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1 MB
- 2021-09-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上海市虹口区 2021 届新高考地理模拟试题( 3)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 2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 考古界人士常说: “汉墓十室九空 ”。“ 沉海昏,立吴城 ” 在鄱阳湖边流传了 1600 多年。近
年来, 鄱阳湖出现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 让海昏侯墓呈现在人们面前。 下图为鄱阳湖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
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示区域的地质活动描述正确的是
A.图示范围内的岩石均是沉积岩 B.庐山的隆起主要是断裂抬升
C.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西移 D.P 地的地质地貌是背斜谷
2.结合材料判断,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
A.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 B.地质稳定,环境变迁小
C.加强保护,人为破坏少 D.岩性坚硬,外力侵蚀弱
【答案】 1.B
2.A
【解析】
1.图示范围内的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图示范围内的石英砂岩、片麻岩等属于变质岩,因此图示范围内岩
石不都是沉积岩, A 错误。 图中显示, 庐山附近有多组断层, 庐山的隆起主要是断裂抬升形成的块状山地,
B 正确。图示地质过程中,当地受力方向整体上向东南,因此鄱阳湖湖心应向东南方向移动, C错误。图
中显示, P 地开阔平坦,属于山麓平原地貌,不是谷地地貌, D 错误。故选 B。
2.材料信息表明,鄱阳湖出现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海昏侯墓呈现在人们面前;图中显示,海昏侯墓
所在岩块断裂下降,这表明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人为破坏可能性小, A
正确。图中显示,海昏侯墓附近有断层,表明地质不稳定,曾经长期沉于湖底,环境变迁大, B 错误。海
昏侯墓保存完好不是加强保护的结果,主要是自然下沉至湖底的原因, C 错误。海昏侯墓附近有断层,岩
石应该比较破碎,而不是岩性坚硬, D 错误。故选 A。
【点睛】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东依婺源、鄱阳湖,南靠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
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长约 25 千米,宽约 10 千米,主峰汉阳峰,海拔 1474 米。山体呈椭圆形,典型
的地垒式断块山。晚白垩纪在古鄱阳湖形成的同时,形成了庐山断块山的雏形,至古近纪、新近纪的喜马
拉雅造山运动中,才形成了雄伟峻峭的庐山断块山。
2.上海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影响科创中心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土地资源 B.劳动力 C.交通运输 D.科技水平
【答案】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进行, 结合工业的主导因素进行分析可知,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主要涉及高新技术
产业, 而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核心影响因素为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的劳动力, 据此判断 D 正确, 而土地
资源、交通运输属于创新中心建设的基础设施方面,不是主要的区位因素,影响科技创新方面的劳动力应
为高素质的劳动力即高科技人才,据此判断 ABC错误,故选 D。
3.如图为世界两条著名河流水系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两条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鄂毕河水量较丰富,以夏汛为主 B.尼罗河经水库调蓄,含沙量减小
C.鄂毕河多流经山区,水能较丰富 D.尼罗河自南向北流,易发生凌汛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鄂毕河冬季结冰期长,无航运价值 B.鄂毕河流域资源匮乏,经济较落后
C.尼罗河三角洲土壤肥沃,稻田遍野 D.尼罗河流经国家较多,人口增长快
【答案】 1.B
2.D
【解析】
1.A、鄂毕河主要靠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和降水补给,水量较丰富,以春汛为主,不符合题意。 B、尼罗
河经纳赛尔水库的调蓄,含沙量减小,下游径流量趋缓,故正确。 C、鄂毕河多流经平原区,地势平坦,
落差小,水能资源缺乏,不符合题意。 D、尼罗河自南向北流,由于纬度低,气温高,无冰期,不可能发
生凌汛,不符合题意。故选 B。
2.鄂毕河虽然冬季结冰期长,但是地势平坦,落差小,夏季仍有航运价值, A 错;鄂毕河流经济较落后,
但是流域资源丰富, B 错;尼罗河三角洲土壤肥沃,但是稻田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多灌溉农业,并非
位于三角洲, C错;尼罗河贯穿非洲东北部,流经坦桑尼亚、卢旺达、布隆迪、乌干达、埃塞俄比亚、苏
丹和埃及等国,最后流入地中海。流经地区多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故选 D。
4. 规模宏大的王金庄梯田位于太行山区,其田埂为石砌,农田底土下也用碎石铺就,形成了独
具特色的 “石堰梯田 ”。梯田里出产花椒、小麦等农产品,当地花椒果实小、椒香浓。近十多年来,王金
庄石堰梯田荒芜且损毁严重,梯田核心区土地利用情况随之发生明显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独特的石堰梯田的主要意义在于
A.保持农田水肥 B.增大昼夜温差 C.增加耕地面积 D.减小地形坡度
2.当地花椒的品质特点说明当地
A.热量不足 B.土层浅薄 C.气候干燥 D.科技水平低
3.推测当地梯田大部分转变为
A.林草地 B.沙地 C.耕地 D.建筑用地
【答案】 1.A
2.C
3.A
【解析】
【分析】
1.梯田位于太行山区,减小了坡度,水流速度减慢,水土流失减少,有利于保持农田水肥, A 正确;山
