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00 KB
  • 2021-09-17 发布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教案:自然资源和灾害防治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五 自然资源和灾害防治 一、命题分析:‎ ‎ 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陆地资源的数量特征、分布特征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影响十分明显;同时近年来世界上重大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自然资源和灾害防治”内容也就成了高考命题者的“青睐”之处。a复习备考主要认清海啸的成因与危害 ‎(1)成因——地震等引发 ‎(2)海啸的危害 ‎①海上:可颠覆海上船只,破坏海上设施 ‎②岸上:淹没城镇、村庄、耕地,破坏房屋与工程设施 ‎③人员伤亡 ‎ 二、考点精讲:‎ ‎(一)气候资源:‎ ‎ 概念:指可以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或能源的气候要素或气候现象的总体。‎ 与其他自然资源相比:具有普遍存在性、数值性、变率性等特征。‎ 性质、利用内容:可再生资源;目前主要利用的是光、热、水、风等。‎ ‎ 影响因素:纬度(太阳高度角)、日照时数、天气状况。‎ 光照 ‎ ‎     我国分布:南北差异小,但西部优于东部。‎ 最高区—青藏高原 最低区—四川盆地。‎ ‎ 世界分布:各大陆南北半球副热带地区(尤其撒哈拉沙漠地区)较高。‎ 气候 资源 热量 ‎ 表示方法:气温、积温、无霜期。‎ ‎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 ‎ 热量带:热量决定农作物的熟制。‎ 水分 ‎ ‎ 衡量指标: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 全球分布:赤道多,亚热带大陆西岸、内部少,温带多,极地少(二多二少)。‎ ‎ 我国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开发利用 ‎ 农业:气候资源决定着该地的农业类型、种植制度、布局结构、生产潜力、发展前景,以及农、林、牧产品的质量、数量和分布等。‎ ‎ 建筑:日照与街道方位应成30°~60°夹角。‎ ‎ 风与城市规划:不同区域内有大气污染的工业企业的布局应考虑风向。‎ ‎ 交通:海陆空交通建设应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并尽量避开气象灾害。‎ ‎ 其他:旅游、医疗、商业等。‎ ‎(二)海洋资源 ‎1、海洋资源类型及利用:‎ 代表物:工业冷却水源、食盐、镁、溴、淡化水源等。‎ 海洋化学资源 分布:广泛但不均衡。‎ 开发利用意义:缓解化学资源与人口迅速增长之间的矛盾。‎ 代表物:鱼、虾、贝、藻(捕捞、采集、养殖、增殖)。‎ 海洋生物资源 分布:沿海大陆架。‎ 开发利用意义:缓解全球的粮食危机的新途径。‎ 代表物:石油、天然气、煤、硫、磷;砂、贝壳;锰结核。‎ 海洋矿产资源 分布:集中分布在大陆架、近岸带及海盆。‎ 开发利用意义:缓解人口增多与资源之间的严峻压力。‎ 海洋新能源 代表物:潮汐能、波浪。‎ 分布:目前可利用的主要是滨海地区。‎ 开发利用意义:缓解能源危机的又一重要途径。‎ ‎2、海洋渔业生产:‎ 渔场的形成和分布 ‎           分布:沿大陆架海域,即从海岸线延伸到水面以下大约‎200米深的大陆浅海部分。‎ ‎           形成: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经过(世界四大渔场、舟山渔场)。‎ 世界渔业生产活动 ‎           分布:渔业国分布在温带沿海地区。‎ ‎           影响因素:社会需求-市场大小;渔业生产活动的经济投入。‎ ‎           代表国家:中国、日本等。‎ ‎3、海洋油气开发:‎ 历史过程 勘探方法 开采基地 运输方式 特 点 近海到远海 浅海到深海 出现近海石 油工业部门 地震波-寻找海底油气矿藏 海上钻井-估计矿藏类型、分布及商业价值 以海上钻井平台为基地 船  舶 管道运输 高投资 高技术 高风险 ‎      ‎ ‎4、海洋空间资源利用:‎ ‎       划分:海上、海中、海下 ‎       不利因素:气候多变、海水运动、深海――黑暗、低温、高压、缺氧。‎ 交通运输 ‎               组成:海港、航海运河、海上船舶、海底隧道、海上桥梁、海上机场、海上管道等。‎ 利用 ‎ 概况:人类能驶进任何海域(运河、海峡作用重要)。‎ ‎    生产空间:围海造陆、海上人工岛、海上石油城等。‎ ‎    通信和电力储存空间:海底电缆 ‎    储藏空间:海底货场、海底仓库、海底废弃物处理场等。 ‎ ‎    文化娱乐设施空间:海洋公园、海滨浴场和海上运动区等。‎ ‎5、海洋环境问题:‎ 表现 产 生 原 因 危    害 海洋 污染 海岸活动:倾倒废物、港口工业建设 污染海洋环境,危及海洋生物,影响人类健康 工业生产排放废弃物(主要来源)‎ 污染海洋环境,危及海洋生物,影响人类健康 核电站、工厂排出的冷却水 水温较高,影响海洋生物 ‎ 农业杀虫剂随水入海 毒化海水 海上石油平台和油轮事故 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 海洋生态破坏 海洋污染 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 全球气候变暖 淹没沿海低地 过度捕捞 海洋生物资源减少,质量下降,部分物种灭绝 ‎(三)陆地资源:‎ ‎1、特点: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数量上的有限性),陆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是无限的(开发潜力上的无限性),陆地自然资源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分布上的规律性),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资源组合上的整体性);‎ ‎2、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 ‎3.类型:‎ 特点:可再生资源,但不可替代。‎ 水资源 ‎ 组成:海洋水(地球水主体)、陆地水(静态水资源和动态水资源)、大气水(数量最少)。‎ 利用:类型-主要利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储量仅占淡水总量的0.3%)。‎ ‎ 方式-发电、灌溉、航运、养殖、工业及生活用水、航运。‎ 我国水资源特点: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污染、浪费严重。 ‎ 存在问题、解决途径: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铁:俄罗斯、巴西、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七国占世界总储量的90%。