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 MB
- 2021-09-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角洲为例
教材第72页活动
2.珠江三角洲在20世纪80年代后才具备、全国其他地区很长时间内不拥有的条件只有一项:对外开放政策。这是本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关键性因素。
3.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1)从地理区位上讲,南部地带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另外,在这种环境生活下的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愿意与外界交流互通有无。(2)从经济发展环境来讲,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容易受到它们的影响。当政策开放明确之后,首先接受了海外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
教材第78~79页活动
长江三角洲城市的等级较多,等级规模结构比较合理。不同等级的城市有其不同的定位,能够实现各级城市之间的合理分工,发挥城市群的整体优势。长江三角洲城市是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二级城市中心,兼顾辐射、扩散其他城市;珠江三角洲城市以广州和深圳作为区域中心。长江三角洲是单核模式,而珠江三角洲是双核模式(其实我国大部分省份都是,例如山东的济南和青岛、福建的福州和厦门等)。
2.可以从两方面综合考虑,一是上海所拥有的强大的经济实力、享誉中外的城市品牌和年均增长率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可为长江三角洲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带来众多的经济实惠和创造巨大的发展商机;二是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具有辐射、扩散、示范和带动的核心作用与服务作用,从而带动周围其他地区的经济共同发展。
8
3.南京自身可以依靠江苏,腹地很大,不用完全依靠上海。首先要解决自身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水平,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积极带动郊区县的发展,打破“二元经济”格局。其次要积极开展长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促进南京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再次要加快与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市场整合。
4.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其实无论在科技、文化、制度等方面都各有优势,要根据各城市的特点,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关键是突出长江三角洲的窗口示范性,京津冀的高科技性,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战略将定位于:中国及国际(东亚经济区)的重要经济、金融贸易区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根据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态势,今后区域合作与发展的着力点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建成以上海为中心的世界级规模的港口群和城市密集群,积极推动长江三角洲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②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加快区域性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因地制宜地配合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与此同时,各地要着力于发展特色产业及产品:a.上海将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大力发展附加值高、关联带动大的信息、金融、商贸、汽车、成套设备、房地产六大支柱产业,严格限制高能耗和有污染的产业。b.苏南地区将集中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度重视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保持制造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c.浙东北地区做大做强纺织、服装、机械、石化等具有一定规模和优势的产业。③逐步推进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建立区域共同市场。④建立区域性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长江三角洲技术创新能力。⑤加强长江三角洲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集约利用有限资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
下图为我国某省城市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8
1.该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外部条件是( )
A.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B.珠江三角洲长期积累的结果
C.珠江三角洲地区平坦的地形
D.本区人口众多、农业发达
2.该省北部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
①北部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 ②矿产资源短缺,能源贫乏 ③南部经济发展快 ④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1题,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快速发展与政策、国际背景、优越的区位条件等有关,但四项中外部条件是A项。第2题,该省为广东省,北部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城市化水平低。
答案:1.A 2.C
下图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城市人口比重
B.②—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C.③—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D.④—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4.图示曲线反映了( )
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B.20世纪80年代城市化速度最快
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解析:第3题,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三大产业比重依次应为二、三、
8
一,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故①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②为城市人口比重,③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④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第4题,结合上题结论,可判断出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答案:3.D 4.C
5.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 )
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一大酸雨中心
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C.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解析:环境问题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A、B、C三个选项表现的均属环境污染问题,D为生态破坏。
答案:D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下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完成6~7题。
6.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当地市场广阔 B.水运便利
C.科技实力强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7.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
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重化工业发展
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
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看出,Ⅲ走廊临江靠海,水运便利。第7题,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应充分发挥该地的水运优势,并搞好产业升级改造。
8
答案:6.B 7.C
8.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的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
(2)B图所示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
(3)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面临诸多困境,原因有哪些?