地昼夜温差更大;增加耕地面积、减小地形坡度不是主要目的。故选 A。
2.当地降水少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花椒生长水资源不足,果实小,蒸发量大,花椒果实
水分含量小,椒香浓, C正确;与热量、土层和科技水平关系小。故选 C。
3.王金庄石堰梯田荒芜且损毁严重,太行山区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自然条件下,适合林草生长,当地
梯田大部分转变为林草地, A 正确, BC错误;该地地处偏远地区,建筑用地较少。故选 A。
5.下图为两个不同区域简图,图 1 和图 2 中山脉东、西两侧农业布局不同,均表现为“西牧东耕”的特
征。完成问题。
与“西牧”相比,图 1 和图 2 形成“东耕”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A.光照充足 降水丰富 B.地形平坦 热量丰富
C.降水丰富 地形平坦 D.降水丰富 光照充足
【答案】 D
【解析】
【详解】
图 1 表示我国大兴安岭东西两侧,其东侧比西侧受夏季风较明显,降水丰富,从而形成 “东耕 ”农业,其东
西两侧均为平坦地形,西侧光照更强,因此排除 A、B。图 2 表示英国大不列颠岛东西两侧,当地终年盛
行西风,临近海洋,降水丰富,其东西两侧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有部分沿海平原,地形平坦不是造成形
成 “东耕 ”的主要原因,排除 C。图中显示,英国大不列颠岛中部有山脉阻挡盛行西风,西侧多阴雨天气,
光照弱, 不利于农作物成熟, 适合牧草生长, 从而形成“西牧”农业, 东侧为西风背风坡, 降水相对较少,
晴天较多,光照较强,适合农作物生长和成熟,适合发展种植业,从而形成“东耕”农业,因此选项 D 符
合题意。
6. 1977 年,浙江柳市镇人成立家庭作坊,简单加工和组装生产低压电器零部件,并开设门市店
售卖,以独特的 “前店后厂 ” 生产方式迅速发展,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低压电器集散中心,形成以高低压
电器、电子、仪表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拥有相关企业 8700 余家,被誉为 “中国电器之都 ”。随着 5G的
来临,我国即将进行大规模的智能电网改造,家庭消费趋向智能电器,柳市电气企业也开始转向智能化电
器领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77 年柳市镇兴起 “前店后厂”的作坊式工厂,最能说明该类工厂
A.制造能力强 B.物流能力强
C.适应能力强 D.研发能力强
2.柳市成为国内最大的低压电器集散中心主要是因为该地
A.劳动力充足 B.产品质量好
C.消费市场广阔 D.协作条件优越
3.柳市电气企业转向智能化电器领域,主要为了
A.降低环境污染程度 B.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C.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D.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
【答案】 1.C
2.D
3.B
【解析】
【分析】
1.材料“以独特的“前店后厂”生产方式迅速发展”,说明能适应当时社会经济环境发展,故选 C; 家
庭作坊式工厂,生产规模小,制造能力弱,物流能力弱,研发能力有限,故不选 ABD。
2.材料 “形成以高低压电器、电子、仪表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中国电器之都” , 集聚了大量相关的电
器企业,说明该地区的主要优势是生产协作条件优越。故选 D。
3.“家庭消费趋向智能电气,柳市电气企业也开始转向智能化电器领域”,说明柳市电气企业转型是为
了迎合家庭消费趋向,故选 B。
【点睛】
智能家电就是将微处理器、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引入家电设备后形成的家电产品,具有自动感知住
宅空间状态和家电自身状态、家电服务状态,能够自动控制及接收住宅用户在住宅内或远程的控制指令;
同时,智能家电作为智能家居的组成部分,能够与住宅内其它家电和家居、设施互联组成系统,实现智能
家居功能。
7.2014 年 12 月 26 日,贵广高铁和南广高铁同时开通运营。下图为贵广高铁、南广高铁线路示意图。读
图回答下面小题。
1.南广高铁
A.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 B.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
C.连接沿海各省区,经济发展互补性强 D.连接云贵高原与珠江三角洲
2.贵广高铁和南广高铁的建设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A.促进沿线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 B.加剧沿线地区的土壤盐渍化
C.施工期间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D.导致沿线地区生物多样性锐减
【答案】 1.A
2.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1.南广高铁是从南宁到广州,沿线经过两广丘陵,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度大, A 正确;只位于我国
第三级阶梯;只连接了广东和广西两省而不是沿海各省区;南宁在两广丘陵,不在云贵高原。故选 A。
2.对沿线资源开发和旅游业的影响不属于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沿线是湿润地区,不会出现土壤盐渍化
现象;丘陵山地可能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C正确;可能会影响生物多样性,但不会导致生物多
洋性锐减。故选 C。
【考点定位】两广丘陵地区的地理特征
8.市民通过微信公众号“上海发布”的“市政大厅”,可实时查询公交车离所在站点的距离、到站时间。
该功能依托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 GIS 和 GPS B.GIS 和 RS C.GPS和 RS D.GIS 和 GPRS
【答案】 A
【解析】
【详解】
RS主要是获取数据, GIS 主要是分析处理, GPS主要是定位,确定经纬度和海拔高度; GPRS是 GSM移动电
话用户可用的一种移动数据业务。实时查询公交车离所在站点的距离、到站时间,需要 GPS定位, GIS 处
理分析, A 正确, BCD错误。故选 A。
【点睛】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 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
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 ;全球定位系统( 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
