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 MB
- 2021-09-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泉港一中2019年秋季期中考试卷高一年地理科
第Ι卷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18年4月2日8时15分左右,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再入大气层,再入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
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天宫一号”坠落前所绕转的天体属于( )
A. 恒星 B. 行星 C. 卫星 D. 星云
2.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图中字母所示的某天体构成一个天体系统,该天体及其所在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
A. c、地月系 B. d、太阳系 C. b、河外星系 D. c、银河系
【答案】1. B 2. A
【解析】
【1题详解】
天宫一号升入太空后,绕地球运动,地球是行星,故B正确,ACD错误。
【2题详解】
天宫一号升空后,绕地球运动,与地球构成一一个天体系统,即地月系中,图中c地球。故A正确,BCD错误。
读“我国部分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城市,年太阳辐射总量最贫乏的是( )
A. 重庆 B. 郑州 C. 广州 D. 北京
4. 贵阳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较低,主要原因是( )
A. 海拔高,空气稀薄 B. 云层薄,大气透明度高
C. 阴雨天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强 D.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高
【答案】3. A 4. C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重庆的年太阳辐射是80-90J/c㎡,是四个城市中最贫乏的,故A符合题意,BCD错。
【4题详解】
A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应该较高,故A错;
B云层薄,大气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应该较高,故B错;
C阴雨天多,大气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较低,故C对;
D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较高,故D错。
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成反比 D.
没有相关性
6. 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
A. 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B. 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
C. 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 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答案】5. A 6. A
【解析】
【5题详解】
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图中太阳黑子相对数多时,年轮宽度较宽,推测二者的关系大致是正相关,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题详解】
图中反映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呈正相关,说明温带乔木的生长状况与气候密切相关,因此推测,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而故A正确;该图是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不能反映太阳活动影响了电离层、“磁暴”和极光现象,故BCD错误。
故选A
下图所示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7. 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 北半球中纬度 B. 北半球低纬度
C. 南半球中纬度 D. 南半球低纬度
8. 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 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 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 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 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答案】7. C 8. D
【解析】
【7题详解】
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的线速度是1670km/h,图示的线速度大约是赤道的一半左右,应是中纬度地区;且其线速度的变化由北向南递减,是南半球,据此分析选C。
【8题详解】
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b的自转线速度大于a 地,说明b的海拔高,故选D正确。
【点睛】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的线速度是1670km/h,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大约是赤道的一半左右。
读某半球日照图(下面左图),完成下面小题。
9. 根据左图所示日期,下列城市的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 )
A. 汕头、上海、北京、哈尔滨 B. 汕头、北京、哈尔滨、上海
C. 哈尔滨、汕头、上海、北京 D. 哈尔滨、北京、上海、汕头
10. 太阳直射点位于右图中的哪个位置(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9. A 10. B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可知,顺时针从南极极上空俯视,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冬至日,下列城市的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汕头、上海、北京、哈尔滨。故选A。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左图所示日期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因此太阳直射点位于右图中的乙位置,B对。
读北半球四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纬度最高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2.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昼渐长、夜渐短的时段是( )
A. 春分至夏至 B. 夏至至秋分 C. 冬至至次年春分 D. 冬至至次年夏至
【答案】11. A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的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有极昼极夜现象出现,因甲地纬度最高,A对。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昼渐长、夜渐短的时段是冬至至次年夏至;冬至至次年春分是昼短夜长,但昼渐长;春分至夏至是昼长夜短,昼渐长,D对。
【点睛】
纬度越高,则昼夜年变化幅度越大,赤道地区为零,极圈之内为24小时。
下表是重庆某中学(30°N,106°E) 一地理兴趣小组在二分二至日测量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的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小组每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的时候,北京时间应为( )
A. 12:56 B. 12:00 C. 11:04 D. 12:30
14. 第三次测量时正值北半球( )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答案】13. A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正午的地方时为12:00,因此该小组每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的时候,即106°E的地当时为12:00。北京时间采用的是120°E经线的地方时,经度每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因此这两个地方的地方时相差56分钟,东经度度数越大,时刻越早,早加晚减,所以北京时间应为12:56。故A正确,BCD错误。
