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 MB
  • 2021-09-17 发布

【地理】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30×2′=60′)‎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图揭示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  )‎ A. 净化空气 B. 防风固沙 C. 保持水土 D. 保护农田 ‎2. 若图中森林被破坏,下列叙述较为符合河流特征变化的是(  )‎ ‎①河水含沙量增加  ②河道淤积 ‎ ‎③水患加剧  ④结冰期延长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1. C 2. C ‎【解析】‎ ‎【1题详解】‎ 图示森林种在河流沿岸的坡地上,主要作用是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的。故C正确。‎ ‎【2题详解】‎ 若图中森林被破坏,其保持水土能力会降低,因此河水含沙量增加,进而河道淤积,加重水患。河流的结冰期是由气候决定的,与植被多少无关。选C正确。‎ 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50年来平均每1年造地4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  )‎ A.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B. 渤海海区不断下沉 C. 海水的堆积作用 D. 河流的堆积作用 ‎4. 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  )‎ ‎①河流搬运能力增强 ②渤海海区下沉增快 ‎ ‎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 ④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 ‎ ‎⑤中游生态有所恢复 A. ①②⑤ B. ③④⑤ ‎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3. D 4.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原因。‎ ‎【3题详解】‎ 河口湿地的形成最直接的原因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地区沉积所形成的,所以河流堆积作用是是黄河口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故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4题详解】‎ 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最主要原因是入海径流量和泥沙量的减少所致。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水量和流速成正比,而河口地区受地形和海水顶托力的影响,流速较缓,搬运能力弱,且近年来黄河入海流量有减少的趋势,河流搬运能力下降,故①项错误;近年来我国渤海地区并无明显下沉的现象,故②项错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是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而小浪底枢纽工程位于中游和下游的交界处,它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会使中游泥沙在库区沉积,而库区下游河流含沙量减少;而小浪底枢纽工程的引水灌溉也会使下游黄河水量减少,故③项正确;近年来黄河下游华北地区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导致下游地区引用黄河的水量增加,相应的入海水量会减少,④项正确;随着近年来黄土高原区水土保持工程和植树造林工程,中游水土流失现象减少,导致黄河含沙量减少,所以下游入海泥沙量随之减少,故⑤项正确。所以正确答案是③④⑤项,B选项正确。故选B。‎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下面小题。‎ ‎5. 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 A. “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 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 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 人口增长过快 ‎6. 目前该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 风沙危害加剧 B. 水土流失严重 C. 大陆性气候减弱 D. 光照条件变差 ‎【答案】5. B 6. B ‎【解析】‎ ‎【5题详解】‎ 读表可知,资料反映当地的森林覆盖率下降,耕地面积扩大,年降水量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河流含沙量增大,即当地由于毁林开荒使生态环境恶化,故粮食单产下降。B正确,故选B。‎ ‎【6题详解】‎ 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河流含沙量大增,反映当地目前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B正确,故选B。‎ ‎2017年4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南宁市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以前那考河河道沿岸有40个污水直排口,水质多为劣五类,行洪不畅,经常造成上游内涝。在投入11.9亿元、历时近两年时间建设后,原本泛着黑水的小河沟如今华而变身,2017年3月正式运营的那考河湿地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更是南宁市的一张生态名片。读那考河整治前后对比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 常绿阔叶林 B. 草甸 ‎ C. 常绿硬叶林 D. 季雨林 ‎8. 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后最主要的作用体现在(  )‎ A. 净化水质,提高饮用水质量 B. 调节南宁市的局部小气候 C. 增加居民休憩的景点 D. 减轻雨水带来的城市内涝 ‎9. 图中河流汛期与其形成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A. 1~3月一台风降水 B. 4~5月一东北季风 C. 6~8月一西南季风 D. 9~12月一西北季风 ‎【答案】7. A 8. D 9. C ‎【解析】本题组考查综合思维。‎ ‎【7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那考河位于南宁市,南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该题正确答案为A。‎ ‎【8题详解】‎ 据材料“水质多为劣五类,行洪不畅,经常造成上游内涝”可知,那考河最大的问题是行洪不畅,因此整治的重点是防洪防涝。因而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后最主要的作用体现在减轻雨水带来的城市内涝,正确答案为D。