和导航) ;地理信息系统( GIS )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
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 。
9. 圣托里尼岛 (36 ° 23′ N,25 ° 27′E附近 )被认为是世界上观看最美落日的地方。岛上遍布火
山喷发产物的浮石矿 , 广泛用于建筑、园林、纺织、美容等行业 , 早年当地人曾开采出售 , 现在岛上所有浮
石矿场已被关闭 , 不再开采出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岛欣赏日落的最佳季节是
A.春节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该岛浮石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变质作用 B.岩浆活动
C.海水侵蚀 D.海水堆积
3.该岛关闭浮石矿场是由于
A.浮石资源枯竭 B.市场需求减弱
C.产品外运困难 D.产业优化转型
【答案】 1.B
2.B
3.D
【解析】
【分析】
1.从当地经纬度位置分析,该岛位于地中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晴天多,云量少,最适合观日落,
B 正确。故选 B。
2.由题中 “岛上遍布火山喷发产物的浮石矿 ”可知, 该岛浮石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岩浆活动, B 正确。故选
B。
3.该岛被认为是世界上观看最美落日的地方,地处地中海,临近欧洲,发展旅游业区位条件优越,关闭
浮石矿场改变靠开采矿产发展经济的方式,转变为发展旅游业的第三产业发展方式, D 正确。故选 D。
10. 通常,底层海水 pH高于表层海水,远海表层海水 pH 高于近海表层海水。据海洋监测研究表
明,表层海水 pH的变化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图为 2000 年以来山东省胶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海水 pH 变化
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0 年以来,胶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海水 pH 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
A.上升 B.下降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
2.造成 2000 年以来胶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海水 pH 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入海径流带来大量污染物
B.陆风不断增强,导致海水上泛
C.海水温度升高,浮游植物增多
D.海风不断增强,远海海水流入近海
【答案】 1.B
2.A
【解析】
1.由图可知, 2000 年以来胶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海水 pH 值总体呈下降趋势。故选 B。
2.胶州湾地处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随着人海径流流入胶州湾,
导致海域内藻类大量死亡,藻类吸收的二氧化碳大幅减少,海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造成表层海水 pH
值下降;陆风不断增强,会导致 pH值较高的底层海水上泛到表层,造成近海表层海水 pH值升高;海风不
断增强,会导致 pH值较高的远海表层海水流到近海,造成近海表层海水 pH值升高;海水温度升高,会导
致表层海水藻类植物及浮游生物大量增多, 并大量吸收海水巾的二氧化碳, 造成近岸表层海水 pH值升高。
故选 A。
【点睛】本题以 2000 年以来山东省胶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海水 pH 值变化示意图为载体,考查表层海水
pH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1. 逆行演替是由于气候变迁、人为干扰等原因,导致某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群落结构平衡被打
破,直至退化为裸沙地的过程。土壤中排放的 CO2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吸。下图示意我国东北
某山区植被群落受干扰后,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群落 8 月份土壤 CO2排放通量日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山地植被群落逆行演替的过程是
A.白桦林一红松阔叶林一阔叶杂木林一草地一灌木林
B.阔叶杂木林→红松阔叶林→白桦林→草地→灌木林
C.白桦林→红松阔叶林→阔叶杂木林→灌木林→草地
D.红松阔叶林→阔叶杂木林→白桦林→灌木林→草地
2.该山地植被群落逆行演替的不同阶段相比,影响土壤 CO2排放通量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的日变化 B.水分的日变化
C.地势的变化 D.坡向的变化
3.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该地区土壤 CO2排放通量的变化是
A.整体增加 B.整体减小
C.日变化加大 D.日变化减小
【答案】 1.D
2.A
3.A
【解析】
1.结合材料可知,一般生物量大的地方,土壤中生物残体(或枯枝落叶)多,生物残体分解和植物根系
呼吸排放的 CO2 也多,因此该山地的群落逆行演替过程是红松阔叶林→阔叶杂木林→白桦林→灌木林→草
地。
故选 D
2.通过红松阔叶林、阔叶杂木林、白桦林、灌木林、草地五个阶段土壤 CO2 排放通量的日变化可以看出,
总体上植物群落越茂密,其土壤 CO2 排放通量的日最高值越延后。主要原因是植被的茂密程度影响太阳对
地表的光照,进一步影响土壤温度,进而影响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吸。故影响土壤 CO2 排放通量日变化
的主要因素是气温的日变化。
故选 A
3.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土壤温度升高,因此土壤中生物残体分解速度加快,根系呼吸作用增强,土壤
中排放的 CO2 增多。
故选 A
12.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扣生态
学原理的农业生产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发展有机农业主要为了
