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0.50 KB
  • 2021-09-17 发布

2019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5-4土地利用图的判读-高中地理图表素养提升:无图不地理解图释含义和应用学案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土地利用图的判读和应用 ‎[知识点拨]‎ 一、中国土地利用基本特点 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深受人为作用的影响,最能体现自然与人为因素相结合的是区域性分布规律。‎ 耕地主要分布在降水量400 mm等值线以东的湿润半湿润地区,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90%以上。耕地中的水田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约占全国水田总面积的93%。旱耕地则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约占全国旱耕地总量的85%,其中以东北平原与黄淮海平原最为集中,占全国旱耕地总面积的60%左右。林地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半部的山地地区,与耕地分布成交错互补状态,即耕地在平地,林地在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西半部内陆区,即大约年均降水量400mm等值线以西的半干旱、干旱地区。裸地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高原的西部、青海的西部,与荒漠区相一致;其次也有分布在内蒙古中部和东部及沿海一带的。 ‎ 二、土地利用现状 ‎(一)已利用和可利用土地 我国现有耕地约1.33×108hm2,加上已耕用的牧场约2.2×108hm2,人工营造和更新的林地约0.8×108hm2,经济林、竹林和果园地等约0.11×108hm2,包括水库在内的内陆水域约0.27×108hm2,城镇道路和工矿用地约0.67×108hm2,以及不合理开垦而引起的沙漠化土地和荒山草坡地约0.27×108hm2,共计约5.65×108hm2,占全国可利用土地面积的72.2%,相当于全国总土地面积的58.8%。‎ 耕地的障碍因素 存在各种障碍因素的耕地约占1/3,其中涝洼地约0.07×108hm2,风沙干旱地约0.09×108hm2,水土流失耕地约0.07×108hm2,红黄壤低产田约为0.12×108hm2。部分地区耕地重用轻养,土壤有机质得不到应有的补充。土壤肥力下降,次生盐渍化有所发展。南方一些水田地区,土壤耕作层变浅,次生潜育化严重。在耕地的开发利用中复种指数增长不快。国家各项基本建设占用耕地的比重日趋扩大。‎ ‎(二)目前尚难以利用的土地 目前难以利用的土地可分为沙漠、戈壁、石山、珊瑚礁等,沙化土地因要恢复过去的自然属性需要相当长的演替过程,目前也难以开发利用。我国沙漠面积0.6×108hm2,戈壁面积0.56×108hm2,分别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3%和5.8%。石山面积0.46×108hm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8%。主要分布在干旱的西北部和高寒的青藏高原的高山和极高山的冰川和永久积雪下缘冰碛石带。珊瑚礁是其他土地类型中的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南海海域,总数量约200多个,虽面积不大,但地理位置重要。岛上富有鸟粪,估计储量达200×104t以上,但多数珊瑚礁,由于面积小、礁石多、积土薄,还难以利用。‎ 三、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其影响 粗糙度 摩擦力 风速 污染 流速 下渗量 径流量 ‎(1)下垫面变化了(如粗糙度、反射率、土壤含水量、水域面积发生变化)‎ ‎ ‎ 反射率 太阳辐射 光照 农业 土壤含水量 蒸腾 湿度 水域面积 调节气候:湿度、温差 调节径流 生物多样性 ‎ ‎ 土地利用变化 结构单一/复杂 组成多少 功能简单/复杂 摩擦力 下渗—径流量 风速 流量 流速 生物链 生态平衡 ‎(2)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 [典题示例]‎ 读甘肃省某绿洲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图,回答(1)~(3)题。‎ ‎(1)该地最主要的农作物是(  )‎ A.水稻 B.小麦 C.大豆 D.青稞 ‎(2)据图推断,该地新增耕地主要来自(  )‎ A.林地 B.草地 C.水体 D.未利用土地 ‎(3)这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易导致(  )‎ A.土壤侵蚀 B.土壤污染 C.水土流失 D.土地荒漠化 ‎(1)B (2)B (3)D 读图流程 第一步:判断坐标含义 土地利用图一般使用坐标图。‎ 根据土地利用特点还可以判断地理环境特征。如以耕地为主的地区地形较为平坦,以草地为主的地区降水较少。结合地理环境特征和土地利用可以判断土地利用是否合理。‎ 第三步:判断土地利用变化 根据纵坐标的差异可以判断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读图可知,该地的耕地、水体等增加,林地、草地、未利用土地等减少。‎ 第四步:分析变化原因 耕地面积增加,林地、草地面积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开垦土地。耕地面积减少,林地、草地面积增加,其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 第五步:分析变化的影响 ‎[对点练习]‎ 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的劳动力和资金多,产出多,则土地利用的集约度高,为集约利用;反之,土地利用集约度低。为粗放利用。下图是2000年和2009年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区域差异图。读图1~2题。‎ ‎1.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变化特点是( )‎ A.2000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自西向东逐渐升高 B.2000年以来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地区差异没有变化 C.2009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较2000年总体提升 D.长春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提高幅度最大 ‎ ‎2.城市中土地利用集约度最高的功能区是( )‎ A.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 C.住宅区 D.文化教育区 ‎【答案】‎ ‎1.C 2.B 读下图完成下面3~4题。‎ ‎3.如图所示,交通与土地利用转化率的关系为( )‎ ‎①据交通干线越近,土地利用转化率越高 ②据交通干线越远,土地利用转化率越高 ‎ ‎③据交通干线越近,土地利用转化率越低 ④据交通干线越远,土地利用转化率越低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 ‎4.图示现象可以解释为( )‎ A.