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6.00 KB
- 2021-09-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12月第三次段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地球处于一个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是由于
A. 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B. 八大行星及小行星绕日运动具有共面性,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C. 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
D. 地球上有液态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地球上有液态水,这三点是地球存在生命的内部条件,与宇宙环境无关,故ABC错误。八大行星及小行星绕日运动具有共面性,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这给地球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所以B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为B。
2.太阳大气结构从外向里是
A. 光球—日冕—色球 B. 色球—光球—日冕
C. 日冕—色球—光球 D. 光球—色球—日冕
【答案】C
【解析】
【详解】太阳大气结构从外向里是日冕—色球—光球,C对。
3.当黄赤交角减小到20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热带地区面积增大 寒带地区面积减小 B. 热带地区面积减小 寒带面积增大
C. 热带地区面积减小 寒带地区面积减小 D. 热带地区面积不变 寒带面积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黄赤交角与五带的关系,由于黄赤交角的度数与回归线相等,与极圈互余。故黄赤交角变小,则回归线度数变小,则热带变小;极圈度数变大,则寒带范围变小。故选C项。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北半球昼长夜短的时间是
A. B→C→D B. C→D→E
C. D→E→F D. A→B→C
5. B→C→D这一时期内,鹤壁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
A. 低→高→低 B. 高→低→高
C. 低→高 D. 高→低
6. 每年国庆节到元旦,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
A. 先向南再向北 B. 一直向北
C. 一直向南 D. 先向北再向南
【答案】4. D 5. D 6. A
【解析】
【4题详解】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A→B→C时间段,符合题意。本题正确答案为D。
【5题详解】
B→C→D这一时期内,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动,鹤壁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6题详解】
6月22日到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12月22日到次年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所以每年国庆节到元旦,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先向南再向北。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下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 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
A. 湿滑路面 B. 干燥路面
C. 松软路面 D. 冰雪路面
8. 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A. 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B. 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
C. 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D. 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答案】7. D 8. D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芬兰伊瓦洛的纬度位置,可知该测试场位于高纬度,而且最佳测试时间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最佳测试期即冬半年,气候寒冷,结冰期长,故路面多为冰雪路面。据此选D。
【8题详解】
根据当地纬度可知,该地纬度高,且位于西伯利亚西北方,不会遭受东方寒潮侵袭;测试时间是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此时段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冬半年北半球日出东南,但极夜地区没有日出;白昼时长最大差值超过12小时;该地纬度高达68°以上,冬至日前后出现极夜现象,所以会出现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据此选D。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A. 甲乙丙丁 B. 丁乙丙甲
C. 丁丙甲乙 D. 甲丙乙丁
10. 当天可能是
A. 4月28日
B. 6月28日
C. 9月2日
D. 11月2日
【答案】9. B 10. D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四人所发状态,丁处有极光现象,纬度最高,B、C错。甲处在夏季来临前,海风温暖,应在亚热带或热带地区。乙处冬临近,应是秋季落叶,位于温带地区。丙处入秋不明显,可能在亚热带。四人所在地从低纬到高纬的排列顺序是甲丙乙丁,D对,A错。
【10题详解】
乙地秋季落叶,可能是北半球温带季风气候区。丙地四季分明,也是季风气候。丁夜长。乙丙丁同在北半球。甲夏季将到,在南半球。某日最可能是北半球秋末景观,可能是11月4日,D对。A、B、C错。
安徽黄山山体主要由垂直节理发育的花岗岩构成。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黄山先后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根据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11. 构成黄山山体的花岗岩的成因类型是
A. 喷出型岩浆岩 B. 沉积岩
C. 侵入型岩浆岩 D. 变质岩
12. 形成“猴子观海”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形式是
A. 风化、侵蚀作用 B. 搬运作用
C. 沉积作用 D. 岩浆活动
【答案】11. C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从材料得知,黄山山体为花岗岩,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不是变质岩,D错误;花岗岩经地壳运动抬升出露地表,受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形成多形状“怪石”,C正确。喷出型岩浆岩多气孔构造或流纹构造,无垂直节理,A错误。沉积岩具有典型的层理构造,不是垂直节理性,B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得知,黄山山体是花岗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经地壳运动抬升出露地表,受风化、侵蚀等作用形成“猴子观海”景观,A正确。“猴子观海”景观是山顶的独立大块岩石,自然的搬运作用无法形成这种景观,B错误。景观岩石的与岩浆活动有关,但“猴子观海”的岩石外形是风化侵蚀为主,与沉积作用和岩浆活动无关,CD错。故选A。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3. 图中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4.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 太阳辐射 B. 地面辐射
