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5 MB
  • 2021-09-17 发布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项3 示意图(32张)

  • 3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项 3   示 意 图 【 真题示例 】 (2017· 江苏高考 )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 (1) 、 (2) 题。 (1) 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丙乙甲 D. 丙甲乙 (2) 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 A.1 B.2 C.3 D.4 【 思维流程 】 第一步:结合图名,审阅材料 本题是利用“地质剖面示意图”考查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过程。 第二步:读图提取有效信息 第三步: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判断问题 (1) 由丙岩层 ( 岩浆岩 ) 把乙断层附近的岩层截断可知,乙先形成、丙后形成;丙岩层在与甲岩层 ( 砂岩 ) 接触的地方有侵蚀面,故甲岩层最后形成。 (2) 图中有多个侵蚀面。当侵蚀面与岩层界面相交,不是平行关系时,说明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构造;图中有两处侵蚀面与岩层面相交,故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褶皱次数是 2 次。 答案: (1) B , (2) B 。 【 方法总结 】 1. 地理原理示意图的判读: (1) 读图名:图名可以反映出图示是何种地理原理,上图中的图示主题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原理。 (2) 读图文:图中文字可以反映出该地理原理的主要内容。 (3) 析图素:分析图中的箭头、素描或框图等构图要素可以把握该地理原理的主干内容。 (4) 析原理:充分挖掘图中各种信息,理解地理原理的实质内涵,并用其来解答实际地理问题。 2. 地理过程示意图的判读: (1) 瞄准图示主题:图名可以直接显示图示主题,上图中的图示主题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 (2) 着眼时空分布:过程示意图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一定要着眼于图中的时空信息。 (3) 抓住构图要素:根据图中箭头指向、数据或曲线变化、空间变化、阶段划分等要素,描绘变化特点。 (4) 分析变化规律。 ①构建变化过程:依据图示信息,建立完整的变化过程或规律。 ②判断主导因素:依据变化过程,推断影响地理事物变化的主要因素。 ③推断变化趋势: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推断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趋势。 【 新题预测 】   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蚀形成的阶梯状地貌。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上升运动。读我国某河段河流阶地分布图,据此完成 1 、 2 题。 1. 图中阶地形成的时代由新到老的排序为 (    ) A.a-b-c B.b-c-a C.c-b-a D.c-a-b 2. 图中河段 c 阶地的形成经历了 (    ) A. 地壳上升 - 堆积作用 - 下蚀作用 B. 地壳上升 - 下蚀作用 - 堆积作用 C. 下蚀作用 - 地壳上升 - 堆积作用 D. 堆积作用 - 地壳上升 - 下蚀作用 【 解析 】 1 选 C , 2 选 D 。第 1 题,由材料、图像可知,阶地是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蚀形成的阶梯状地貌,最先形成的海拔高,故阶地形成的时代由新到老的排序为 c-b-a 。第 2 题,结合阶地形成过程可知, c 阶地最先是河流堆积作用,然后地壳上升、河流下蚀形成的。   “旗云”为珠穆朗玛峰上的一种奇观,因出现时其形如旗,被称为“旗云”。云沿着山顶飘向一边,仿佛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珠穆朗玛峰 7 500 米以下被冰雪覆盖, 7 500 米以上由于高空风大,山坡陡峭,降雪不易堆积,多为碎石坡面。读“旗云”示意图,完成 3 ~ 5 题。 3.“ 旗云”多在 (    ) A. 阴雨天出现 B. 日出前后出现 C. 晴朗白天出现 D. 晴朗夜间出现 4. 下列大气现象的成因与“旗云”差异最大的是 (    ) A. 山谷风 B. 华北季风 C. 湖陆风 D. 盛行西风 5. 据图可知,“旗云”飘动的位置 (    ) A. 越向上掀,高空风越大 B. 越向下倾,高空风越小 C 与太阳辐射的强弱有关 D. 下倾,不易登山 【 解析 】 3 选 C , 4 选 D , 5 选 D 。第 3 题,天气晴朗时, 太阳出来后,碎石坡面升温较快,热空气沿坡面上 升,大约上升到峰顶的高度附近开始凝结成云,当云 高出峰顶时,受到强烈的西风影响,于是“旗云”飘 扬在峰顶;阴雨天、日出前后及晴朗夜间由于气温较 低,热空气不会沿坡面上升,因此不会形成“旗 云”。第 4 题,“旗云”和山谷风、华北季风以及湖 陆风的成因相似,都与热力性质有关;盛行西风位于 动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 间,与热力原因联系不大。第 5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 若“旗云”上掀,表明对流运动强,高空风小;若 “旗云”下倾,表明对流运动弱,风力大,不易登 山;“旗云”飘动的位置与高空风力有关,与太阳辐 射无关。   贝丁顿社区位于伦敦西南。为减少建筑热损失,建筑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太阳能装置等,使这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社区。下图示意贝丁顿社区能源循环模式,据此完成 6 、 7 题。 6. 推测当地气候 (    ) A. 冬季阴冷潮湿 B. 夏季寒凉干燥 C. 气温年较差大 D. 降水年际变化显著 7. 符合社区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有效措施是 (    ) A. 屋顶种植景观植物 B. 建筑设置隔热层 C. 控制居民生活用电 D. 社区栽种速生林 【 解析 】 6 选 A , 7 选 D 。第 6 题,贝丁顿社区位于伦敦西南,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年际变化小。第 7 题,根据图中信息,图中建设生物燃料热电连产厂,为生活提供电力和热水,为此需要生物燃料,所以需要在社区栽种速生林。   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最大的苗族古村寨,位于黔东南某断层谷地。层层落落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呈梯状逐级抬升,与自然和谐共融,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建筑”。下图示意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分布。据此完成 8 ~ 10 题。 8. 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 热量 B. 光照 C. 降水 D. 地形 9. 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体现在 (    ) ① 可就地取材建房且室内冬暖夏凉 ②能获得较多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 ③底层架空以利于防涝且通风透气 ④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 某游客中秋节去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见到的农业景观与下列诗句最吻合的是 (    ) A. 家家打稻趁霜晴 B. 新雨山头荔枝熟 C. 小麦登场雨熟梅 D. 梨花淡白柳深青 【 解析 】 8 选 D , 9 选 B , 10 选 A 。第 8 题,读图可知,西 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苗寨的主体位 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北侧地势相对较低,数 量多,而南侧地势高,数量少,导致河流两岸吊脚楼 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地形。第 9 题,吊脚楼的修建 是就地取材,位于河谷地区,依山而建,室内冬暖夏 凉;层层落落的分布,可以获得较多的太阳光且节约 建筑用地;底层架空是为了便于修建,而不是为了防 涝;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第 10 题,西江 千户苗寨位于东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盛产水 稻,家家户户趁着霜后的晴天打稻子, A 对;荔枝为 热带水果, B 错;小麦成熟的时候梅雨已经开始了。 中秋节梅雨季节已过,且梅雨主要在我国长江中下游 地区, C 错;梨树为我国暖温带树种,在该地不宜种 植, D 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