‎ ‎【9题详解】‎ 台风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且该地夏季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A错;东北季风的性质是寒冷干燥,且该地东北季风影响的季节为冬季,B错;该地夏季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C对;西北季风多影响我国的西南地区,D错。故该题正确答案为C。‎ 读以下2007年我国十大粮食输入和输出省区图,完成问题。‎ ‎10. 黑龙江、吉林两省粮食输出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光热充足,复种指数高 B. 耕地后备资源充足 C. 人少地多,商品率高 D. 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 ‎11. 江浙地区号称“鱼米之乡”,浙江省却成为第二粮食调入大省,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山区较多,土地贫瘠,单产低 B. 自然灾害频发,影响粮食生产 C. 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耕地 D. 人口增长迅速,粮食供给不足 ‎【答案】10. C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黑龙江、吉林地处我国的高纬度地区,冬季气温低,一年只能一熟,但黑龙江、吉林的人均粮食却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原因人少地多,商品率高,但耕地后备资源充足,地势平坦,集中连片分布,便于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有利于农业发展,不是粮食输出量大的主要原因。故选C。‎ ‎【11题详解】‎ 浙江一带的水热状况组合相当好,其粮食的单产量是比较高的,故A错误;自然灾害不是使浙江省成为我国第二粮食调入大笪的最主要原因,故B错误;由于浙江省的经济发展比较迅速,许多农民逐断种植经済效益更高的非粮食作物,从而大量压縮了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使得浙江省自身生产的粮食不足以供养本省区的人口,因此可知浙江省成为我国第二粮食调入大,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农业结构的调整,故C正确;人口増长迅速是使得浙江省成为我国第二粮食调入大省的原因一,但是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故D错误。故选C。‎ ‎ “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据此回答问题。‎ ‎12. 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  )‎ A. 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 B. 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 C. 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D. 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少 ‎13. 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产业 B. 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 C. “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D. 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14. 关于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要抓好种植业就行 B. 牧区发展生态牧业和舍饲畜牧业 C. 农业区搞农产品加工经济效益差 D. 应加强大豆榨油、甘蔗制糖等食品加工 ‎【答案】12. C 13. D 14. B ‎【解析】‎ ‎【12题详解】‎ 由于长期的“重利用,少养护”,导致黑土流失,且由于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湿地面积不断缩小。是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C正确。红壤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东北主要是黑土,A错。石漠化主要指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B错。东北地区人口增长速度不快,D错。故选C。‎ ‎【13题详解】‎ 黑龙江垦区在加强粮食生产的同时,应面向国际、国内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D正确;粮牧企中的企是指现有的国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如何做大做强,形成自己的市场品牌,而不是新建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A错误;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是破坏湿地资源,扩大耕地面积,B错误;从“北大仓”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科技,发展深加工,C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要综合开发就不能“单一”,A错。牧区应发展生态牧业,同时大力发展舍饲畜牧业,B对;C选项中在农业区搞农产品加工,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经济效益比单一的初级产品的生产要好得多,C错;加强大豆榨油是因地制宜,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但是东北不生产甘蔗,不能发展甘蔗制糖,D错。故选B。‎ 目前浙江三门核电站、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广东阳江核电站和山东红石顶核电站等工程正全面展开。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5. 我国在图示区域建核电站的主要原因或目的是(   )‎ A. 经济发达,科技领先,建站优势明显 B. 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 C. 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建站优势明显 D. 解决矿产资源贫乏的问题 ‎16. 关于在我国大力发展核电的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加速发展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B. 应对我国国内能源紧张的状况,填补能源需求缺口 C. 是我国宏观能源形势及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唯一举措 D. 可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有利于改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大气质量 ‎【答案】15. B 16. C ‎【解析】本题组考查能源资源的开发。