C. 大气逆辐射 D. 大气辐射
【答案】13. C 14. B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等相关知识
【13题详解】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C正确。
【14题详解】
近地面大气主要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因此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B正确;太阳辐射是大气的根本热源,大气向外发出大气辐射,其中一部分大气辐射通过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均不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源,ACD错误。
15.有关地球内部结构的错误叙述是
A. 岩石圈在软流层以上
B. 海洋地壳较薄,大陆地壳较厚
C. 横波可以通过地球的外核
D. 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是划分地球三个主要圈层的界面
【答案】C
【解析】
【详解】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A正确;地壳的分布不均,海洋地壳较薄,大陆地壳较厚,B正确;横波无法在液体中传播,而外核呈熔融状态或液态,故横波无法通过,C错误。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是划分地球三个主要圈层的界面,D正确。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6. 从成因上看,M山地属于
A. 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 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 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 岩浆喷发
17. 形成的火山下列山地中,成因和M山地不同的是
A. 庐山 B. 喜马拉雅山
C. 华山 D. 泰山
【答案】16. C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据图可知图示岩层有明显的断裂错位,地质构造是断层,M处岩层相对上升,为地垒成山,故C正确。其它选项自然排除。
【17题详解】
庐山、华山、 泰山是典型的断块山,是岩层断裂抬升形成的,成因和M相同,故排除A、C、D,而喜马拉雅山是褶皱山,岩层受水平挤压力的作用而形成的,和M的成因不同,故选B。
下图所示的两种地貌,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8. 左图所示地貌名称为
A. 三角洲 B. 沙丘
C. 冲积平原 D. 冲积扇
19. 右图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 流水侵蚀 B. 风力侵蚀
C. 风力沉积 D. 流水沉积
【答案】18. D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左图地貌发育在河流出山口,呈扇形,因此为山麓冲积扇,故D正确。三角洲发育在河流口处;右图为沙丘地貌;冲积平原在河流中下游。故A、B、C错误。
【19题详解】
右图所示为沙丘地貌,主要发育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风的沉积作用而成。故C正确。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 降水变率大
D. 河道淤积
21. 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2. 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答案】20. B 21. C 22. D
【解析】
【20题详解】
A.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受植被的截留变少,下渗减少,降水更多转化为地表径流,故A错误。
B.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受植被的截留变少,下渗减少,坡面径流加大,汇流速度加快,河流径流量受降水的影响加大,所以年内波动强烈,故B正确。
C.森林植被遭破坏不会导致降水变率变大,故C错误。
D.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会导致河道淤积增多,河床升高,但是结果是不管汛期还是枯水期,水位都比以前升高,不会直接导致年内径流波动强烈。故D错误。
故,选B。
【21题详解】
森林植被恢复,对降水量的影响不大,故①错误。
森林植被恢复,降水受植被的截留变多,下渗增加,坡面径流变小,故②错误。
森林植被恢复,蒸发(腾)量肯定是增加的,故③正确。
森林植被恢复,降水受植被的截留变多,下渗增加,从而导致地下径流增加,故④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22题详解】
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下渗量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故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的总量减少。由于岩层向乙河倾斜,降水渗入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聚到乙河,所以乙河径流量会增加,而甲河径流量会减少。故正确答案为D,ABC错误。
23. 关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正确叙述是
A. 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
B. 就北半球来说,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C. 北半球夏季时,全球气压带风带大致南移
D. 元旦前后向高纬移动
【答案】A
【解析】气压带、风带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北半球元旦前后向低纬移动。故选A。
24.南亚地区冬季的盛行风向是
A. 西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东南风
【答案】C
【解析】
【详解】南亚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25.7月份,被亚洲低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A.极地高气压带 B. 副极地低气压带
C. 副热带高气压带 D. 赤道低气压带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详解】7月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亚洲大陆受热快,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区,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使海洋上保留了原有的副热带高气压带,C正确。故选C。
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单位:hpa)”,回答下列各题。
26. 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
A. O→P→M→N→O
B. P→O→M→N→P
C. M→N→P→O→M
D. N→M→O→P→N
27. 下面图中实线代表等温面,虚线代表等压面,正确表示P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A. B.