【14题详解】
某地某时的太阳高度角(H)=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当所求直射点纬度为正值时说明直射点与测量地位于同一半球;当所求直射点纬度为负值时说明直射点与测量地位于不同半球。将地理纬度3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83°26′代入,可知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故B正确,ACD错误。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 ①和②之间是古登堡界面
C. 在深约2 900千米处横波突然消失
D. 地核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16. 某地地下30千米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里的鱼,都会感到( )
A.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 B. 先左右摇摆,后上下颠簸
C. P波,上下颠簸 D. S波,左右摇摆
【答案】15. C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A
.读图,在①和②层中,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②层底部,古登堡界面处横波消失,纵波波速减小,故A选项错误;
B.①和②之间是莫霍面,故B选项错误;
C.读图,在深约2900千米处横波突然消失,故C选项正确;
D.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故D选项错误。
【16题详解】
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使物体横向波动即左右摇晃,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使物体纵向波动即上下颠簸。地面上的人能感受到横波与纵波,飞鸟和池塘的鱼只能感受到纵波,故都会感到纵波(P波),即上下颠簸。故C正确,ABD错误。
【点睛】
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使地表左右摇晃;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在固、液、气中传播,使地表上下颠簸。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与②地相比,⑤地 ( )
A.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大 B.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小
C. 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小 D. 角速度小,线速度相等
18. 若黄赤交角为26°23′,则会引起变化的现象( )
A. 北极圈的范围增大,南极圈范围缩小 B. 热带范围增大,温带范围缩小
C. 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缩小 D. 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
【答案】17. C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图中②地位于赤道,⑤地位于30°S,与②地相比,⑤地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小。故选C。
【18题详解】
A. 北极圈的范围增大,南极圈范围增大,A错;
B. 热带范围增大,寒带范围也增大,因此温带范围缩小,B对。
C. 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扩大,C错;
D. 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基本不变,还是半年左右,D错。
【点睛】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产生的影响:
一、太阳直射范围的变化
黄赤交角的度数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南北回归线间是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假如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太阳直射的范围也将扩大或变小。
二、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的变化
地球上极圈内有极昼和极夜现象。极圈的度数是回归线度数的余角。因此,黄赤交角扩大,极圈的度数减小,极圈到极点的范围扩大,有极夜和极昼现象的范围也扩大;而如果黄赤交角减小,极圈的度数增大,极圈到极点的范围减小,有极夜和极昼现象的范围也随之减小。
三、五带的范围变化
热带是指地球上有太阳直射的地方,寒带是指地球上有极夜和极昼现象的地方,温带是指没有太阳直射及极夜和极昼现象的地方。即: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划分界线。因此黄赤交角扩大,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的范围缩小;黄赤交角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也将减小,温带的范围扩大。
四、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
由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取决于距直射点的纬度差的大小,即假设为角a。角a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由于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幅度变大,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幅度增大;反之,黄赤交角变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幅度变小,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幅度减小。
五、昼夜长短的年变化
由于太阳光线与晨昏圈垂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越大,昼夜长短的差值越大。黄赤交角变大后,冬至和夏至时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大,各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增大,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更短、夜更长,昼夜长短的差值也更大。因此,各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增大。
反之,黄赤交角变小,冬至和夏至时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小,各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也随之变小。
六、季节的变化
由于地球上各地的季节变化主要取决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年际变化。黄赤交角变化,引起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年际变化。因此,当黄赤交角变大,地球上各地的季节变化会更明显。当黄赤交角变小,其结果与上相反。
我国北方地区农民为了避免所种庄稼遭受霜冻灾害,在深秋的夜晚往往在田间点燃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 a代表的辐射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B. 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大气对a代表的辐射吸收增加
C. b代表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 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20. 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
A. 增强a辐射 B. 增强b辐射
C. 增强c辐射 D. 改变b辐射方向
21. 低层大气的主要组成中,吸收b辐射的主要是
A. 水汽和氧气 B. 氮气和水汽
C 二氧化碳和水汽 D. 氧气和氮气
22. 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A. a增强,c减弱 B. a减弱,c增强
C. b增强,c减弱 D. b减弱,c增强
【答案】19. A 20. C 21. C 22. B
