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 MB
- 2021-09-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20
讲 环境问题与区域生态建设
-
2
-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
,
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
,
形成
“
生态裂谷
”
。下图为
“
生态裂谷
”
分布示意图。完成第
1~2
题。
-
3
-
1
.“
生态裂谷
”
形成过程中
,
附近的交错带
(
)
A.
自然植被改善
B.
风力侵蚀减弱
C.
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
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2
.“
生态裂谷
”
出现后
,
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
,
应该
(
)
A.
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
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
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
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C
D
-
4
-
3
.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
,
完成下题。
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
-
5
-
答案
:
特征
:
内陆地区
;
高原地形
;
气候较干旱
;
植被稀少等。类型
:
耕地和牧草地。沙地
:
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旱地
:
水土保持。
-
6
-
4
.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
,
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读图
,
完成下列各题。
(1)
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
(2)
近年来
,
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
,
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
7
-
答案:
(1)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丙:固沙阻浪。
(2)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水污染。
-
8
-
一
二
一、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例
1
(2015·
全国
Ⅱ
卷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
,
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
,
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2)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
9
-
一
二
答案:
(1)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施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
(2)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解析:
第
(1)
题
,
分析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
其实质是以
“
污染严重
”
为落脚点
,
综合各影响因素按照
“
污染物排入多
(
人为
)
、排出少
(
自然
)”
的线索推导论证、描述阐释形成过程。第
(2)
题
,
治理乌梁素海的措施
,
要
“
对症下药
”,
从
“
减排、清污、依法管理、宣传意识
”
等方面回答。
-
10
-
一
二
归纳提升
1
.
环境问题的成因
(1)
人口的增长过快
,
形成庞大的人口压力。
(2)
经济规模的扩大
,
造成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多。
(3)
传统发展模式
(
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
)
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
,
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4)
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
11
-
一
二
-
12
-
一
二
-
13
-
一
二
-
14
-
一
二
3
.
协调人地关系的措施
(1)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
①
控制人口规模
,
减轻人口压力
;
②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
③
发展循环经济
,
推行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
;
④
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
;
⑤
改变传统发展方式
,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⑥
加强国际协作等。
(2)
发展循环经济
(
生态工业、生态农业
)
的意义
①
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
;
②
综合利用资源
,
提高资源利用率
;
③
延长产业链
,
产品多元化
,
增加附加值
;
④
扩大就业
,
增加收入。
-
15
-
一
二
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例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下图示意的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1990
年至
2010
年
,
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该
农业区耕地面积
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
16
-
一
二
答案
:
环境问题
:(
该区域地处内陆
)
气候干旱
,
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用水量
,(
河流流量大减
)
加剧水资源短缺
;
入湖水量减少
,
湿地萎缩
;(
灌溉用水量加大
,
导致
)
地下水位上升
,
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应对措施
:
限制开荒面积
;
节约水资源
(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
发展节水型农业。
-
17
-
一
二
思维导图
-
18
-
一
二
归纳提升
1
.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
(1)
危害
:
对当地、周边地区的影响应从自然生态、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如河流上游水土流失导致当地表土流失
,
土层变薄
,
土壤贫瘠
,
粮食减产
;
使中下游地区河流含沙量增大
,
河床抬高
,
湖泊淤积
,
调蓄功能减弱
,
旱涝威胁加重。
-
19
-
一
二
(2)
成因
:
自然原因
+
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一般从气候、地形、地貌、植被等因素入手分析
,
人为原因多是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原因分析要结合区域特征具体分析
,
如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
在不同地区其主要人为因素是有差异的
,
过度垦殖、农牧争地是农牧交错地带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
;
过度放牧、开矿是内蒙古草原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
;
过樵、水资源利用不当是西部绿洲地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
(3)
治理措施
:
针对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
对症下药
”
找出对应措施
,
从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出发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治理措施一般包括组织管理、工程、生物、农业技术措施等。
-
20
-
一
二
-
21
-
一
二
-
22
-
一
二
-
23
-
一
二
-
24
-
(2017·
全国
Ⅱ
卷
)(24
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
,
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
,
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
,1998
年山西省有
1
800
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
,
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
,
至
2014
年已形成
4
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
14
个
500
万吨级焦化园区
,
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上图示意
1994
年和
2014
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
25
-
(1)
说明
20
世纪
90
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
(8
分
)
(2)
分析
20
世纪
90
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
(6
分
)
(3)
指出
20
世纪
90
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4
分
)
(4)
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
,
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
,
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6
分
)
-
26
-
答案:
(1)焦煤分布广泛,煤矿众多。(2分)小企业投资少(技术门槛低),邻近煤矿,运输费用较低。(2分)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对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场需求量大)。(2分)增加当地就业,有经济效益,地方政府有积极性。(2分)
(2)(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2分)(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2分)污染点多面大。(2分)
(3)(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所用汽车(卡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2分)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飘浮等问题。(2分)
(4)生产过程:(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2分)可以采用控制排放和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2分)运输过程:(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2分)
-
27
-
得分要点:
答案要点的表述要完整体现因果层次
,
具体如下。
(1)
资源条件不能答成
“
焦煤丰富
”,
要说明
“
分布广、煤矿多
”,2
分
;
企业运营成本要从
“
投资少
(
技术门槛低
)
和运费低两方面分析
,2
分
;“
对冶金焦需求量大
”,
要向前延伸找出
“
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
”,2
分
;
不仅要指出
“
就业、收入
”,
还要答出
“
地方政府支持
”,2
分。
(2)
抓住
“
技术低、设备落后
,
能耗大
,
污染物排放量大和污染点多面大
”
三个层次
,
各
2
分。
(3)
注意紧扣
“
公路运输
”,
从
“
尾气排放量大和运输中的煤炭散落、煤粉飘浮
”
作答
,
各
2
分。
(4)
生产过程从
“
推行清洁生产和减少废弃物及回收再利用
”
等方面组织答案
,
各
2
分
;
运输过程从
“
修建铁路专线、封闭运输
”
来回答
,2
分。
-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