C. D.
【答案】26. A 27. A
【解析】
【26题详解】
由图示可知,OP海拔低在近地面,O点气压高,P点气压低;MN海拔高在高空,M点气压高,N气压低;受热力环流影响,近地面受热形成低气压P,其高空是高气压M,对应的是P→M;近地面遇冷形成高气压O,其高空是低气压N,对应的是N→O;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出现气压差,水平面主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对应的是O→P,M→N;正确的是O→P→M→N→O。选A正确。
【27题详解】
受热力环流影响,近地面受热形成低气压P,其高空是高气压,所以等压线应是凸向地面,等温线是凸向高空。选A正确。
下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8. 图(a)中
A. ①比②风速大 B. ①比③云量少
C. ②比③气压低 D. ②比④气温高
29. 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A. 上午 B. 下午
C. 傍晚 D. 夜间
【答案】28. B 29. A
【解析】
该题考查等压线和天气系统。
【28题详解】
图a中①比②等压线稀疏,所以①比②风速小;①处于高压脊,天气晴朗,比③云量是少;③位于低压中心,②比③的气压大;④位于冷锋的锋前,②位于冷锋的锋前后,处于冷气团控制,②比④地气温低,所以选B。
【29题详解】
根据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图中④地附近锋为冷锋,其移动方向大致自西北向东南,受其影响,④地风力增强,且吹西北风,读图分析可知,在8-10点间该地吹西风,风力2级,12点后风向为偏北风,风力加大为6级,可判断锋面通过④地的时间大约是在10-12点间,选A正确。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题。
30. 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A. 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 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 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 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31. 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 降水较少 B. 气温较高
C. 风力较弱 D. 光照较强
32. 夏季,S市主要受
A. 季风影响 B. 西风带影响
C. 低压控制 D. 高压控制
【答案】30. D 31. C 32. D
【解析】
【30题详解】
该题主要考查洋流的分布及雾的形成原因。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地区为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结合题干的提示: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夏季由于温度高,蒸发量大,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大,沿岸加利福尼亚寒流降温作用使空气中水汽凝结,所以多雾。故选D。
【31题详解】
该题主要考查影响雾的形成和消散的因素。风力大有利于雾的消散,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风力较小;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风力较大,A、B、C三项所述均不利于雾的形成。故选C。
【32题详解】
该题主要考查地中海气候的分布及成因。该地位于北纬30°N—40°N大陆西岸,S市是美国的旧金山,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故选D。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3. 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4. 该地寒冷期
A. 最低气温高于-16 ℃
B. 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 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 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35. 该地可能位于
A. 吉林省 B. 河北省
C. 山西省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答案】33. B 34. C 35. D
【解析】
【33题详解】
四条曲线分别是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首先膜内有保温作用,应高于当地的实际温度,排除③④。枯雪年,降水少,总体温度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都弱,所以气温日较差大。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温差小,且积雪覆盖有保温作用,所以选②,即B正确。
【34题详解】
由上题判断可知,①表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②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③表示丰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④表示枯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由图可知,①②两曲线上下差异大,③④两曲线上下差异小,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材料给的是平均气温,不是最低气温。所以选C。
【35题详解】
由图表可知,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可以接近-16℃,说明地理位置上较靠北,可能为华北北部、东北或西北;该地达到一日之内温度最高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6时左右,而当地时间应为14时左右,且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日平均气温达到-16℃左右,所以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即该地可能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所以选D。
二、综合题(有3个小题,共30分)
36.读下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
(1)甲地位于_______(东、西)半球,_______ (高、低、中)纬度,_______ (热量带)。
(2)请写出丁点的地理坐标_______;甲的昼长为_______小时;此日丙地太阳日出方位是_______方向。
(3)结合图示信息,请说出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此日之后一周内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_______。
【答案】(1)东 低 热带 (2) 23.5°N,150°E 12 东北 (3)8时 慢
【解析】
【详解】(1)图中显示,每相邻两条经线相差30°,所以甲地为90°E,位于东半球,纬度为0°,属于低纬度,热带。
(2)丁点的地理坐标为23.5°N,150°E;甲地处赤道,昼长永远为12小时;因为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所以此日为夏至,丙地昼长夜短,太阳日出方位是东北方向。
(3)甲地为90°E,东6区,位于赤道与晨线的交点,为6点,北京时间为东8区,比东6区早两个小时,为8点,地球公转速度1月初最快,7月初最慢,此日之后一周内,即6月22日到6月29日,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37.读“甲、乙两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性质上看,甲图中B是______气团,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_______地,甲图表示的是____(冷、暖)锋。
(2)乙图中虚线箭头表示________。
(3)乙图中F处____是(高、低)气压中心,该天气系统位于________ 半球, 在其控制下多为____天气。
(4)从乙图中可以看出,北半球反气旋的东部吹______________风
【答案】(1)冷 C 暖 (2)水平气压梯度力 (3) 高 北 晴朗 (4)偏西
【解析】
【详解】(1)B处于锋面的下方,所以B是冷气团,C处在暖气团控制下,D、E处在冷气团控制下,所以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C,甲图中冷气团向后撤退,说明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推移,所以该图表示的是暖锋。
(2)根据图例可知,乙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
(3)乙图中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中心指向四周,说明F处是高气压中心,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向右偏转形成,所以可知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 近地面空气呈顺时针向四周辐散,高空空气下沉补充,在其控制下多为晴朗天气。
(4)从乙图中可以看出,北半球反气旋的东部吹偏西风。
3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乙表示_______(风带),其中序号⑤地全年受乙控制,⑤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气候特征_______。
(2)图中甲表示_______气压带,由其位置可判断北半球正值_______季(冬或夏)。
(3)图中序号④表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气候成因是_______。
【答案】(1) 盛行西风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 (2)副热带高 夏 (3)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解析】
【详解】(1)根据所处纬度位置和风向,可以判断乙表示盛行西风带。因为⑤地全年受乙控制,所以⑤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受盛行西风影响,该地气候特征为全年温和多雨。
(2)图中甲位于纬度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因为其位置偏北,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
(3)④位于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由于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其气候特征表现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