【解析】
【19题详解】
A. a代表的辐射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面的直接热源,A对;
B.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大气对b代表的辐射吸收增加,B错;
C. 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C错;
D. 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有关,天空云量多,c代表的辐射较强,D错。
【20题详解】
北方在冬季时农民为了避免所种庄稼遭受霜冻灾害,在深秋的夜晚往往在田间点燃柴草,目的是为了增加大气的逆辐射,增强大气的保温效应,故选C。
【21题详解】
低层大气的主要组成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强,b辐射为地面长波辐射,吸收b辐射的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汽,C对。
【22题详解】
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白天云量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即a减弱,气温较低;夜晚,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强,即c增强,气温较高;故昼夜温差较小,故B对。
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左图示意队员在沙滩上获取淡水的方式,右图示意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23. 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差异显著,塑料薄膜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 吸收太阳辐射 B. 增加地面辐射 C. 吸收大气逆辐射 D. 截留地面辐射
24. 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 )
A. 6时前后 B. 12时前后 C. 18时前后 D. 22时前后
【答案】23. D 24. B
【解析】
【23题详解】
塑料薄膜上温度的上升主要取决于塑料薄膜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塑料薄膜下温度的上升主要取决于塑料薄膜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从右图中可以看出,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差异显著,塑料薄膜上气温一天中的变化很小,而塑料薄膜下气温一天中的变化很大,中午前后比料薄膜上气温高出很多,这说明塑料薄膜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很弱,而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很强,可以大量截留地面辐射,D对。
【24题详解】
获取最佳时段是膜上气温和膜下气温相差最大的时段,温差最大时水汽凝结最多,此时膜下气温高、蒸发旺盛,膜上气温低,水汽上升遇到较冷的薄膜就会在薄膜上冷凝。从某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二者相差最大的时段是12时前后,选择B。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
A. 温室效应 B. 热力环流
C. 海陆热力差异 D. 风形成
26. 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答案】25. C 26. C
【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和水循环。
【25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沙石的昼夜温差远大于水,体现出了海陆(下垫面)的热力差异,C正确。故选C。
【26题详解】
图A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图B表示锋面天气;图C表示海陆风(或季风),其形成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关;图D表示地形雨。故选C。
读下图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27. 下面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与上图所示气压分布状态相符的是( )
A. B. C. D.
28. 关于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 B. 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C. ①处气压比②处高 D. 甲地可能形成台风
【答案】27. B 28. B
【解析】
【27题详解】
等压面上的点气压相同,在竖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根据等压面形态,近地面,甲地气压高,气流下沉。乙地气压低,气流上升。热力环流呈逆时针方向,与图B相符,B对。图A是顺时针方向,A错。图C、图D没有形成环流,C、D错。所以选B。
【28题详解】
根据“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无法判断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A错。乙地气流上升,可能出现阴雨天气,B对。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相反,①处气压比②处低,C错。甲地是高压,不可能形成台风,D错。所以选B。
【点睛】等压面上的点气压相同,在竖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甲地气压高,气流下沉。乙地气压低,气流上升,热力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气流上升,可能出现阴雨天气。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相反。
29.下面四幅等压线分布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力由大到小排序是( )
A. ②>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④>③>①>②
【答案】A
【解析】
【详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是决定风力大小的决定性因素;其大小主要受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异决定,故比较图示的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异即可。四幅图中比例尺相同,等压线疏密相同,单位距离的气压差为①地是6,②地是8,③地是4,④地是2,风力风力由大到小依次是②>①>③>④,A正确。
30.下列各风向示意图中(单位:百帕),表示南半球高空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风向。高空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南半球风向向左偏。
第Ⅱ卷
31.读图“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地球位置图”(左图)、“某日太阳光照图”(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右图所示日期是左图中的__________位置(填A、B、C、D)。
(2)左图中A位置是一年中北半球的____(节气),此时是南半球的___(季节),泉州昼夜长短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
(3)右图中,此时A点的太阳高度是________,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座坐标是_____,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时。
(4)右图中C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__,A点的昼长是____________。
(5)右图中A、B、C三点,自转线速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角速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6)甲图中ABCD四点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_点,我们这次期中考期间,地球最接近四点中的____________点。
【答案】 (1). B (2). 春分日 (3). 秋季 (4). 昼夜等长 (5). 0° (6). 23°26′N、90°E (7). 14时 (8). 10时 (9). 16小时 (10). B>A>C (11). A=B=C (12). B>A>C (13). D (14).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公转