(4)近20年来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解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形成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大方面存在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相比,在产业基础、技术、腹地等方面存在劣势,所以产业升级面临诸多困境。近20年来,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由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答案:(1)自然条件: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水陆交通便利。
(2)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
(3)受南岭阻隔,经济腹地小;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实力、人才队伍与长江三角洲相比均处于劣势。
(4)产业结构由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随着沪宁城际铁路、沪杭高铁等铁路的开通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长三角同城效应更加明显,正逐步形成继纽约、东京后的全球第三大都市圈。下图为长三角城市组成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现象或措施有利于长三角跻身世界第三都市圈的是( )
8
A.镇江、南通、湖州等市尽力建设深水港和国际机场
B.绍兴、泰州等市尽快形成自成体系的服务系统
C.沪、宁、杭各自发展完整的工业体系
D.城际交往便捷度的提高带来多赢合作
2.和长三角都市圈的快速发展相比,珠三角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有所减缓,其主要原因有( )
①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升级困难 ②资源消耗殆尽,交通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③政策优势丧失,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④人口过多,影响城市化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长三角各城市分工合作、协调发展才有利于长三角都市圈的发展,各城市盲目追求“全面发展”或构建自成体系,势必导致重复建设严重。城际交往便捷度的提高带来的强劲人流、物流、信息流将把长三角更好地串联起来,达到多赢。珠三角地区由于产业结构过“轻”,影响经济的发展;珠三角本身资源缺乏,但近年来交通发展较快;产业升级困难、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和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是导致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有所减缓的主要因素。
答案:1.D 2.C
读工业化阶段表及长江流域各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水平与阶段图,回答3~4题。
工业化
阶段
人均GDP/
美元
第一产业
比重
第二、三
产业比重
初期
<2 000
>20%
<80%
中期
>2 000
<20%
80%~90%
后期
>4 000
<10%
>90%
长江流域
3 350
9.71%
90.29%
3.目前长江流域范围内的各省级行政区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是( )
A.湖南、安徽、重庆 B.四川、云南、江西
C.上海、浙江、江苏 D.广西、湖北、云南
4.下列关于长江流域的特征和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8
A.区域发展比较协调
B.人文要素空间分布差异不明显
C.大部分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
D.经济布局亟待优化
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沪、苏、浙三省市的第二、三产业比重已超过90%,人均GDP超过4 000美元,说明已进入工业化后期。第4题,图中数据显示长江流域各省级行政区工业化程度差异很大,特别是西部地区工业化比重较低,而西部这些省级行政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所以要优化经济布局,促进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答案:3.C 4.D
5.下图示意工业化、城市化与城市聚集效应的关系。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伴随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聚集效应增强
B.都市圈的形成增强了城市聚集效应
C.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时,人口由大城市向小城市迁移
D.大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导致城市聚集效应减弱
解析:注意纵坐标中临界点以下与以上的含义,从图中可看出,大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后,城市聚集效应减弱。
答案:D
6.根据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政府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推动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9+2”)目前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区域合作。2014年,泛珠三角合作走过十年,新一轮合作如何开展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材料二 “泛珠三角”略图。
8
材料三 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如我国沿海企业向内地迁移,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1)“9+2”可以实施优势互补。香港地区和西南地区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各是什么?
(2)从世界地域分布来看,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工业类型主要有哪些?
(3)区位优势差异是互补合作的基础,请对比分析图示①、②地区发展经济的主要优势条件。
(4)“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可以更好地解决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问题。“泛珠三角”区域中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的省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论述“泛珠三角”与国内其他区域相比突出的区位优势。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发展的优势、方向和区域合作的原因及意义等。第(1)题,香港地区和西南地区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应从劳动力、资源、能源、资金、交通、科技等角度分析。第(2)题,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工业类型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污染严重的工业。第(3)题,据图可知①、②地区分别为珠三角地区和贵州,其发展经济的主要优势条件应从体制、资金、技术、资源、市场、劳动力等角度比较。第(4)题,识记我国的三大经济地带包括的省区。第(5)题,“泛珠三角”与国内其他区域相比突出的区位优势应从区位、政策、资源、劳动力等角度考虑。
答案:(1)香港:人多地少,劳动力成本高,土地租金高,资源、能源短缺。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崎岖,交通不便;资金短缺、科技落后;劳动者素质低。
(2)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污染严重的工业。(答对其中两项即可)
(3)①地区有体制、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②地区有资源、市场、劳动力等优势。
(4)四川、贵州、云南
(5)最早实行改革开放,具有政策体制优势;紧邻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8
相关文档
-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重点中学2020届2021-09-177页
- 福建省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2021-09-1714页
-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2021-09-1712页
- 2020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2021-09-1714页
- 2019版赢在微点高中地理高考复习顶2021-09-1749页
- 2020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2021-09-177页
-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20届高三高考适2021-09-177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图2021-09-179页
- 2019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3-1世界2021-09-178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图2021-09-1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