥覆盖、绿化树下全部水泥硬化等现象。下图为案例中列举的某村大榕树下水泥硬化过度照片。
分析在乡村建设中水泥硬化过度对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地面硬化,地面透水不足,雨水下渗少,可能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土壤水分缺乏,易导致树木、花草死亡;破坏生物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水泥地面蒸发水汽少,空气变得干燥;水泥地面比泥土地面比热容小,村居温差变大;降雨时,地面径流增大,汇集速度快,易导致涝灾。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乡村水泥硬化过度对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实质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的影响,结合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从气候、水文、生物等方面进行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首先地面硬化,直接导致雨水下渗减少,导致地表径流增多,雨季时可能会导致洪涝灾害;导致地下水位降低土壤水分缺乏,容易导致植物、花草缺少水分而死亡;其次硬化地面,会破坏生物的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硬化地面,由于水
泥地面比热容较低,会加剧村居温差,使得夏天更热,冬天更冷;最后,硬化地面后会导致蒸发减少,空气中水汽减少,空气变得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