A.提升品质 B.缩短生产周期
C.提高产量 D.增加作物种类
2.有机农业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增大能源消耗 B.提高土壤肥力
C.减少生物种类 D.加重水体污染
3.结合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如果在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发展有机农业,除当地农民很少或完全不用化肥农
药外,还有的优势是
A.水热资源充沛 B.土层深厚和肥沃
C.技术力量雄厚 D.劳动力资源丰富
【答案】 1.A
2.B
3.D
【解析】
【分析】
考查有机农业及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1.根据题词中有机农业的概念,可知有机农业是为了提升产品的品质。 A 项正确。故选 A。
2.有机农业不使用化肥农药,减少能源消耗。 A 项错误。有机农业不使用化肥,能够增强土壤肥力。 B
项正确。有机农业遵循生态学原理,生物种类会增加。 C项错误。有机农业不使用农药,减轻水体污染。
D 项错误。故选 B。
3.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缺乏。 A 项错误。土壤贫瘠。 B 项错误。经济落后,技术不发达。 C项错误。劳动
力资源较丰富。 D 项正确。故选 D。
【点睛】
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自
然
因
素
影响内容 举例 发展变化
气
候
热量
农作物种类、 分
布、复种制度
不同热量带有不同水果和农作物
自然因素对农
业的影响并非
都是决定性的,
可通过农业技
术改革,扩大某
种农作物的范
围,改造不利的
自然因素,使之
有利于农业生
产,但需要考虑
投入产出比。
光照 品种、产量
①植物 90—95%的干物质来自光合作用;②有
的作物喜光,如玉米;有的耐阴,如大豆。
降水 分布地区
小于 250 ㎜地区,又无灌溉水源,就没有种植
业。
地形(类型、
海拔、坡向)
直接影响:规
模、 水利化、 机
械化
平原农场规模大,易水利化,山区则相反;坡
度大于 25°的山地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间接影响:种
类、分布
山地形成垂直气候,发展垂直农业。
土壤(肥力、
盐碱性、 土壤
层的厚度)
种类
影响作物的宜种作物(酸性红土宜种茶树、柑
橘;碱性土适宜种沙棘、枸杞。 )
产量 影响作物的产量(肥沃的冲积平原,多为农业
高产区。 )
水源
(灌溉条件)
半干旱、 干旱地
区发展农业的
限制性因素
如西北地区耕作制度只能一年一熟
社
会
经
济
因
素
市场 类型和规模
需求是增加或减少;影响面积扩大或缩小。需
求品种变化影响类型和规模
市场条件及需
求的变化,对农
业的影响最为
突出,如城郊型
农业
政策
推广技术, 增减
面积, 调整布局
和结构
提价或压价,使面积扩大或缩小
交通运输 质量和效益 交通便利,鲜活农产品不易变质,效益好
交通运输条件
的改善和农产
品保鲜冷藏技
术的发展,使市
场对农业的影
响在地域上大
为扩展。
劳 动 力
数量的多少、 素
质的高低影响
着农产品的成
本和质量
云南昆明附近发展 “彩色农业 ”(花卉业)具有
地价低、劳动力廉价而丰富的优势
科 技
通过影响其他
因素而影响农
业,如保鲜技
术、良种、 化肥、
机械化
①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如
我国将小麦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 4000 米高度;
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
②利用农业科技, 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粮食产量,
如北美单产高,非洲单产低
③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如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
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无土栽培和植物工厂可
使农作物全年播种、全年收获;智能机器人从
事农业生产
13. 东北是我国老工业基地, 20 世纪 80 年代,东北是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地区之一, 2017
年东北成为我国人口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外流人口主要是大批青壮年劳动力。下图示意 2017 年东北三省
常住人口的数量和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0 世纪 80 年代东北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与其相关的是
A.人均粮食不足 B.人口基数小
C.老龄化水平低 D.国有企业多
2.2017 年
A.辽宁人口流失最多 B.黑龙江人口增长速度变慢
C.吉林人口增长率最小 D.人口白然增长率都为负增长
3.导致 2017 年东北三省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污染 B.产业升级
C.交通拥堵 D.气候寒冷
【答案】 1.D
2.C
3.B
【解析】
【分析】
1.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人均粮食充足, A 错误;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的影
响小, B 错误;老龄化水平低,人口死亡率低,人口白然增长率相对较高, C 错误;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
计划生育政策严格,尤其是对国有企业等执行力度大,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D 正确。故选 D。
2.读图可知,辽宁人口减少不到 10 万人,吉林人口减少超过 15 万人,黑龙江人口减少超过 10 万人,辽
宁人口流失最少, A 错误;人口增长速度从图中无法判断, B 错误;吉林人口减少(负增长)最多,加之
总人口最少,人口增长率最小, C正确;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东北三省人口机械增长都为
负增长,但人口自然增长率从图中无法得出, D 错误。故选 C。
3.东北是我国老工业基地,过去国有大型企业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但近年来东北一直都在进行产业转
型和升级,部分高耗能、重污染企业被淘汰,加重了东北地区的就业压力,促使部分人口离开东北寻找就
业机会; 工业污染、 交通拥堵和气候寒冷不是导致东北地区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 B 正确, ACD