‎ ‎【15题详解】‎ 据材料可以看出,图中的核电站都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能源需求大,而常规能源供应不足的地区,所以图示区域建核电站的主要原因或目的是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B对;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不是建站的目的,A、C错;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山东红石顶核电站等所在地区并不是矿产资源贫乏,D错。故本题选B.‎ ‎【16题详解】‎ 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是以煤炭为主,比重过大,很不合理,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增加运输压力,所以我国要发展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提高核电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可以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状况;但是,发展核电并不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唯一举措。故本题选C.‎ 读山西省煤炭综合开发利用示意图,回答问题。‎ ‎17. 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其中原因有(  )‎ A. 能源开发规模不大 B. 我国能源需求量不大,能源丰富难以发挥出优势 C. 石油取代煤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开采开工不足 D. 结构单一,生产链简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不高 ‎18. 山西省构筑的三条产业链依赖的本地自然资源除煤炭外还有(  )‎ A. 铜矿石 B. 石油 ‎ C. 铝土矿 D. 石灰石 ‎19. 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的明显成效是(  )‎ ‎①改善了环境质量 ②提高了煤炭的附加价值 ‎③使产业结构多元化 ④减轻了交通运输负担 A. ①② B. ③④ ‎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17. D 18. C 19. D ‎【解析】山西省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其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简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不高。自然资源除煤炭外还有铝土矿、铁矿。综合开发利用的明显成效是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煤炭的附加价值,使产业结构多元化。‎ ‎【17题详解】‎ 山西省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其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简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不高,D对。山西是煤炭能源基地,能源开发规模大,A错。我国能源需求量大,B错。煤是我国主要能源,C错。‎ ‎【18题详解】‎ 读图,该地工业有铝矿开采和铁矿开采,说明铝土矿、铁矿资源丰富。山西省构筑的三条产业链依赖本地的自然资源除煤炭外还有铝土矿,C对。该地铜矿石、石油及石灰石资源短缺,A、B、D错。故选C。‎ ‎【19题详解】‎ 读图,图示生产过程中,产业链延长,不能表示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环境质量不一定得到改善,①错。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明显成效是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煤炭的附加价值,②对。产品深加工,使产业结构多元化,③对。输出产品类型增多,运输量有可能增多,不一定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④错。D对,A、B、C错。‎ 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水系的运河,随后兴建起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成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20. 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 A. 良好的工业基础 B. 便捷的交通运输 C. 充足的劳动力 D. 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21. 与鲁尔区相比,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的劣势主要是(  )‎ A. 本地缺乏燃料 B. 水源不足 C. 国内市场狭小 D. 劳动力素质较低 ‎22. 20世纪末芝加哥钢铁产量明显减少,工业地位显著下降,其原因可能有(  )‎ ‎①矿产资源供应衰减  ②设备老化 ‎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水源枯竭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20. B 21. A 22. A ‎【解析】‎ ‎【20题详解】‎ 芝加哥临近五大湖,且通过修建运河联系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同时,又兴建了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所以水陆交通运输十分便利,B正确;芝加哥并无丰富的原料和燃料,但通过其便捷的交通条件可运输苏必利尔湖周边的铁矿和阿巴拉契亚山脉附近的煤矿,D错;工业基础不是最有利的条件,A错;钢铁工业不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充足的劳动力不是其最有利的条件,C错。故选B。‎ ‎【21题详解】‎ 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德国鲁尔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本地燃料供应充足,但芝加哥本地缺乏燃料,A正确;两区域水源均充足,国内市场大,劳动力素质均较高,BCD错误,故选A。‎ ‎【22题详解】‎ 随着矿产资源供应衰减,生产成本上升,同时设备老化,环境污染加剧,使得芝加哥钢铁产量减少,工业地位下降,①②③正确;芝加哥靠近五大湖,北美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水源并没有枯竭,④错。故选A。‎ 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图,据此回答问题。‎ ‎23. 鲁尔区形成之初工业布局的类型是(  )‎ A. 市场指向型 B. 交通指向型 C. 技术指向型 D. 动力指向型 ‎24. 