‎ 矿产资源 煤: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中国、美国、俄罗斯储量较大。‎ 石油:主要产油国家-中东、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中国、印尼、墨西哥、英国等。‎ 我国主要矿产:煤矿、石油、铁矿、有色金属矿。‎ 我国矿产分布特点: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煤、铁、石油-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南方居多 我国矿产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乱采滥挖、破坏严重、浪费严重。‎ ‎   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提高效益。‎ 对策 做好矿区的环保工作。‎ ‎ 研究利用新材料、新能源。‎ 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世界 ‎ 温带湿润的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区。‎ 分布 ‎ 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有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 土 地 资 源 中国 ‎ 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 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 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半干旱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 ‎ 林地: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 山地。 ‎ ‎ 水土流失严重。‎ 我国土地资源存在问题 ‎ 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 ‎ 草场资源普遍超载。‎ ‎ 森林资源日益减少。‎ 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解决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问题的对策:加强管理、开源节流、建设和保护。‎ 生 物 资源 森林是一种环境资源, 具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等作用,被称为“大自然总调度室”。‎ 世界森林资源分布 ‎ 针叶林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温带地区。‎ ‎ 阔叶林分布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我国草场资源的分布: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 ‎(四)气象灾害:‎ 台 风 暴 雨 洪 涝 干 旱 寒 潮 时 间 夏秋 季节 夏秋 季节 夏秋 季节 华北地区春旱3~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7~8月 冬半年,春 秋季危害大 分 布 地 区 东南 沿海 我国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以外的广大地区,主要集中在中、东部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以外的广大地区,主要集中在中、东部 我国西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除青藏、滇南以外的广大地区 成 因 热带、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起来的热带气旋 锋面、气压系统造成的集中降水过程 暴雨、大暴雨造 成的地表水泛滥 长期无降水或 降水异常偏少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 灾 害 特 点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给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降水强度大,易产生洪涝灾害 水位上涨,大面积、大量积水 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粮食减产,饮水困难 强降温、大风、雪灾、影响范围大。使农作物受冻害 防 御 措 施 加强预报,营造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防灾意识 加强预报,加强绿化,加强防洪工程建设 加强绿化,加强防洪工程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节约用水.营造防护林,加强农用水利基本建设,发展旱作农业 加强预报,做好防寒准备 ‎(五)地质灾害 成因 基 本 知 识 危害 基本特点 防 御 地 震 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引起一定范围内的地面震动 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建筑物发生破坏或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分布广泛危害巨大伤亡严重突发性强 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些预防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宜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火 山 喷 发 岩浆沿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 火山构造:‎ 火山口、火山锥、火山通道 火山类型:‎ 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火山灰和熔岩破坏田园建筑,威胁生命财产安全,有可能诱发地震或引起气候异常 滑 坡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 形成原因具有复杂性,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破坏或掩埋农田、建筑物及道路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泥 石 流 山区暴发的饱含泥沙和石块的特殊洪流 形成原因具有复杂性,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