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3 MB
- 2021-09-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第 2 讲 城市化
考纲考点 考题考情 命题规律
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019· 江 苏
卷,9~10
2018·江苏卷,29
2017·天津卷,2
以文字或统计图表资料为背景,考查城市化的
进程和特点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
影响
2019· 江 苏
卷,11~12
2019· 江 苏
卷,23~24
以图文资料为背景,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
影响
一、城市化的特点与进程
1.城市化的三大标志:城市数目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1)推力——促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增长过快,对土地的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
缺等)。
(2)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收入高,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基础设施
齐全,交通便捷等)。
3.城市化的意义
(1)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2)带来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4.世界城市化进程
(1)时间差异: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 2 -
(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明显
①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
②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大部分处于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
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两大影响
(1)有利影响:合理城市化有利于改善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2)不利影响
①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②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社会问题。
2.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考点一 城市化及其特点
(2019·江苏卷,9~10)如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读图,回答
(1)~(2)题:
- 3 -
(1)与 2000 年相比,2016 年该城市( )
A.人口总数减少 B.老龄化加剧
C.平均年龄减小 D.劳动力增多
(2)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增长 B.医疗水平
C.机械增长 D.生育观念
思路点拨:第(1)题,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人口构成的相关知识。读图可知,2016 年青壮年占比
高于 2000 年,劳动力增多,故 D 项正确。此图为人口数量的占比图,未体现人口总数的变化,故
A 项错误。据图分析可知,2016 年该城市 60 岁以上人口低于 5%,尚未进入老龄化社会,故 B 项
错误。由图分析可知,该城市 2016 年比 2000 年平均年龄增大,故 C 项错误。第(2)题,本题考
查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若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以自然增长为主,则各年龄段
人口数量占比的折线图应呈向右平移的态势,而图中仅表现处青壮年的占比显著增加,因此主
要受机械增长影响。故 A 项错误,C 项正确。医疗水平的提升主要影响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
不是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故 B 项错误。生育观念影响新生儿数量,从图中可
以看出,幼龄人口占比变化不大,故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生育观念无关,故 D 项错误。
答案:(1)D (2)C
1.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比较
(1)内涵
(2)标志
- 4 -
2.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1)时间差异
(2)空间差异
表现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
时间
早晚 早 晚
原因 工业化早 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目前
速度
快慢 慢 快
原因 城市化已发展到成熟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
城市
化
水平
高低 高 低且发展不平衡
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
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农村
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亚非国家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
进程;南美洲国家城市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
业化水平
存在
问题
问题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交通条件改善,乡村和小城
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
剩
(1)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
- 5 -
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后者表示某
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
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2)郊区城市化不是城市郊区化
郊区城市化指城市的郊区形成城市,是一个人口、产业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城市规模膨胀,处在
加速城市化的进程当中;城市郊区化指人口、产业向郊区或卫星城迁移,是城市化进程中人口、
产业由集聚发展到扩散的一个新阶段,是逆城市化的表现。
(2018·浙江选考卷,9~10)城市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可
以用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四个指标来测量,指数越
高相应的实力越强。如图为我国四个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图。读图,回答(1)~(2)题:
(1)综合衡量,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高新科技发展方面,更具优势的城市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1)D (2)C 第(1)题,读图可知,④城市的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
能力、文化辐射能力与其他三个城市相比均为最高,故其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第(2)题,高新科
技的发展需要城市创新能力的带动。读图可知,③、④城市的创新带动能力最强,其在高新科
技发展方面更具优势。
【教师备用】(2019·北京通州区高三一模)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6 -