目前辽中南工业基地发展工业遇到的主要困难有(  )‎ ‎①水源不足  ②铁矿贫乏 ‎ ‎③交通不便  ④能源缺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5. 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有(  )‎ ‎①接近煤炭基地  ②交通便利 ‎ ‎③市场广阔  ④廉价劳动力丰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23. D 24. C 25. A ‎【解析】‎ ‎【23题详解】‎ 鲁尔区形成之初,是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西欧广阔的市场及充足的水源和距离洛林铁矿较近的有利条件,发展了煤炭、钢铁、化学、机械、电力等工业部门,其产业结构形成的基础是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之上的,所以其布局类型为动力指向型,故选D。‎ ‎【24题详解】‎ 辽中南工业基地科技发达,海路运输便利,有丰富的铁矿资源,故②③不对。该地离煤炭产地稍远,位于中国北方地区,降水少,水资源短缺,①④对。故选C。‎ ‎【25题详解】‎ 鲁尔区和辽中南工业区相比,鲁尔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辽中南工业区靠近煤炭产地,①对。鲁尔区为欧洲十字路口,水陆交通便利,辽中南工业区海运、铁路等发达,故两地交通便利,②对。两地市场对工业产品的需求量大,③对。东北地区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而鲁尔区经济发达,工资水平较高,④不是两地共有,故选A。‎ 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和四个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示意图,回答问题。‎ ‎26. 在甲地的大城市周围,形成特色相似的农产品基地,其决定性因素是(  )‎ A. 政策 B. 市场 C. 气候 D. 地形 ‎27. 近年来乙、丙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 A. “民工荒”现象严重 水污染严重 B. 企业间过度竞争 经济腹地较小 C. 投资过多、产品积压 缺乏政策支持 D. 改革开放迟缓 资金严重短缺 ‎28. 甲、丙两地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分别对应右图中的(  )‎ A. ①② B. ④③‎ C. ③① D. ②④‎ ‎【答案】26. B 27. B 28. C ‎【解析】‎ ‎【26题详解】‎ 甲地位于长三角地区,大城市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大城市周围形成特色的城郊农业,其决定性因素是市场,而非政策、气候、地形等,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7题详解】‎ 乙地位于福建省,其企业产品类型相似,竞争激烈,其“民工荒”现象并不严重,改革开放并不迟缓;丙位于广东,由于南岭的天然阻隔,偏居大陆南部,经济腹地小,水污染严重不是该地区企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广东省企业发展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资金并不短缺。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故选B。‎ ‎【28题详解】‎ 甲地区位于我国长三角地区,其工业化和城市化类型主要为大城市扩散推动乡镇企业发展,对应③;丙地区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通过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企业建立,从而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应①,C正确;小商品经营推动个体私营化企业发展以我国的温州模式为代表,森林、矿产资源开发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以我国东北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为代表。故选C。‎ 下图为我国九大都市圈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9. 关于九大都市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  ②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 ‎ ‎③经济水平高,辐射带动作用强  ④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A. ①② B. ①③ ‎ C. ③④ D. ②④‎ ‎30. 关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对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继续以轻工业为主,限制重工业的发展 B. 应加大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等的比例,以此推动本地区的产业升级 C. 区内各城市需加强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D. 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已经很成熟,“城中村”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答案】29. B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九大都市圈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均较高,经济水平高,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强,①③正确;并不是所有都市圈矿产资源均丰富,如大上海都市圈、珠江三角洲都市圈等,②错;成渝都市圈并没有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④错。故选B。‎ ‎【30题详解】‎ 珠三角地区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降低轻工业比重,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AB错(B选项“重工业”包括工业种类较多,表述不清楚);区内各城市需加强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C正确;“城中村”问题依然严峻,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尚未跟上,D错。故选C。‎ 二、综合题 ‎31.下图中位于黄河中上游地区的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中阴影区域所示的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2)如果该区域一直以输出煤炭和电力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试分析这样发展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3)为了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该能源基地形成了下图所示的产业链,请判断E、F表示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请说明理由。