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6 MB
- 2021-09-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二轮复习
考
纲
点
击
1.
地球和地球仪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2.
地图
(1)
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
(2)
常用图例和注记。
(3)
海拔
(
绝对高度
)
和相对高度。
(4)
等高
(
深
)
线和地形图,地形刻面图。
2.
大小:
平均半径
6 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
千米。
4
万
二、地球仪
1.
地轴:
在地球仪上,地球
的轴,即地球的自转轴。
绕转
2.
两极: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仪
的点。
表面相交
一、地球
1.
形状:
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3.
纬线和纬度
(1)
纬线
概念:在地球仪上,顺着
方向环绕一周的圆圈
形状都是圆圈
特点
指示
方向
长度由赤道向两极
东西
递减
东西
(2)
特殊纬线及其地理意义
①
赤道:
0°
纬线,南北半球、南北纬度界线。
②
南北回归线
(
南北纬
23°26′)
:
与
的界线,即
太阳直射范围的界线。
③
南北极圈
(
南北纬
66°34′)
:
与
的界线,即极昼
极夜范围的界线。
(3)
纬度的划分:赤道
(0°
纬线
)
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热带
温带
温带
寒带
4.
经线和经度
(1)
经线
概念: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
垂直相交的线
特点
形状都是
长度
指示
方向
半圆
相等
南北
(2)
特殊经线及其地理意义
①
本初子午线
(0°
经线
)
:经线划分的起始界线。
②
180°
经线:大致与国际日界线重合。
③
20°W
与
160°Z
:
半球的分界线。
(3)
经度的划分:本初子午线
(0°
经线
)
以东为
、以西
为
。
东、西
东经
西经
5.
经纬网
(1)
定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的网。
(2)
意义:
对地球上任一点的位置进行定位,确定其坐标
量算两点间的
判定方向
距离
三、地图
1.
地图的三要素:
、
、图例和注记。
比例尺
方向
2.
比例尺
概念: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
表现形式:直线式、
、数字式
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
文字式
小
3.
方向
一般地图:面对地图
“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
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
,纬线指示东西
北方
南北
4.
图例和注记
(1)
图例:表示地理事物的
。
(2)
注记:表示地理事物的
和
。
符号
文字
数字
四、等高线地形图
1.
地形高度的表示:
海拔和
。
相对高度
2.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
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的
。
(2)
根据等高线的走向形状,可判断
。
陡缓
地形类型
五、地形剖面图
1.
概念:
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方向下切而显示出来的地形
垂直剖面。
2.
作用:
直观地表示某条剖面线上
和坡度陡缓
状况。
地势起伏
解析:
从图可知甲的经纬度为
(0°
,
45°W)
,乙的经纬度为
(30°N,135°W)
,进而推知甲在乙的东南方。
答案:
A
如图为南半球某局部区域图,图中
L
为河流,
X
、
Y
为等高线
(
等高距为
200
米
)
,对角线为一条经线。据此回答
3
~
4
题。
1.
利用经纬网判定方向
(1)
根据纬度判断南北方向
①
若两地都是北纬,纬度数值大的地点位置偏北,数值小的地点位置偏南。
(
如图中
A
与
B
两点中
A
偏北,
B
偏南
)
②
若两地都是南纬,纬度数值小的地点位置偏北,数值大的地点位置偏南。
(
如图中
C
、
D
两点中,
C
偏北,
D
偏南
)
③
若两地中的一地为北纬,另一地为南纬,则北纬的地点位置偏北,南纬的地点位置偏南。
(
如图中
B
、
C
两点中,
B
偏北,
C
偏南
)
④
北极点四周皆为正南方向,南极点四周都是正北方向。
(
如图中
A
、
B
、
C
三点皆位于北极点的正南方
)
(2)
依据经度判断东西方向
①
若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同是东经,则经度数值大的在东,经度数值小的在西。
(
如图中
A
、
B
两点中,
A
在西,
B
在东
)
②
若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同是西经,则经度数值小的在东,经度数值大的在西。
(
如图中
D
、
E
两点中,
D
在东,
E
在西
)
③
若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分别为东经和西经时,要用两地东西经度之和的大小来辨别东西方位:
a.