错误。故选 B。
14. 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的泥沙等物质在出山口处铺散沉积下来,形成
扇形堆积体 — 冲积扇。冲积扇在平面上呈扇形,可分为扇顶、扇中、扇缘三部分,扇顶伸向谷口;在立体
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下面左图为干旱区冲积扇平面示意图,右图为湿润区冲积扇平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干旱区冲积扇形态较湿润区冲积扇形态显著的原因是
A.干旱区人类活动少、开发少 B.干旱区流水作用弱
C.湿润区河流落差小 D.湿润区冲积扇面积大
2.干旱区绿洲易出现在
A.冲积扇扇缘 B.冲积扇扇中 C.冲积扇扇顶 D.山谷中
3.横断山脉冲积扇易发生
A.渍涝 B.台风灾害 C.旱灾 D.泥石流灾害
【答案】 1.B
2.A
3.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对干旱区冲积扇形态特征的理解掌握和对横断山区自然灾害的理解掌握, 试题难度较
难。
1.干旱区冲积扇形态明显,主要原因是冲积扇形成后受到的流水侵蚀作用弱,沉积物主要留在了河流出
山口,而不会被流水搬运更远。而湿润区河流落差不一定小,如西南地区;湿润区河流流量更大,搬运能
力更强,所以湿润区的冲积扇面积较大。人类活动对冲积扇的形态影响不大。综上所述, ACD错误,故选
B。
2.主要从冲积扇的土壤结构和地下水状况考虑。根据沉积分选作用可知,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
沉积,故冲积扇扇缘土壤颗粒小;冲积扇地形是出山口(扇顶)地势高,地下水会向扇缘部分流动,导致
扇缘地下水较充足,因此,在干旱区,土壤条件和水源条件较好的冲积扇扇缘有利于形成绿洲。故选 A。
3.横断山脉地势高,地势落差较大,不易发生渍涝,故 A 错误;横断山脉远离台风源地,不易发生台风,
故 B 错误;横断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不易发生旱灾,故 C错误;横断山脉地势起伏大,
山高谷深,降水丰富,冲积扇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故选 D。
15.下图为北京时间某日 11 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 : 百帕)。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断,此时
A.①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B.②地风向为西北风
C.③地受高压控制气流上升 D.④地可见海上日出
2.与北京相比
A.①地气压高 B.②地风速大
C.③地云量多 D.④地气温低
3.上图所示季节
A.我国塔里木河进入丰水期 B.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C.印度盛行西南风,降水多 D.南非热带草原一片枯黄
【答案】 1.A
2.B
3.B
【解析】
【分析】
1.由图中气压值和气压中心的位置可知,①地位于台风中心附近,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A 正确;②地
位于高压中心的南部,风向为东北风, B 错误;③地受高压控制,高压中心气流下沉, C错误;④地位于
90°E,北京时间为 11 时,则④地地方时为 9 点,④地纬度低,不可能 9 点日出, D 错误。故选 A。
2.读图可知,①地气压小于 1010,而北京气压大于 1030、小于 1035,因此与北京相比①地气压低, A
错误;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与北京相比,②地等压线更密集,风速大, B 正确;③地位于
高压中心,天气晴朗,云量少, C错误;④地纬度远低于北京,气温应比北京高, D 错误。故选 B。
3.图中亚欧大陆形成高压中心,应为北半球冬季。我国塔里木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丰水期为
北半球夏季。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时为北半球冬季;印度盛行西南风,降水多的季节为北半球夏季;南非
热带草原一片枯黄应为南半球冬季、北半球夏季。故 B 正确, A、C、D 错误。
16. 近三十多年来,在青海湖西岸的布哈河三角洲东北缘形成与湖岸线平行的风成沙丘,并逐年
扩大,成为青海湖第二大风沙堆积区。沙丘的形态呈新月形,向湖凸出。下图为青海湖西岸沙丘位置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营造布哈河三角洲的力主要来自
A.构造运动 B.流水
C.冰川 D.风
2.青海湖西岸风沙堆积区的拓展方向最可能是
A.向西南 B.向北 C.向湖 D.向东
【答案】 1.B
2.A
【解析】
1.图中布哈河三角洲面积较大,其沉积物主要来自河流携带至入湖口沉积形成的,风力沉积形成的面积
较小,分布在三角洲东北部边缘,因此营造布哈河三角洲的力主要来自流水, B 正确, D错误。处于板块
内部,构造运动对三角洲形成影响较小, A 错误。该地区冰川影响较大时是在第四纪冰期期间,现代冰川
对海拔较低的地方影响较小, C错误。故选 B。
2.根据材料信息,布哈河三角洲东北缘形成与湖岸线平行的风成沙丘,沙丘的沙源是湖床;沙丘的形态
呈新月形,向湖凸出,可以判断吹东北风,新月形沙丘凸出方向为迎风坡,可以判断三角洲盛行东北风。
从而判断风沙堆积区的拓展方向最可能是向西南。 A 正确。故选 A。
17. 2019 年 6 月 25 日至 29 日,拉萨连续 5 日平均气温超过 22℃,首次达到了中国气候季节划
分的夏季标准,这是当地 1955 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首次入夏。往年夏季较为凉爽的拉萨,今年电风扇、
家用空调供不应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内蒙古高原上的呼伦贝尔夏季空调和电风扇使用率也较低,与拉萨相比,呼伦贝尔该特点形成的主要
原因是
A.海拔较高,大气保温作用弱 B.云量较少,大气保温作用弱
C.纬度较高 ,太阳高度角小 D.海洋影响小,夜晚降温快
2.这次拉萨顺利入夏的原因最可能是
A.西南季风势力强,带来大量暖空气,增温明显
B.拉萨地处河谷地带,不易散热
C.太阳活动强烈
D.受高气压影响,形成强烈的气流下沉增温和辐射增温
3.此次高温事件产生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农作物及牧草长势较去年偏好
B.以后每年春末商家采购大量空调电扇
C.高温事件后不久,对流增强,雨季到来
D.冰川融化,林线上升
【答案】 1.C
2.D
3.C
【解析】
1.内蒙古高原上的呼伦贝尔与拉萨相比,呼伦贝尔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夏季
气温较低,故 C正确。而拉萨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大气稀薄,云量少,故 A、B 错。呼伦贝尔离海洋