‎ ‎【答案】(1)煤炭、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丰富;煤炭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势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靠近能源消费区,市场广阔。(任答4点即可)‎ ‎(2)煤炭是非可再生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资源枯竭问题,一直输出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开采煤炭可能会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将煤炭转化为电力会加剧本区域的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3)E表示的工业部门是电力工业,F表示的工业部门是建材工业。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能源基地建设的条件和能源开发利用会带来的问题等相关知识。‎ ‎(1)图示是晋、陕、内蒙的交界处,是黄土高原地区。能源基地建设的区位主要从资源条件、水源条件、交通条件、市场条件等方面来进行分析。该地区有丰富的煤炭、天然气能源资源;煤炭质量好,埋藏浅,煤层厚,开采条件好;地形开阔平坦,靠近黄河,水源充足;有多条铁路连通本地,交通便利,靠近京津、陇海工业区等能源消费区,市场广大。‎ ‎(2) 不利影响可以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污染方向进行分析。煤炭是非可再生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资源枯竭,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开采煤炭会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将煤炭转化为电力会加剧本区域的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状况。长期这样发展会导致生产结构单一,附加值低。‎ ‎(3)煤炭主线是发电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副线可以利用废弃物做建材工业进行资源有效利用。这样的治理方式有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乌江年径流量与黄河相当。全长1037千米,干流总落差达到‎2124米。整个乌江流域还有丰富的磷、煤、铁等多种矿产资源。“乌江兴,贵州兴”,乌江流域的开发,成为盘活贵州经济的命脉所在。‎ 材料二 乌江水电开发示意图。‎ ‎(1)乌江属于我国__________的支流,它与黄河相比,年径流量相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材料二图中显示的乌江流域水电开发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应注意避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3)乌江流域的开发与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相比较,有哪些相似之处?(提示:从流域内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分析) ‎ ‎【答案】(1)长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大。‎ ‎(2)梯级开发。应注意避免因水电工程建设造成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破坏山体的稳定结构,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及其他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3)相似之处:①都通过兴建各种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②大力开发流域内的水能资源;③立足于本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工业。‎ ‎【解析】本题以乌江流域的相关材料为背景,考查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与综合开发措施、流域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1)乌江注入长江,属于长江的支流;与黄河相比,虽然乌江长度较短,流域面积较小,但流域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所以年径流量与黄河相当。‎ ‎(2)读图2可知,乌江流域通过建设多级水电站,对河流进行梯级开发。由于在河流梯级开发过程中,需要建设多级水电站,所以需要注意在水电工程建设中,加强对植被的保护,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对山体结构的破坏,减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及其他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3)注意提示:从流域内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分析。首先,两个流域均是通过兴建各种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其次,两流域落差均较大,在开发中,均是通过修建水电站大力开发流域内的水能资源;最后,乌江流域和田纳西河流域矿产资源均丰富,均是立足于本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工业。‎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月30日黑龙江农垦局负责人称,北大荒集团公司定位做大粮商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的,垦区要具有世界眼光,要深刻理解中央和农业部的精神和要求,推进农垦事业再上新台阶。要抢抓机遇,实施大的发展战略,提升市场掌控能力和影响能力,利用自身实力与优势,掌握国际市场话语权。‎ 材料二: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和粮食流通格局图。‎ ‎(1)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并填下表。‎ 商品粮基地 最主要的优势条件 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 甲 乙 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丙 旱涝灾害频繁 ‎(2)简要说明箭头A、B、C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 ‎(3)为增强“北大荒”品牌的竞争力,北大荒农垦集团在今后生产中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 ‎【答案】(1)‎ 商品粮基地 最主要的优势条件 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 甲 人均耕地多 热量不足 乙 水资源不足 丙 光、热、水充足 ‎(2)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粮食保证,减轻西部地区生态压力;缓解粮食紧张的压力,有利于西部地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挥地区优势。