(1)在甲、乙两大洲中任选一个,指出该大洲的城市化发展特点。
(2)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城镇化处在快速发展中后期,提高城镇化质量是首位,请你
为我国提高城镇化质量献计献策。
解析:第(1)题,城市化发展特点应从起步时间早晚、水平、速度和城市问题等方面分析。据图
可知, 甲城市化水平较低,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乙城市化水平较高,起步较早,发展速度
较慢。第(2)题,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措施应从城市化问题角度入手。城市化过程会带来环境质
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社会不太安定等,因此应更好解
决群众住房问题,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和覆盖面;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
快城镇综合交通网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发展高端产业和创新产业;美化城市环境,治理环
境污染;改革完善相关机制和政策。
答案:(1)甲:城市化水平较低,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乙:城市化水平较高,起步较早,发展
速度较慢。
(2)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和覆盖面;推动城镇基础设
施建设,加快城镇综合交通网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发展高端产业和创新产业;美化城市环
境,治理环境污染;改革完善相关机制和政策。
考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9·江苏卷,11~12)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
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 7 -
(1)1989 年到 2015 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
A.10~15 千米 B.15~20 千米
C.20~25 千米 D.25~30 千米
(2)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
①地下水位上升 ②地表气温升高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
④地表径流增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思路点拨:第(1)题,本题考查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判读坐标图可知,在距市中心 15 千米和 20
千米处,两个年份城市不透水面比例之差最大。因此,1989 到 2015 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
变化最大的区域距离城市中心 15~20 千米。第(2)题,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相关知识。不透水面
增加,意味着自然土地面积减少,这会使土壤—大气热量交换受阻,地表气温增高,故②正确。
不透水面增加会导致地表水下渗减少,进而导致地表径流增多,故④正确。地表水下渗减少,会
使地下水位下降,故①错误。不透水面增加,既减少地上生物的可生存范围,又改变了原来地下
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利于生物多样性增加,故③错误。
答案:(1)B (2)C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自然
环境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评价
气候 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
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
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
水文 破坏河网系统,减少下渗 引发城市内涝、水质恶化
生态 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 生物多样性减少、地面沉降、海水倒灌
- 8 -
态环境
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文地
理环境
影响 解决措施
资源
短缺
耕地面
积减少
城市公共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
水资源
短缺
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
环境
污染
大气
污染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
水污染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固体垃
圾污染
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
噪声
污染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
社会
问题
交通拥
挤、居住
条件差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
就业困
难、社会
秩序
混乱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
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
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 9 -
(1)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
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
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
和生态环境保护。
(2)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
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
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地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
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同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其内部的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构成环环相扣、协同共生的网络,具有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充分利用、
信息反馈调节、经济高效、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机能。
城市化对地表径流影响
(1)城市建设前,地表以自然环境为主,植被覆盖率高,土层深厚而疏松,空气湿度大,气候湿润,
降水丰富,40%的降水被蒸发到大气中,不仅增加空气湿度,而且调节气温的变化幅度;50%的降
水转化为地下径流,对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起到稳定作用;只有 10%的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不
仅减弱了对土壤的侵蚀,而且减小了河流的含沙量。
(2)城市建设后,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表硬化,不仅减少了水分蒸发,而且
使地表径流无法下渗而增加地表径流量,同时减少了地下径流量,使城市的可用水量大大减
少。
- 10 -
(2019·江苏卷,23~24 改编)2019 年 3 月 31 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 年新型城镇化建设
重点任务》中,要求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下图为“某市人口与支柱产业变化图”。读
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收缩的主要原因有( )