更近,受海洋的影响大,故 D错。
2.据材料可知,拉萨往年夏季较为凉爽,从气候学上划分属于无夏区,突然入夏,说明气候异常,气温
突然升高,是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异常影响,形成强烈的气流下沉使增温和辐射增温,故 D正确。西南季风
对拉萨气温几乎没有影响,故 A 错。拉萨地处河谷地带,不易散热,不会导致气温异常,故 B 错。太阳活
动对气温异常没有影响,故 C错。
3.拉萨在短期内出现气温达到入夏标准的情况属异常现象,不具有普遍性,拉萨仍属于气候季节划分的
无夏区。短暂的气温升高,属于气温异常,对农作物及牧草长势会有不利的影响。故 A 错,不会每年都出
现这种异常,故 B 错。 高温会使对流增强,上升流多降水,雨季到来,故 C正确。短暂气温升高,不会
使林线上升,故 D错。
18. 天津王先生的家是一个高层建筑的二楼,令他苦恼的是因为南楼遮挡,寒冬的正午太阳无法
照射进阳台,直到 1 月 16 号阳光才能照射进阳台。为了更好的采光晾晒衣服,王先生在阳台安装了伸缩
式晾衣架,在不同季节晾衣架绳索距离楼顶的高度需要调整(如下图) 。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王先生家的阳台正午时分每年大约有多长时间没有阳光射入
A. 18 天 B.25 天 C.36 天 D.50 天
2.福州的李先生家的阳台也安装了同样的伸缩式晾衣架。与天津的王先生相比,在同等情况下,正午时
悬挂晾衣架的绳索长度
A.冬季伸长,夏季缩短 B.冬季伸长,夏季伸长
C.冬季缩短,夏季伸长 D.冬季缩短,夏季缩短
【答案】 1.D
2.B
【解析】
1.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南楼产生的影子越长,北楼被遮挡的时间越长。由材料分析可知,王先生家在
冬季的正午直到 1 月 16 号阳光才能照射进阳台,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可知, 12 月 22 日,太阳直
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之后逐渐变大,由此推算, 1 月 16 日距离 12 月 22 日相差 24 日,因
此在 12 月 22 日之前的 24 天内,也没有阳光照到阳台,即一共 48 天左右,结合选项, D 正确, A、 B、C
错误。故选 D。
2.天津和福州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福州纬度较天津低,因此同一日期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楼顶的影
子较短, 遮光面积较小, 所以在晾晒衣物时, 相同情况高度晾衣杆的高度可以低一点, 绳索则需要长一点,
B 正确, A 、C、D 错误。故选 B。
19. 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河口形成狭长的沙洲,沙洲内部形成泻湖。如图为塞内加尔
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形成有关的可能是 ( )
A.海水带来丰富的泥沙,海水的堆积作用
B.海水带来丰富的泥沙,风力的堆积作用
C.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风力的堆积作用
D.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海水的堆积作用
2.相对于沙洲的东岸,西岸更平直,其影响因素可能是 ( )
A.洋流作用 B.信风作用 C.地处断层面 D.人工平整
3.下列关于沙坝的推测,最合理的是 ( )
A.沙坝的高度不断增加 B.沙坝向海洋方向扩展
C.沙坝的面积在不断萎缩 D.沙坝向泻湖方向扩展
【答案】 1.D
2.A
3.D
【解析】
【分析】
1.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的形成原因是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 ,海水的顶托作用而使沙体堆积形成的,故 D
正确。
2.读图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沙坝外侧有加那利寒流流经 ,在洋流作用下 ,使每岸线平直 ,故 A 正确,东北信风
是离岸风 ,对西岸没有塑造作用,故 B 错。波浪沙坝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断层属于内力作用 ,故 C错。沙坝海
岸线形态是自然形成的 ,故 D 错。
3.由于沙坝的阻隔 ,当海水涨潮时 ,海水超过坝顶 ,对沙坝产生侵蚀作用 ,沙坝高度不会增加 ,故 A 错。进入潟
湖,退潮时部分海水留在湖内 ,由于湖内的海水基本为静水,随着泥沙沉积,沙坝向潟湖方向扩展,沙坝内
侧有新的堆积体生成,面积増加,故 BC错。故选 D
20. 下图为南极大陆某区域海冰范围变化图 ,9 月时南极海冰范围是一年中最大值 ,2 月时海冰范
围为一年中最小值。 9 月时南极海冰范围在 70°E ~ 80°E 明显向低纬凸出是由于海水运动受到海底山脉
阻挡绕行将海冰带到较低纬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可知 ( )
A. 9 月气温最低 ,2 月气温最高
B.年平均融冰速度快于结冰速度
C.海冰外缘线与海岸走向一致
D.海冰范围即海冰覆盖面积
2.据研究由于盛行风的影响融冰初期会在沿岸地区出现无冰水域 , 对其影响较大的是风的 ( )
A.方向 B.大小
C.源地 D.性质
3.9 月时受海底山脉阻挡的海水运动形式是 ( )
A.潮汐 B.波浪
C.南极环流 D.西风漂流
【答案】 1.B
2.A
3.D
【解析】
【分析】
1.图示为南极地区, 9 月海冰范围最大,不表示气温最低,结合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南半球海洋约是 8
月份气温最低, A 错。由于海水的涌动的力量影响,平均融冰速度快于结冰速度, B 对。图示可见,海冰
外缘线与海岸走向不完全一致, C错。海上有浮冰存在,海冰范围大于海冰覆盖面积, D错。所以选 B。
2.据研究由于盛行风的影响融冰初期会在沿岸地区出现无冰水域,对其影响较大的是风的方向,南极大
陆盛行离岸风,将海冰被吹走, A 对。风的大小、源地、性质不是冰被吹走的主要原因, B、C、D错。所
以选 A。
3.9 月时,图示海冰范围内向低纬凸出部分位于盛行西风带。受海底山脉阻挡的海水运动形式是西风漂
流, D对。潮汐、波浪影响主要在沿海地区, A、B 错。南极环流位于南极大陆周围, C 错。所以选 D。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40 分)
21.(地理—选修 6: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天人合一、适应环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是我国传统民居设计的主要原则。南方传统村落 —般