【详解】(1)右图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因此对应左图中的B位置。
(2)左图中A位置是一年中的春分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正向北移动,因此是南半球的秋季,泉州此时昼夜等长。
(3)AC位于晨线上,此时正值日出,因此此时A点的太阳高度为0º;该日为夏至日,且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在0º经线上,因此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座坐标是23°26′N、90°E;可计算北京时间为14时。
(4)读图可知,右图中C点经度为60°E,因此C点的地方时是10时,A点的昼弧为240º,其昼长是16小时。
(5)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故B最大,C最小;角速度除去南北两极,都一样,故三地相同;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故B最大,C最小。
(6)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快,故D点为12月22日,离近日点最近,速度最快。按照期中考试时间,为高一上半学期,则时间大约在12月份,则最接近D点。
32.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是古代黄河流域劳动人民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结合农事活动长期摸索总结出来的。左图为二十四节气图,右图为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季节气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夏至日时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右图中代表立秋的节气是___________(填数字),北京在立秋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与_________(填节气)相等。
(3)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大约为15天,惊蛰、白露、清明三个节气中,泉州昼长最接近的两个节气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河南一带自古有“寒露种麦正当时”之说,在北京、武汉两个城市中,古时有“秋分种麦正当时”之说的是___________。
【答案】 (1). 北半球 (2). 南半球 (3). ② (4). 立夏 (5). 白露 (6). 清明 (7). 北京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四季更替
【详解】(1
)左图中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夹角最大,此时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的范围是整个北半球;此时太阳直射点距南半球最远,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
(2)依据已学知识,立秋在夏至后1个半月,因此右图中代表立秋的节气是②;北京在立秋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与立夏相等,因为这两个节气与夏至的时间差相等。
(3)惊蛰、白露、清明三个节气中,泉州昼长最接近的两个节气是白露和清明,因为这两个节气与夏至的时间差相等。
(4)河南一带自古有“寒露种麦正当时”之说,在北京、武汉两个城市中,古时有“秋分种麦正当时”之说的是北京,因为北京纬度比河南更高,气温更低,种麦时间比河南应该更早;而武汉纬度比河南更低,气温更高,种麦时间比河南应该更晚。
33.读下面“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①~④所代表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序号是________。
(3)由图知,近地面大气吸收的④要多于大气直接吸收的①,这说明了
(4)运用上述示意图,说明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是
【答案】(1)太阳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2)③
(3)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4)沙漠地区白天晴朗,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作用弱,热量散失的多,所以昼夜温差大
【解析】
【分析】
该组试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总体难度适中。
【详解】(1)结合图示相互关系可知,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大气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地面辐射。
(2)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大气逆辐射,即④。
(3)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较多,对短波的吸收较少。地面辐射的波长较长,因此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要多于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这说明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4)昼夜温差大说明白天温度很高、夜间温度很低。沙漠地区气候干旱,白天晴朗,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气温很高;夜晚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作用弱,热量散失的多,温度很低,所以昼夜温差大。
34. 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1米、60厘米、50厘米的透明玻璃柜,在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盆热水 (A盆)和一盆冰块(B盆),然后用塑抖薄膜把柜的顶部密封,在塑料薄膜的一侧开一个小孔,点燃一束香,放进小孔内(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之后,你能看到烟雾在玻璃柜内A、B、C、D之间形成一个环流。
(1)这个小孔应当开在装有 (填“冰块”或“热水”)的盆子上方。
(2)这个实验要验证的是 环流,这个环流形成过程各个环节发生的顺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地面冷热不均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③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④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④③②
(3)下图的甲乙丙三张图中,能正确反映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环流(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及其等压面弯曲形态的是____图。
(4)上图中B、D两点,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点;A、B两点的气压相比,气压更低的是________点。若A、B分别表示陆地和海洋,则图示季节应当是北半球的____(填“1”或“7”)月。
【答案】7分
(1)冰块
(2)热力 D
(3)甲
(4)B A 7
【解析】
试题分析:
(1)冰块处气温低,空气下沉,所以,应该把孔开在冰块上空,使香放出的烟雾下沉进入热力环流圈。
(2)这个实验验证的是由于冷热不均产生的热力环流。
热流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由于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空气发生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3)热力环流中,热的地区气流上升,近地面为低压,等压面向地面方向凸起,对应高空为高压,等压面向高空方向凸起;冷的地区气流下沉,近地面为高压,等压面向高空方向凸起,对应高空为低压,等压面向地面方向凸起。所以甲图正确。
(4)同一地点的近地面气压比高空气压高,所以,B地气压高于D地气压。同一水平高度的A、B两点,A点气温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即A点气压低于B地。夏季陆地海洋气温高于海洋,北半球的7月为夏季。
考点:热力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