若两地经度和小于
180°
,则东经度的地点在东,西经度的地点在西
(
如图中
A
、
D
两点中,
A
在东,
D
在西
)
;
b.
若两地经度和大于
180°
,则西经度的地点在东,东经度的地点在西
(
如图中
D
、
F
两点中,
D
在东,
F
在西
)
;
c.
若两地经度之和等于
180°
,则两地分别位于两条正相对的经线上
.
说哪一点在东、哪一点在西均可,此种情况比较不出东西方向。
(
如图中
B
与
D
两点
)
(3)
在用经纬网确定两点相对方位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
位于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的关系,位于
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的关系。
②
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
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先看两点所在经线,确定哪
点在东,哪点在西;再看两点所在纬线,确定哪点在
南,哪点在北,然后把两点结合在一起,即可确定两
点之间的相对方向。
③
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东西方位的最简捷方法是:在相比较的两地之间的劣弧上,画出地球自转方向箭头,箭尾为西,箭头为东。如下图,根据图中南极点
(S)
,我们先画出
A
、
B
两点间的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根据上述法则,
B
点在
A
点的东方,
C
点在
D
点东南方向。
2.
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在经纬网图上可以根据经纬度量算两点之间的距离。
(1)
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
1°
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
(
即
经线长度
)
大约是
111
千米。
(2)
在同一条纬线上,
(
假设此纬线的纬度为
α)
经度相差
1°
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
111·cosα
千米。
①
赤道上经度相差
1°
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大约是
111
千米。
②
南北纬
60°
纬线上经度相差
1°
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为赤
道上的一半。
③
在不同纬线上经度差
1°
的弧长不相等,从赤道向两极
递减。
(3)
只要知道了同一经线上任意两地间的纬度差,或者是同
一纬线上任意两地的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它们之间的
实际距离。
3.
利用经纬网进行区域定位
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是近年来高考的重点。在区域地理
学习中,不仅要求脑中有图,而且要求脑中有网,要
用经纬网覆盖脑中的地图。解答这类问题的基础和关
键是掌握一些重要经纬线的位置、分布及沿线附近的典
型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加以推理、比较、排除、联想等
思维方法以得出正确答案。
(3)
主要国家的位置与经纬线的关系
形象记忆主要国家的轮廓特征,抽象记忆空间定位点
的地理坐标,熟悉境内重要地理事物分布特征,从而
构建起这些重要国家的
“
心理地图
”
。例如,根据下列
特殊定位点经纬度的分布,确认国家名称。
利用经纬网比较面积大小和比例尺大小
在经纬网地图上,根据经纬线组成的网格可大致判断区域面积的大小。在经纬线都是直线的经纬网图上,经纬度间隔相同的网格,其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就越小;在纬度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区域所跨的经纬度越多,表示的范围就越大;区域所跨的经纬度越少,表示的范围就越小。
1.
甲地位于
(60°S,170°E)
,乙地位于
(20°S,130°W )
,据此回
答
(1)
~
(2)
题。
(1)
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约为
(
)
A.4 440
千米
B.5 550
千米
C.6 660
千米
D.8 800
千米
(2)
甲地在乙地的
(
)
A.
东北方向
B.
东南方向
C.
西北方向
D.
西南方向
解析:
根据题意可绘右图,由图可知甲
在乙的西南方。甲、乙两地距离可大致
按勾股定理估算。甲、丙相距为
1/2×60°
×111 km
。乙、丙相距
40°×111 km
。所以
甲、乙大约为
50°×111 km
。由图可直接判断甲在乙的西南方向。
答案:
(1)B
(2)D
1.