依山循势,选址在向阳斜缓之地,房屋建筑多就地取材,采用较简单的土木结构。房屋前留一空坪,坪前
开挖半月型水塘,塘中养鱼,每年年底排水清塘,水塘外围通过沟渠与农田相连形成一套独立而完整的生
活系统。 (如图所示)
分析水塘在村民生产生活系统中的环保作用。
【答案】吸纳生活污水,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塘泥用作肥料,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夏季蓄水降温,增强自
然通风消暑;秋冬天干物燥,备足用水控灭火灾;调节水塘水位,防旱防涝防路面积水;增加空气湿度,
净化村落空气质量;池中蛙鸣暑夜,美化村落家园。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客家人传统村落的布局,考查在客家传统村落中房前水塘的作用,注重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的考查。
【详解】
本题考查客家传统村落中房前水塘的环保作用, 结合材料和传统村落的布局便可分析出水塘的作用, 一是
夏季该地气候炎热,水塘具有缓解酷暑的作用;二是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旱涝灾害频发,水塘具有防旱防
涝的作用;三是水潭具有调节局部气候,净化空气的作用;四是水塘可以用于储存污水,增加环境自净能
力,减少环境污染;五是清理出的塘泥可作为肥料等。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钙华又称石灰华,是在地表由岩溶泉、河、湖水沉积形成的大孔隙次生碳酸钙。其成因是由
于岩溶地区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在适宜的环境下,且往往是在植物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下,导
致碳酸钙过饱和而沉积。钙华沉积的多少要看净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减去总呼吸作用) ,净光合作用在
一定低温(低于 20°C)达到最大值。
材料二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碳酸钙的溶蚀与沉淀作用
材料三 在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区, 高原边缘的密集断裂给降水的渗流提供了通道, 也使地下水因沟
谷的切割,易于溢出形成饱含碳酸钙的喀斯特泉,泉水在山谷中溢出,一旦条件合适,水中的碳酸钙就会
沉淀出来,在地表堆积成钙华。因此,横断山区从北到南形成一条钙华景观带。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试分析植物作用如何影响钙华的沉积与溶解。
(2)说明横断山区形成钙华景观形成的原因。
(3)同样是石灰岩被溶蚀,为什么华南地区多形成峰丛、峰林,而横断山区不能形成。试分析原因
(4)与中国南方相比 , 横断山区喀斯特地貌动态变化速率更快 , 景观稳定期更短 , 也更容易受环境变化的影
响, 说明原因。
【答案】 (1)水生植物白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钙华沉淀;晚上进行
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让钙华溶解。
(2)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分布;横断山区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沛;有丰富的水生植物;海拔较
高,气候温凉,净光合作用大钙华沉积多; (地势起伏大,水流快,且多断裂或裂隙,来自深处的地下水
涌出后,压力骤差,水中二氧化碳易逸出)
(3)因为横断山区处于地壳强烈上升的区域,喀斯特的溶蚀作用来不及对地表石灰岩进行充分的塑造,
山体就被快速抬升。而华南地区地壳比较稳定 , 由于流水溶蚀常期稳定的作用,所以形成峰丛、峰林地貌。
(4)因为横断山地区地壳运动十分活跃,地震,滑坡,崩塌多发,所以更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
【解析】
【详解】
( 1)由公式 可知:钙化的沉积与溶解与 CO ?的含量有关;而水
中 CO?的含量受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影响较大。当水中 CO?含量少时,化学式
向左进行,钙华沉淀;当水中 CO?含量多时,化学式
向右进行,钙华溶解。由化学式
可知: 水生植物白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 消耗水中的二氧化碳, 放出
氧气,使钙华沉淀;晚上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让钙华溶解。
(2)由材料一可知:钙华的形成条件主要有:石灰岩、水份与 CO?、植物作用、低温。集合横断山区的
实际情况即可。
(3)峰丛、峰林、孤峰及溶丘总称峰林地形,它们是岩溶地区的正地形,都是在高温多雨的湿热气候条
件下,长期岩溶作用的产物。其成因复杂,是岩性纯、厚度大、产状平缓、分布广泛的碳酸盐岩地区,经
过地表流水的侵蚀、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溶蚀,以及沿节理裂隙所进行的机械崩塌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
华南地区地处板块内部,地壳稳定,由于流水溶蚀常期稳定的作用,所以形成峰丛、峰林地貌。横断山区
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处于地壳强烈上升的区域, 喀斯特的溶蚀作用来不及对地表石灰岩进
行充分的塑造,山体就被快速抬升,因而难以形成峰丛、峰林地貌。
(4)横断山区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岩层疏松;受内外力共同作用,当地山高谷深,多
地震,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三角经济圈 ”(图 1)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总
面积 22 万平方千米,人口 1.18 亿,包含 47 座城市, GDP总额 1.5 万亿元,占全国 6.3%。2017 年西成高
铁全线开通运营,西安与成都的交通半径被缩短至 4 小时,西三角经济圈力争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和渤
海湾经济圈之后的中国积极持续快速发展的 “第四极 ”。
材料二: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 2016 年 12 月,国务院明确提出壮大以长江中
游城市群为代表的 “城市群壮大计划 ”,力图将其打造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中国经济增长