交通干线两侧的土地,适合开辟为第一产业用地 B.交通干线两侧的土地,适合开辟为第三产业用地 ‎ C.远离交通干线的土地,适合开辟为第二产业用地 ‎ D.远离交通干线的土地,适合开辟为第三产业用地 ‎【答案】3.A 4.B 作为我国主要的生态脆弱地区之一,甘肃省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全国的土地利用有重要参考意义。下表示意甘肃县域土地利用结构比重变化,其中未利用土地包括撂荒闲置农用地。读表,完成5~6题。‎ 甘肃县域土地利用结构比重变化 ‎ 以耕地为主 ‎ 以林地为主 ‎ 以牧草地为主 以未利用地为主 ‎1997年 ‎ 38%‎ ‎ 16%‎ ‎ 27%‎ ‎ 19%‎ ‎2005年 ‎ 28%‎ ‎ 24%‎ ‎ 26%‎ ‎ 22%‎ ‎5.关于甘肃省土地利用变化的分析,合理的是( )‎ ①济发展是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根本动力 ‎②气候及生态环境变化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中起主导作用 ‎③人口增长对土地利用变化是一把双刃剑 ‎④多数县域实施了生态退耕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撂荒闲置农用地合理的管理措施有( )‎ ‎①搞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撂荒闲置农用地②加强被征用土地的管理,防止由于土地征用而导致的耕地撂荒现象③对确实无法耕种的贫瘠土地,应将其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或交通用地④加大小型农用机械的使用,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而出现的撂荒闲置农用地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5.D 6.B 作为我国主要的生态脆弱地区之一,甘肃省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全国的土地利用有重要参考意义。下表示意甘肃县域土地利用结构比重变化,其中未利用土地包括撂荒闲置农用地。读表,回答7~8题。‎ 甘肃县域土地利用结构比重变化 ‎ ‎7.关于甘肃省土地利用变化的分析,合理的是 ( )‎ ‎①经济发展是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根本动力 ②气候及生态环境变化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中起主导作用 ‎③人口增长对土地利用变化是一把双刃剑 ④多数县域实施了生态退耕政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8.撂荒闲置农用地合理的管理措施有 ( )‎ ‎①搞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撂荒闲置农用地 ②加强被征用土地的管理,防止由于土地征用而导致的耕地撂荒现象 ③对确实无法耕种的贫瘠土地,应将其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或交通用地 ④加大小型农用机械的使用,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而出现的撂荒闲置农用地问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 ‎7.D 8.B ‎【解析】‎ 林地面积减少,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减弱,水土流失加剧。草地面积增加,有利于防治土地荒漠化。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9~10题。‎ ‎9.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 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 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 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 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 答案:A ‎10.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  )‎ 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 B.得到持续明显改善 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 D.改善效果不甚明显 解析 由图可知,1998年之前,该地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都较小,生态环境改善较慢;1998年之后,林地比重大幅上升,生态环境改善明显。‎ 答案:C ‎(2015新课标全国2卷)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11~13题。 1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1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1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 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答案】11.D   12.D    13.A ‎【解析】‎ ‎2015浙江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15.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地面积 ‎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 案】14、B   15、B ‎【解析】‎ ‎16.读“我国洞庭湖沿岸某地的195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回答:‎ ‎(1)说明该湖区1950—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 ‎(2)简述该地土地利用变化对湖泊及周围地区产生的环境影响。‎ ‎【答案】‎ ‎(1)湖泊面积减少;居住用地增加;农业用地增多;出现工业用地。‎ ‎(2) 湖泊对河流的调蓄能力下降;工业废水的排放,水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旱涝灾害频繁。‎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湖泊面积明显减少;居住用地增加;农业用地增多,出现工业用地。在做题时要注重图中信息对比,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2)湖泊面积明显减少导致对河流的调蓄能力下降,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水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回答问题时一定要紧扣题目,不能答偏离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