①环境恶化 ②交通拥堵 ③资源枯竭 ④产业萎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面对城市收缩,该市宜采取的措施有( )
①优化产业结构 ②加快工业化进程 ③建设新城区吸引农村人口 ④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
向城区集中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1)D (2)A 第(1)题,由图可知,2000~2010 年木材产量居高不下,但在 2010 年后开始快
速下降并直至为零,说明由于长期过度采伐,导致森林资源枯竭,进而相关产业萎缩,城镇人口
减少。第(2)题,由图可知,该区产业以重工业为主,且城镇人口大幅减少。为防止城镇进一步
收缩,要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一些新兴产业或具有地方优势的特色产业,将人口和公共资源向
城区集中。
【教师备用】北京北海团城是中国古代雨水利用的综合示范工程,建于湖中孤岛,城内面积 5
760 平方米, 高出湖面 5.64 米。团城内除建筑物、古树外,其余均由多气孔的梯形青砖铺筑。
由于团城设计巧妙(下图),城内数十棵古树无需人工浇灌而百代常青。据此回答下题:
图中铺筑梯形青砖和含水涵洞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 11 -
A.梯形青砖有助于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B.冬季含水涵洞营造古树生长适宜的温湿环境
C.梯形青砖有助于增加地表径流
D.夏季含水涵洞为土壤提供养分,维持古树生长
解析:B 读材料,梯形青砖具有“多气孔”的特征,这些气孔有利于地表水下渗,下渗量大则
地表径流减少、土壤含水量增加,同时气孔也有利于土壤水分蒸发出来,增加了土壤的蒸发
量,A、C 错;该地冬季降水量少,含水涵洞涵养了大量水源,且冬季地下水水温较高,含水涵洞能
有效地增加土壤的含水量和土壤温度,为树木的生长提供更多水分和更高的温度条件,B 对;该
地夏季降水量大,土壤含水量大,土壤水分向下流动补充给含水涵洞,D 错。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
下图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从图 a 到图 c,该区域城镇发展的特点是( )
A.中心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集镇数量减少
B.中心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集镇数量增多
C.中心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集镇数量不变
D.中心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小城市减少
下图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
题:
找 1.材料即图名,主题为城镇发
展过程。
2.中心城市用地规模、集镇数量和
小城市数量。
- 12 -
从图 a 到图 c,该区域城镇发展的特点是( )
析 1.中心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集镇数量减少,小城市数量增多。
答 A
类型 示意图 找 析 答
空间
变化图
城市中心位置;城市
范围
城市数量变化;城区范
围变化
城市数量变化
人口
密度
变化图
密度高峰值和次高
峰值出现的位置
中心城区和郊区人口密
度变化
城市人口数量
变化
人口
比重
变化图
读取城市人口比重
的数值
对比不同时间城市人口
密度变化
城市规模(级
别)变化
1.(2019·江苏高三调研)下图是世界部分国家城市化率比较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城市化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化率高的国家经济一定发达
B.城市化率高的国家老龄人口数量多
C.城市化率高的国家环境污染严重
D.城市化率高的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
- 13 -
(2)城市化带来的积极影响是( )
①能够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增加就业机会 ②可以带动乡村的发展,改善地区的产业结构
③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减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④有利于城乡之间交流,改善人们
的生产、生活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题思路: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阿根廷的城市化率较高,但是它是发展中国家,A 错。并且
他们的人口年龄结构为年轻型,因此并没有出现老龄人口数量多的情况,老龄人口数量多多出
现在发达国家。城市化率高的国家环境污染不一定严重,如荷兰。城市化率的根本标志就是城
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因此城市化率高的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故选 D,A、B、C 错误。第(2)
题,城市化促使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能够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增加就业机会,城市化发
展过程中具有辐射带动效应,因此能够带动乡村的发展,促使产业由一、二产业为主转向二、
三产业为主,改善地区的产业结构,同时城市化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
但是不一定减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有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尤其是工业化前
期阶段,城市化的发展伴随交通通达度提高,人口迁移有利于城乡之间交流,改善人们的生产、
生活方式。①②④正确,选 C。
答案:(1)D (2)C
2.(2019·浙江金华调研)读“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面积变化最大的功能区是( )
A.文教区 B.城建用地
C.住宅区 D.绿化隔离带
- 14 -
(2)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使( )
A.城市郊区化改善了环境 B.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C.卫星城分担了城市职能 D.城市湿地功能增强
解题思路:第(1)题,图中城区面积增长最大,城市最主要的功能区是住宅区,面积变化最大的
功能区是住宅区,C 对。文教区、城建用地、绿化隔离带在城区面积中占比重较小,面积变化较
小,A、B、D 错。第(2)题,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使城市面积增大,城市热岛效应增强,B 对。城
市郊区化使环境质量下降,A 错。图示不能体现有卫星城分担城市职能,C 错。城市湿地面积减
少,湿地功能减弱,D 错。
答案:(1) C (2)B
相关文档
-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8-2019学2021-09-1711页
- 2020高中地理 第2单元 城市与地理2021-09-176页
- 2020版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2021-09-176页
- 海南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2021-09-179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图2021-09-178页
- 2020版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2021-09-173页
- 高中地理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2地理2021-09-175页
- 2020版高中地理第4章自然环境对人2021-09-1711页
- 【地理】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教育2021-09-179页
- 高中地理教案-52021-09-1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