第四极。图 3 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略图 ”。
材料三:
洋县境内(图 2)的兴隆岭一带气候暖湿,有 “西北小江南 ”的美誉。洋县东部的黄金峡介于秦巴山
地之间,全长约 53 公里,可分为上、下两段,河道上段浅宽,下段深窄,两岸山林茂密。汉江水流经黄
金峡后由浊变清,故黄金峡有 “过滤器 ”之称。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比较“西三角经济圈”和“中三角城市群”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区
位优势的异同点。
(2)结合材料三和图 2,分析汉江水流经黄金峡后由浊变清的原因。
材料四:在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的指导思想下,长江沿岸的湖北荆州着重发展了文化旅游。
电子 / 电气系统、信息安全系统等产业,推广稻田养鱼和稻田养虾。
(3)结合材料四和图 3,分析荆州当前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简述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答案】 (1)相同点: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工业基础好;国家政策支持。
不同点:中三角离长三角和珠三角更近,地理位置优越,更利于接受长三角和珠三角产业转移。西三角拥
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和市场;中三角较西三角水陆交通便利;西三角较中三角资源丰富。
(2)上段水流缓慢,有助于泥沙堆积;下段两岸森林茂密,进入峡谷的泥沙少;下段山高谷深,人类活
动较少,水土流失较小
(3)方向:以文化旅游等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生态农业为主。
意义:实现产业升级,提升经济效益;降低环境污染,改善城市及长江生态环境;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
入。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是区位因素分析题,关键词“异同点”,解题方向“区位优势”,所以结合所学城市区位因素
分析(土地、劳动力、市场、交通、资源、气候,水源等)知识,得出相同点: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廉
价;工业基础好;国家政策支持。
不同点:中三角离长三角和珠三角更近,地理位置优越,更利于接受长三角和珠三角产业转移。西三角拥
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和市场;中三角较西三角水陆交通便利;西三角较中三角资源丰富。
(2)本题是原因分析类题,关键词是“水由浊变清”,解题方向是“原因”。一般从引起水文特征含沙
量的变化原因来分析,从材料中得知河道上段浅宽,下段深窄,两岸山林茂密。从而组织答案:上段水流
缓慢,有助于泥沙堆积;下段两岸森林茂密,进入峡谷的泥沙少;下段山高谷深,人类活动较少,水土流
失较小。
(3)材料四中得知,长江沿岸的湖北荆州着重发展了文化旅游,电子 / 电气系统、信息安全系统等产业,
推广稻田养鱼和稻田养虾。说明产业方向:以文化旅游等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生态农业为主。
合理科学的产业规划,意义一般从经济就业收入、产业升级、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分析组织答案:实现产业
升级,提升经济效益;降低环境污染,改善城市及长江生态环境;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点睛】
发展某产业带来的效益(意义) :
1. 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 增加就业,提高收入;
3.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 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
5. 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钦查群岛主要由 3 个干旱的花岗岩岛屿组成, 岛上寸草不生, 主要的 “居民 ”是海鸟, 附近流传有 “水
肥必有鱼,鱼多鸟便众,鸟众水更肥 ”的说法。海鸟在群岛上定居了数百万年,留下厚达 45 米的粪便层,
散发的恶臭让人难以接近。在发明化肥之前, 19 世纪 40 年代,欧洲人用这里的鸟粪作肥料,农作物的产
出提高了至少 3 倍,缓解了因人口激增而出现的粮食危机。从那时起,秘鲁雇佣契约华工挖鸟粪,在 40
年的时间里,出口了 1 300 万吨鸟粪,那是秘鲁经济快速增长的 “鸟粪时代 ”。但到 19 世纪后期,鸟粪
出口出现衰败现象。下面为钦查群岛位置示意图。
(1)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水肥必有鱼,鱼多鸟便众,鸟众水更肥”的道理。
(2)说明秘鲁钦查群岛鸟粪积累较厚的原因。
(3)分析 19 世纪 40 年代以后,促使秘鲁大量出口鸟粪的条件。
(4)推测 19 世纪后期秘鲁鸟粪出口衰败的原因。
【答案】 (1)群岛附近海域受上升补偿流影响,营养盐上泛,浮游生物繁盛,饵料丰富使得鱼类密集;鱼
类为海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吸引众多海鸟;海鸟的鸟粪落入海水(岛上鸟粪滑入海水) ,海水营养盐增
多,又为浮游生物提供营养物,间接为鱼类提供了饵料。
(2)饮查群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使得鸟粪不易分解;干旱少雨,不易被雨水冲刷;积累的时
间长;岛上早期人类活动较少,受到外界的干扰少。
(3)当时没有化肥,鸟粪是优质的天然肥料;欧洲人口增多,农业发展对鸟粪的需求量大;政府政策的
支持;海运交通便利;雇佣的国外劳动力价格低廉。
(4)化肥等肥料的出现,替代了鸟粪;长期开采,鸟粪资源日趋枯竭。
【解析】
(1)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秘鲁附近海域受上升补偿流影响,海
水上升将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成为鱼类食物;按照物质循环分析鱼类 - 海鸟 - 海水营养盐 - 浮游生物
之间的关系。
(2)首先可以从自然和社会因素分析鸟类多的原因,再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对鸟粪分解影响。
(3)主要从鸟粪的市场和运输条件进行分析,欧洲对鸟粪需求量大,再加上海运的便利条件,大量的鸟
粪运往欧洲。
(4)从市场条件分析需求量减少,从当地资源条件来看鸟粪资源日趋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