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比例尺的大小是按照其比值的大小来衡量的。判断比例
尺大小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2.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1)
图幅大小相同时
①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
详细。
②
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
简略。
③
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
较大的比例尺。
(2)
实地范围相同时
①
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
②
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
3.
比例尺的缩放
(1)
比例尺放大
(
缩小
)
的计算
①
将原比例尺放大到
n
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
×n
。缩小同理。
②
将原比例尺放大
n
倍,则放大后比例尺为:原比例尺
×
(n
+
1)
。缩小同理。
(2)
比例尺放大
(
缩小
)
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
(
缩小
)
后,图幅面积放大
(
缩小
)
到的倍数,是
其比例尺放大
(
或缩小
)
到倍数的平方。
1.
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1)
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高度相同,相邻两
条等高线,其高差也相同。
(2)
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
度差。图上所有标注高度均为海拔高度,单位为米。
“
0
米
”
表示海平面,正值表示高出海平面,负值表示低于
海平面。
(3)
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闭合圈有大有小,小圈在本图
内闭合,如盆地或山地。大圈在图中看不到闭合,而
中断在图框边上
(
这是因为受测绘区范围的限制
)
,但一
定会在相邻的拼接起来的多张图幅中闭合。
(4)
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但有时也会看到重合,
这说明该处是陡崖。
(5)
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山脊线为流域的
分水线,山谷线为河流的集水线。
(6)
示坡线表示坡度降低的方向,用
“
”
标记。如下图所示:
山顶周围的山坡、盆地周围的山坡、火山山坡。
(7)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
“
凹形坡
”
( )
;
等高线先疏后密,为
“
凸形坡
”
( )
。
“
凸形坡
”
易挡
住人们的视线。
(8)
特殊的或规则的等高线地图:往往是火山、沙丘,或者
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如梯田、大坝等。
2.
等高线的判读
地形
示意图
等高线图
主要特征
山顶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脊
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
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地形
示意图
等高线图
主要特征
鞍部
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部分
陡崖
若干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3.
等高线的应用
(1)
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特点,进而判断河流流向
(
由
高处流向低处
)
。
(2)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3)
山脊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
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
向相反。
(4)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
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
(5)
河流的流量与流域面积
(
集水区域面积
)
及所处迎风坡、背
风坡有关。
4.
判断气候特征
分析气候特点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
(
水热状况变化
)
、坡向
(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
)
等。
5.
实际应用
(1)
选点
水库坝址
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其次还应避开地质断裂地带,并要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
“
口袋形
”
的洼地,或小盆地
港口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阔深的避风港湾
航空港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还要地质条件好;注意盛行风向和保持与城市适当的距离等
气象站
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疗养院
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
公路、铁路线
一般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平缓、线路平稳、距离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一般要遵循沿等高线修筑的原则,避免通过陡崖、沼泽、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尽量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并保证运行安全
引水线路
路线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输油管线
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2)
选线
农业生
产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工业区、居
民区选址
一般选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
(3)
选面
1.
如何判断坡的陡缓
(1)
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2)
在图幅大小相同的多幅图中,坡度大小的比较规律是:
若等高距相同,等高线疏密也一致,则比例尺越大,
坡度越大;若等高线疏密一致,比例尺相同,则等高
距越大,坡度越大。
2.
如何计算海拔
(
绝对高度
)
和相对高度
根据等高线的特性即标高为海拔、同线等高、等高距全
图一致等判断该地形区的最大海拔:
H
高
<
H
大
<
H
高
+
d
;
最小海拔:
H
低
-
d
<
H
小
<
H
低
;相对高度:
H
高
-
H
低
≤
H
相
<
H
高
-
H
低
+
2d(
地形区最高处注记高程为
H
高
,最低处注
记高程为
H
低
,等高距为
d)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
(n
-
1)d≤H
<
(n
+
1)d(
重合的等高线有
n
条,等高距为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