‎ ‎(3)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加大农产品的深加工力度,提高附加值;利用饲料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 ‎【解析】‎ ‎(1)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平原面积广阔,宜耕地面积大,人口相对稀疏,因此甲地发展商品粮生产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是人均耕地多,商品率高;由于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粮食作物只能一年一熟,因此甲地发展商品粮生产最主要的限制性条件是热量不足。读图可知,乙地位于我国新疆绿洲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因此乙地发展商品粮生产最主要的限制性条件是水资源不足。读图可知,丙地位于江淮地区,纬度较低,热量充足,位于沿海地区,水分条件较好,7~8月大多炎热干燥,光照条件好,因此丙地发展商品粮生产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是光、热、水充足。‎ ‎(2)读图可知,箭头A、B、C表示我国中部地区商品粮基地为西部地区提供粮食。这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主要从生态方面和产业结构方向进行说明。中部商品粮基地为西部地区提供粮食,西部地区得到了粮食保证,有利于当地退耕还林、还草,从而减轻西部地区生态压力,有利于当地生态可持续发展;中部商品粮基地为西部地区提供粮食,缓解西部地区粮食紧张的压力,有利于西部地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挥地区优势,形成特色农业,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为增强“北大荒”品牌的竞争力,北大荒农垦集团在今后生产中应采取的合理措施应从生态农业、科技投入、农产品加工、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提出。目前市场对有机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大增,而且经济效益较好,因此北大荒农垦集团应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为增强“北大荒”品牌的竞争力,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提高消费者的接受度和市场占有率;为了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北大荒农垦集团今后应加大农产品的深加工力度;为了增强“北大荒”品牌的竞争力,增强市场的适应能力,应丰富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利用饲料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 附加题(20分)‎ ‎34.下图是“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调水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太平洋沿岸为什么出现北部水资源富余而南部水资源贫乏的现状?造成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哪个难度大、投资高?理由是什么?‎ ‎(3)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实施后,东部调出区的河流中下游出现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现象,西部调入区出现土壤盐碱化加重的现象。请分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答案】(1)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南部是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少;南部城市和人口比北部多,水资源需求量大。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需水量不断增大,且该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 ‎(2)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理由:美国输水路线位于盆地,与山脉走向一致;而澳大利亚输水路线与山脉相交,需开凿隧道,工程量大。‎ ‎(3)东部调出区河流中下游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原因:河流水量减少,水体的净化能力和稀释作用降低。治理措施:研究确定合理的调水量和适宜的调水时间。西部调入区土壤盐碱化加重的原因:大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治理措施:①建设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②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③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缩减耗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等。‎ ‎【解析】‎ ‎(1)根据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与南部,北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候,两地的气候差异,决定了两地的降水差异和两个地区经济、人口的差异决定了两地需水量的差异。墨累—达令盆地处于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需水量不断增大,且该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 ‎(2)可从其是否经过山地进行考虑。根据图示,美国输水路线位于盆地,与山脉走向一致;而澳大利亚输水路线与山脉相交,需开凿隧道,工程量大。‎ ‎(3)从水体的自净能力分析其水质变化,由于水调出,河流水量减少,水体的净化能力和稀释作用降低。西部调入区土壤盐碱化加重的原因与大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加上蒸发加剧,导致盐碱化加剧。治理措施要围绕如何降低地下水位来分析。可以建设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防大水漫灌;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缩减耗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减少灌溉面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